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膠最怕什麼發球方法?

tiger14356


在沒有回答問題之前,先了解下乒乓球膠皮之生膠套膠的特點和性能:

  生膠就是顆粒向上、直徑大於高度的膠皮。其特點是擊球下沉,搓球旋轉弱。與正膠對比它的速度要比正膠要快,但穩定性不如正膠,且難於製造旋轉,所以經常被使用在橫拍選手中的反手。例如日本的伊藤美誠、中國的王濤、曹臻、姜華珺和現役女子國手孫銘陽等,他們一般都是採用了正手反膠(拉弧圈)和反手生膠(快撥和彈擊)的搭配方法。主要使用日本的一款套膠。

瞭解了生膠膠皮的特性後,就知道了這款膠皮難於主動製造旋轉,也就是摩擦球不好,喜歡借力打力,主要對付上旋球弧圈球或者不轉球的彈擊,那麼我們就發反手位的底線急長下旋球或者急長側下旋的球為主,這個球要求一定要發到底線,落點要刁,速度要快,下旋的旋轉要強,因為生膠自己主動摩擦係數低,不便於製造旋轉,就算生膠反手摩擦上臺,質量也不會太高,對方就可以主動進攻了,當然也有說急下旋短球到反手位怎麼樣,這個發球一是容易被對方擺短控制造成我方不能上手,另外隨著新技術的不斷髮展,以伊藤美誠為主的接發球兜拐的進攻方式已經開始在比賽中大量使用,當然這是專業領域的層面,對於業餘選手還是以急長下旋或者側下旋發到反手為為主為好,也有球友會問,對於正手是生膠的選手怎麼辦,其實和反手生膠基本一樣的,當然每人技術不一樣,實際運營也不一樣,比賽瞬息萬變,還是全靠個人臨場應變和採取合理戰術,以上是個人拙見,不足之處還望斧正。





鄭州飛旋小哥


直奔主題:生膠最怕什麼發球方法?

我們不妨從國家隊主力們對陣伊藤美誠的比賽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眾所周知,伊藤美誠就是正手反膠、反手生膠小眾打法的典型代表。

談到如何對付生膠,就必須要了解下生膠的特點,一說生膠,大家都知道,這個膠皮非常適合彈擊,至於為什麼適合彈擊,可能很多球迷沒有往深裡思考過,這其實跟生膠的膠皮性能息息相關,生膠是一種獨具高彈性的聚合物材料,市面上的生膠含膠量比較大,所以顆粒兼具軟、彈特點,因此用生膠擊打來球,出球速度會顯得非常快。生膠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你越發力,穩定性越高,這也是為何職業球員或者業務高手頻繁採用大力彈擊的主要原因。

不過生膠製造旋轉的能力比較差,在摩擦球方面稍遜一籌,所以很少見選手們用生膠來拉球,不是不能拉,但是拉不轉,偶爾可以拉一板調節比賽節奏,但是真到了中遠臺相持對拉環節,還是反膠的天下。因此生膠高手們一般站位比較近臺,把著臺子等著彈擊你的半高球。

因此,瞭解了生膠的特點,我們就能找到對付生膠的一些辦法。既然生膠選手喜歡站在近臺等著彈你的半高球,你發球時就要做出針對,給對手發底線長下旋球,這個球越長、越轉、弧線越低,效果越好,最好能發到白色端線位置。這麼做有兩個好處,因為是急長下旋,所以對方不會輕易彈你,還一個好處是把對手頂出去,不讓他站在近臺等著進攻你。

當然這個方法不能從頭用到尾,要不對手會強行側身用正手拉你,導致自己被動,可以考慮將正手短下旋和反手急長下旋相結合,這樣對手摸不清你的套路,跟著你的節奏打,問題解決一大半。

以上是我的看法,認可請轉發收藏,期待您的點贊和關注。有不同看法歡迎下方一起交流,共同提高球技。


國球第六人


能夠提到這個問題,或者說想要研究這個問題,就說明對於顆粒膠皮的特點有了一定的瞭解,然後想要運用到實際乒乓運動當中。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去探討。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有哪些名將是使用生膠的。比較早的出名的是世界冠軍王濤,他是反手生膠橫板打法;再就是女子世界冠軍曹臻,也是反手生膠橫板打法,相同的還有曾經效力於新加坡的李佳薇和現在的國手木子;當前最著名的生膠選手,就是日本的伊藤美誠了,簡直可以說是中國女子選手最大的敵手。

還有一個著名人物,就是女子削球手武楊,也是反手生膠,曾經打敗過張怡寧、金景娥、丁寧等名將。

其次,我們聯想一下這些生膠選手的比賽特點。不管是王濤還是曹臻以及伊藤美誠,都是近臺或稍稍退臺,並且反手彈擊或快速變線為主,尤其是對於臺內球的處理威力較大,對於反手位弧圈球的對抗常常佔優勢;他們都不是以正手位的對拉或中遠臺對抗為主,儘管可能他們正手位也不弱。

第三,我們應該瞭解生膠膠皮的特點。所謂的生膠,就是那種顆粒向上、直徑大於高度的膠皮。其特點是擊球下沉,搓球旋轉弱。由於生膠有減轉的作用,因此特別容易控制球。

生膠往往不太怕旋轉;對於生膠來說,比較好上手的是臺內球,尤其是臺內下旋球更好起板或者容易進攻;而對方發力過來的球會有下沉感,要想有質量的回球,就必須加點摩擦和旋轉,但是又不可摩擦太過,要摩擦但是又要適當;還有就是既然易下沉,那就要迎前一點,以避免不應有的失誤。

