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大挪移和斗转星移这两种武功哪个厉害?

啊酒瓶里的烟头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斗转星移出自金庸先生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乾坤大挪移出自金庸先生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那么,这两种功法,到底哪个更加厉害呢?

小哥详细分析。



斗转星移功法解析

在《天龙八部》中,斗转星移是姑苏慕容世家的家传绝学,也是姑苏慕容家的代表性武功,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不管对方武功如何?功法如何?只要施展斗转星移,那么对方的杀伤力必将全力反弹,最终反杀对手。

在《天龙八部》中,死于斗转星移之下的人有很多,小哥认为“斗转星移”属于五五开技能,只要身负此门功法,如果是单打独斗,那么就可以稳操胜券,实战的时候先用对方的武功消耗甚至击杀对方,最终击败对手。



斗转星移实战表现

在《天龙八部》中,死于斗转星移之下的人有江湖高手柯百岁、少林寺玄悲大师等等,而黄眉僧更是差点死于斗转星移,只不过心脏长在右边,侥幸逃的一条性命。

但是这些事件都是他人描述,那么斗转星移到底有多么厉害呢?

首先,慕容复用斗转星移大战丁春秋,哪怕是毒气这种类型的剧毒,慕容复都可以用斗转星移转移化解,面对化功大法,他更是将其转嫁到丁春秋弟子们的身上,让丁春秋恼怒不已。

其次,在藏经阁,乔峰施展降龙十八掌全力对战慕容复,慕容复准备用斗转星移进行化解,可见如果慕容复真的施展斗转星移,按照金庸对斗转星移“反弹”的设定,乔峰必然要吃亏,因此金庸先生安排扫地僧出马,剧中调和。

第三,慕容复曾经在慌乱之中迅速施展乾坤大挪移,接住了从高空坠落的虚竹和天山童姥,如果不是慕容复,可以断定虚竹必然非死即伤,可见斗转星移的厉害。



乾坤大挪移功法解析

乾坤大挪移是源自于波斯明教的一门功法,是波斯明教的镇教功法,后来流落中原,被明教教主阳顶天所得。阳顶天勤加修炼,最终达到第四层水准。明教光明左使杨逍得阳顶天赏识,修炼乾坤大挪移至第二层境界。倚天男主张无忌,在多种武学、特别是九阳神功的加持下,仅用一天时间就将乾坤大挪移修炼至第七层,可谓进展神速。

乾坤大挪移实战表现

乾坤大挪移的威力到底如何?我们看看这门功法的实战表现。

首先杨逍用运这门功法,仅用两三成内功单挑五散人加青翼蝠王韦一笑,引导韦一笑的寒冷内功和五散人的内功相互攻击,说实话,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乾坤大挪移真是牛叉,学会这门功夫出去战斗,自己出点小力气就可以让别人累个半死不活,与人争斗岂有不胜的道理?

但是将乾坤大挪移修炼至第七层的张无忌,实战表现并不令人满意,比如和少林寺龙爪手修习高手空性一战,乾坤大挪移摇身一变,变成了攻克其他武学的利器,即便是毫无破绽的少林龙爪手在乾坤大挪移面前也会被“无破绽,想尽办法制造破绽”击败,咋一看,这种找破绽的能力和独孤九剑有一拼啊。

在后来,张无忌大战少林三渡,按照杨逍的表现,张无忌为什么不能引导渡厄的内功去攻击渡劫渡难呢?毕竟后来四个人都是纯内功相抗衡?可是非常遗憾,张无忌修炼的乾坤大挪移感觉还没杨逍修炼的好,表现多少让小哥有点失望。

斗转星移VS乾坤大挪移,孰强孰弱?

通过小哥的介绍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斗转星移很明显比乾坤大挪移要厉害,单单以转移毒药来说,乾坤大挪移能转移剧毒吗?很明显不能。再参考斗转星移对于对手攻击,无论是纯内力攻击还是武器攻击,都会以同样的杀伤力反弹回去,如果让慕容博去都少林三渡,相信三渡的黑索一碰慕容博,三渡立马就要死在自己的黑索之下了,但是张无忌被黑索纠缠压制,前边只能用圣火令撞击格挡,后面只能凭借巧妙的身法和高明的内功躲闪了。

所以说,“”转星移功法”远远强于“乾坤大挪移功法”。

谢谢大家。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哦!


