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什麼是開皇盛世,如何理解?

洪浩江蘇南通


開皇盛世指的是武則天的孫子李隆基在位期間,唐朝出現的一段經濟文化繁榮景象。不過唐玄宗的這個盛世,更多功勞是他奶奶武則天打下的基礎,和乾隆盛世沾了爺爺康熙、爸爸雍正的光類似。

開皇盛世雖然繁榮但是虎頭蛇尾,唐玄宗晚年貪圖享受荒廢政事,寵信一些奸佞小人。結果導致了藩鎮割據,最終引發了安史之亂,唐王朝也由盛轉衰。


叫我豪大大


開皇應該是隋文帝楊堅的年號,他開創的是開皇之治。而不是唐玄宗,唐玄宗的年號是開元,他開創的是開元盛世。



開皇之治對後世的影響我想有以下八方面:

1、三省六部制

隋之前的北周,為了標榜自己的正統性,按照《周禮》六官,制定了一套朝廷運作機制,但《周禮》是古代烏托邦式的政治制度,華而不實。楊堅上位後,果斷廢除了這一制度,實行了“五省六部”制。五省分別為:尚書省、內史省(中書省)、門下省、秘書省(負責圖書典籍)、內侍省(宦官),因秘書省與內侍省職權較輕,後世去除。六部分別為:吏部、禮部、兵部、度支(戶部)、都官(刑部)、工部,與後世沒有變化。

三省六部制,將相權一分為三,既起到了相互制衡,避免紕漏,又起到了加強皇權的作用,這一制度影響深遠,一直沿用的清朝。



2、全面大一統

從五胡亂華算起,中原大地經過了270年的戰亂。楊堅結束了嚴重分裂的局面,從疆域上建立了大一統的國家。更為重要的是,五胡民族已經徹底漢化,漢人與胡人不再是勢不兩立的關係。人民強烈要求統一與和平,渴望將全部的精力投入生產中,改善自己的生活。楊堅順應時代潮流,制定了一系列輕徭薄賦,促進生產的政策,使國家迅速繁榮強大起來。

所以,隋不但從形式上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在文化與民族關係上也完成了大一統。



3、科舉制

門閥制度腐朽沒落,不能適應當時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隋文帝果斷廢除了只看門第的九品中正制,實行以考試取仕的科舉制。到隋煬帝時,科舉制逐漸完善,開設明經、進士等科,全國範圍內選舉人才。

科舉制度的實行,結束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門第禁錮,給寒門學子提供了進身之階,有著劃時代的進步,影響了此後的1300年。

4、頒佈開皇律

隋文帝還頒佈了對後世產生了深刻影響的《開皇律》,雖然《開皇律》律文不過500條,卻具有很高的立法成就,是我國法制史上的偉大一步。唐朝的《唐律》就直接沿襲《開皇律》而來,連他的敵人都是認可他的。尤其《開皇律》在人道主義上有極大進步,它廢除了以前那些慘無人道的“五馬分屍”、梟首、宮刑等酷刑,只保留斬首和絞刑兩種,後世直到清末都沿襲著這兩種極刑。

5、均田制

隋文帝開皇二年(582年)規定,官人永業田與其品級相適應,自諸王以下至都督,多至百頃,少至四十畝。以此同時,內外官按其品級高低授給職分田(職田),多至五頃,少至一頃。內外官署還授給公廨田,以供公用。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免除婦人和奴婢、部曲的租調,也取消了他們的授田。"自諸王以下,至於都督,皆給永業田,各有差。多者至一百頃,少者至四十頃。其丁男、中男永業露田,皆遵後齊之制。並課樹以桑榆及棗。其園宅,率三口給一畝,奴婢則五口給一畝,京官又給職分田,一品者給田五頃,每品以五十畝為差,至九品為一頃。外官亦各有職分田。又給公癬田,以供公用。"

隋制十八歲為"丁",二十一歲為"成丁"。成丁便可授田並課役,六十歲則還田,隋所授之露田桑田皆如北齊之數,但狹鄉每丁僅20畝。而貴族官吏有受田之優待,永業田可多至百頃,職分田五頃。故隋之均田己略為變質。

6、府兵制

隋朝開皇十年(公元590年),文帝下令府兵全家一律入州縣戶籍受田耕作,變軍籍為民籍,兵土本人則由軍府統領。這一措施不但使農業戶口大增,促進了農業的發展,而且更適應了民族融合和時代趨勢,有利於民族團結和國家統

隋朝時期針對府兵制做了革新。公元590年,隋文帝針對府兵制作了重大革新;軍士仍有軍籍、隸屬軍府外,可與家屬起編籍造冊,隸屬於州縣;有了不變的住處,既可按均田令分得土地,從事農作生產;同時還要按規定輪番到京城值宿,或者擔負其他職責。

隋朝政權對於府兵統領細則,則沿用"魏、周政權時期十二大將軍的原有制度“但變更為十二衛,每衛配置大將軍,全部聽命於皇帝一人。各衛所統領各個兵府,兵府"也就是府兵的基本領導機構,隋煬帝執政時期改稱為應揚府,由郎將和副郎將一起統領。

隋朝政權時期,在府兵制度上的變革,讓府兵制度逐步和均田制度緊密貫串起來,因此更加穩固了府兵制。同期還將府兵的統制權鳩集在中央,逐漸鞏固了中央集權統治帝位。

7、經濟繁榮

隋朝統一全國後,短暫時間內,人口達到了890萬戶,唐最繁榮的開元之治最高峰人口也不過820萬戶。隋開皇九年已墾田地1944萬頃,大業中期已墾田地5585萬頃。但唐天寶十四年才墾田地1430萬頃。貞觀十一年,監察御史馬周對唐太宗李世民說:“隋家儲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庫,亦為國家之用,至今未盡。”隋朝已滅亡了20年,隋文帝已經死了33年,可那時的糧食布帛還未用完!

8、興建大興城

唐朝繁盛的長安城,令無數風騷墨客嚮往!長安城就是隋重新選址興建,當時叫大興城。城市規劃城牆皇宮基本上都是隋朝打好的底。



隋高祖開皇二年(582年)起,在宇文愷的主持下,僅用9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建成了宮城和皇城。隋大興的總設計師宇文愷,他精心設計了大興城。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大興宮的修建拉開了大興城修建的序幕。開皇三年(583年),隋王朝遷至新都,因為隋文帝早年曾被封為大興公 ,因此便以"大興"命名此城。大興城外郭城即京城,周長367公里,面積84平方公里,約為現代西安城的7.5倍。城內除宮城、皇城外,其餘為居民區。隋大興城這種城結構,使政府機關集中,官與民分開,開一代都城設計之先河,為後世所仿效。


常棣tandy


開皇盛世指的是隋文帝統治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