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笔记丨刘春晖:疫情后时代,行业分析及重构应对之路

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们,大家好,我是大家的老朋友刘导,今天直播分享内容是:教培机构存活计划,朗培陪你打赢“疫情战”——疫情后时代,行业分析及重构应对之路。

从2月20号开始,全国疫情一直在好转,我相信我们已经迎来了好的拐点,上周一朗培部分部门复工的过程中,上班路上也发现了堵车的现象,我们相信,疫情很快就能被我们打败,但面对疫情后时代,我们教培行业到底该何去何从,又应该采用怎样的重构应对之路,这也是很多校长担忧的。

很多校长微信留言给我说:刘导,我们学习开学肯定要3月份去了,甚至是3月底,4月初,双休变成单休,或者暑假减少一半;面对公立学校为了教学进度的追赶,压榨我们的周末和暑假,民办教育机构该何去何从?这些问题,我们将一一深度剖析。面对疫情后时代,我们教培行业该如何重构和应对呢?


3月份疫情后时代,人们纷纷复工上学,我们拼的是什么?是战略,谁的战略更能符合当下情形,疫情后时代复苏的整套体系,用战略拉开大差距。


所以我们要思考:疫情后时代,行业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又该如何重整旗鼓?应对之路又是如何?面对被挤压的春季和暑假,我们的民办教育又该何去何从?


我们只有怀抱二次创业的心态,才有可能重新面对当下市场的情形,重整旗鼓。我们将从7个维度来剖析并给出解决策略:


一、总需求不会变,提供服务方式变化


解读:


首先,孩子学习考试,多元化发展需求,家长对孩子考上好大学、好人生的期望,是不会随着疫情发生改变的。就像零售业,非典后总需求不但没变,反而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不断攀高,但是服务方式一定会更多元化。(例如:OMO模式)

其实03的非典在促进线上零售业的改变,2019-2020年的疫情也会改变教育服务的模式,疫情盛行期提供线上课程,疫情后不是线下替代线上,而是线上线下结合,可能是80%线下+20%线上,也可能50%线上+50%线下,有可能OMO也是疫情后的教培行业服务新模式。需要老师具有新型服务方式的基本素养和专业能力。

为了快速耗课,可能周末线下课,周中提供线上课,用钉钉同步直播给家长,这种方式可以暂停、2倍速、回放等等,这时,老师讲的每句话,每个知识点都要经得起推敲的,例如数学怪才李永乐老师在抖音上的课程,所有数学老师都是可以去评判的。


结论:


1、短期线下中小教培机构影响巨大,中长期将加速提升在线教育渗透率。长远来看,师资、教研、运营等教育核心环节的深耕仍是企业竞争的关键——短暂爆发性需求

2、线上线下融合的OMO模式已是大势所趋,但如果线下机构盲目的把所有的业务搬到线上,这不是合理的变革,反而可能是一种灭顶之灾——持续性需求变革


剖析:

1、教育评论人吐槽:停课不停学,一场大型的荒诞主义表演秀,是个老师拿个手机就可以做教育。

2、老师吐槽:赶鸭子上架,明明是老师,非要逼着做“主播”。

3、孩子吐槽:一篇如何防止老师在线提问的帖子,竟然有近百万阅读量。

大写的囧:没有在线教育时,钉钉评分4.5星,自从开了线上教育直播课后,评分只有1星,孩子来恶意评论,不愿意上线上课。

4、教育专家吐槽:中国教育竟然进入了“教育=讲课”的怪圈。

5、教育主管部门:紧急叫停线上教学,要求不得提前在线进行授课教学。


整个在线教育,经历了,从顶峰再到波谷的冰火两重天的境地。通过这个系列剖析,提出了应对策略。


应对策略:


1、继续深耕教研——“个性化教案”、“成立教委会”、“三维立体教学目标”(技能、德育、思维)等。

任何一堂课都应该通过个性化教案,强调孩子是花的小班的学费,获得的是一对一的服务和教学质量。

此外还有三维立体教学目标,大多数学校教学都是一维的,教孩子就是一个技能,舞蹈就是教孩子跳舞、美术就是教孩子画画、英语就是教孩子考一个好的成绩,其实不然,孩子的成长是有3个维度的:技能、德育、思维。