古梁镛


个人感觉乾坤大挪移功法要比斗转星移功法历害。

斗转星移功法是姑苏慕容家族的祖传武功,又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功法的核心要义是以貌似进攻方的武功将对方进攻的力量反弹回对方身上,实际上是一门借力打力的功夫,但这套功法有一个缺陷,那就是要求使用这套功法的人的功力必须要与进攻方相等或者要高于对方,否则自身会受到伤害,这就说明斗转星移的作用有限,姑苏慕容家之所以会以斗转星移在江湖上闯出威名其实是因为慕容家族对江湖上各家武功非常了解,斗转星移的使用才得心应手,事实上,作为慕容家族传人的慕容复,己经说明了一切,即使慕容复的老爹慕容博,作为当时的几大高手之一,在少林寺扫地僧面前也不堪一战。



乾坤大挪移是西域波斯明教的镇教武功,只有教主才可以练习。乾坤大挪移共有七层心法,每一层要练七年,功法的核心要意是集聚全身能量,寻找对方弱点,将对方进攻之力卸掉或转向对方和第三方,明教三十三代教主阳顶天只练到第四层便已经天下无敌。少林,武当等各大门派都拿他无可奈何。而张无忌凭借九阳神功将乾坤大挪移练到第六层,在光明顶一战,以一己之力阻挡住了天下各大门派对明教寻仇,张无忌由于心地善良,并未使出全力,可见,乾坤大挪移武功高于斗转星移武功。



北方有水1


张无忌的「乾坤大挪移」练到了顶层,慕容复的「斗转星移」则火候不到。张无忌武功本身也比慕容复高。所以我们不能以张无忌和慕容复两人表现出来的功夫来判定「乾坤大挪移」和「斗转星移」的高低。

比较「乾坤大挪移」和「斗转星移」两门功夫,我们以这两门功夫所表现出的特性以及其圆满状态的功能来比较。


「乾坤大挪移」的功能比较多。首先是激发潜力:

「根本的道理,在于发挥每人本身所蓄有的潜力,每人体内潜力原极庞大,只是平时使不出来,每逢火灾等等紧急关头,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者往往能负千斤。」

这可看做增益功能。内力越强,潜力越大,「乾坤大挪移」所激发的潜力也越大。所以身具九阳神功的张无忌本来内力就很强了,但练了「乾坤大挪移」后就更强,「体内潜力便如山洪突发,沛然莫之能御」。所以「乾坤大挪移」可以使得内力增益数倍,这是很强大的功能了。


然后「乾坤大挪移」是运劲法门之集大成。

「一法通,万法通,任何武功在他面前都已无秘奥之可言。」

什么叫任何武功都没有奥秘可言呢。即书中所言:

「不论哪一家哪一派的武功都能取而为用。」

所以张无忌和空性打架,现学现卖的龙爪手使的比空性都溜。甭管你武功多高明,只要敢在张无忌面前使,张无忌立刻就能使的比你还厉害。这个功能就很变态了。


并且,张无忌和空性打时,书中言:

「其本身虽无破绽可寻,但乾坤大挪移法却能在对方任何拳招中造成破绽。」

不仅能瞬间学会你的武功,还能瞬间破掉你的武功。即使你的武功高明没有破绽,也能造出个破绽。这是堪比独孤九剑、天山折梅手破尽天下武学的能力啊,也是很变态了。


当然了,转移别人的进攻,所谓「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乾坤大挪移」也是有的。杨逍对战彭莹玉、周颠等,张无忌打脸宋青书,张无忌对战玄冥二老以及其他各处描写,都写到了这个功能。


「乾坤大挪移」的这些功能,每一种都堪称变态,而这门神功集这些变态功能于一身。接下来我们看一看「斗转星移」有什么功能。

「斗转星移」之术,是一门借力打力之技:

「不论对方施出何种功夫来,都能将之转移力道,反击到对方自身。」

就书中的描写来看,「斗转星移」就只有这一个功能。和「乾坤大挪移」相比,似乎功能有点少,简陋了点。


并且,「斗转星移」在《天龙八部》中的表现实在是不行。连丁春秋这样水平的人,慕容复都「他自知无法以『斗转星移』之术反拨回去伤害对方」。和萧峰打,因萧峰掌力雄浑又急速回旋,所以也不能用「斗转星移」牵引。和鸠摩智打,又因鸠摩智招式太过精妙,还是无法用「斗转星移」。


除了欺负欺负战斗力为五的渣渣装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逼外,「斗转星移」打得过谁?


