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学笔法先从什么帖开始学较好?

磨豆子的猫


这个问题实在实在太复杂了,笔法到底是什么还有不少人在争论。

按照道理说,只要拿起笔,怎样能够把字写好方法,这样都算是笔法。

而且我们现在书法通常说有五种书体: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如果真的要细分到底是写好哪种书体,到底是哪种书体的笔法。

说说我们现在最常用的三种书体:楷书、行书、草书。

如果是楷书,那么楷书四大家的字都能够学到楷书的笔法。

不管你是学谁的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子昂这四个人楷书,都能说学到笔法。

当然如果要每个书法家单独列出来的字帖,可以给大家参考一下。

如果学习欧阳询,也就是欧体,那么推荐字帖《九成宫醴泉铭》等。

如果学习颜真卿,也就是颜体,那么推荐字帖《多宝塔碑》等(备注:颜体有多种风貌,《多宝塔碑》只是一种选择)。

如果学习柳公权,也就是柳体,那么推荐字帖《玄秘塔碑 》等。

如果学习赵子昂,也就是欧体,那么推荐字帖太多了。

如果是行书,那么想要学习笔法,推荐两个字帖王羲之的《圣教序》和《兰亭集序》,两座高峰在眼前。初学行书,千万不要一上来就临写宋人行书。

初学行书最好的字帖就是《集王字圣教序》,并且《集王字圣教序》适合所有阶段的人学习。

《兰亭集序》的第一个字是“永”,“永字八法”的最好的示范就是下图。

如果是草书,那么想要学习笔法王羲之的《十七帖》,孙过庭的《书谱》也不错。

学习草书的必学“教材”王羲之《十七帖》,这本帖历代众多书法家都临写过,如果你想要学习草书一定要临。

孙过庭的《书谱》是书法史最好的书论,从草书和书法理论角度,都非常值得我们临写。

【一人有感】

书法已经几千年历史了,很多笔法都已经存在过了,我们现在想要在笔法创新,不如从历代著名帖子中寻找适合自己的笔法。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一起讨论。2020年2月24日。


一人笔记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不能一概而论,我认为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决定练笔法先从什么帖开始练较好。

有的人喜欢练隶书笔法,有的人喜欢练楷书笔法,有的人喜欢练行草笔法,而我是先从王羲之楷书笔法帖先练,然后练王義之的行书帖。

王羲之楷书:《黄庭经》

为什么我喜欢练王羲之的书法笔法呢?以《兰亭序》为例,来谈谈我的理由:

01

《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在书法界及书法爱好者都不陌生,很多爱好书法的朋友都对此帖临摹过数遍,从此帖中也可以看出他的书法造诣,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当之无愧,一直到今天,它仍然是学习中国书法的最佳范本。《兰亭序》也是王羲之的代表之作。

说实话我在前几年就已经对《兰亭序》临摹过几十遍,尽管效果并不理想,但乐之不疲。

下图是我在丁酉年夏天临摹的《兰亭序》,请书友指出不足之处:

02

《兰亭序》的笔法之美无与伦比

《兰亭序》的笔法之美主要表现在:露锋横、带锋横、垂头横、下挑横、上挑横、并列横等,随手应变。

在竖直笔法上,表现或是悬针,或作玉筋,或是坠露等等,妙不可言。每一个字仿佛是一个生命体。

虽然前后的字没有连笔,但是整幅书法却能成为一个整体,这充分体现了王羲之不但在笔锋上有高超的技法,在整体结字上也是功夫精湛。

03

《兰亭序》的章法妙不可言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说过右军的《兰亭叙》(指的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每个字都映带而生,或小或大,皆入法则,因此被称为神品也。

纵观《兰亭序》整幅书法,首尾连接,前后呼应,变化多端,一气呵成,在虚实结体上也是神来之笔,像这样精美的章法,古今实属罕见。

以上是笔者以王羲之《兰亭序》为例,对“书法学笔法先从什么帖开始较好”的问题谈的一点粗浅看法,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冯彬藏墨


中国几千年的书法文化博大精深,而这几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中,要说最有代表性的恐怕就数书法了,因为华夏几千年的书法文字见证了历史的兴衰更替,所以说书法文化最具有代表性,这一点毋庸置疑。

现在随着中国正在复兴传统文化,以至于传承了几千年的书法再一次变为大众化,不管是前一段时间,教育部规定书法这一项文化艺术被纳为中考,还是小学生都会去选择学习书法以求静心,都证明了书法现在正在被渐渐的普及,同时也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书友对书法不那么陌生,最起码的会欣赏书法是必然的。

众所周知,若论学习书法,基本上现在的楷书是初学者的最佳选择,因为基本上学习书法的人,都是先一步一步的从楷书练起,但先前笔者看文章,有的书友说之所以先从楷书练起,是因为楷书是书法的基本功,但后来的推断证明并非如此,因为如若楷书是书法的基本功,那估计像书写《峄山碑》,《曹全碑》的那些书家,一辈子都没写过楷书,那他们就不能算是书法家咯?

