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康稱霸的基礎——關東平原曾經是水災嚴重的“溼地公園”

如果要評選一個地理角度來看最難入侵的國家,那麼日本肯定在討論的範疇裡。這不只是因為四面環海的島國人設,更因為要登陸霓虹必須選擇足夠大的沿岸平原,因為只有那樣才能有夠用的縱深展開重武器 ,建立灘頭陣地。

家康稱霸的基礎——關東平原曾經是水災嚴重的“溼地公園”

而偏偏日本是一個山地叢林兼備的國家,唯獨是平原地形少之又少。在1945年,山姆大叔扔下那兩顆原子彈之前,美軍參謀部擬定的登陸作戰計劃選定了六個地點,有四個在西南的九州四國地區。試想一下美軍在那登陸就意味著要從南到北打穿大半個日本,可光是日本外圍那些太平洋小島就逼著美軍付出了近30萬的傷亡,死亡比例超過了50%,這樣一個貫穿日本的作戰計劃要付出的代價只會是成幾何倍放大。

為此美軍不得不擬定另外的選擇,即使不得不在第一時間直接面對日本最後的精銳力量。因為剩下的兩個選擇都是距離東京只有五六十公里的主,它們就是千葉縣的九十九里濱和神奈川縣的相模灣,而這兩個地點都位於日本最大平原——關東平原上。

家康稱霸的基礎——關東平原曾經是水災嚴重的“溼地公園”

關東平原

雖然日本最後投降,美軍沒有機會對自己的計劃進行測試,但關東平原的地形特點差不多能看出一二。也正是這塊日本最大的平原幫助了德川家康接管了整個日本。因為在農業經濟時代,平坦的地形就意味著著更好的經濟發展基礎,也意味著更便捷的交通可以幫助統治,這與戰國後期,跨區域的統治集團形成後,區位因素中經濟交通的比重開始上升的趨勢相符。

所以現在才會有人覺得豐臣秀吉用關東二百五十萬石換了德川家康原來分佈在駿河、三河、遠江、甲斐、信濃五國的一百三十多萬石的領地時,都是太閣失了智。地盤大了一倍,廣袤的平原一望無際,好處只多不少,似乎德川家的家臣應該是1950年站在馬拉卡納體育場裡的烏拉圭球迷,除了張開雙臂歡呼也沒啥好做的了。

家康稱霸的基礎——關東平原曾經是水災嚴重的“溼地公園”

家康在織田政權裡的領地

但事實卻遠非如此,因為德川家臣當時就像是見證了斯坦福橋慘案的切爾西球迷氣憤異常。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大的偏差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豐臣秀吉摘了德川家康即將收穫的果實。三河是祖傳的基業不用多說,而駿河、甲斐、遠江等國都是在1583年前後被納入德川體系的,尤其是戰略要地甲斐國的甲府城經過了7年的打造,眼看著終於要在1590年完工,沒想到在這個時候卻要因為政治原因要全盤放棄多年經營所得。

尤其是甲斐地理位置的重要可不是一般領國所能比的,它位於連接陸奧、京畿和東海道的要衝。要知道太閣檢地時,尾張一國60萬石,美濃、伊勢也在50萬石以上,可甲斐只有20萬石出頭,就連武田信玄作為依靠的金山早在武田勝賴接班之前也差不多消耗殆盡了。可即使這麼一塊窮地盤不僅德川家康用心經營,豐臣秀吉要了回去之後轉手就給了自己的養子豐臣秀勝,甚至德川家康拿下天下之後,還是堅決的把甲斐收回了幕府直轄。另外所謂的關東256萬石其實數據來源於1601年的慶長檢地,而這時候家康已經在關東繼續力量超過了11年,這十一年間,他在關東治水移山,才有這樣的數字,秀吉決定轉封時顯然關東沒有這樣的經濟實力。

家康稱霸的基礎——關東平原曾經是水災嚴重的“溼地公園”

