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潘金莲开窗户没有砸到西门庆,武松会不会走向犯罪的道路?

义门世家


如果潘金莲开窗户没有砸到西门庆,是否就不会与之捱光,就不会毒杀武大郎,而武松因此也不会走向犯罪的道路?且分开《水浒传》和《金瓶梅》分析。

1、《水浒传》:

《水浒传》中武松是一定要上梁山的,不论潘金莲出现与否,甚至可以说,潘金莲就是一个配角,是为了让武松上梁山而出现的配角,即便她不出现,武大娶了一个老实本分的妻子张金莲赵金莲,也会出现类似林冲妻子被霸占的情节,然后武松会怒杀恶霸,最后还是被判了个刺配孟州。

再回到《水浒传》中,如果潘金莲推窗时叉竿没有砸到西门庆,西门庆迟早还是会见到潘金莲,或是在王婆处,或是在某次抬头望天时,或是在与好基友胡吹风花雪月时,只要他知道有这么一个人间尤物在,捱光之事必会发生,而不论武大死与不死,武松都会手刃奸夫淫妇,最后成了梁山一百零八好汉的一员。

2、《金瓶梅》:

《金瓶梅》的潘金莲是第一女主角,作为过渡人物的武大郎,与花子虚一样,是一定会戴绿帽子的,并且最后死于非命,否则故事就演不下去了,而《金瓶梅》的武松并不是主角,他是为了推动剧情的发展而出现,武松的出场只是个引子,借打虎英雄游街引出武大和潘金莲,然后就被安排误杀李外传,接着被解送东平府发落,最后等西门庆死后才回来报仇,最后也是上了梁山为寇。

《金瓶梅》中,即便潘金莲和西门庆没有被推窗叉竿砸出一段孽缘,就凭她每日打扮光鲜,在门前帘下站立,迟早也是会见到西门庆的,隔壁有个老王在,且是个贪财的,这姻缘就合当凑着,就《金瓶梅》的设计而言,潘金莲和西门庆就是天生一对,武大只能是一个悲剧的存在,而武松也绝不可能是金圣叹考为上上的武行者,否则怎么会愚蠢到仇人都不问清楚就动手?最后怎么又会通过骗婚来诱杀潘金莲?

以上关于武松杀嫂的分析,不知您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六甲番人。


六甲番人


这得问施耐庵。为什么在小说中,施耐庵笔下的女性没有一个善终?不仅反面形象的惨死,连正面的几个也悲惨不忍睹?

是施耐庵歧视女性,还是受过什么女性的黑手?

着就得从施耐庵小时候说起。施耐庵三岁那年,死了母亲,父亲娶了远房的表妹,两人恩爱不已,继母对施耐庵非常关心,常常为他洗衣做饭,精心照顾。施耐庵父亲后来从政,做了一名县令。有一天,一纸休书回来,便罢了表妹夫人。接施耐庵去城里居住学习,那年施耐庵刚六岁。

到了城里,新的继母对他也是精心照顾,没多久,施耐庵病了,继母四处寻医为他治疗,但是只不见好,再后来,继母听说,只有出家才能挽救他,便让他到郊区一个寺庙出如家,后来发生了许多事情,这里就不一一细说,总之,这些事给他的童年留下深刻的阴影。

从此以后,他对任何女人的所做所味,都不信任了,觉得每个女人最终的目的,就是要陷害他。

因此,潘金莲开不开窗户,一样会死。也许死的会更惨。


红云文化社


潘金莲本来看上武松的,武松不理,才找的西门庆,如果潘金莲开窗没咂到西门官人,也可以能咂到东门官人、南门、北门官人,女人想出轨,不是一个窗户挡得住的。

武松本身是一法律体制内的人,如果没有后面的杀兄事件,应该不会杀人,但在那个时候的社会下,随时有被逼被祸害的可能,所以说犯罪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必竟人家一身是胆和武力!


门窗科普朱先生


大家好,我是海海文化闲谈,爱读书、爱生活,不同的视角你会发现不同的世界。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我认为潘金莲即使当时没有开窗户,没有遇到西门庆,武松还是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潘金莲对于武大郎早已心生厌恶。

潘金莲容貌端庄、风姿绰约,但因为命运的捉弄无奈嫁给了武大郎,而武大郎是个五短身材、相貌丑陋的人,又没有什么本事,家境贫寒,只靠卖炊饼为生。

潘金莲对武大郎只有嫌弃和厌恶,她一直在寻找机会能找一个自己中意的郎君。天生美貌的她自然会吸引到无数的风流公子,所以即使她没有砸到西门庆,还是会有别的风流男子。

其次,武大郎的懦弱和愚蠢注定会遭此横祸。

武大郎深知自己没什么本事,与美丽婀娜的潘金莲并不相配。对自己的妻子潘金莲可以说是极尽谄媚、卑躬屈膝的。但是这样的他只会让潘金莲更加看不起。

在发现潘金莲的婚外情之后,他并没有考虑到自己和对方的实力差距,而是冲动的阻止这件事,妄图让潘金莲回心转意。结果只是适得其反,反而让潘金莲和西门庆下毒杀害。

综上所述,即使当初潘金莲没有打开窗户,没有遇到西门庆,武松还是会走上替兄报仇的犯罪之路。因为潘金莲武大郎早已心生厌恶,找上情夫是早晚的事儿;而武大郎的懦弱和愚蠢注定会遭到潘金莲的毒害;兄弟情深的武松也注定会走上报仇血恨的犯罪之路。