所以说楷书是书法的基本功这一论证以失败而告终,但今天笔者写这篇文章,并非是来讨论这个关于书法基本功的,因为来和大家聊聊。既然现在学书法的书友都要从楷书学起,那么楷书那么多,究竟应该选择写哪种字体的楷书呢?

众所周知,楷书主要是分为欧体,颜体,柳体,赵体,同时还有褚遂良的褚体,虞世南的虞体,至于其他的书法各体,笔者就不一一介绍了,但这几种体中,尤以欧楷学之甚多,其次就是我们颜鲁公自创的颜体了,甚至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也还是他在悲愤之下挥毫写之,因此有书家说:继书圣王羲之后成就最高的书家,恐怕非颜鲁公莫属了,这话也说的较为在理,因为颜鲁公的书法水准是有目共睹的。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聊聊,楷书四大家中,应该先学谁的字体比较合适?

欧阳询

众所周知,欧阳询的字是以“二王”为基础,同时又融合了汉隶以及魏碑的书法余韵,可谓是吸收了百家之长,同时他的点画以及用笔都主要是以方笔为主,偶尔也掺杂圆笔,其落笔轻松自然,干净利落,收笔也是缓慢含蓄,同时它更注重的是点画之间的连贯呼应,因此笔势灵活生动,结构上也以修长为主,主要呈左收紧,右舒展的布局,字体中宫收紧,大都向右扩展,因此欧体给人的感觉就是险境奇巧,沉稳严劲,几乎是无懈可击,越看越觉得好看。

颜真卿

说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高的书家,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他广泛吸收隋唐各书家的技法,之后融为一炉,便形成了颜真卿磅礴多变的颜体,而且他的书法笔笔中锋,用墨也讲究横轻竖重,同时起笔藏锋圆转,转笔又多用长提法,同时钩笔笔法多成鸟嘴状,再加上颜体特意加强了运笔以及用腕的作用,所以形成了雄厚,劲健的特征,再加上他的字结构宽博方正,左右又基本对称,所以不难发现颜真卿的书法雍容大度,开阔雄伟,具有深厚的艺术渲染效果。

柳公权

说到柳公权,我们第一印象就是想到他笔谏,说“心正则笔正”,同时他也是晚唐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柳体结构严谨,舒朗开阔,骨力洞达,同时他的起笔多采用逆锋起笔,收笔也多采用悬针或者垂露,虽然有时候出锋较为挺拔,但却有着内部的骨力,同时它又以颜真卿的颜体为基础来临遍百家,因此结字紧凑舒朗,中宫收紧,紧而不拘,疏而不散,规整中富有变化,平正中偶出险奇,因此他的楷书足以为后世之楷模。

赵孟頫

赵孟頫的楷书自成一家,尤其是以楷书和行书的艺术成就最高,他的楷书也秉承着中锋用笔,字体平顺和畅,结构匀称,整个运笔沉稳果断,主要是向右上取势,竖画大多垂直或者是微带左弧状,同时赵孟頫的字整体匀称舒适,笔画间也是疏密合度,而初学者应该注意的是他的字流畅圆润,却运笔较快,所以在书写时切忌笔力软弱,锋芒显露,不然难以写出赵体的骨力以及内涵。

关于当代书坛学书者学习最多的楷书四大家,笔者就凭借着自己的浅薄才识介绍到这儿了,同时欧颜柳赵这楷书四大家的字体以及结构方面笔者相应的介绍了一些皮毛,不知书友你们觉得学书者在学习楷书之余,应该从哪种楷书先行练起更为合适呢?

笔者觉得应该从大欧练起更为合适,因为他是众多楷书之鼻祖,更是唐楷的祖师爷,不知书友您觉得呢?











