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距三門峽陝州西南百公里也有一處規模不小的“地坑院”


從高空俯瞰這處曾經的“村莊”,似村又非村。畫面的左下方一道幾十米高的陡崖,崖頭上有一排窯洞。高崖下邊的那條墨綠色的大渠是上世紀70年代初傾全縣之力修的洛北大渠引洛河水發電。高崖上邊是一處古寨,叫石龍頭寨。

初春時節,荒蕪的草地上已經重新泛出了一抹鵝黃,草芽攻出了地面,迎春花還開著。

文物部門曾在古寨上挖掘出土過大量新石器時代的石刀、石斧、陶瓶、陶片等文物。早在上世紀的1963年,"石嶺頭遺址"就已被河南省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寨上矗立著幾座破房子,更多的是不少矩形的大土坑似有格局的排列著,那是古代人穴居的遺蹟,這裡與三門峽市陝州僅有百公里路程,這裡的地坑院的形式與結構和陝州的地坑院都是一樣的。所不同之處是那裡的價值偏重於民俗旅遊,這裡的價值更偏重於歷史文化考古研究。

留存至今的古寨門。 這處古文化遺址承載了從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一直到夏商文化;涵蓋公元前5000年至今的7000多年曆史。 我國古代人留下的古寨不盡其數,這一處古寨卻是有著更厚重的文化底蘊和現實的政治和學術地位的。


古寨門昭示著曾經的雄偉與輝煌。

古寨上的地坑院。 靠院坑拐角處通往地面的通道早已坍塌,僅能看到院裡邊的出口。

聽附近村民說,上世紀70年代這裡的村民大多還住在這樣的地坑院裡,80年都以後陸續在地面上蓋起了房子居住;畢竟住窯洞空間狹小,沒窗戶、不通風不透光;唯一的好處是冬暖夏涼。

地坑院都是方形的,四邊都是窯洞,性質跟四合院似的,院裡住的可能是一家也或者是多家人。

寨上的房子幾乎坍塌殆盡,剩下少數幾座也已岌岌可危;唯有舊宅院裡的一顆小桃樹開滿鮮花向來訪者綻放出微笑。

據說,前幾年有人還專門註冊了公司,準備這裡開發成文旅景點;幾年過去了,沒見有實質性進展,古寨依然靜靜地矗立在那裡,老遠就能看見寨頭上那一行窯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