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农民的出路在哪里?

wlxm668


疫情之下,农民真的是想出门做事出不去,目前我们是坐吃山空😂️😂️但是呢,病毒感染很厉害,再难也要熬过这一时期。一线的工作者那么辛苦,我们也要老实在家里呆着不出去添乱,相信疫情很快就能过去的。


其娇


如今的农村,绝大部分的经济来源都是外部补入。农业已无法支撑起正常的家庭开支。

我老爸差不多20亩地,绝大部分种一季水稻,冬天套种油菜,绝大部分当地的农户也是如此操作(少部分人有种蔬菜、稻虾套养等)。另外两台收割机,三人合伙作业。

每亩地纯收入不超过800(不计自身人工),收割机每年约一万左右,三年报废,折旧算进去只能算几千块。合计年收入两万出头。如今绝大部分的农民已经光靠种田,生活费都不够。农村常年在家的大部分人都有从事副业,比如妇女们冬天给蔬菜大户收菜,夏天织虾笼;男人们则附近工地做小工(近年农村建房的比较多,政府公共事务堤坝、道路、砍树等)。加上副业,每户收入约三万多。

绝大部分的中青年人都在城市奔波,一年也就过年回来几天,普通打工者,一年也就几万能存下两三万的算三好青年,一顿消耗,兜里又空了,继续下一年。我一年到头别说存,还负了六万多。

疫情的影响,农民工无法外出(我们村还有大部分未出来),即便早点已出来的也大部分和我一样天天在家睡觉带孩子。生意基本上两到三个月没有,上班不断延后老板能发底薪就不错了。外出打工的可能因为生活压力,迫在眉睫,我也想开了,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先信用卡套一套周转一下。今年的目标就是活着。

在老家的,往年如今要开始采购部分农资了,可是种子化肥柴油啥都没有,渠道全中断,再拖半个月就会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了(外省作物不同的,可能更加)。镇上加油站都停了,只有几家超市和药店营业,村里的小卖部也被长时间窝在家里的人买空了,无法补充新货。种菜大户,也因为到处封路,无法外销了。村里初三就全封了,外出需开证明。一路出来得好多道关卡,人们闲麻烦,都懒得上街买东西了。

都太难了,预估每户得损失一到两个月收入。全国算起来就不得了啦。一次疫情,真是得万亿计算,希望早点好转,大家都憋坏了,出来后都得加倍努力工作。

最后愿天佑中华,平安度过此劫!





肖奕峰


1出门打工

打工时间:疫情结束后大约到了3月份,农忙麦收6月左右就到了,时间短。是否农忙回家,还是到年底回家,这个要有一个打算。

2在家附近打工或做生意。

在家做些小生意,农村小生意还是比较多的,就拿我们河南来说,我们这用一辆小电动车,卖菜煎饼,肉饼,米线等小吃,技术含量不高,投资小,还是可以干的。另外摆个小地摊卖玩具,衣服及其他小生意,收入也不错


农村品儿


现在不要说农民,就是那些开着小公司的企业都不会太好过,特别是餐饮业,我觉得是最难熬的。

我一朋友去年八九月份开的餐饮店,今年2月份已经倒闭。亏不起呀!

但是在疫情的这种大环境下,我们要舍弃小我,成全大我,舍弃个人的利益,执行国家的规定,足不出户给,不给国家添麻烦。

希望我的回答能令你满意。




缘聚凤阳


受本次疫情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餐饮行业集体休息,背后供应链全线暂停,蔬菜水果、禽肉类供应近乎集体停摆。加上疫情防控导致的物流不畅、人力紧缺等因素,也给农产品运输、商场超市补货带来影响,为此很多农民损失惨重。

阿里巴巴张勇就说过:每次重大灾难发生总孕育新的历史机会。近期越来越多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人们渴望吃上新鲜的蔬菜,但是苦于不敢出门和出门次数受限。那么疫情之下,农民的出路在哪里?该怎么做?因为农民的范围很广,这里我只针对在农村的种植户和养殖户,发表下我个人的想法:

1.农民应该抱团取暖

目前农村单一农户种植的蔬菜、养殖的禽肉类品种单一、数量有限,并不能够持续输出满足购买力,所以现阶段农民抱团取暖变得尤为重要。首先快速组建团队,以户为单位,统计并上报村委农产品类型、数量;其次以村为输出窗口,就近与城镇小区建立对接,统一运货方式,定时定点送货上门。这样由于农产品种类丰富,能够满足各类消费群体需求,就能持续扩大输出并影响周边社区,建立良性循环,增加收入。

疫情之下,农民很难再出门运输和售卖自己的农产品。现在网络非常发达,此刻大多数人都会宅在家里上网,农民不妨通过手机微信、定制农产品APP 平台等方式进行宣传扩散(比如“小耕牛快乐农庄”,我们这边的)。随着大部分快递行业的复工,顾客可以通过线上下单支付,而农民在家就能统计农产品种类销售数量,采摘好之后,第二天通过快递送货上门。

3.加强绿色有机概念农产品宣传

好产品源于好宣传,这次疫情留给人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健康有多么重要。所以不管哪种方式宣传都要注重绿色有机概念,这样会更容易吸引顾客,但前提是你的农产品要名副其实,这也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不然很难长久下去。

总结:广大的农民朋友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以上三个方面,相信一定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


小松鼠杉杉


一场疫情,牵动着十几亿人民的心。对于全国民众来说,当下处于特殊时期,而对于“蔬菜人”来说,他们正在经历一段艰难的时期,不少菜农、蔬菜批发商、配送商都已经感受到了凉意。虽然销售市场的蔬菜价格明显上涨,很多消费者说“菜篮子”变沉了。但是很多产区的价格却没有跟着涨价,反而跌了不少,甚至有些产区的蔬菜没法采收、运不出去。最愁的就是菜农们,看着地里不断能上市的蔬菜,要么卖不出去,要么只能贱卖;蔬菜批发商也发愁,市场的货根本走不动。更让大家担心的是谁也不知道这种情况何时能得到缓解。

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一局面呢?

1. 餐饮停业,学校、企事业单位延迟开工,这部分的蔬菜需求基本为零。 云南是广东叶菜主要供货产区,1月31日(正月初七)广州江南市场的云南叶菜系列价格不涨反跌,这种回落与当前的疫情息息相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❶延迟开工,很多地方还处于放假期间; ❷餐饮停业,很多饭店没有开门,包括快餐店在内。 作为蔬菜而言,企事业单位、工厂、学校的饭堂、遍布全城的大小餐饮店消费量是非常大的,而现在这部分市场基本归于零,消费需求明显少了很多,蔬菜难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蔬菜需求减少也直接导致了很多批发市场的“冷清”。据江苏某批发市场的商户说,“偶尔才有一个人来市场买货,现在很多村里的路都封了,你觉得菜能卖给谁?学校,单位,工厂全部没开。” 广东湛江徐闻的黄先生在重庆双福批发市场和四川成都雨润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都有代卖,“双福有8万多斤辣椒,雨润有10万多斤,两个市场都很冷清,没人买货卖不出去,市场辣椒都堆成山了。”而一些小的蔬菜批发市场,往往是卖菜的很多,收菜的没几个。

2. 产地封路,冷库及运输设备企业关闭,导致价格狂跌

种种因素导致很多地方的蔬菜流通效率大打折扣,很多蔬菜品种也是价格狂跌,这里专门提一下云南市场和各地的黄瓜。目前城市周边的收菜市场有一些已经关闭,不少收菜冷库被封,一开始只能出不能进,后来出和进都不允许了。最新了解的情况是,不仅关闭的市场和冷库越来越多,而且配套的泡沫箱厂、冰瓶厂也封了,运输车辆更是难走。对蔬菜的影响之大可想而知,很多人可能要亏惨了。