轉封江戶後家康的領地

而深層次的原因一般有幾種觀點,一種說法是豐臣秀吉想要讓德川家康出任舊北條領的領主,那裡在歷史上並不是德川家的勢力範圍,而且關東也是秀吉剛打下來不久的地方,在那裡重新建立統治就意味著紛爭,但是一個暗流湧動的地盤並不構成家臣們憤怒的理由,因為對於戰國的武士來說有仗可以打才是人生躍進的階梯。

第二種觀點主要著眼於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關係,持這種想法的人往往認為豐臣秀吉所做的一切都是刻意針對德川家康。這種觀點有一定合理性,因為德川家康對於豐臣秀吉來說是特殊的存在,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就得從豐臣秀吉政權的先天畸形說起了。

猴子權力的來源是其在本能寺之變後用一場可能在體育比賽中更有名的天王山之戰完成了替主報仇的大義,從而獲得了在決定織田信長繼承人的清州會議中的話語權,最終慢慢掌控了織田信長的遺產。豐臣秀吉原本不過是織田集團西國方面軍司令,如今通過不正常的權力轉移站到了包括信長的次子織田信雄,元老柴田勝家之上,整個豐臣政權的控制力度自然有限,就像沒了弗格森的曼聯,缺的就是硬實力。

家康稱霸的基礎——關東平原曾經是水災嚴重的“溼地公園”

敵在本能寺

而德川家康是什麼人,他不僅是織田信長小時候的玩伴,更是在下克上變成常規套路的戰國和尾張的大傻瓜上演了一段長達二十年的CP劇情——清州之盟。雖然在小牧長久手合戰後,德川家康還是選擇了向豐臣秀吉稱臣,不過相比於他和豐臣秀吉看似君臣,實為盟友的關係,德川家康和織田信長則是名為盟友,實為君臣。他19歲和織田信長結盟,25歲和信長上洛,27歲幫信長一起揍朝倉家,32歲見證了信長的火槍隊打垮了武田信玄高舉風林火山的騎兵隊,最後趕著織田信長餘下的時間,一起滅了東國最大的對手甲斐武田家。可以說德川家康在轉封關東前的五國基本盤是他堅定不移追隨織田信長的結果。

所以當豐臣秀吉以多打少果斷打平家康之後,即使要奉上親媽親妹做人質也要換來德川家康的俯首稱臣的原因,正是因為德川家康是信長創業元老,恩如義兄弟的身份,假如德川家康也能加入豐臣體系,那麼原來那些織田信長的屬下還有什麼理由說我不服。

家康稱霸的基礎——關東平原曾經是水災嚴重的“溼地公園”

秀吉和家康的決戰

在當時的政治體系下,豐臣秀吉連拿之前的對手毛利家、島津家都沒有有效手段,更何況這座被當做大佛請進來的德川家康。在豐臣政權的武家家格體系裡,排除豐臣宗家高人一等的家格外,前代將軍足力家,前任主公織田家的家格則處於一家之下萬家之上的第二檔,而與這些大佬並列的則是德川家康,要知道德川家在三河熬了這麼多年,就連這個姓氏也是後期改來的,他們憑什麼和這兩家並列,不就是因為他們在豐臣政權裡的地位。

九州征伐家康沒參與,兩次打朝鮮也沒有關東武士,不但這種吃力不討好的活沒有,反倒是死後的託孤的是家康,委託主持朝鮮撤軍的是家康,秀吉對於家康的重視顯而易見。

當然這種獨一檔的地位也會引來秀吉的制衡,畢竟家康是秀吉沒打贏連哄帶騙拉入夥的,轉封關東也確實有將德川家搬離核心地盤的打算,不過小田原之戰後,秀吉影響力達到最大,在這個時候就算藉著轉封的名頭削弱家康也是十拿九穩的事,但秀吉的尺度還是有限。這是因為北條家四代人經營關東近百年,雖然在秀吉的重擊下化為烏有,但是北條舊臣的勢力仍舊蠢蠢欲動,北邊的伊達政宗也有心天下,關東是豐臣政權的重中之重,也是維穩的前沿陣地,而秀吉自己的嫡系必須保證近畿和東海道的安全,那麼在關東與其相信毛利、上杉倒不如信任最有能力的德川家康了。