但是,若以此而认为「斗转星移」这功夫不行,那却也错了。是慕容复功力不到家,倒不是「斗转星移」功夫不行。

「斗转星移」功能虽然单一,但圆满状态也是相当变态的。

「其中道理,全在『反弹』两字。便如有人一拳打在石墙之上,出手越重,拳头上所受的力道越大,轻重强弱,不差分毫。只不过转换有形的兵刃拳脚尚易,转换无形无质的内力气功,那就极难。」

「转换有形的兵刃拳脚尚易,转换无形无质的内力气功,那就极难」。说「极难」,但并非完全不可能。所以,我们认为认为圆满状态的「斗转星移」可以转移无形质的内力气劲。


能够转移无形质的内力气劲,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连「六脉神剑」这种无形剑气也是可以转的。这就厉害了。


六脉神剑是什么,那是外挂啊。而圆满的「斗转星移」居然可以转移「六脉神剑」,天下谁人可挡。


乾坤大挪移虽然有种种变态功能,是「斗转星移」所不具备的。但在「挪移」这个功能上,就书中所表现的,似乎只能挪移有形质的刀剑拳脚,遇上六脉神剑这种无形质的剑气,是挪移不了的。在这方面,「斗转星移」胜于「乾坤大挪移」。


所以,就「乾坤大挪移」和「斗转星移」这两门功夫而言,还真不好说哪个厉害。「乾坤大挪移」能增益数倍内力,能随意取天下武学为用,能破天下武学。可是「斗转星移」能转移「六脉神剑」这个外挂。而「乾坤大挪移」能自信挡得住「六脉神剑」么?


所以,「乾坤大挪移」和「斗转星移」这两门功夫,各有千秋,其圆满状态很难说哪个更厉害。


孙虚白


《斗转星移》与《乾坤大挪移》相比,应当是乾坤大挪移更胜一筹。

不考虑使用者“慕容复”与“张无忌”的功力强弱,慕容复曾凭借《斗转星移》化去了天山童姥和虚竹的坠崖之势,但是自己也受到反震,伤及身体。



但是张无忌在万安寺下,用《乾坤大挪移》接住了六大门派的一众高手,却浑然无事,毫发未损,如此对比似乎是《乾坤大挪移》更厉害一点。

而且这两门武学还有另外一重寓意,想当年大燕先祖慕容龙城创出《斗转星移》,一身武学功参造化,横推当世,无双无对,而到了天龙时代,大燕亡国,不管是慕容博,又或者是慕容复,他们的复国之举,都是徒劳之争。



“斗转星移”,寓意时光的流逝,十年可见春去秋来,百年可见生老病死,千年可叹王朝更替,万年可见斗转星移。

“岁月”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逝去的岁月不可追。

而“乾坤大挪移”寓意着摩弄乾坤,改天换地。

明教在张无忌的带领之下,推翻了元朝暴政,建立大明王朝,让汉人重得天下,可谓“改了天地、换了人间”。


我魔不死


这个真的不好去比较,因为毕竟没有出现在同一个时代!

第一:有人会说乾坤大挪移厉害一点,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在张无忌练到大成,也就是最后一层没有办法练下去了,因为连创造者都只是猜想,可是即便是这样,加上九阳神功张无忌还不能做到无敌!

第二:当年的慕容龙城创出了斗转星移的绝学,在江湖上闯下了赫赫威名,而且成就了慕容家的威名,从这一点上看应该是斗转星移强一点!

第三:时代背景不同,张无忌的时代,很多的绝学都已经失传了,整体的武力值已经不如天龙八部的时期了,从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来,张无忌九阳神功大成以后才打通了任督二脉,可是天龙八部里面乔峰一出来就能帮白长老打通任督二脉,还有鸠摩智帮游坦之打通任督二脉,从这一点看,张无忌的时代武力值已经低了很多!

