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青春饭,忙得连轴转,却被人鄙视:替教培老师说句公道话

摘要:

教培老师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职业,他们用高超的授课技巧和方式,赢得了家长学生的一致认可;他们承受着高强度的工作,每天工作12个小时,累得接近崩溃;他们被同行轻视,得不到理解,职业生涯迷茫......但是,他们个性化、精细化的教学以及有效的激励机制却值得认真研究。


正值火热的暑假,早在放假之前,我就打算给孩子找个托福老师,攻克口语和写作难关。但忽然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打乱了我的计划:原先看好的一位老师,因为生病而住院,取消了假期带班安排!

于是,群里的家长纷纷感叹:干这一行挺不容易的,高强度,吃“青春饭”,年纪轻轻就累趴下......

这话形象概括了教培老师的生存现状。

作为一个一线城市的家长,没给孩子报过校外补习班的,我的周围几乎没有。因此,对于教培机构老师可以说熟悉之极。相比学校老师,他们没有应有的社会地位,却拿着“高薪”,被一些人诟病抢了学校老师的饭碗。但与他们的付出和劳动强度相比,我认为这种回报是应得的,相匹配的。

吃青春饭,忙得连轴转,却被人鄙视:替教培老师说句公道话

为教培老师画像:年轻,有活力有亲和力,学生家长认可

教培,即教育培训的简称。

如今,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四线城市,凡是有学生的地方,就有教培机构,它们是民营、企业性质,但是却干着和学校这种事业单位大同小异的事情:教学生。教培机构的官方定义为:

“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对于满足中小学生选择性学习需求、培育发展兴趣、拓展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这种职能定位,决定了教培机构与学校的竞争关系,学校老师与教培机构老师相似的岗位。但实质上,他们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阶层或群体。整体而言,教培老师年轻、热情、有干劲,无论是兴趣、才艺、特长老师,还是文化课老师,亦或是竞赛老师,在家长和学生面前,他们总是活力满满,热情无限,仿佛永不知疲倦。他们的授课优势,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吃青春饭,忙得连轴转,却被人鄙视:替教培老师说句公道话

(1)教培老师上课注重效果,课堂氛围好。

我家孩子小学四年级时,报了某机构的英语班,允许大人旁听。

一开始,孩子上课总是爱说话,老师在上面大声讲,他在下面小声讲,而且坐没坐样,经常肩膀垮塌塌地靠在后面桌子上。尽管看在眼里,但是我没有约束孩子,私以为:就是课外拓展一下,没有必要那么严。

教课的是一个25岁左右的胖胖的女老师,她看上去比较和善,而且讲话幽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都愿意上她的课。但是,看上去和善的老师,抓学习可一点不含糊。孩子的每次作业,她都检查批改,当面对错题进行讲解。有一次,我孩子的作业错误较多,她乘机教训他:“你上课要有个坐样,坐好了,不准趴着,不准靠在后面桌子上,上课不是来学习不是来玩的。”

这次批评对孩子的触动很大,此后,他上课坐姿明显好转,作业质量大大提高,关键是孩子上课踊跃发言,劲头十足,成绩步步提升,每次测验、考试都保持在班级前三名。

据了解,很多教培机构的老师都挂在网上,老师简介、讲课特点等都可以查到,学生、家长对老师的评价也可以查到。从这些评价可以看出,课堂气氛好、重视互动是大多数老师的授课特点,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好评。我曾经跟同班的家长交流,大家都深以为然:大多数学校老师不重视课堂效果,如果跟教培老师同堂竞技,估计教培老师可以秒杀大多数学校老师。

吃青春饭,忙得连轴转,却被人鄙视:替教培老师说句公道话

(2)家长可以跟教培老师沟通交流,教学针对性强。

教培老师大多平易近人,家长课随时了解孩子的动态。趁课前、课后或课间可以与老师当面交流,也可以课后通过微信、电话进行沟通。

如果是班课形式,当面交流比较方面。班课不超过25人,老师可以照顾到每个孩子,对孩子的情况了解透彻。

如果是“一对一”,沟通交流更加方便。老师课后会将上课情况反馈给家长,包括:上课内容、孩子掌握情况、作业等。有时,老师会根据上课情况主动跟家长微信或电话沟通。

家长与教培老师的沟通是平等的,多方面的,既有关于孩子学习内容、学习态度的交流,也有关于孩子情绪、压力疏导等方面的内容。

就我个人的心理而言,这种平等是难能可贵的:跟学校老师的沟通,家长大多是需要“仰视”的、战战兢兢的态度,除了提要求和批评之外,没有第三种交流内容。而对于教培老师,也许是“花钱买服务”心理作怪,我可以理直气壮、心情坦然地跟他们交流,没有一点心理负担。

吃青春饭,忙得连轴转,却被人鄙视:替教培老师说句公道话

高强度劳动,忙得连轴转,教培老师动了谁的奶酪?