第四,對於生膠來說如何揚長避短或者說接發球的對策。既然生膠選手喜歡臺內球,那就可以多給長一些的,或者兩個大角的線路變化;既然生膠發力的出球威力大,或者有些下沉,那就可以適當給以落點深、力量較大的球;既然生膠主動摩擦不強,那就發球時多給些長而急的下旋。

有了這些變化,對付生膠的發球就可以佔據主動了。


讀書評書2017


簡單來講,我們可以根據乒乓球拍套膠膠粒高度與直徑的關係,來區分生膠、正膠和長膠。

1、正膠

正膠的膠皮顆粒高度與直徑相等,有如下特點:

a、彈性好,回球速度快;

b、不吃轉,擊球穩定。

2、生膠

生膠的膠皮顆高度小於直徑,其特點是:

a、擊球速度快,穩定性差;

b、擊球下沉,搓球旋轉弱。

3、長膠

長膠的膠皮顆粒高度大於直徑,它的特點是回球下沉且飄忽不定,發球和接球均有難度,球場觀賞性不高。

由於生膠是由天然橡膠製成,其有優於正膠和長膠的彈性,其出球的速度最快。而長膠發球飄忽不定,生膠在接長膠球時更難處理,極易失誤。


籃球噲爆


首先我只碰過反手用生膠的選手,就像伊藤美誠那樣正手反膠反手生膠的打法,第一次碰他的時候比較吃虧,因為摸不清楚他的旋轉。被他反手彈打的非常難受。之後就針對他的打法回去做了總結,如下:

發球方面發對方反手位(即生膠位)以低平強下旋為主,結合逆旋轉短上旋。。雖然生膠可以彈打下旋,但是最舒服的彈打是針對半高球下旋,即生膠其實是長膠和搓球選手的剋星(你懂的),但是對長的低平球,重下旋並不是那麼好彈打,這兩種球是非常考驗生膠選手功力的(生膠其實是最難練習的膠皮)

對於旋轉相持方面,生膠彈打過來的球是重下旋,而且速度相當快,很難接,生膠切過來的球是不轉球,所以很考驗反膠選手的手感,反膠選手拉過去儘量以小高調(即加轉弧圈為主),適當的加摩擦拉球,這樣對於生膠的彈打來說也比較困難。

另外給對方正手位球的時候要有準備,防止對方打回頭球,反手生膠選手一般正手配合反膠,而且正手都會有準備打回頭球的,也一般用的橫板。目前我還沒有遇過正手生膠的選手,那種估計更少。畢竟生膠用在反手位的彈打作用很可觀,在正手的話卻不能拉。

生膠克長膠,克搓球,所以一般的鐵搓和長膠的那些老漢,碰著反手生膠的,幾乎不願意打,但是雙面反膠的正統打法其實並不太怕生膠。我跟那位生膠的球友第一次打過,回去總結,再打,之後幾乎沒有輸過。就說到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祝各位漲球。




明月範


首先我只碰過反手用生膠的選手,就像伊藤美誠那樣正手反膠反手生膠的打法,第一次碰他的時候比較吃虧,因為摸不清楚他的旋轉。被他反手彈打的非常難受。之後就針對他的打法回去做了總結,如下:

發球方面發對方反手位(即生膠位)以低平強下旋為主,結合逆旋轉短上旋。。雖然生膠可以彈打下旋,但是最舒服的彈打是針對半高球下旋,即生膠其實是長膠和搓球選手的剋星(你懂的),但是對長的低平球,重下旋並不是那麼好彈打,這兩種球是非常考驗生膠選手功力的(生膠其實是最難練習的膠皮)

對於旋轉相持方面,生膠彈打過來的球是重下旋,而且速度相當快,很難接,生膠切過來的球是不轉球,所以很考驗反膠選手的手感,反膠選手拉過去儘量以小高調(即加轉弧圈為主),適當的加摩擦拉球,這樣對於生膠的彈打來說也比較困難。

另外給對方正手位球的時候要有準備,防止對方打回頭球,反手生膠選手一般正手配合反膠,而且正手都會有準備打回頭球的,也一般用的橫板。目前我還沒有遇過正手生膠的選手,那種估計更少。畢竟生膠用在反手位的彈打作用很可觀,在正手的話卻不能拉。

生膠克長膠,克搓球,所以一般的鐵搓和長膠的那些老漢,碰著反手生膠的,幾乎不願意打,但是雙面反膠的正統打法其實並不太怕生膠。我跟那位生膠的球友第一次打過,回去總結,再打,之後幾乎沒有輸過。就說到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祝各位漲球。


風之摩羯154


只要正手基本功紮實,能打能拉,上臺率高,直接發急長上下旋至反手位和中臺配合短臺上下施及不轉球掄攻(拉)為主,再靈活多變發掄。

打的就是正手基本功要高於對手。

一般情況下生膠進攻不適應,要生膠選手陪練逐步適應。


boshidie


急下旋長球和劇下旋短球…


伊吖吖哎呦喂


急奔上旋球


乒乓球長膠北京昌平


生膠怕旋球,生膠旋轉性弱,遇到別人的旋轉球,更多的是使用手腕去回擊,或者快速反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