最后总结,其实很多人因为慕容家是反面人物,张无忌是主角,是正面人物而认为乾坤大挪移比斗转星移要厉害,我只想说这两门武功都足够厉害,但是还是要看用他的人是谁,就比如降龙十八掌到乔峰手里就是无敌的,但是到了别人手里就不一定了!


查理舒服斯基


乾坤大挪移跟斗转星移都是属于借力打力的武功绝学,两种武功虽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显然乾坤大挪移的威力要胜于斗转星移

斗转星移乃是姑苏慕容家的绝技,其主要原理在于反弹二字,不论对方使出何种武功来,都能将之转移力道,反击到对手身上,出手之人武功越高,死法越是巧妙,修炼者只需要内力有一定的成就就可以修炼这种武功,但这种武功易学难精,想要将其练至更高层次或者练至大成却是需要极浑厚的内力作为支撑,否则难有太大的威力。在天龙八部中,慕容复使用斗转星移虽然可以硬抗与萧峰的降龙十八掌,但要真正动起手来,恐怕还是打不赢萧峰,其主要原因在于慕容复虽然家传了很多绝学,但是他博而不精,武林中各种武功都会但是却又不十分精通,内力也不到家,所以威力自然也就有限。而乾坤大挪移呢!乃是运劲用力的一项极巧妙的法门,在于先激发自身潜力,转换体内阴阳二气,然后牵引挪移,但其中变化神奇,却是匪夷所,练成后不仅可以控制对手掌力,还可以复制对手武功或者制造对手武功破绽等,虽说乾坤大挪移厉害但是同样对修炼者的内功有极大的要求,明教历代教主中不乏武功高强才智过人之辈,然终是一生也未能有人将其修炼至最高境界的,唯有后来张无忌凭借其九阳神功的浑厚功力半天时间就将乾坤大挪移练至第六层,可以说是古往今来第一人了。



总的来说,斗转星移只可以将对手的招式反弹或令其改变攻击方向,而乾坤大挪移不仅可以将对手进攻的招式方向改变,还可以粘住对手的掌力,使别人听你摆布,而当你练至最高境界的时候还可以积蓄对手攻击过来的力道然后一次性反击给对手。所以说乾坤大挪移要比斗转星移厉害的多。

斗转星移只是一种极高明的借力打力的法门,而乾坤大挪移则是集一切使力用力之大成的武功,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斗转星移这门武功虽然精妙,可以将对手所攻击的力道进行转移,但在实战之中所能发挥出来的威力终究有限,当面对一些上乘武学的时候还是无计可施,如慕容复面对丁春秋这等高手的时候,便自知无法以“斗转星移”之术反拨回去伤害对方,只能将他移到星宿派的弟子身上去。而当遇到段誉的六脉神剑的时候,更是手足无措,连施展斗转星移的机会都没有,可见这门武功并不是天下所有武功都可以用这招来应付的,终究有他的局限性,当然也不排除慕容复没有将斗转星移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他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斗转星移的威力。而乾坤大挪移不仅挪移武功招式,甚至可以天下间的任何东西,比如张无忌在光明顶与六大门派决斗的时候,可以随手运起一块大石头当作兵器跟人决斗。在万安寺救六大门派的时候,十余丈的高塔人从上面跳下来,张无忌运起乾坤大挪移都可以将其接住,可见其威力。


总之,乾坤大挪移乃是集天下武功使力用劲之法门,练成后天下武功在其看来都已无秘密可言,这不是斗转星移可以比拟的。

虽然乾坤大挪移要比斗转星移厉害,但同样也要比斗转星移难练得多,不仅需要深厚的内力,而且在修炼这门武功的时候要心无旁骛,不能分神,否则极容易走火入魔

斗转星移跟乾坤大挪移可比的是,斗转星移在修炼的过程中不会走火入魔,并且入门也容易,只要有一定的基础就可以练成,但想要修炼到高层次,就需要极深厚的内力作为支撑才可以练成。而反观乾坤大挪移对修炼者的要求要高得多,入门难修炼起来也难,就连练第一层悟性高者都需要七年才能练成,后面就更不用说,一般的人根本练不成,在明教历代教主中,第八代教主武功最高,据说能将「乾坤大挪移」练到了第五层,但在练成的当天,便走火入魔而死。张无忌如果不是练九阳神功练到了大成,估计也根本练不成。还有在修炼乾坤大挪移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心无旁骛,不能被身边的其他骚扰,否则极容易走火入魔,明教教主阳顶天就是在修炼乾坤大挪移的过程中发现妻子与人通奸才走火入魔而死的,可见这门武功在修炼过程还是十分凶险的。

坚持原创,我是小青年武侠世界,欢迎大家关注!

