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鑽石何來”?——欽差大臣李鴻章訪歐發出的靈魂拷問

1896年,欽差大臣李鴻章巡訪歐美諸國。先說頭銜,“大清欽差頭等出使大臣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夠長吧?夠威風吧?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說好幾個人呢!

梁啟超曾在《李鴻章傳》中這樣評價出使歐美的李欽差:

李鴻章與外國人交涉,尤輕侮之,其意殆視之如一市儈,謂彼輩皆以利來,我亦持籌握算,惟利是視耳。崇拜西人之劣根性,鴻章所無也。

“此鑽石何來”?——欽差大臣李鴻章訪歐發出的靈魂拷問

這樣的評價很有價值偏向,凸顯中華與歐美的理念差異。大概是對“重利輕義”的歐美人不以為然。

說起李欽差此次歐洲出訪,真有不少趣事。梁啟超在《李鴻章傳》中曾寫道:

李鴻章之在歐洲也,屢問人之年及其家產幾何。隨員或請曰:此西人所最忌也,宜勿爾。鴻章不恤。蓋其眼中直無歐人,一切玩之於股掌之上而已。最可笑者,嘗遊英國某大工廠,觀畢後,忽發一奇問問於其工頭曰:君統領如許大之工場,一年所入幾何?工頭曰:薪水之外無他入。李徐指其鑽石指環曰:然則此鑽石從何來?歐人傳為奇談。

“此鑽石何來”?——欽差大臣李鴻章訪歐發出的靈魂拷問

據“勇哥讀史”的網絡文章,1896年7月8日,李鴻章離開荷蘭,到達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訪問比利時,是李鴻章歐美之行的一個行程。比利時是一個西歐國家,國土面積不大,比不上英國、法國、德國這些老牌的西方列強,但李鴻章仍然很重視,在比利時呆了整整5天。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當時中國與比利時正在盧漢鐵路的修建問題。

盧漢鐵路又叫京漢鐵路,是今天京廣鐵路的組成部分。盧漢鐵路起於北京,終於湖北漢口,全長1214公里。這條鐵路的長度是京張鐵路的6倍、膠濟鐵路的3倍,是清朝時期修建的最長鐵路。盧漢鐵路的修建,將把九省通衢的武漢帶入鐵路時代,改變武漢在近代中國經濟佈局中的格局,極具戰略意義。然而,清朝政府財政困難,拿不出錢來修路,只好採取借款修路的辦法。

找誰借款呢?當然是外國銀行了。各家外國銀行聞訊,蜂擁而至,都想在這個龐大的鐵路工程裡分一杯羹。其中就有比利時銀行。湖廣總督張之洞等人經過反覆考慮,認為西方列強胃口太大,只有比利時是小國,對中國沒有非分之想,比較讓人放心,便與比利時達成了初步借款協議,清朝政府向比利時公司借款450萬英鎊,修建盧漢鐵路。此項借款年息5釐,9折付款,期限30年,應該算是比較優惠的條件。畢竟,當年左宗棠西征收復新疆,找英國匯豐銀行借款籌措軍餉,年息最低也達到9.75釐。

“此鑽石何來”?——欽差大臣李鴻章訪歐發出的靈魂拷問

有了這層合作關係,當李鴻章還在德國訪問時,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就派出外交官,專程趕往德國柏林,盛情邀請李鴻章訪問比利時。當李鴻章應允前往後,利奧波德二世還親自籌備接待事宜。

李鴻章到達比利時的第二天,覲見了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李鴻章與國王繼續商談盧漢鐵路修建事宜。他們的商談比較順利,會談結束後,兩人高興地合影留念。隨後,國王在王宮舉行高規格的宴會,宴請李鴻章一行。

宴會快要結束時,李鴻章拿出一根菸杆,旁若無人地抽了起來。“飯後一根菸,賽過活神仙”,這是李鴻章一貫以來的習慣。可是,在西方外交禮儀中,這是不禮貌的行為。比利時國王見了,拿出各種菸捲分發給各位賓客享用,巧妙地化解了李鴻章引起的尷尬氣氛。

接下來,就是忙碌的參觀行程了。在比利時,李鴻章應邀參看了比利時軍隊的軍事演習。比利時軍隊數量不多,但是裝備精良,戰鬥力頗為不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比利時軍隊的狗拉機槍成為戰場上的一道風景線。隨後,李鴻章參觀了克革烈槍炮廠。

在參觀時,李鴻章對一尊新式大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讚不絕口,遲遲不肯離去。克革烈槍炮廠的廠長見了,表示願意贈送一尊給李鴻章。李鴻章順水推舟,說:“煩勞您送抵京城。”

比利時與中國相距何止萬里之遙,一般人也就將李鴻章這句話當做玩笑。可這位廠長很認真地奏請比利時國王,在國王的幫助下,派人將這尊大炮運到中國北京。

在比利時,李鴻章還訪問了安特衛普、列日等地,參觀了動物園、工業公司。

勇哥讀史”裡講,李鴻章深受比利時民眾歡迎,並在比利時留下了印記。如今,在比利時根特的一棟郵局大樓上,還保留著一尊佩戴中國官員頂戴的雕像,位於塞爾維亞國王彼得一世和意大利國王埃馬努埃爾之間,他就是李鴻章。

這個我沒有親見這座雕像。我所見到的是李欽差訪比的另一個印記,是布魯塞爾雅克將軍大道19號公館裡的親筆題字。

“19號公館”是中國駐歐盟使團商務處的辦公地。一座三層小樓,一個雅緻的小院兒。這座建築建於1890年竣工,在大清帝國與比利時王國建交後,成為大清帝國駐比利時公使館。

“此鑽石何來”?——欽差大臣李鴻章訪歐發出的靈魂拷問

1896年,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事務大臣李鴻章作為欽差大臣訪問歐美,曾下榻於此。為紀念大清1892年購得此公館,李欽差親題“大清帝國欽差大臣李 一八九二年”。

“此鑽石何來”?——欽差大臣李鴻章訪歐發出的靈魂拷問

中華民國自1912年接管19號公館,繼續用之為駐比利時公使館、大使館。1971年中比建交,該館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比利時王國大使館。20世紀80年代中期,大使館本部遷出,19號公館由使館經商參贊處使用。

“此鑽石何來”?——欽差大臣李鴻章訪歐發出的靈魂拷問

歐盟是中國最大貿易伙伴,2018年中歐貿易額6822億美元。由此可知中國駐歐盟使團商務處責任之重大,所需處理事務之繁雜。明年是中國歐盟建交45週年,是中歐外交的“大年”,中歐間將舉行一系列雙邊、多邊對話。

當年從歐洲借錢修築鐵路,到如今“一帶一路”走出去,風風雨雨,一百多年。這變化,令人感慨萬千。

對李欽差的歐美之旅感興趣,可參閱:

《傅相遊歷各國日記》 出版人:上海石印

《李傅相歷聘歐美記》(美國 林樂知匯譯;蔡爾康輯,上海廣學會譯著圖書集成局,清光緒25年(1899)

《李鴻章傳》(商務印書館2015年1月版,梁啟超著)

“此鑽石何來”?——欽差大臣李鴻章訪歐發出的靈魂拷問

《1896:李鴻章的世界之旅》(中國工人出版社2015年版,侯傑、王小蕾著)

《西洋鏡:海外史料看李鴻章》(廣東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趙省偉主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