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江南:廊棚古弄存诗画,从前慢,最忆在西塘

从前慢,忆西塘。“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现仍在西塘居住的2600多户原住民,构筑了这里平和真实而随意的状态。西塘自唐代形成村落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核心保护区内现有25万平方米的明清古建筑群,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保存面积最大的古镇。此外,西塘还传承保护了田歌文化、名人文化、漆器手工艺文化等,和古镇景观有机融为一体,是中国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并存的典范。

水墨江南:廊棚古弄存诗画,从前慢,最忆在西塘

初夏到西塘,瞬间被这里古朴的生活气息所感染,岸边一派葱绒青翠,填密着春夏悸动的热烈梦想。再细细发掘,街边散落着许多民宿、茶肆和各式小吃,丰俭随意,让人不觉突兀反觉亲切和相融,这才是生活最具烟火气的本真味道。

水墨江南:廊棚古弄存诗画,从前慢,最忆在西塘

坐着摇橹船,看着摆渡人撑着船桨穿梭于水巷,沉浸在光与影营造的怀旧氛围中。西塘从20年前满街只有熟人的质朴小镇,到20年后遇上节假日便人山人海的旅游胜地;它在岁月里变幻了容颜,和光同尘,却也不为现象世界所羁绊,灵明而清澈地追求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张弛有度。

水墨江南:廊棚古弄存诗画,从前慢,最忆在西塘

西塘水道纵横,相互交错而串联。水静风轻,飘飘洒洒的散落着各色的倒影,阳光懒懒地映在河面,平和明亮地温润着“吴根越角”的西塘,古朴而不张扬。

水墨江南:廊棚古弄存诗画,从前慢,最忆在西塘

光影迷离,粉黛屋墙,人影稀疏,景物仿佛静止在画布上的山水,使人沉醉。一路穿行在廊桥水岸,凝视水乡的屋与桥,廊与阶,也不觉融入在了西塘淡灰色的调子里,徜徉于那本就繁华而富庶的水乡梦境。

水墨江南:廊棚古弄存诗画,从前慢,最忆在西塘

当厌倦了尘世的喧嚣,在径长而幽深的古巷,倘若还能在水墨意境的江南里听到声声丝竹和吴侬软语,在斑驳与繁华里轻舞着流动的岁月,那是一种饱经风霜雨雪后的难得的淡然和从容。

水墨江南:廊棚古弄存诗画,从前慢,最忆在西塘

“白墙灰瓦雨如烟,古意石桥月半弯。碧柳丝丝垂旧事,为谁摇落为谁眠”。起迟而歇早,在风雨中来去自由,不改初心和其本来的模样。

水墨江南:廊棚古弄存诗画,从前慢,最忆在西塘

寻常巷弄,层层的老屋瓦片上,黑白灰的老旧小屋,寄寓着纷纷扬扬的企盼,调和着周遭的世俗,竟也把翘角飞檐磨的圆润且可爱。在闲适的午后,找个僻静的角落落座,发发呆,或冥想,有足够的时间与古镇一同入眠,也该是一件幸事。

水墨江南:廊棚古弄存诗画,从前慢,最忆在西塘

“廊棚一夜遮风雨,积善人家好运来”,跨过小街直至河埠,有砖有瓦有木架,在平和的烟雨江南,如鱼得水。天色将晚,于河岸漫无目的地游走,寻觅着一缕缕绵长的古韵悠远,都挺好。

水墨江南:廊棚古弄存诗画,从前慢,最忆在西塘

夜幕下的西塘,俯身在临水的一面窗口,看着河面上慢慢升腾起朦朦胧胧的灯光,两岸粉墙蔓延高耸,水岸边的酒家食肆熙熙攘攘,看人声鼎沸,总会不经意地想要张望一番。找一个角落悠悠然然间品茗或小酌一番也未尝不可,天色朦胧,平淡安逸地装点着喧闹而真实的江南;小桥流水里流淌着纯粹的柴米油盐的人间烟火,生活着的千年古镇,应该就是这种感觉吧。游离在美好与现实之间,千与千寻,当有着各自的体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