教委会也可以让家长参与,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去设置学校优质的课程和教案。

不论是纯线上,纯线下,OMO线上+线下的模式,教研深耕依然是应对的第一个对策。


2、寻找或加盟线上教学平台——用最有性价比的方式,为家长和孩子提供多元化服务。

尤其是中小型机构,一定要依托平台,可以去加盟线上成熟的优质老师的课程,给家长提供优质服务,强化线下教学教研,用最有性价比的方式弥补。


3、深耕教研背后的“推门课”——利用钉钉直播,让每节课增加“直播”和“回放”的双重功能。

以前推门课指的是,家长可以随便推开任意一扇门的课,不需要给老师提前打招呼,都能听到一堂标准精彩的推门课。其实就是强化老师的内功。现在推门课的形式进行变化,变成线上+线下的直播课了。

将直播器材安装好,对着班上孩子的家长直播,如果没有在家的,家长可以随时打开钉钉,腾讯课堂、小鹅通等直播软件,都可以看到实际上课的情景。孩子、老师讲课的表现,无形中提升了对老师的要求,这恰恰是疫情后时代,应该去提升的事情。如果老师是关上门会讲课,打开门不会讲课,就是掩耳盗铃。


如果孩子请假了,孩子在家也可以看到老师实际上课的情景,老师上课的每句话是值得推敲和检阅的。


二、家长痛点加大,迎合痛点需求发力


解读:


1、疫情期,孩子多年养成的好习惯已经变得“千疮百孔”。

比如7点作业,9点休息;8点起床上学;现在凌晨1-2点休息,一觉睡到大中午,以前养成的好习惯已经千疮百孔,家长开始焦虑。


2、疫情后,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及习惯的担忧会产生更大的焦虑,从而痛点加大。越是中游偏下的孩子越焦虑,家长痛点加大,迎合痛点。


剖析:


1、公立学校加快授课进度,成绩稍差的孩子会跟不上,学习会被“拉开差距”。

孩子一旦落下某个知识块跟不上,就会出现厌学的情绪,情绪逐渐攀升,可能孩子会产生放弃这门学科的想法,这种线下在疫情后时代,会比较明显。


2、疫情后刚开学的阶段,家长对习惯养成、收心课以及作业辅导等托管类需求较大。

可能会因为讲课速度太快,孩子不会做作业,家长帮不上忙,因此对于托管、习惯养成的需求,辅导类的需求会加大。


3、艺体类机构应多打“健康牌”,增强孩子身心健康比成绩更重要。

疫情中,部分家长会发现,只要孩子健康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不会那么强烈关注孩子学习了,但是会更关注孩子健康。艺体类机构应多打“健康牌”,让孩子更加健康成长。


应对策略:


1、针对第一个剖析:建议可开设学校快速赶教学进度背景下的——“强化基础”班、“细嚼慢咽”班等。

这类班型就是针对教学进度快,孩子基础差,教学速度追不上的孩子发力,比较适合文化课类学校,尤其是初二初三、高二高三,小学也可以照样做强化基础班,将没有强化的基础给孩子补上,一旦没有补上,差距会越拉越大。


2、针对第二个剖析:建议可开设“新学期习惯养成”班、“强化作业保效果”的托管班。其中新学期习惯养成班文化、艺体类的都可以做。


3、针对第三个剖析:建议可开设“精英少年一日蜕变营”、“萌娃身心蜕变营”

等。

针对艺体类学校的“健康牌”,周日学生课程会更少,可以拿出一天来,对学习习惯不好、不懂得感恩、沉迷于游戏的孩子,开一个蜕变营,改变孩子的这些习惯,只收餐费,重要的是让孩子改变习惯,增强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他合理合情地过渡到正常的上学状态来。


三、业余时间被挤压,合理排课及布局


解读:


1、多地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开学不得早于3月1日。

2、学生的聚集性特点,会让开学比企业复工更晚一些。


剖析:


1、最理想状态是3月16日开学,因为今年闰四月,影响不是特别大。

2、若3月底开学或4月份开学,那么可能会延迟一点放暑假(另外:小长假可能会被压缩)。

3、个别地方4月底甚至5月1日开学,那么可能才会单休+占用暑假的情况出现。


暑假可能被延迟的7月10、15号,全国很多学校没有空调,不会拖太久到8月份。下半年周期非常长,下半年是按照阴历来放假的,过了元旦还有1月份上学,有5个月可以上课,所以有可能不会把暑假全部挤压掉。有可能拿周末单休+暑假来跟进上课节奏。所以对暑假占用的焦虑不用这么大。


应对策略:

1、若3月15日前开学,我们可以按部就班的进行工作部署。因为有个润四月,影响不是特别大。和以往相比就差个十几天。

2、若3月下旬后开学,那我们做好暑假推后到7月10日放假的可能(不会太靠后,很多学校没空调)。影响也不是特别大,往常教培机构8月10日往后基本没有开课,所以要做好整个8月份都要开课的准备。充分利用8月份。


