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结直肠癌中只有二期有高危因素?

用户63805155797


结肠癌首先到结肠壁和结肠旁淋巴结,再到肠系膜血管周围和肠系膜血管根部淋巴结;上段直肠癌向上沿直肠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及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下段直肠癌向上方和侧方转移为主。而结肠癌血行转移多见于肝,其次为肺、骨等;直肠癌侵入静脉后沿门静脉转移至肝;也可由髂静脉转移至肺、骨和脑等。所以二期的高危因素很多。


结直肠癌的检查主要依靠肠镜、腹部CT、核磁等,还有大家在体检项目中常见的“便常规”与“肛门指检”。高危二期结直肠癌患者需要化疗,化疗方案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1.按时服药:如果化疗方案中有口服化疗药,一般饭后半小时左右,每日2次。

2.静脉化疗时注意不要轻易触动输液器,尤其是输液针头,一旦化疗药物渗漏到皮下,会引起皮肤坏死。

3.化疗期间定期化验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因为化疗会引起骨髓抑制,即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下降。血小板小于90,一般暂停化疗,小于50时,随时会有脑出血、内脏出血,活动时注意,不要摔伤。


黄志艳大夫


为什么结直肠癌只有二期有高危因素?这是一个很好的专业问题。因为只有二期的癌是否化疗有争议,一期与三期以上没有争议。

一班来说,一期就是早期癌,预后好,手术后5年生存率达到95%以上,不需要化疗。三期,即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癌,是必须要化疗的,是经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证明的结论,无需质疑。只有二期的癌是否化疗争议最大。因此,目前的指南认为:有高危因素的应该化疗,没有高危因素的就可以观察。

哪些是高危因素呢?低分化腺癌、脉管神经浸润、淋巴结清扫数量小于12个、断端养血、梗阻是公认的高危因素。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精准医学的不断发展,依据基因分型进行预后判断鱼化疗方案的选择已经愈来愈可行。未来考虑的是微卫星稳定情况?甲基化情况?等等。


结直肠外科童医生


这是专业人士的提问。我尝试解释一下。

不是说只有2期结直肠癌患者才有高危因素,其他的分期也会有类似情况,比如分化差,脉管癌栓,神经侵犯,淋巴结清扫数目小于12枚,术前有肠梗阻或者穿孔等。一期/三期/四期结直肠癌也可能携带这些因素。但是为什么单独强调二期结直肠癌呢?

这是和治疗方案选择是直接相关的问题。

一期结直肠癌,就是说癌细胞位于黏膜或黏膜下层或固有肌层,没有淋巴结转移。一期结直肠癌经过临床研究发现化疗对这一期患者无生存获益,即使分化差,但是属于早期,并不明显影响预后,也就无所谓高危因素。肿瘤的早期阶段,一般也不会发生梗阻或者穿孔。


三期或四期结直肠癌,化疗是必须的,三期结直肠癌是指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是常规需要。四期结直肠癌伴有远处转移,比如肝/肺等脏器转移。也是必须化疗的(如果想抗肿瘤治疗的话)。因此,对于中晚期的结直肠癌,也就无所谓高危因素,合并不合并这些因素,患者都是有较高的复发风险,都是需要化疗的。只是合并了这些高危因素后,预后可能比没有高危因素的更差些,但是不会有明显的差别。

二期结直肠癌,分期为T3N0M0或者T4N0M0患者,T代表浸润肠壁的深度,T3是指穿透肠壁的固有肌层,T4是指肿瘤累计肠壁的最外层浆膜或者直接侵犯肠壁周围脏器。N0代表没有淋巴结转移,M0代表没有远处转移。临床研究发现,二期结直肠癌患者是否合并这些因素,预后是有显著差别的,因此,称之为“高危因素”,并且建议含有高危因素的二期结直肠癌术后需要辅助化疗(但不是都是必须的,目前指南推荐行微卫星稳定状态检查,稳定的单药口服化疗药,不稳定的需要联合化疗或者不化疗,定期随访复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