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的說,貞觀時期可不可以被稱作“盛世”?

勞倫斯602


唐太宗統治時期在用人方面:善於用人、虛心納諫。唐太宗任用著名的諫臣魏徵。

魏徵去世後,唐太宗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今魏徵俎逝,朕失一鏡矣。”在經濟方面:重視農業生產,多次頒佈減免賦役的召令。在政治方面:沿襲和完善了隋代創立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三省六部制不僅提高了行政效率還改善並加強了中央集權。

科舉制是一種相對公平的選拔人才的制度,為讀書人提供了一條參與國家管理的道路,也為社會發展培養了人才。

唐太宗統治時期上述措施的施行使經濟發展、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史稱“貞觀之治”。


右都御史


嚴格的說貞觀時期也不能算成是盛世的,因為那個時代也有吃不飽、穿不暖、四處漂泊的黎民百姓。盛世都是官方的說法,用來粉飾太平的。


司馬公說歷史


玄武門之變兩個月後,李淵禪讓皇位於李世民。公元626年9月4日李世民登基,次年改元貞觀,在《易大傳》中有“天地之道,貞觀者也”之語。由此,唐太宗李世民開啟了被後人爭相讚頌的“貞觀之治”。

但是,從嚴格意義上講,“貞觀之治”頂多只能被稱為“治世”而不能被稱為“盛世”。

史書上的溢美之詞

“商旅野次,五復盜賊,囹圄常空,馬牛布野,外戶不閉。又頻致豐稔,米鬥三四錢,行旅自京師至於嶺表,自山東至於滄海,皆不齎糧,取給於路”這是玄宗時期的史學家吳兢所寫的《貞觀政要》中的話,這本書“義在懲勸”“志在匡君”,為君主樹立榜樣,也真是因為這樣的目的,《貞觀政要》在某些方面或多或少誇大了貞觀時期社會的繁盛景象。

《貞觀政要》其實是呈給唐玄宗的,但並沒有受到玄宗重視,但是在中後期尤其是安史之亂後,卻受到很大的重視,並對其中描繪的“盛況”羨慕不已,稱“貞觀”時期“太宗文武皇帝之政化,自曠古而來,未有如此之盛者”,這其中的緣由也不必多說。

由此,隨著《貞觀政要》得到歷代皇帝的吹捧,《貞觀政要》中對於“貞觀”時期的描述逐漸深入人心,上述記載便成了對“貞觀之治”的最佳描寫。

吳兢《貞觀政要》

“貞觀之治”盛世下的真相

我想,盛世的最重要標準應該是經濟的發展狀況以及百姓生活相對提高。那麼,我們首先就從史書中關於這一時期相關描寫來看看“貞觀”時期是否真的是盛世。

“貞觀元年,關中飢,米鬥直絹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

“見秦、隴之北,城邑蕭條,非復有隋之比。”

“供官徭役,道路相繼,兄去弟還,首尾不絕,遠著來往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無休時。”

“力役兼總,東有遼海之軍,西有昆丘之役,士馬疲於甲冑,舟車倦於傳輸。”

“即日徭役,不下隋時。懷、洛以東凋殘,人不堪命。”

李世民

貞觀初年,接連發生饑荒、蝗災、水災,而且大水的範圍十分廣泛,使得黃河地區很多州縣“田疇廢業”,這樣一種狀況是和《貞觀政要》中的記載完全不同的。不僅如此,在貞觀十四年高昌王麴文泰來唐訪問,看到秦隴一帶城邑蕭條,作為身處西北的高昌王,言當時的秦隴地區蕭條,可想而知,至少不會十分繁榮。

而於此同時,對徭役的徵發似乎也未曾放鬆,不管是戰時還是戰後。第四條便是唐太宗在滅了東突厥後的徭役情況,與之前的

“關中、河外,盡置軍團,富室強丁,並從戎旅…戶口單弱,一人就役,舉家便費”相比似乎並未輕鬆多少。

這些狀況並非少數,在史書之中具有大量類似的描寫,就不便依依列舉,尤其是對自然災害的描寫在某種程度上相對於其他的記載更具客觀性。僅僅從天災人禍看來,貞觀也遠遠無法達到《貞觀政要》的水準。況且當時的人口大概只有三百多萬戶,相比於隋朝的九百多萬戶人口實在是相差太多,隋朝人口的數量知道玄宗天寶年間才得以超越,可想而知,貞觀年間,其經濟發展與人民的生活狀況頂多算是在恢復階段,而且仍然貧窮,根本無法達到盛世的標準。

唐代人口數量

“貞觀”時期可以被稱為治世

“貞觀”年間我們無法將其稱為盛世,但或許可以將其稱為治世。

為何貞觀時期可以被稱為“治世”呢?

儘管“貞觀”時期的經濟確實不很發展,但是在太宗時期,文治武功也有所發展,這裡僅從政治方面和軍事方面來談。

(一)政治方面

1、任用人才。唐太宗注意對人才的選用。儘管當時的政治依舊受到關隴集團勢力的影響,但是唐太宗麾下的人才卻是來自各個集團和階層。

李世民任用廣泛

2、完善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六部制度儘管在隋朝已經建立,但是仍不完善。唐太宗的特別創舉便是設立了政事堂,使得三省長官能夠聚在一起討論軍國大事,對於政治上“上下同情”是很有益處的。

唐代三省六部制

3、善於納諫。

我們都熟知李世民與魏徵的故事,驚歎於李世民與魏徵之間那種良好的君臣關係。但事實上,正如趙翼在《廿二史札記》所言《貞觀中直諫者不止魏徵》,唐代貞觀年間大臣進諫的現象很是普遍。

趙翼《廿二史札記》

(二)軍事方面

軍事方面我著重講一下唐太宗滅東突厥的事情。

突厥一直是隋唐時期中國的主要威脅之一。李淵在太原起兵之時,派遣劉文靜向東突厥上表稱臣。

公元629年11月,東突厥將軍雅爾金和阿史那杜爾率軍襲擾河西,雖然此次東突厥無功而返,但卻為李世民反擊東突厥找到了藉口。隨後在戰爭中,蘇定方攻下了突厥頡利可汗的牙帳,頡利可汗西逃。唐朝在此次戰役中俘虜東突厥十餘萬男女。不久,頡利可汗在前往吐谷渾的路上被擒,東突厥被滅,李世民被西域各國尊稱為“天可汗”。

唐太宗在位期間先後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紇、高昌、焉耆、龜茲、吐谷渾等。唐太宗的武功確實令人佩服。唐太宗一系列的軍事活動無疑為開元盛世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如果說“貞觀之治”不是盛世,那麼開元盛世多少也與太宗有點關係。

唐滅東突厥之戰

總結

“貞觀時期”的確不是盛世,但也可稱為“治世”,唐太宗在位時期剛剛歷經隋末大亂,這一客觀情況無疑為其打造盛世產生了不利影響。不過,唐太宗在其彌留之際,對高宗說“如吾,不足法也”。不管如何,太宗給後世君王留下了一個可以效法的形象,不管是否真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