小青年武侠


斗转星移和乾坤大挪移使用出来及其相似,但是从使用者修炼和表现来看,艾米虾扯蛋觉得还是乾坤大挪移更胜一筹。从张无忌修习乾坤大挪移的时候,可以看出作者对这门武功的设定,就是调动自身的潜能,是一项运劲使力的极巧妙法门。而斗转星移强调的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将对方力量牵引作用于对手自身,乾坤大挪移外在表现也有此一用,杨逍牵引韦一笑和五散人内劲,张无忌引得玄冥二老内讧,作用俱同。而乾坤大挪移调动自身潜能的作用斗转星移似乎未见。

  • 范遥初次拜见张无忌,意欲一试张无忌的武功,二人内力相拼之际,张无忌调动全身功力聚于掌中,杨逍韦一笑本以为尚需要时间分出胜负,结果倾刻之间,范遥便不敌,张无忌内功便高于范遥,应该也不是能一刹那就能分出胜负的程度,可见乾坤大挪移的妙用。慕容复慕容博斗转星移似乎无此作用,书中慕容博所杀高手,应以玄悲为最,可是玄悲也逼得慕容博不得不用斗转星移,使得少林寺怀疑上了姑苏慕容,从而有请慕容复喝茶之事。而张无忌用乾坤大挪移却使玄冥二老这等高手不能察觉,而互相争斗。慕容博久习斗转星移,武功极高,虽说张无忌内功深厚,可慕容博也非泛泛,二功作用,意相高低实有差别。武功讲究能放能收,便是刚猛之极的降龙十八掌还讲究个亢龙有悔,斗转星移便连掩饰也做不到,引得江湖人人侧目,视慕容家为洪水猛兽,还是挺难和乾坤大挪移相比的吧。

  • 其实金庸大师创作倚天屠龙在前,天龙八部于后,斗转星移应该是借用了乾坤大挪移的设定,但是内涵却有了不同。慕容氏一心挑起江湖和国际纷争,让江湖从此有事,让辽宋不得安宁,应该说这种拨弄是非,挑拨离间的手段,和斗转星移已经乾坤大挪移的功法是十分相配的,都是能利用他人力量,借力打力让人暗中生疑。但是可笑的是,天龙八部中,所有死于斗转星移武功下的高手,却都猜测凶手就是姑苏慕容,这一个挑拨未成,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不管是否慕容下手,这笔账大伙却都心疑是慕容所为,斗转星移,时光荏苒,这套不吃香了。就连慕容博假死二十年都被玄慈拉出来问罪了,实在讽刺。

  • 张无忌学乾坤大挪移,正对应了元末明初,江湖风起云涌,改天换地的时代,作为明教的教主,引导群雄驱除大元,把这乾坤做一个大挪移,这门武功实在是十分相配的。而张无忌本身武功高强,学习乾坤大挪移多是为了自救,学会之后也是为了救人为主,这门武功暗合的气象比起斗转星移更是高到不知哪里去了。慕容复施展斗转星移救人之时,引天山童姥侧目,结果呢因为山太高,还需要段誉凌波微步帮一下,而且最后还踹得别人肠穿肚烂。反观张无忌,不论敌我,都能一救,得救之人还能杀人。形势变了,武功的玩法就算一样,给人观感也全然不同了。

其实跨书论武,就算能说的有条理,也终究不是作者本意,金庸大师对笔下的人物所用的武功,完全适配自身性格,而且能根据不同的背景和条件,把相似的武功的内涵做出改变,来适配人物形象,这点是十分高明的。而我们根据书中得出的结论,其实这门武功和使用者本身完全分不开,若硬要去除人物的影响,已非作者原意,艾米虾扯蛋觉得还是多想想作者为何给人物创出这种独门武功其间涵义似乎更有意思。大家意下如何,欢迎吐糟。。。。


斌比冰水冰


乾坤大挪移和斗转星移这两种武功是金庸武侠中借力打力武功的典范。前者是明教的镇教神功,后者是慕容世家威震武林的立命绝学。这两门武功没有在同一作品中出现过,如果要强论高低的话,灵冲霄更看好斗转星移。