这样的灾情,对于进入农业没几年的百源康生态农业来说还是第一次遇到,由于快递物流的停运、合作会员餐饮店的停业,鱼菜工厂常年稳定生产的有机鱼和健康菜不能及时消化掉,后期的轮次生产将会受到不小的影响。此外,还有一些蔬菜育苗场也受到疫情的3影响,工人短缺,苗子的运输也受封路影响,这对后茬蔬菜生产也会带来持续的影响。当下,对于菜农、批发商、配送商来说,都急切的希望恢复正常的蔬菜流通和生产。


fan乖酷aiq


农民要赚钱的困难相对比较大,说说对农民不利的方面。

1,农业生产在经济生活中的比重不大,农民种地不能解决很多问题,孩子上学,老人生病,盖房子等,除了创业就是打工,但是创业之路很艰辛,大部分农民不具备基本创业条件,个别农民九死一生,几万人里蹦跶出来一个成功的,也是付出很大,几乎把命都能搭进去。

2,去打工吧,城市里目前也是就业压力大,很多大学生,年轻人都挺多,剩下出力活,没人干的脏活,工地活,农民工就去出苦力,维持基本生活需要,不能解决发展问题,期待孩子们将来有出息。

3,农民的出路将来还是在农业,在目前情况下,农业改革和机械化没到来前,种地大部分只能维持基本生活需要,必须从事商业和个体经济,商业环境竞争也很激烈,个体经济生存压力很大,样样都是非常艰辛的路,而且前途未卜,风险很大。

4,目前农民的出路我认为应该多种经营,立足农业,进去商业,工业,甚至农业科技,这样让农业插上翅膀,才有出路。


逛吃大西安


即使没有疫情农民也没有出路,国家不让养殖,取缔小散乱污,我就不知道凭农民的实力能做什么!外出打工不是每个人都能去,再说农民没文化,没技术,能挣多少钱?勤劳致富!比传销组织洗脑口号喊的都响,我都不知道那些官老爷,那些专家,是怎么想出缩小贫富差距这句话,疫情对农民的影响有多大!少卖一两个月的苦力你觉得会有多大影响!


用户7147929532252


我们先来看问题:疫情之下,农民的出路在哪。“疫情之下”“农民”“出路”。

疫情之下具体是什么情况,有哪些困局。首先是交通受阻,尤其是跨省运输;再一个就是工厂复工情况不乐观,加工厂和饲料厂可能都没办法正常生产,各类终端加工厂影响需求,饲料厂决定供给,两端都受冲击,中间的养殖户过得最难受。同时,对一些主要收入是依赖打工的农民来说,无法正常复工,也就没有了收入来源。

针对完全种地的农民,这个时间点的影响比较小,农田的活该干啥干啥,田里大家都离得很远,注意防护即可。

聊完现状我们再来想想如何破局,寻找出路。

其实作为一个农村人,经常会考虑到现在农村的出路。作为农民,还是要思考怎么向土地要吃的。

农业合作社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按作物种类或者养殖种类组成的农业合作社,是整合土地,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起发出最大的声音,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以合理范围组织合作社,拥有了足够的数量在价格谈判的时候就更有力量和底气。至于具体的合作社组建运行又有非常多的细节,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有看的就下次在写。

再一个就是学习利用网络平台,包括但是不限于淘宝/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还有视频平台抖音/快手及各类直播平台。依托现在强大的物流网络,可以把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卖出一个理想的价格。大部分城市人对农村尤其是原生态的农村是充满猎奇心理的,通过视频平台记录分享,可以获得流量,有流量之后,广告主也就会找上门来,或者你可以给自己带货。

以上每一点都可以展开各写一篇,有人看再说吧[捂脸]





福三寿


疫情之后,大部分农民会走上网商之路。

其一现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对三农领域的照顾政策,使得农民能够轻松进入。

其二实体经济的萎缩,使得农民卖货难更成了最大的问题。

其三农业是国之根本,政府也在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有知识的新型农场主,大力发展农业

总之农民走上网商之路是大趋势,无人能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