海海文化闲谈


我认为就算潘金莲没有开窗户砸到西门庆,武松一样会走向犯罪的道路。为什么这样说呢?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

第一:从《水浒传》里对于武松的描写可以得知,武松是一个身形高大,仪表堂堂,武艺高强的正义之人。具有恩怨分明,嫉恶如仇,敢作敢当的性格和做事方式。文中很多武松的事迹足以证明。

第二:凭武松行侠仗义、路见不平的豪侠风格,当他遇到看不惯的事情或黑恶势力的行为时,一定会拔刀相助,痛除恶人。那么因此发生流血及伤亡的结果肯定无法避免。

第三:这些行为实质就是他用所谓的“正义”替代法律而私自判定他人的罪行、用自己的“武艺”充当执法者去肆意滥杀他人。这种越过法律并替代法律的行为已经让他不知不觉的走向犯罪的道路。

因此,就算潘金莲没有开窗户砸到西门庆、后面二人也不因奸情害死武大郎,但武松也一样会走向犯罪的道路,只是时间问题。






西门云谷


没有潘金莲和西门庆,武松还是要走向犯罪道路。

在《金瓶梅》《水浒传》两个文学作品中,潘金莲开窗落下窗杆,打到西门庆,从而两人一见钟情,勾搭成奸,害死了武大郎。武松寻仇西门庆,走向了犯罪的道路。假设没有潘金莲和西门庆,武松照样会走向犯罪,成为阶下囚。

1、武松生性鲁莽,遇事着急。武松第一次出场是在柴进府上,宋江解手,路上不小心碰洒了武松的炭火。武松暴跳如雷,要打宋江,可见其比较莽撞。

2、武松目无法纪。武松路过景阳冈,酒保苦劝,加上路上有官府的文书,武松根本不放在眼里。同样在处理潘金莲问题的时候,水浒传里的他完全没有法制观念,私设刑堂。在金瓶梅里稍微好一些,开始求助法律未果,走向违法。

3、武松江湖义气深重。比如快活林,本来跟武松没有关系,施恩和蒋门神之间的斗争,施恩家族也是贪赃枉法,并不是什么好人,和蒋门神的斗争属于黑吃黑。武松纯粹出于哥们义气,醉打蒋门神。

4、武松本身就是在逃犯。武松年青时候在家里打坏了人,才仓皇出逃出去。流落到柴进府。因此作为一个逃犯,再犯罪的几率是很高的。

5、武松身边没有一个像样的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武松怎么能不犯罪。武松几个朋友是这样的:宋江私放人犯、杀人发配;柴进专门收留犯罪分子;施恩是小衙内;孙二娘夫妻是杀人无数的开黑店的;恋爱的是一个水性杨花,蛇蝎心肠的妇人。所以最后武松逼上梁山,是有必然性的。


戴着金箍的思考者


个人觉得这个问题是最简单的因果关系,潘砸不到西门庆,也就不会认识他,不认识西门大官人,也就不会有奸情,大郎也不会被西门庆,王婆和潘金莲设计毒死,大郎不被毒死,也就不会产生武松为哥哥报仇。由此可见,一环套一环的因果关系而已。不过即使没有西门庆,还会有东门庆,南门庆,金莲早已经对自己的丈夫不满,早已是出墙的红杏,在这之前曾经勾引过武松。这不是其他人的错,错在大郎,你要问我为什么,请看下面这张图。[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紫金龍哥


《水浒传》书中描写,潘金莲开窗户时,不小心支窗户的木棍落在街上,正好砸在从此路过西门庆的头上。

潘金莲急忙向西门庆道歉,从此二人相识勾搭成奸。潘金莲和西门庆为了达到长期厮守的目的,合谋害死了潘金莲的丈夫武大郎。

武大郎的弟弟武松得知事情真相后,一怒之下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

问题来了,假如潘金莲开窗户,棍子没有砸到西门庆身上,是不是武松就不会走上犯罪道路?

这是一个典型的倒推“因果”问题,任何事情都是先有“因”后有“果”,我们不能从“果”倒推“因”。

这就好比是说如果潘金莲不嫁给武大郎,潘金莲和谁通奸都和武松没有任何关联,也就谈不上杀潘金莲这事了,那么,你能保证武松就不会走向犯罪道路吗?