扎心画手丶阿宝t


单从笔法而言,临帖比临碑肯定要好,有了帖学基础再而学碑,二者缺一不可。

临帖又分为有基础和无基础,无基础又要分为是练习哪一方面的能力(如练习线条可写清篆{邓石如},汉隶{乙瑛碑、张迁碑};指尖的力量可以临褚遂良阴符经几;手腕的力量可以练习智永千字文)当然这些针对性的练习针对初学者也是有很大的难度,初学者还可以先练习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等,或者他的《自书告身帖》为最佳。

有了帖学基础再写魏碑,可以使线条厚重。总之,术业有专攻,有好的老师,可以使自己免于困惑。切不可闭门造车。



墨笔胜春


学书法从什么帖开始学,没什么硬性要求的。去书店逛一圈看看,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字帖,爱好什么风格。

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不要从行草书入门,行草书对毛笔的驾驭能力要求太高,不适合初学者。

2,尽量不学今人的祝贺,学习古碑贴,从古人那里汲取营养。

3,只买一本字帖,或者一种风格的字帖,专攻一本本,有了基础再博采众长。

4,学习书法不要朝三暮四,特别是初学入门阶段。

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作品,本人练习欧楷十余年。请多多指教,谢谢!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46697714292502148"} --}

郭缄墨书法


个人看法练习书法先从楷书 开始,楷书容易上手容易练习,楷书字帖可选欧阳询《九成宫》,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颜真卿《勤礼碑》、《麻姑仙坛记》,柳公权《玄秘塔》、《神策军碑》等。这些唐代楷书法度森严,结体端庄,从笔法,结字法来看十分完美,且碑石清晰,字形完整,利于初学者,楷书练习有效果后练习隶书字帖,推荐字帖《张迁碑》、《石门颂》、《曹全碑》、《

礼器碑》、《乙英碑》等,这些汉碑古朴端庄,容易入门。

当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方可练习其他形态的字帖。







盆景玩家攻略


我是雨夜构想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从什么字帖开始不要紧,重要的是要不要开始。

最近可能是网络推荐的问题,总是能看见这类问题,不是问从什么帖开始,就是问从哪里开始。我觉得这种问题都是在自己设置障碍,为自己不练字找借口。

有些人总是看到别人的字写的很好,就准备要开始练习写字了。但是在写字之前又很难下定决心是否开始,所以就给自己找到很多的理由不开始,设置很多障碍阻止自己开始。这些理由障碍都成立以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放弃了。个人分析这也是有一定理由的,可能就是对于书法没有真正的喜爱,对书法没有真正的兴趣。给自己设置诸多障碍,不过就是为了不开始练习找借口罢了。

任何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包括书法练习也是一样。不要纠结于在什么地方开始,而是要立刻开始。不论从哪里开始,只要是开始了,就是好现象。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方向是最好不过的了,总是听别人指引不是好现象,很容易走错路。因为我们不知道,给我们指路的人是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给指的路,这条路可能适合指路之人,但不一定适合自己。所以实践出真知这句话还是比较中肯的,请题主考虑本人的建议。

与其在树下考虑果子甜还是酸,不如亲自摘下来尝尝。练习书法从什么帖开始确实不重要,重要的是马上开始。在实践中总会找到自己的方向。


雨夜构想


选帖要依性格入手

提起学书法,基本都会收到这样一个建议,学唐楷吧,欧、颜、柳体选一个,不怕学不出来个样子!

是的,就是这样,楷书学习学唐楷是正途,可是,三家法帖,各有各的体态,哪个都仔细看了下,还真下不了决心,要真想选选,还得把唐代书法捋一下。

(启功临《玄秘塔》部分)

由隋入唐欧阳询和虞世南的书法好到不能行,其中欧阳询死里逃生的经历,我上一篇文章写过了,到了六十五岁归唐之后,书法前继魏晋,盖绝当世,唐太宗那么喜欢书法的一个人,书法写到像极二王,褚遂良更是御用的民间书法收集和鉴定人,这个时代的书法,可谓魏晋之后的一波大的书法复兴,这种复兴是以皇帝的提倡文化与书法为根基的。

待到盛唐,李邕、张旭、怀素,行草大兴,再加以李阳冰的篆书的重现,又再加各方努力,盛中唐的馆阁体正式形成,稍后出现的颜真卿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雄秀独出,成为宗师级的书法大家。

再到晚唐,柳公权出,颜体与柳体并秀,唐代书法在无数书家共同努力之下,成后世不可逾越的书法高峰!

三体书法各有精彩

任一种字体碑帖单独来看,都值得照此苦学下去,是不是!