3、暑假应对策略:


1)10-12天的集训班(提升周转率)

2)延长时长(1.5小时变成2小时;2小时变3小时的策略)

采用周期变短,时长变长的策略,以前12-15天为一个周期,现在10天一个周期,以前一天1-2小时,现在一天3-4小时。

3)恒大策略

全国75折优惠策略,收到几十亿的现金流,沿用到学校优惠策略,今年寒假没怎么耗课,只要家长不退费,寒假学费x150%冲抵暑假学费;寒假的1000元还有700没有消耗x150%,冲抵到暑假,通过这个方式,保证春季班暑假班的现金流。我专门做了这个落地的方案文件,也给大家赠送了,文末领取。

4)组织夏令营及游学等短期营

以前没有组织的,或者觉得不值当的,只要能够进账都可以组织起来,能赚一分算一分,先让学校存活下来,再给家长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5)课程聚焦,不要大而全

各个科目什么都有的是少年宫,我们要做到钻而精,比如同样100个学生,做3,5个课程,就需要3,5个老师来教学,而做1,2个课程,只需要1,2个老师。以前舍不得砍的课程,该砍就可以砍掉,把最优质的老师放在学校,把人数最多,更有保障的课程留下。


四、团队整体心态浮躁,管理难度升级


解读:


1、惰性的传染:员工早上11点起床的赖床症,晚上2:00前睡不着的手机依赖症。复工后,老师们可能还保持这种状态,工作状态会很低迷。

2、工作的紊乱:员工上班、下班无明确分界点,各种假期综合症接踵而来。


剖析:


1、对于员工,虽工作效率低,但辞职不是最佳选择;各行各业,都在维持现金流,都是尽量缩减,除非能力非常强。

2、疫情后,大量大四学生连续3,4个月没有工作,会发生求职者井喷,但大多数是新手。


应对策略:


1、精简团队,最低人员配置,不要盲目配置,阿米巴运营思维。

最低人员配置:一个班有教学、教务、咨询、市场;如:教学教务同一个人做,对员工薪水有保障,只是辛苦一些。

阿米巴运营思维:3人一组,如:市场、教务、教学。相当于成立了一个小小学校,形成了小团队独立招生、教学、服务、续费,将利润的30%-70%给小团队,完成利润最低指标30%、标准指标50%,最高指标超过部分70%。

如学校定的5万利润,利润没超过5万,按照30%分给小组;5-10万,按照50%分给小组;10万以上,按照70%分给小组。论功行赏,干得越好,赚的越多。核算利润时,招生、房租、水电物管都要核减。让他们拼命为自己干,学校化整为零。具体落地的内容是朗培两天一夜的线下课,特别符合2020时代的特点。


2、一专多能,一人多职(一人干三人活拿两份钱)

如:市场老师带着教务、教学老师一起招生,招生越好利润越高,拿到的钱就越多;教学老师教学的时候,市场和教务老师要做好服务,才会产生口碑,有好的续费和利润。相当于我们学校成为平台,他们成了平台的小摊主,平摊房租、水电、社保。当大家都为自己干的时候,学校就救活了。三个人干一个学校的活,拿学校的钱,更重要的是将风险进行平摊,房租、工资、社保等。


3、降低配置(精简管理岗位),高薪职位降薪留用

董事长-总经理-副总-营销、教学副总-执行校长-主管-教研组长-员工,每层都要拿管理提成,算下来相当于出去了8%,如果学校利润为20%,管理提成相当于占到利润的40%!

在2020疫情后时代,不适合设置这么多的管理岗,如上面的阿米巴小组,哪里还有这么多管理者。小团队可以设置一个组长,如可以分40%,但都是在该分的利润中灵活分配。所以要降低管理岗位,高薪职位要降薪留用,如原来年薪30万,商量这段时间能不能降低到15万或者25万,后期补上,或者用股权等其他形式弥补。


4、留住骨干及有价值的员工,有条件的话启动阿米巴运营

骨干老师时绝对不能流失,否则是打击性的损失


5、砍掉没用的福利,认认真真培训和培养员工

如过节送到粽子和月饼福利,没用的聚餐团建费用砍掉,先把这些资金拿来认认真真培养员工。


五、学习型家庭成为教育的最基础单元


解读:

1、疫情首先关乎家庭。它让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需要诚恳地面对自己和世界,给孩子们真正有用的学习,让他们拥有更完整丰沛的人生。这样的教育,自然离不开学生身后的家庭。

2、疫情让我们看到:家庭教育才是教育最好的生态。教育只有得到家庭细胞的滋养,才能从入眼到入心,让孩子身心更完整。


应对策略:


要让家庭发挥良好的教育作用,教育系统至少需要两个重要转变:


1、学校要广接地气,最大程度地谋求家长认同与参与,搭建家庭、学校教育一体联动的平台、机制和内容,持续推动家校资源、学习与策略全时段协同……

落地策略:365天每天5分钟,为家长解决一个怎么办?提前把课表发给家长,如:孩子不喜欢舞蹈练习怎么办?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办?