家康稱霸的基礎——關東平原曾經是水災嚴重的“溼地公園”

德川家康

而第三種說法就是關東的破敗,因為多次發生在武田家、上杉家和北條家之間的大亂鬥,關東的經濟本就趨於落後,相模灣旁的小田原能號稱難攻不落並不是依靠地利,而是依靠堅固的防禦工事,而這一切都來自於周邊持續不斷的輸血。

雖然家康前往的江戶城背靠日本最大的關東平原,但是後來的武士之城在當時只是一座建立在泥濘的溼地上的小城郭。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這還得從地理角度出發進行分析。我們知道,隨著歲月的變遷,滄海也能變成桑田,這種現象也發生在了關東,在繩紋時代,海平面的高度要比現在高五六米,在缺乏山地丘陵的關東這就意味著仙道釣魚的地方在那時候可是在大海深處。

家康稱霸的基礎——關東平原曾經是水災嚴重的“溼地公園”

也是在那時,因為海平面的問題,在關東除了流向東京灣的利根川(1654年前尚未改道的利根川並不是從千葉入海的)以外,還有從千葉、茨城流向太平洋的鬼怒川,關東平原正是由這兩條河流的流經的區域一起組成的,而區分兩個流域的就是位於琦玉和千葉邊界的下總檯地。而關東平原南側就是一片位於它和西面武藏野臺地之間的盆地。雖然海平面逐漸降低,利根川、鬼怒川、荒川、多摩川等帶來的衝擊泥沙也給了關東平原更廣闊的空間,但是自從繩紋時代以來長期藏於海平面之下的環境也帶來了排水能力低下的負面影響。

家康稱霸的基礎——關東平原曾經是水災嚴重的“溼地公園”

尚未改道的利根川

這種負面影響還有一個強力的助推劑,因為從東南方向的太平洋吹來的暖溼氣流穿過平坦的關東平原後就會遇到西北側像屏風一樣的山地,氣流爬升的過程中形成大量降水,而這些山地正是流經關東平原的那些河流的發源地,當獲得了額外水量的利根川們順勢流向下總檯地和武藏野臺地之間排水不暢的低矮盆地時自然就形成了大片不利於耕種的泥濘溼地。在江戶時代大規模進行水利改造之前,遇到春夏多雨的時候,多條河流同時氾濫,短則幾天,長則可以持續幾個月這裡都會處於積水狀態。

所以我們大致可以明白為什麼德川家的家臣會對這麼一份增封百萬石的大禮這麼憤怒,表面上看來是多年經營被換成了一片荒地,但背後的真相一半是因為對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之間看似君臣實為盟友的奇怪關係而引發的制衡而感到不滿,另一半則是看著江戶附近那一片溼地感到氣餒。

家康稱霸的基礎——關東平原曾經是水災嚴重的“溼地公園”

東京(江戶)

如果說在日本的戰國時代兵是魔人布歐,那麼錢就是撒旦,那個能限制布歐的存在。沒有錢的關東就足夠成為萬惡之源了,而這種經濟上的落後竟然來自於大自然年復一年中對海岸線的改造,對河口三角洲的塑形,甚至於四面環海的島國設定,關東平原狹窄的縱深,大量的河流,加上日本主要的山地地形也幫助來自大洋上的暖溼氣流在還沒來得及減弱時就遇到障礙被迫爬升形成大量的地形降水,於是本該成為聚寶盆,位於武藏野臺地和下總檯地之間河網密佈的盆地在德川家族家族進行大規模改造之前竟然成了窮神附體的溼地,真是地理開的大玩笑。

家康稱霸的基礎——關東平原曾經是水災嚴重的“溼地公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