那是不是选一种字体就练下去呢?也不完全是,而且就算某一人的字体,也各有特征,比如颜体,《多宝塔》、《麻姑仙坛记》、《颜家庙》、《郭家庙》各不相同,任一书家,不同年龄出的作品也各有面目,我这里拿出来上述三种有代表性的碑帖,只是建议,并不强令这三种才是代表。

(欧阳询《九成宫碑》:卢中南临,九成宫李琪拓本,田雪松临,田英章临)

《九成宫》笔力劲健,点画看似瘦硬,实则神采丰润饱满,其向上的挑笔出锋含蓄,这是欧阳询所处时代的限制,略带隶书痕迹。全碑字体结构典雅大方,法式严谨,看似平正,实则险劲,字形都是竖长方形态势,字句、行距都较大,章法显得宽松而清晰,点画精准,结字布局险劲,中宫收缩,外展逶迤,疏密聚散对比强烈,却具有超级稳定感,用笔方正,而又能在方整中见险绝。

《多宝塔》用笔多用中锋,起笔和收笔有明显的顿按。起笔藏锋为主,兼用露锋,方圆并用,有些横画起笔较为外露,稍存斜尖,并参以含蓄的笔意使之变化丰富,收笔用顿笔和回锋的较多,强调“护尾”,横画更明显,写横行至收笔处,常向右下方重按,顿笔回锋,体现出颜体的雄浑、大气,竖画粗壮,浑厚力强。横、竖笔画粗细对比鲜明,富节奏、韵律美感,撇画轻盈挺健,捺画却粗壮有力,称“蚕头燕尾”,捺脚较长,顿挫后踢出开衩,含蓄而又有峻利之感。

《玄秘塔》则端正瘦长,笔力矫健挺拔,全碑无一松懈之处,全部以方取势,但却行气贯通,所谓“引筋入骨”之说,柳体源于颜体,却又不同于颜体,字体端正俊秀,俊俏英伟,笔笔精到,字字严谨,笔画有魏碑风格,如斩钉截铁。

三体之中,欧体得魏晋秀媚俊气,而颜体、柳体得魏晋遒劲骨力。骨力最盛的柳体与颜体字合称“颜柳”,但二体又不尽似,柳书中紧外放,主笔长枪大戟,舒放开阖,颜体中宫较为疏朗,外部笔画也较规整。

如此思考之下,做为一个书法学习者,在选择以上三种字帖时,不论选择哪一种字帖,都值得以这种字帖为根基,一个字一个字地抠,一笔一画地学。

但有一点,符合性格的字帖,更易入手。比如,性格内向的人,学欧体就易上手,性格外向的人,就更适合学柳体;性格敦厚的人,学颜体则容易进步,性格爽利之人,则学柳体更易出成果。学颜体容易成为政治家或者思想家,学柳体的人适合从军或者经商,学欧体的人适合文学家或艺术家,当然,反过来也大致可以说得通。

选帖之前,思考一下,自己是内向多些,还是外向多些,是理性多些,还是感性多些,上图所示的四种性格特征,自己更侧重于哪一类,直观的看着那一种字体自己更喜欢,就动手,也是办法。如果硬是要以颜色来划分一下,则蓝色适合欧体,绿色适合柳体,红色适合颜体,黄色呢,则适合后来元初的那个赵体,我们另再讨论。

但以上所说,都不绝对,书法本来相通,人的本性也大致相通。选一种字帖入手,长期练习之后,入帖、出帖、另择一种,再又入帖,再又出帖,多次往复之后,加以自家性格,大致能成自己风格。


繪趣齋


你好,我是硬笔书法老师,临摹字帖没有效果,还费时费力,临摹时写的很好,真正自己写又回到之前的字,最重要的是临摹字帖不仅没有效果还枯燥乏味,练字有方法很重要,方法对了短时间内写出一手漂亮潇洒的钢笔字很简单,不要求当书法家,只要字写出来不丢人就好[呲牙]





海龙书道


学习书法从什么贴开始并不重要。书法分真 草 隶 篆 行多种书体,从艺术角度上讲哪种书法都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本质。学习书法从哪个书法入手都没有错,因为除字体结构的区别外,用笔的方法(笔法)基本相同,初学者主要先学习和掌握笔法,其次才是字体结构。

所以,先学哪种书体,根据个人喜好,这样能培养兴趣,能提高学习效率,让初学者不感到枯燥,从而持之以恒,坚持一下。如果给你建议的书贴你找不到感觉,反而害了你。当然,如果你是学生,还是建议从简单的学起,比如 篆书和隶书,主要练习线条,让你的笔力更有质感,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欢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