乾坤大挪移境界偏低

《倚天屠龙记》原著中有提到过乾坤大挪移作为西域至高武学而言,本质上要比源于中原易理的正反两仪刀剑境界低。张无忌能占到上风不过是因为他将乾坤大挪移修炼到了顶峰,而何太冲夫妇和华山二老只练到了二三成的火候。而斗转星移在神功秘籍层出不穷的《天龙八部》中都能占有一席之地,可见其底蕴渊博非西域旁门所能相比。

乾坤大挪移风险极大

乾坤大挪移修炼风险极大,明教的历代教主中除张无忌机缘巧合下以深厚无比的九阳神功打底子才将这门武功练到最高的第七层外,其余人等均无如此造诣。强如阳顶天,也在修炼这门武功时走火入魔而死。

慕容父子二人修炼家传武功时从未有走火入魔等后患。慕容博走火入魔也是因为强练少林绝技后引起的反噬,与家传心法没有什么关联。

斗转星移武学体系更为完整

乾坤大挪移实质上只是一门内力运转之法,必须有强大的内力作为基础。而且作为一门武功而言,乾坤大挪移先天就不完整,即便是天命主角的张无忌,也未能把乾坤大挪移练到圆满境界。因为乾坤大挪移第七层实际上是创功者的一种未能付诸实践的构思,本身就有重大疏漏之处。

斗转星移的修炼体系显然更完善,从一流高手的慕容复到超一流高手的慕容博,再到绝顶高手的慕容龙城,斗转星移的修炼体系层次分明。

斗转星移技巧性更强

小到一般武林人士的招式技巧,强如萧峰的降龙十八掌,诡谲如无形无质的毒药(三笑逍遥散),狠绝如丁春秋的化功大法,斗转星移皆能应对。而乾坤大挪移相对就有些相形见绌了。特别是在张无忌手上时,七层以下的功夫,张无忌都没有信心去应对功夫不如自己的玄冥二老。


我是灵冲霄,擅长金庸武侠点评!欢迎关注评论!


灵冲霄


在《天龙八部》里天龙寺高僧对上乘武功有个评价,我认为很客观,怎么说的呢:功法无优劣,功力有高低。斗转星移和乾坤大挪移都是借力打力的神奇武功,又是在不同的体系里,都有着十分惊艳的表现。所以硬要说哪个厉害哪个不厉害是不公平的,应该说都十分厉害,没有高下之分。两门武功的优点都是可以借力打力,缺陷也很明显,下面就一一解说。

斗转星移是一代武学宗师慕容龙城创造的神奇武功,只不过很可惜,慕容龙城明明是武学奇 才,却一直幻想着当皇帝,为此他不惜把几百年前的慕容家族挖出来给自己当祖宗,一直想着怎么恢复大燕国。这也导致了慕容家族文不成武不就,一代不如一代。如果慕容龙城改变策略,专注于武学培养,慕容世家也许会成为武林第一世家。

慕容龙城格局暂且不说,他的武功是极其厉害的,斗转星移、参合指皆是十分霸道的武功。比如说他的后辈,年纪轻轻的慕容博,少年时期就可以用金刚指重伤成名已久的黄眉僧,吓得黄眉僧直接远赴大理避祸。再比如说慕容博儿子慕容复,三十岁不到就已经跟北乔峰齐名,凭借的就是斗转星移绝技,当时虚竹背负天山童姥从悬崖坠落,就是慕容复一招斗转星移化解的,连天山童姥那种老妖怪都称赞不已。后来慕容复跟丁春秋比斗,由于功力有限,不能直接用斗转星移还施丁春秋,但是他很巧妙的转嫁到丁春秋徒弟身上,让丁春秋自己杀死自己弟子,赢得依然漂亮。



斗转星移借力打力十分巧妙,然而它有个缺点,就是过分强调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然而天下武功千千万,上乘武功各有各的法门,哪那么容易仅凭一种武功就破解。所以要想练好斗转星移就一定要先练好别门武功,但是一来别门武功特别是上乘武功很难获取,二来一个人精力有限,做不到面面俱到,所以斗转星移要修炼到大圆满十分困难。更加坑人的是,慕容家族还要背负复国大业,所以除了祖宗慕容龙城,其他人都达不到斗转星移的巅峰。

