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馬里亞納群島的失手,標誌著日本帝國噩夢的開端?

導語: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廣袤無垠的太平洋戰場,曾發生過無數次的戰鬥,其中一方面以圍繞美日兩國為爭奪太平洋的制海權和制空權為主的海戰;另外一方面以圍繞美日兩國為爭奪太平洋的奪島作戰為主。

在太平洋戰爭中,美日兩國展開過無數次的交鋒,其中奪島作戰比較著名的戰役有: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血戰塞班島、硫磺島戰役、沖繩島戰役。海戰中比較著名的戰役有:日軍突襲珍珠港、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馬里亞納海戰、萊特灣大海戰。

美日兩國經過一系列的海戰,隨著日本聯合艦隊的實力逐漸被美軍消耗殆盡,日本逐漸喪失在太平洋戰爭中的主導權,其中有一場海戰,對於日本帝國來講,日本帝國經過這場海戰的慘敗,從此標誌著日本帝國最大的夢魘開端,這便是美軍轟炸機投下大量燃燒彈摧毀整座城市的可怕情景將深深烙印在他們心中。史稱:李梅火攻,其中著名的便是:1945年3月10日、5月25日,美軍派遣數以百計的B-29戰略轟炸機,對日本東京進行的一系列大規模的戰略轟炸。


為何說馬里亞納群島的失手,標誌著日本帝國噩夢的開端?

李梅火攻


其中1945年3月10日的戰略轟炸,一夜的功夫B-29 就幾乎摧毀了東京中心十六平方里的面積,造成整個東京四分之一的建築物,大約二十六萬七千一百七十一幢,一夜之間全部淪為廢墟。

據生還者回憶,在大火蔓延過來之前, 熾熱的高溫已經使整個防火線熊熊燃燒。混凝土建築物中的易燃材料被燒得一乾二淨,不留絲毫痕跡。人員傷亡慘重,3月10日美軍對東京轟炸造成的死亡人數,遠超過廣島或長崎原子彈爆炸中死亡的人數。

這一切與日本太平洋戰爭上的一場海戰有關,這便是馬里亞納海戰。

本期作者從兩個方面,講述為何說馬里亞納群島的失手,標誌著日本帝國噩夢的開端?

  • 一、馬里亞納海戰的歷史背景。
  • 二、馬里亞納群島的失手,標誌著日本帝國噩夢開端的原因。

其一、馬里亞納海戰的歷史背景。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次日,美國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

在珍珠港事件中,遭遇重創的美軍太平洋艦隊,在太平洋戰爭的初期,一敗再敗,日本聯合艦隊則趁機攻佔菲律賓群島、馬來半島、新加坡等整個東南亞地區,中太平洋上的眾多戰略諸島都被日本聯合艦隊迅速佔領。

到1942年初,日本取得自從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的最高巔峰。日本的“絕對國防圈”得到充分的鞏固。

然而,當日本大本營準本進一步向前推進戰線,以鞏固擴大日本的“絕對國防圈”。隨之而來的便是日本聯合艦隊遭遇滑鐵盧一樣的慘敗。1942年6月,日本聯合艦隊幾乎出兵全部的家底,畢其功於一役決戰中途島。最終日軍以損失4艘主力航母的代價慘敗中途島。

中途島的慘敗標誌著日軍逐漸喪失太平洋戰爭的進攻權。1942年下半年到1943年上半年,盟軍取得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勝利,美軍奪取了太平洋戰爭的主導權,因而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海軍上將在中太平洋展開攻勢;麥克阿瑟陸軍上將自澳大利亞為起點 ,採取“跳島”戰術向菲律賓群島推進。到1944年上半年,尼米茲所統領的太平洋艦隊也在跳越日軍中太平洋最大基地特魯克環礁後佔領棉球群島,被夾擊的日本於是加強在馬里亞納群島的防務,欲使其成為最重要的“絕對國防圈”以阻擊盟軍的攻勢,為日本本土爭取時間。

馬里亞納群島的戰略位置,也引起美軍的重視,一旦美軍佔領馬里亞納群島,以美軍的B-29戰略轟炸機就可以將日本本土納入轟炸範圍,尤其是日本本土的關東地區,這裡是日本的政治、經濟的工業中心。

因此,美日雙方在馬里亞納群島不期而遇的展開一場血戰。

其二、馬里亞納群島的失手,標誌著日本帝國噩夢開端的原因。

1、馬里亞納群島的地理位置。

馬里亞納群島位於北緯12°~21°,東經144°~146° ,總長1565英里,總面積396平方英里,其中包括關島、塞班島、提尼安島等16個火山島和一些珊瑚礁組成。


為何說馬里亞納群島的失手,標誌著日本帝國噩夢的開端?