2、家庭要深度转型,要走向真正的家校旋律同频共振,家长必须懂教育,懂学校,全部家庭成员必须致力于更新家庭文化、家庭规则与行为方式,在与学校教育的主动连接中,共建“学习型家庭”。

例如:


1)不要建班级群,总有一些刺头,发表一些负能量的言论,不妨建家庭群,和孩子生活的家人、教学、教务老师成立一个群,形成一个家庭最小单元。

2)“家长私董会形式的家长会”,不再灌输式的家长会,可以是3、5个家长一组,在桌上摆上瓜子、花生、饮料来一起,边聊边记进行共创。

3)“1对1深度沟通”等各种落地策略。孩子入学前,组织孩子的教学、教务老师、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包括保姆进行不低于一小时的深度沟通,孩子最喜欢的表扬方式、性格特点、家长的需求是什么?希望孩子在思维、德育有哪些方面的改变。


最终我们只需要达成这样的共识:老师课堂1小时,有时候不敌家人餐叙10分钟。要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有利的补充。


六、传统招生模式不再好用,急需破局


解读:


1、传统地推难以开展。

DM没人接、戴口罩无法交流、小区封闭不允许进入开展活动。


2、抢人大战、价格战等各种策略轮番轰炸

疫情后时代,同行为了活下来,一定会发生抢人大战,尤其是价格战,各种策略轮番轰炸,只要不倒给钱,什么策略都能想出来。这种情况下,如何立于不败之地,又该如何真正在传统招生模式不好用的情况下,达到破局呢?


应对策略:


1、做好服务,依托续费和转介绍。少一些套路,多做服务,真诚的服务,才能换来家长,春季暑假续费转介绍。

2、综合能力蜕变《精英少年一日蜕变营》,开学前,给孩子做综合能力蜕变,精英少年一日蜕变营。


七、今年业绩需推倒重构,先确保生存


解读:


1、活下来:先确保学校活下来。只有活下来,梦想才能叫梦想。

2、二次创业的思维:至少不用装修、不用购买办公及教学设备、不用加盟课程、不用招聘员工,另外还有一些老生和新粉丝,比刚刚创办学校的时候要好很多……如果从这个角度思考,一切就只欠东风,把疫情后时代按部就班的落地,该做服务做服务,该排课耗课做排课耗课、该做活动招生做活动招生。


应对策略:


1、最低业绩目标=今年能确保活下来的总费用—现有存量。

如:今年3月-明年2月份,每个月花费金额8万,13个月是104万,手里还有24万,104-24=80万,今年业绩没有80万都活不下来,因此这是最低目标。在最低目标基础上可以再加一点。

2、将业绩目标拆分到三个季度(春夏秋),其中建议春夏联合招生大作战+秋季招生(各分一半业绩)

3、今年寒假业绩产生的利润用于感恩付出的小伙伴

3、4、5月份的春季和6、7、8月份夏季联合一起做50万,秋季做50万,寒假感恩,利润多余的部分去感恩员工的付出。员工一定能够跟我们一起走下去,让学校活动下来。

4、回归创业心态:能自己上自己上、能自己招自己招……

这种情况下就不要当翘脚老板,甩手掌柜了,回想创业初期,能上的课自己要上,甚至自己带了100多个学生,该招生招生,就不要想着把工作分配给执行校长,整个疫情期,我也是直播最多的,包括服务了3个社群1500个校长,这时候就不要分彼此了,全部拧一股绳。

5、别忘记团队的培养:有能干的团队,才能换来未来的腾飞

我们可以把福利、补助砍掉,但是对于员工的培养是不能砍掉的,2021年你的员工是什么样子,能否换来员工的腾飞。这是我们校长值得去思考的。


本节课通过七个维度,与各位校长分享了:疫情后时代,行业分析及重构应对之路,讲了很多落地的要点,希望大家整理笔记能落地的落地,不能落地的,详细思考和团队共创逐步落地。

用二次创业的心态重新面对,一句话,大不了咱们重头再来,从2020年业绩重构,走出泥潭,这条抗教育疫情的道路上,朗培将会永远陪伴大家,一起一路前行,共同成长,我是刘导,我们下次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