乾坤大挪移作为明教的护教神功,在《倚天屠龙记》里的巅峰表现居然不是在主角张无忌身上,而是在配角杨逍身上。

当时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只有杨逍一个高手坐镇明教总坛,这时候四大法王之一的韦一笑和五散人一起上山。本来他们是来助战的,但是杨逍本来跟他们关系就不好,几句话没说明白就跟周颠动起手来,韦一笑知道周颠不行,就帮他阻挡,其他几个人以为要打起来,都参与拉架,结果杨逍以为他们六个要围攻自己,使出了乾坤大挪移,用韦一笑的寒冰掌力抵御众人,居然丝毫不落下风。要知道韦一笑功力跟杨逍比差不了多少,顶多差半筹,五散人武功个个不弱,都是高手。按道理来说,杨逍以一敌六是绝对打不过的,但是有了乾坤大挪移,他却可以以一敌六,从容应对。从杨逍嘴里我们知道,杨逍仅仅是修炼了乾坤大挪移两层就如此厉害,乾坤大挪移这门武功的威力让人看着咂舌。

按照这样的推断,张无忌已经完整的修炼完前六层乾坤大挪移,甚至第七层也已经涉足,那张无忌该达到何等神奇的境界呢。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也许是前面杨逍的表现太惊艳,也许作者有意压低张无忌乾坤大挪移的威力,总之这门功夫在张无忌身上表现的差强人意,丝毫没有展现出明教第一神功的威风来。

比如说张无忌用乾坤大挪移对付波斯三使那样的二流高手,都是束手束脚的,有时候让人怀疑,是不是这门武功不行啊。实际上这怪不得武功,主要是跟张无忌性格有关系,张无忌学武天赋奇高,一学就会,但是他的战斗意识薄弱,性格优柔寡断,心慈手软,缺乏一股狠辣,所以每次都不能发挥武功威力。

看看杨逍第二层乾坤大挪移已经可以大大提高个人战斗力,阳顶天第四层就可以纵横江湖,除了张三丰再无人可以克制。这些都可以看出来乾坤大挪移实在是最顶级的武功绝学。

这么厉害的武功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太难练了,自打传入中土明教以来,历代教主就无一人修炼超过第五层,唯一一个练到第五层的也是练成当天走火入魔而死。只有张无忌内力强横无比,机缘又好,这才修炼完前六层。

斗转星移和乾坤大挪移都是顶级借力打力的武功,斗转星移只有慕容龙城一人修炼到大圆满,而乾坤大挪移,就中土明教来说,就只有张无忌一人修炼到最高境界(尽管第七层还有一些话没有完全搞懂)。如果拿张无忌跟慕容龙城相比,那可能是颇有不如,不过再想一下,张无忌毕竟才二十岁,就算天赋再厉害,心性经验还跟不上,如果经过几十年历练,张无忌的乾坤大挪移应该达到盖世无双的境界。


一览众河小


斗转星移这个成语就是时光飞逝的意思,成语的奥妙之所在是暗藏弦外之音。它并不是单指字面上的“斗”星和其他星星一起旋转移动,闲云潭影日悠悠,斗转星移几度秋。它是中国人面对日月如梭光阴似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和惜别,有物是人非青春不再之悲。作为文学上形容功夫的一种拟物辞格,那叫出神入化好生了得,我们不得不为金庸先生拍案叫绝。谢谢他的精神大餐。但是成语也罢功夫也罢,斗转星移不过是人们被地球太阳自转公转“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视觉意淫而已。孙悟空没有跳出如来佛的手掌,人类的一切折腾仍然在太阳系的怀里蠕动。

为乾坤大挪移喝彩!

乾坤者天地宇宙之合也。这个功夫玩地可不是太阳系这粒尘埃上的事,也不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那点儿小法术,它是冲出银河系宇宙大爆炸和宇宙大坠落的功夫,它是鬼神莫测偷天换日的功夫。这个功夫让人流连忘返神魂颠倒情不自禁难以自拔。

语言的三重境界——唇枪舌剑、口若悬河和天花乱坠。金庸先生嘴皮上的语言文学功夫,是出神入化天花乱坠的上层功夫,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乾坤大挪移好功好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