馬里亞納群島的地理位置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突襲珍珠港後,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由於在珍珠港事件中,美軍太平洋艦隊遭遇重創,日本南方軍團和聯合艦隊則趁機迅速搶佔登陸菲律賓群島、馬來半島、新加坡等整個東南亞地區。

日本帝國海軍則迅速攻佔中太平洋上的眾多島嶼,並且在戰略位置重要的島嶼駐守兵力,修建防禦工事,馬里亞納群島便是日軍佔領的中太平洋諸島中的一個重要戰略要地。馬里亞納群島正扼中太平洋航道的咽喉,位於東京以南大約2000多公里、馬尼拉以東2200多公里、火奴魯魯以西5100多公里、以及悉尼以北4600多公里的海面上。是亞洲與美洲的海上交通要衝,也是美軍進攻日本本土和遠東的必經之路。

日本帝國自從發動太平洋戰爭以後,日本大本營甚至和美國的國力差距巨大,因而,自從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聯合艦隊則迅速攻佔中太平洋廣大地區,就是為了鞏固日本的戰略防線,防止美軍的戰略反擊。

隨著美國的戰爭潛力全部打開,日本大本營在1943年9月以日本本土為中心,方圓2000公里為半徑,即決定沿千島群島、小笠原群島、馬里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和新幾內亞群島西部建立必須絕對予以確保的防線——“絕對國防圈”。以此確保日本本土的絕對安全。


為何說馬里亞納群島的失手,標誌著日本帝國噩夢的開端?

二戰時期日本帝國“絕對國防圈”


綿延400多千米的馬里亞納群島則是該防線的核心,因而從1944年2月起,日本大本營開始著手加強馬里亞納群島的防線。

日本方面

首先,1944年2月25日,日本大本營將中太平洋地區所有陸軍部隊整編為第31軍,由小畑英良陸軍中將出任司令官。


為何說馬里亞納群島的失手,標誌著日本帝國噩夢的開端?

小畑英良


而當時的日本裕仁天皇對小畑英良這樣說道:“馬里亞納是決定日本命運的最後戰略防線。日本必須全力以赴確保此線。望司令官全力報國。”

從裕仁親自對小畑英良的話中,可以看出當時日本帝國對於馬里亞納群島防線的重視。

在海軍防禦方面,由南雲忠一出任新組建的中太平洋艦隊司令長官,雖然南雲忠一在名義上成為了馬里亞納群島日本海陸軍的最高指揮官,但是此時的日本聯合艦隊早已不復當年。日軍中太平洋艦隊,從表面上看貌似很強大,但實質上此時日軍中太平洋艦隊只有第四艦隊和第14航空艦隊。

其中的第四艦隊主要是些魚雷艇、掃雷艇等輕型艦艇,而14航空艦隊編制上有478架岸基飛機,但是其中多數都已經抽調到其他戰場。因此,就日軍中太平洋艦隊的這些家底,在美軍太平洋艦隊的眼裡,幾乎都不夠塞牙縫。當然,此時日本中太平洋艦隊最缺乏的是飛行員,中途島一戰,日軍數百位精銳的飛行員損失殆盡,在馬里亞納海戰中,由於日軍新的艦載飛行員缺乏實戰鍛鍊,才有後來被美軍戲稱

“馬里亞納射火雞”這一說法。

1944年3月,日本大本營向馬里亞納群島大舉增兵,原本日本是準備把日軍第三和第十三兩個甲種師團調往馬里亞納群島,無奈,此時日本這兩個師團都深陷其他戰場,無法抽身。日本大本營不得不把第29師團調到馬里亞納,一直到5月份,日軍在馬里亞納群島的兵力達到近6萬人。

因而,我們從日本大本營對馬里亞納群島的重視,可以看出馬里亞納群島地理位置對於日本帝國的重要性。

美國方面

美國方面為攻佔馬里亞納群島,也是下足了準備。美軍為攻佔馬里亞納群島,此戰一共投入了海軍陸戰隊和陸軍在內4個師又1個旅共15萬人的地面作戰兵力,,在包括15艘航母和7艘戰列艦在內的600多艘艦艇和2000架飛機。

美軍派出由雷蒙德·斯普魯恩斯海軍中將擔任總指揮的第五艦隊,第五艦隊下轄第51特遣艦隊和第58特遣艦隊。

其中第58特遣艦隊以馬克·米切爾海軍中將擔任總指揮,下轄5個小隊,具體如下:

第1支隊:克拉克海軍少將指揮

轄大型航空母艦大黃蜂號、約克城號,輕型航艦貝露森林號、把單號,3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14艘驅逐艦。

第2支隊:蒙戈馬利海軍少將指揮

轄大型航艦邦克山號航空母艦、黃蜂號,蒙特利號、卡波特號,3艘輕巡洋艦、12艘驅逐艦。

第3支隊:瑞佛斯海軍少將指揮

轄大型航空母艦企業號、列剋星敦號,輕型航空母艦普林斯頓號、聖賈辛託號輕型航空母艦,4艘輕巡洋艦、13艘驅逐艦。

第4支隊:赫利爾海軍少將指揮

下轄大型航空母艦埃塞克斯號,輕型航空母艦蘭格雷號、考本斯號,4艘輕巡洋艦、14艘驅逐艦。

第7支隊:韋爾斯·李海軍中將指揮

下轄戰列艦華盛頓號、北卡羅來納號、依阿華號、澤西號、南達科他號、阿拉巴馬號、印第安納號,4艘重巡洋艦、14艘驅逐艦。

從美軍的參加對馬里亞納群島的兵力和武器部署看,美軍對於馬里亞納群島高度重視。

因而,我們從美日雙方對馬里亞納群島兵力部署,可以看出馬里亞納群島的地理位置至關重要性。

2、從馬里亞納群島的戰略意義。

馬里亞納群位於東京以南大約2000多公里、馬尼拉以東2200多公里。

對來美軍來講,從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開始,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遭遇太平洋戰爭初期慘敗,到珊瑚島海戰的平局,再到中途島海戰,日本聯合艦隊慘敗,日軍喪失開始喪失太平洋戰爭進攻權,再到瓜島日軍再次大規模慘敗,日軍徹底喪失太平洋戰爭的主導權。美軍經過一系列的反攻,此時美軍已經逐漸掌控太平洋戰爭的主導權。

美國本土強大的工業,從1941年的12月至此時1944年的上半年,美國戰爭潛力已經全部被打開,美軍建造武器彈藥的速度如同下餃子。

在空軍方面,“超級轟炸機”項目於1940年1月開始公佈設計標準:最高時速643千米,最大航程8580千米,並要求裝載907千克炸彈時作戰半徑能達到最大航程的一半

,R-40B數據文件和XC-218設計規範的最基本內容。1943年,“超級轟炸機”項目首飛並且服役,到1944年,美軍B-29遠程戰略轟炸機已經被數以千計的大批量生產。


為何說馬里亞納群島的失手,標誌著日本帝國噩夢的開端?

B-29遠程戰略轟炸機


遠距離大航程的戰略轟炸為美軍轟炸日本本土提供了強勁的動力。馬里亞納群位於東京以南大約2000多公里,因此,從戰略上講,一旦美軍攻佔馬里亞納群島,便可以以為為後勤基地,憑藉B-29遠距離大航程的續航能力,美軍可以實現對日本本土不間斷的戰略大轟炸

戰略大轟炸對於日本本土來講,將是致命的打擊,尤其是日本的工業方面,美軍的戰略轟炸,沉重打擊日本的軍工生產能力。據二戰史料統計,從1944年夏至1945 年8 月15 日,美國共出動飛機約5.2萬架次,對日本本土進行戰略轟炸,共空襲日本城市98 座,有些城市被毀40%~60%,有的幾乎變成廢墟。美軍對日本本土最後9個月的戰略大轟炸,共造成日本平民傷亡80萬人以上,其中死亡30萬人以上。


為何說馬里亞納群島的失手,標誌著日本帝國噩夢的開端?

美軍對日本本土大轟炸


因此,從戰略上講,美軍攻佔馬里亞納群島的意義極大,對於日本帝國來講,這便是噩夢的開端。

總結:從馬里亞納群島的地理位置來講,這對於美日雙方都至關重要,對於日本帝國來講,馬里亞納群島處於日本“絕對國防圈”的核心地位,一旦失守,意味著日本的“絕對國防圈”被打破,日本的本土將處於美軍的火力範圍之內,日本最大的夢魘——美軍轟炸機投下大量燃燒彈摧毀整座城市的可怕情景將深深烙印在他們心中。

對於美軍來講,攻佔馬里亞納群島,美軍可以憑藉其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可以以馬里亞納群島為基地,美軍可以對日本本土實行高強度、不間斷的戰略大轟炸。在美軍不斷的戰略大轟炸下,日本本土的工業遭到嚴重打擊,從而加速日本帝國的滅亡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