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後用餐:不食野味,不吃生魚片,牛排要全熟

這次肺炎疫情改變的是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事看起來是我們越來越小心了,其實是我們越來越懂得珍惜了,懂得珍惜自己就是愛護家人,疫情,讓更多人成熟起來,考慮事情更加全面。說道疫情影響最大的餐飲業,不得不說的是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生猛海鮮這四個字,“生”字可能會加速離開我們的餐桌。

今後用餐:不食野味,不吃生魚片,牛排要全熟

在中國,酒桌文化與野味上桌高度捆綁。在中國酒傳統酒桌文化裡,來一道野生的刺蝟、穿山甲或者蛇,既是一箇中年男人財力的彰顯,也是唬人的資本。也許是對饑荒年代的致敬,一份憶苦思甜;也許是對打獵這項“充滿男子氣概”的活動的追憶,一種集體無意識;也許是獵奇;也許是誇耀;也許是對壯陽的渴望;也許是對珍味的幻想:中國四十歲以上的男性,是吃生猛野味的主體人群。

今後用餐:不食野味,不吃生魚片,牛排要全熟

消費者最常吃的餐廳類型中,選擇日料的比例北京為31.7%、上海為44.4%、廣州為29.1%。在上海,現在,日本料理在上海已經遍地開花,是僅次於中餐館的第二大餐飲業態。中國三文魚:市場規模10萬噸,年消費增速25%。這是疫情之前的判斷,增速25%,可見中國消費市場的潛力巨大,對三文魚的需求多麼旺盛。在中國,絕大部分冰鮮三文魚通過餐飲服務出售,其中98%作為生魚片出售。


今後用餐:不食野味,不吃生魚片,牛排要全熟


今後用餐:不食野味,不吃生魚片,牛排要全熟

疫情之下,國家出臺了禁養部分野生動物的法令法規,消費者對野味恐怕是避之不及,不會再有消費。對於壽司、刺身、牛排等未全部熟制的食物,也會有大部分消費者慎重食用,至少我們不會讓孩子去吃生魚片,做牛排也會完全煎熟了吃。


今後用餐:不食野味,不吃生魚片,牛排要全熟


不是疫情也不應多食。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的測試發現,50款刺身樣本中,有49款(98%)都含有重金屬甲基汞(methylmercury,即水銀的有機化合物),當中19款吞拿魚刺身樣本中,有10款的甲基汞含量超出本港法例汞含量標準,最多超標近2倍。

不熟的牛排會招惹寄生蟲。這種牛帶絛蟲把小時候的自己藏在牛肉裡。如果有人吃了生的牛排,還沒有成年的牛帶絛蟲就很有可能會跑到人的胃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