现在有很多人诟病教培行业,认为纯利益驱动,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有人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进行道德批判。

持这种观点的,以学校老师居多。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教培机构对学校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应该取消教培机构。这是典型的酸葡萄心理,看见人家拿着高工资,眼红羡慕嫉妒,但又不愿放弃体制内安逸的生活,不舍得象征地位的编制。人家正当办企业,你凭什么取消?说句良心话,教培老师是光明正大地挣钱,而有些公办学校的老师,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他们还在有偿补课,甚至鼓动自己班的学生上他的补习班,否则就不在班上讲完相关内容。这绝不是编造,我在教培机构给孩子寻找老师的时候,就发现有兼职老师,大多来自一些公办名校。我的姐姐是某公办学校的老师,她说他们学校有几个老师办培训班,是公开的秘密,一个暑假就赚出来一辆车。

教培老师的高薪,是他们用拼命式的工作换来的,是正当的职业所得。

吃青春饭,忙得连轴转,却被人鄙视:替教培老师说句公道话

教培机构的高强度工作类似于炼狱,越是水平高的老师越忙,班课、一对一,每个时间段都安排得满满的,老师们行色匆匆,忙得脚不沾地的样子。曾经看到一篇很火的帖子:《“我想辞职了”,一位教培老师的崩溃》,非常真实地反映了教培老师“堪比996.ICU”的高强度压力。

我家孩子初三时的一个物理“一对一”老师,周六、日每两个小时一个时间段,从早上8:30一直到到晚上9:30,只有中午1小时的吃饭+休息时间。全天上课12小时。周二到周五晚上,从5:30-9:30,一共4个小时,安排2个学生。这样的工作强度,就不仅是脑力劳动了,更是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没有一幅好身板,根本吃不消。是脑力劳动,更是体力劳动。很多人晚上11点多回到家,已经是精疲力尽,头昏脑涨,嗓子嘶哑。我曾听一个老师说:“每天一睁眼,就是忙不完的事。”

当然,这种忙,的确是有利益驱动的。付出是为了回报,这无可厚非,像学而思、高思、新东方之类的大培训机构,在收入分配方面,实行上不封顶的绩效管理,老师带的课越多,学生越多,收入就越高。最大化利用老师,是每个机构的原始冲动,就像马克思所说:

“资本来到这个世界,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上不封顶的承诺,刺激、支撑着老师们疯狂带课。每年,机构都会流传出几个百万年薪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人的故事总会激励无数人前赴后继。究其实,教培老师是正当所得,是凭自己的教学能力、努力付出获得的一份回报。

吃青春饭,忙得连轴转,却被人鄙视:替教培老师说句公道话

教培的价值:个性化、精细化的教学管理和激励机制

有需求就有市场,在教育空心化的今天,作为家长,我认为学校应该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正视并虚心学习教培机构良好的教学管理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切切实实地承担起“教育育人”的职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是教得好、一心为学生的老师,怎么可能会受到家长的忽视?

我认为,教培机构之所以大有市场,就在于其特有的教学优势和有效的正向激励机制:

其一:个性化。

每一个教培机构都有自己的招牌老师,这些老师讲课可以说千姿百态,各有特色,在调动课堂气氛,抓住孩子吸引力方面很有一套卓有成效的做法。

其二:精细化。

每个班都配备一个助理老师,每个一对一老师也都配备相应的助理或咨询老师,负责通知、安排和辅助任课老师批改作业,任课老师可以专心于教学。小班教学,老师可以关注到每个孩子的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其三:有效激励。

付出与回报相匹配,干得越多,干得越好,回报自然就越高,这是现代企业普遍采取的有效的激励措施。但是在公立学校,这种措施却遭到很多老师的强烈反对和排斥,宁愿吃大锅饭,也不愿实施差别化、拉大档次的工资分配机制,这暴露了他们滥竽充数、不思上进的思想。

吃青春饭,忙得连轴转,却被人鄙视:替教培老师说句公道话

尊师重教是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但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拥有知识和专长不再是极少一部分人的权利,只要是传播知识、有利于个人水平的提高,人皆可为师。二千多年前的第一“教书匠”孔子,尚能正视自己的不足,“三人行必有我师”,何况我辈乎?那些视自己为正统、鄙视教培老师的人,你们哪里来的优越感?我认为,只要有利于孩子成长,能够循循善诱地引导孩子学习知识、提高自己,都是令人尊敬的良师,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