17年前的非典成就不了你,如今更拯救不了你

這場疫情,對每個企業而言,都是一場大考。

不少企業在形勢好的時候,得意洋洋;一旦形勢生變,又過度恐慌。

危難是試金石,能試出企業的體質,也能試出企業家的成色和分量。

沒有穿越過經濟週期、經歷過重大危機的企業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合格的。

卓越的企業家都懂得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風吹浪打之時,也善於變危為機,轉敗為功。

17年前那個企業

在對抗疫情的故事裡,大家應該都看過《17年前阿里全員隔離,馬雲是怎麼熬過非典的》。但就像他人說的:沒有非典,淘寶也會成功;京東也會成功。

企業的發展自有它自己的道路,轉危為機還是在於本身的價值體現,妄想隨便抓住風口就能起飛只是一種認知錯覺。

現在就來說說,一個17年前的小企業,把自己的錢都花的差不多了,卻遇到非典封城,他們是怎麼活下去的。

2002年,有一家公司的市場部總監在到處找廣告公司來拍一條主題為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廣告片。這家公司成立於1995年,2001年產品銷售過億,2002年進軍全國,但虧損很嚴重。更重要的是,他們手上的品牌是租來的,合同快到期了。

這期間,他們也推過自有品牌的紅茶、綠茶,雖然銷量不錯,但卻問題嚴重——大促就大銷;不促就不銷。結果是:銷量不錯,但沒利潤。

當市場部總監找到那家到現在也不是很出名的公司後,他們第一次聽到了“定位”這個概念。而後,他們停止了一開始拍廣告片的想法,讓這家公司給產品來個“定位”。

聽到這裡,大家都知道了,這家公司叫加多寶,他們當時經營的產品叫“王老吉”。

17年前的非典成就不了你,如今更拯救不了你

2002年底,加多寶與成美簽訂合同,當“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廣告片拍定,時間已過去了兩個多月。加多寶老闆陳鴻道對廣告非常滿意,而後簽了幾個省1000萬的廣告投放協議。

就在他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他所在的城市因非典嚴重,封城。這是他首次遇到的“災難”,雖然,這次定位並未將錢全花光,但他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什麼時候會復工,也不得而知。

自己覺得這廣告滿意,可市場會作何反應?當時已經三月,正是產品佈局的時候,不用想,沒法佈局了。

慶幸的是,他們沒有慌亂,反而在封城的時間裡制定了未來有關王老吉品牌很多細緻的工作。

比如,根據廣告場景,定了上火誘因的場景,也就是後來許多人都知道的五大上火場景。

也是那段時間,加多寶從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公司挖人,制定各個部門的執行手冊,而這些執行手冊保證了之後加多寶未來十幾年的有序運營。

當時,公司的業務比較少,大家主要是收集經銷商資料,而後就是進行標準流程的培訓。並且,公司很正式地討論了除王老吉外其它品項的去留。要知道,當時加多寶的紅茶、綠茶、烏龍茶等,一年也有幾千萬的銷量。

如果未來這些品項只能靠低價活著,那麼,就沒有活著的必要。

那次,非典封城在5月份結束。企業不僅恢復,甚至迎來“報復性”增長,每瓶終端零售價3.5元,餐飲銷售5元的王老吉,成了年輕消費者的最愛。那一年,王老吉銷售破6億,確切地說,只賣了半年。

我們都說,這次疫情過去後,會有“報復性”消費,可誰想到把公司的產品升升級,重新梳理一下?

明天,疫情停止了,你的策略有了麼,你的員工做好培訓了麼?

如果思路無法轉變,挑戰就無法變成機遇。大浪淘沙,剩下的只有真金。

蕭條中飛躍的大智慧

2016年,稻盛和夫在中國瀋陽面向中國企業家作了一場報告,名為《蕭條中飛躍的大智慧》。以自身的經營哲學和方法為示範,稻盛和夫為中國企業家分享了蕭條之時戰勝困難的心得。

如今回看,稻盛和夫送給中國企業家的禮物彌足珍貴。它來自異域的經驗,產生於4年前,卻無比適合此時,此地。

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要以積極開朗的態度去突破困境。困難越是嚴重,越是要咬緊牙關,堅忍不拔,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要闖過這道難關。決不悲觀,必須以積極開朗的態度應對難局。

在這基礎之上,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困難是成長的機會”,企業就是應該通過困難這樣一種逆境來謀取更大的發展。

稻盛和夫經營的京瓷有61年曆史,卻沒有出現一次年度虧損,實現了企業順利成長髮展的目標。但是回顧這半個多世紀的歷史過程,京瓷公司曾遭遇過多次嚴重的經濟危機。

70年代的石油危機,80年代的日元升值危機,90年代的泡沫破裂的危機,2000年代IT泡沫破裂的危機,以及雷曼金融危機。

每次面對危機都是一次考驗,但是,為克服危機不懈努力,闖過去後,京瓷的規模都會擴大一圈、兩圈。

17年前的非典成就不了你,如今更拯救不了你

企業的發展如果用竹子的成長做比喻的話,克服困難,就好比造出一個像竹子那樣的“節”來。經濟繁榮時,企業只是一味地成長,沒有“節”,成了單調脆弱的竹子。

但是由於克服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就形成了許多的“節”,這種“節”才是使企業再次成長的支撐,並使企業的結構變得強固而堅韌。

將困難視作機會,重要的是在平日裡打造企業高收益的經營體質,高收益正是預防危機的最佳策略。

1973年10月第一次石油危機衝擊全世界,受其影響,世界性的蕭條波及京瓷,1974年1月,京瓷的訂單每月有27億日元,但到了同年7月,驟減至不到3億日元。

就是說,僅僅在半年之內,月銷售額減到了十分之一,即使遭遇如此急劇的景氣變動,這一年京瓷依然沒有出現虧損。

這是因為京瓷具有獨創性技術,能批量製造當時誰也做不了的新型陶瓷產品,而且平時又貫徹“銷售最大化、經費最小化”的經營原則,利潤率超過了30%。

成功沒有僥倖,真正的實力都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不在困難中被淘汰,需要在平時就打造高質量的經營特質。

一心不亂地努力實踐

面對疫情,很多企業都在經歷困境,但是前景越是不明朗,越是要回到經營的基本原則,迴歸簡單、一心不亂地努力實踐,這才是非常重要的。

這個時代的成功者,不管是在繁榮期還是在令人沮喪的市場動盪期,都是善於等待,注重長遠投資的人。

17年前的非典成就不了你,如今更拯救不了你

正如春天的櫻花,冬天越是嚴寒,春天越是櫻花爛漫。企業和個人也是一樣,要把逆境作為動力,實現更大的飛躍。

點擊鏈接領取1288元紅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