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遇危難,看不懂秦可卿之死大出殯的人生百態

不遇到危難之事,看不懂紅樓夢秦可卿大出殯

不遇危難,看不懂秦可卿之死大出殯的人生百態


中國文學四大名著紅樓夢,是四部小說中唯一一部以描寫豪門大戶興衰的小說,小說中的賈府是豪門官宦,但是作者曹雪芹以及後來的續寫高鄂並沒有像以往俠義小說那樣,從征戰中切入,而是從家庭生活入手,用生活中的細節勾勒人生百態,這恐怕也是曹雪芹的高明之處!一部紅樓夢成為紅學也是實至名歸了!

講到紅樓夢,大家可能都會專注於賈府的公子小姐的生活細節,而忽視了一件事情,就是秦可卿之死,即使後期的紅學者研究也是多從秦可卿極盡哀榮的大出殯入手,推測出秦可卿的身世的不簡單,其實這些都是把簡單問題的複雜化,本來就是一本小說,各位非要從現實中找到可供印證的歷史宮閣秘史,這或許就是紅學者們自以為高明的研究方向。

其實小說就是現實的翻版,即使是神魔小說,他也會有歷史的基礎,只是在此基礎上,撰寫者腦洞打開,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即使有歷史的影子,人們也是拿他當小說看,而不會有人傻傻的拿他當歷史書籍來看!

不遇危難,看不懂秦可卿之死大出殯的人生百態


在小說《紅樓夢》中有一段秦可卿之死,縱觀整本小說,即使拿出這一段也未必影響整本書的可讀性!但是曹雪芹為什麼要保留這一段?而且是在小說的所有涉及的人物都登場後,第十三、十四回就描寫了這一段!我想作者曹雪芹通過自身的生活經歷悟出了人生感悟:一是哪怕是白玉做堂金做馬,也會嘩啦啦大廈將傾,以秦可卿之死,暗示賈府由盛到衰的開始;另外一個意圖就是對人性本質的暗示!秦可卿死了,賈珍心疼兒媳,一定大辦!通過以下的文字描寫,就窺見操辦的排場:一直到了寧國府前,只見府門洞開,兩邊燈籠照如白晝,亂烘烘人來人往,裡面哭聲搖山振嶽”“一百零八僧人超度亡靈,另設一罈於天香樓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作四十九日法事,然後停靈於會芳園中,靈前另外五十眾高僧,五十位高道,對壇作好事”。用“潢海鐵網山上,作了棺材,萬年不壞”。等到出殯的時候,一句話就描寫出排場!一時見寧府大殯浩浩蕩蕩,壓地銀山一樣從北而來!而在央視版《紅樓夢》則依據民俗再現了一個場景!

秦氏之死,死因存疑!

賈珍作為這家最大的家長拍板大辦;

王熙鳳協理寧國府主持喪事;

皇帝給封號;

大出殯:金童玉女,壓地銀山,全副執事!和尚道士一應俱全,

鎮國公,理國公,齊國公等國之重臣紛紛露面,表示尊重;

路祭,東平郡王,南安郡王,西寧郡王,北靜王設路祭表示敬重!

大家看這個結果,在對比某些紀念表彰大會的儀式,情節不同,但是方法程序基本相同,有哭的,有拍板大辦的,有表示敬重的,最後各取所取,以北靜王會見了賈寶玉,兩個俊男惺惺相惜,結束了秦可卿之死這場大戲!

秦可卿走了,圍繞著秦可卿之死所登場得各色人等,都各取所需,完成了階段性的歷史使命,萬分的悲傷也隨著時間的流逝也慢慢的淡化,而其他那些走馬燈的人們,奴才們,安分的依然安分守己做自己的奴才,不安分的就像一隻隨時準備出擊的耗子一樣,立著耳朵聆聽,等待著投靠的機會!而主子們則依然迎來送往,鬥雞走狗,花天酒地,時不時還要“花花”一把,更高級的還要吟詩作對鳳月無邊!

一切都回歸原位!秦可卿之死就像一段插曲,展現領導各色人等表演的精彩後,眾人又退居到幕後,又等待新的幕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