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于武:疫情下的汽车产业更应该协同创新


这场疫情对经济、商业、企业业务的冲击显而易见。

交易没了、订单没了、上游供应断了、员工聚集有风险……2月份的断崖下滑式数据更可见车市开局之“局促”。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对带动经济和稳定就业有着重大意义。为了稳定汽车消费,最近业内呼声不断,希望能尽快出台刺激消费的相关政策,以便在疫情结束后释放消费需求,加速产业和经济的恢复。 搜狐汽车特别连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为大家解读,寻找车市提振的支点。

「轰鸣」第27期 | 付于武:疫情下的汽车产业更应该协同创新

出品|搜狐汽车·汽车营造社

采访|张丽玥

「轰鸣」第27期 | 付于武:疫情下的汽车产业更应该协同创新

1、政府如何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来刺激车市?

付于武:首先限购的影响最直接,也会起到拉动市场刺激市场消费的作用。

限购是一个老话题,北、上、广、深特大城市限购的城市解除或者开一部分口子,是刺激市场拉动消费最有利的一个政策。

从中国目前的汽车产业状况看,过去这几年我们一直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品结构的改革、市场结构的调整,现在更要从需求侧释放市场活力。供给侧和需求侧都要照顾,需要全链条供需双方平衡,以及更大的政策力度来支持拉动市场消费。

我先讲供给侧,比如北京拥堵不堪,我们还能接受多少的增量?似乎没有多大空间。我这次在旧金山有三个很强烈的感觉,一个停车场多;第二,电动车多,特别是特斯拉,到处可见特斯拉;第三,混合动力多。

道路拥堵的问题可不可以通过改善交通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增加供给,给我们汽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我觉得这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

政府应该通过有效的供给,提高我们的市场道路容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能不能通过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汽车的发展释放出更多的市场容量?完全可能。世界车联网大会当时有一个报告,提出来如果普及车联网技术的话,可以使一个城市的道路有效容积不变的情况下容量增加一倍。当然我们说一倍可能夸张,50%是否拥有车联网?那是可能的。

城市管理者还是有非常大的空间来提供汽车的有效供给,所以智能交通、有效的交通管理和私人消费相得益彰,我觉得可能对我们启动拉动刺激汽车市场非常有利。

从需求侧来讲,要刺激市场的消费,要更多的人拥有车。老百姓现在一车难求,不关心能源还是传统车或者节能型汽车,无论是个人消费还是单位购买,我们的需求一定要刺激起来。

需求侧怎么刺激?往哪儿刺激?取消或部分增加数量,给更多的消费者开口,增加一定的购买需求,释放这样的需求是最有效的方法。

第二,积极引导小型车的消费。

比如消费税、购置税减半或者全免,2000年购置税小排量汽车1.6升以下有政策。当时取消这个政策我说能不能还是给小型车有一定的空间,为什么?车的道路容易受限,如果大家大型化去发展,显而易见这个产品结构是不合理的,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小型车的消费。

在日本就可以看到,小型车行天下。在中国SUV或者有的车越来越大,SUV当然要发展,但是更多要理智提倡绿色出行、小型车消费,这点应该向欧洲和日本学习。

我希望政府拉动市场,政策出台有利于小型车的长远发展,把我们的市场结构积极地引导到小型车消费。

第三,对新能源汽车,我一直认为现在不应该补贴,再补贴于产业发展不利,但是于当下而言,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我们的整个市场这么糟糕,我觉得继续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是必要的。

我的一个想法,地方财政的压力很大,过去财政补贴是地方和中央共同承担,我觉得这个政策不应该一刀切,是不是根据地方财政的情况给予不同的精准施策。中央财政保留,地方财政根据地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补贴,像广东珠三角经济比较活跃可以给一些,有的是很困难的,让地方拿出钱来确实有点为难。

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是不是不要一刀切,区别对待,精准施策。

第四,刚才我说了小型车、新能源,节能汽车是不是也要给它发展空间? 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发展应该两个方向,都应该坚持,这个路径也应该支持。 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我觉得拉动市场,当然最直接的部分放开限购。

2、疫情下,车企优胜劣汰的趋势会不会越来越严峻?

付于武: 这次我们的企业和产业是三重压力,第一个转型, 特别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我们看到了大众,通用这样的国际公司都在谋划电动化转型。

还有一个经济下行,当前疫情的发展是在近30年来从来没有的经济下行空间压力下,不转型没有明天,经济下行在2020年这么严重本身就会压倒压垮一批企业,不光是OEM一批零部件供应商。

疫情会加速产业的结构性调整和兼并重组,在转型的战略机遇期,再加上疫情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企业谋求转型。

3、您对市场的预判?

付于武:中国市场我过去说三千万,还有很长的发展空间,今年不是三千万的问题,肯定要触底,也不要想疫情之后爆发式增长,不存在爆发式增长,没有像2003年SARS非典时,那时候经济上行。 现在经济下行期遇到了疫情,跟2003年不一样,我的判断虽然抑制了消费这几个月,但是疫情过后也不会出现2003年暴发。

在疫情及多重压力之下,我觉得也是给我们汽车人一个再思考的机会,思考以后可能变成一笔新的财富,成为协同创新的一种推动力。

企业的挑战是什么?这些天跟企业家通话,中小企业更多是资金链不要断,他们最害怕的是资金链断裂。现在没有收入,还要维持活着。

在经济不景气这么大的压力下,经济负担之重可以想象。我们的银行一直说去杠杆,这时我们的银行、财团、资本要给企业机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不拉他们一把,他们真的没有希望。现在真是需要雪中送炭,这是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

当下需要企业家比任何时候头脑都要清醒,我们合理地控制成本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压力之下会更加刺激中国汽车积极创新融合发展,没关系,阶段性地调整,春天总会到来,发展还是很大的。

4、如何整合资源,形成我们自己的竞争力?

付于武: 我个人很欣赏丰田的精益生产和管理,从汽车的历史看,日本的精益生产方式引领汽车产业多少年,成为世界汽车产业一笔重大的财富。

就当下看,精益生产、内涵式的发展、成本的控制、精益的管理,比什么都重要。

从汽车产业来讲,我做行业工作多年,企业谈内涵式发展的已经不多了。

当时广州本田一车难求的时候,我跟本田的负责人说为什么不扩大产能?他说不行,很多人认为我们是饥饿营销,其实不是的,本田就是要控制节奏,一步步把车子做到最好。

倒逼改革,倒逼原来重视不够的企业,把精益做好,车市增速的放缓加上疫情的双重压力下,给我们一个刹车的时间,不再浮躁,从战略到战术去检讨改进管理的机会。

我现在的想法,中国这几年改革开放以后催生了民营经济,作为OEM来讲吉利和长城,合资企业大众、通用、丰田都干得非常好,这是应该赞许的,应该充分肯定的。

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某些方面的理念和做法形成了我们物质技术的基础。翻过来看,能不能把社会资源有效地整合?这是对我们一个产业大的命题。

不管新势力、老势力,能把社会资源更好地整合起来,产生我们的产业竞争力,这是产业应该注意的一个现象。

解决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问题,不要光局限于新势力、老势力,要大幅度整合资源调整,用市场的力量是更有作为的一个方式。

我们能不能从更高的层面、更长远的视野去看这种战略性的重合度,疫情给我们一个深刻的认识,中国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任何国家任何制度都不能比。

中国除了创新突破核心技术,我们战略性的思维整合社会的有效资源,是一个很好的现象。疫情过后谈未来,我们更清醒,集中力量办大事。什么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就是集中力量,少投入,多产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