换言之,武松走上犯罪道路也不是潘金莲一个人所造成的,完全是武松平时的行为和思想所决定。

外因只是一种助力,是一种加速剂。

武松完全可以通过正确的渠道来惩罚潘金莲和西门庆,毕竟这是官府份内的事。

有人说了由于官府黑暗腐败,恶人得不到惩罚,所以武松才铤而走险,动用个人力量来铲除邪恶。

其实这是一面之词,大宋朝每年的刑事案件很多,像武松这样动用私刑的人并不多。

说来说去还是个人的修养和平时的行为积累所造成的。武松不学法不守法,凌驾法律之上,所以才铤而走险。

试想武松如果是一个白面书生,他有能力和胆量去杀西门庆和潘金莲吗?也就是说,没有潘金莲,武松照样会走向犯罪道路,也可以这样说,即便没有西门庆,潘金莲一定会找“东门庆“或者“南门庆”。

事实确也如此,武松在押解和坐牢过程中就犯了许多大案,是贼迟早会成为强盗,这是一个必然结果。

之前有个段子就说了这件事的经过:假如潘金莲开窗户时,支窗户的棍子没有砸在西门庆的头上,潘金莲也就不会认识西门庆,也就不会和他通奸,也就不会杀武大郎,武松也就不会杀潘金莲,武松也就不会犯罪上梁山。

武松不上梁山,也就不会在后来单臂擒方腊,方腊造反就会成功,方腊就会推翻宋朝建立新朝,历史的走向就会随之改变。

也就不会出现后来的元朝和明朝,清朝也就不会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就会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也许会超过美国。

所以潘金莲欠全国人民一个道歉。“潘金莲还我美好幸福的生活!”。这个推论是不是很可笑?

我们可以横向比较一下,明朝李自成造反是因为吃不饱,穿不暖,根本无法活下去,是社会环境所迫。

不能归结于李自成失去了驿卒这份工作,崇祯皇帝裁撤的不仅仅只是李自成的工作,可以说是千千万万这样的驿卒,为什么别人能活下去?

常言道:“风起于清萍之末”,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蝴蝶效应的发生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种必然结果。这就好比是“雪崩时,没有一朵雪花是无辜的”。

就拿潘金莲来说,如果她是一个安分守己、贤良淑德的女人,没有红杏出墙的想法,即便砸到西门庆,认识西门庆也不会发生苟且之事。

这是由本人品质所决定的,外因只是一个因素而已。

推而广之,武松走向犯罪道路也并非偶然,完全是他不守法不学法,以为自己的拳头硬就可以解决一切的想法所致。

综上所述,我认为所有的犯罪分子不能诿过于人,还得从自身找原因,潘金莲如此,武松也如此。


秉烛读春秋


历史没有假设,再说武松、潘金莲、西门庆都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小说家为了故事的连贯性和可读性,也是为了迎合大众的欣赏口味,塑造出了这么一出西门庆和潘金莲勾搭成奸,毒杀武大郎,最终武松为了替兄长报仇雪恨,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最终走上犯罪道路!落下一个杀人犯的身份!再次回到小说中来分析一下不难看出,潘金莲委身武大郎是非常委屈和极度不满的,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时间久了难免会有自恋自哀之心,遇到合适的人物和机会红杏出墙也是水到渠成,在所难免!再来说说西门庆,阳谷县有名的西门大官人,有财有势,又相貌堂堂,仪表不凡,也是一个出了名的花花公子,到处沾花惹草,不知道祸害了多少良家妇女。对于偷情来说也是轻车熟路,犹如家常便饭一般。对于潘金莲这样一个貌美如花,风情万种的女人来说,两个人莆一见面就如干柴烈火一触即燃,潘金莲开不开窗,掉不掉棍儿,打不打西门庆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各种机缘巧合,天时地利人和,促成了一对野鸳鸯!也是两个人命该如此,因为偷情掉了脑袋,也衬托出了武松武二郎义薄云天,铮铮铁骨的英雄形象!


哥们儿很善良


潘金莲支窗棂,不小心砸到了西门庆,这相互对视一眇,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可以说至此如生命,共命运了。当然潘金莲开窗户没有砸到西门庆的确是后面一系列事件发生的契机。

潘金莲开窗户没有砸到西门庆,后来才有了二人在王婆茶馆偷情,武大郎捉奸,二人又毒杀武大郎,武松为史报仇杀死嫂嫂潘金莲和奸夫西门庆。武松也背上了人命官司。


就小说发展的情节来说,如果如果潘金莲开窗户没有砸到西门庆,后续发展,没有别的情节加入,比如不会出现东门庆、南门庆、北门庆这些人物的话。

潘金莲与武大郎好好过日子,从些相安无事,不再起波澜,那么武松杀嫂的动机也就没有了。武松走向犯罪的道路可能性就减少了很多。最起码不会是因为潘金莲和西门庆走向犯罪道路了。


当然,潘金莲和西门庆不折腾了,武大郎也活的好好的,作者也不一定不会给武松安排其他的戏份,杀个人犯个罪,逼上梁山。武松是梁山好汉的主要人物之一,除非施耐庵放弃这个角色,要不总得把他逼上梁山的。

即使没有杀人投奔了梁山,其实落草为寇,是不被朝廷认可的,与朝廷作对,其实最后也还是走上了犯罪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