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青春飯,忙得連軸轉,卻被人鄙視:替教培老師說句公道話

摘要:

教培老師是一個非常辛苦的職業,他們用高超的授課技巧和方式,贏得了家長學生的一致認可;他們承受著高強度的工作,每天工作12個小時,累得接近崩潰;他們被同行輕視,得不到理解,職業生涯迷茫......但是,他們個性化、精細化的教學以及有效的激勵機制卻值得認真研究。


正值火熱的暑假,早在放假之前,我就打算給孩子找個託福老師,攻克口語和寫作難關。但忽然傳來一個不好的消息,打亂了我的計劃:原先看好的一位老師,因為生病而住院,取消了假期帶班安排!

於是,群裡的家長紛紛感嘆:幹這一行挺不容易的,高強度,吃“青春飯”,年紀輕輕就累趴下......

這話形象概括了教培老師的生存現狀。

作為一個一線城市的家長,沒給孩子報過校外補習班的,我的周圍幾乎沒有。因此,對於教培機構老師可以說熟悉之極。相比學校老師,他們沒有應有的社會地位,卻拿著“高薪”,被一些人詬病搶了學校老師的飯碗。但與他們的付出和勞動強度相比,我認為這種回報是應得的,相匹配的。

吃青春飯,忙得連軸轉,卻被人鄙視:替教培老師說句公道話

為教培老師畫像:年輕,有活力有親和力,學生家長認可

教培,即教育培訓的簡稱。

如今,不管是一線城市,還是二三四線城市,凡是有學生的地方,就有教培機構,它們是民營、企業性質,但是卻幹著和學校這種事業單位大同小異的事情:教學生。教培機構的官方定義為:

“開展非學歷教育培訓,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對於滿足中小學生選擇性學習需求、培育發展興趣、拓展綜合素質具有積極作用。”

這種職能定位,決定了教培機構與學校的競爭關係,學校老師與教培機構老師相似的崗位。但實質上,他們卻是截然不同的兩個階層或群體。整體而言,教培老師年輕、熱情、有幹勁,無論是興趣、才藝、特長老師,還是文化課老師,亦或是競賽老師,在家長和學生面前,他們總是活力滿滿,熱情無限,彷彿永不知疲倦。他們的授課優勢,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

吃青春飯,忙得連軸轉,卻被人鄙視:替教培老師說句公道話

(1)教培老師上課注重效果,課堂氛圍好。

我家孩子小學四年級時,報了某機構的英語班,允許大人旁聽。

一開始,孩子上課總是愛說話,老師在上面大聲講,他在下面小聲講,而且坐沒坐樣,經常肩膀垮塌塌地靠在後面桌子上。儘管看在眼裡,但是我沒有約束孩子,私以為:就是課外拓展一下,沒有必要那麼嚴。

教課的是一個25歲左右的胖胖的女老師,她看上去比較和善,而且講話幽默,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孩子們都願意上她的課。但是,看上去和善的老師,抓學習可一點不含糊。孩子的每次作業,她都檢查批改,當面對錯題進行講解。有一次,我孩子的作業錯誤較多,她乘機教訓他:“你上課要有個坐樣,坐好了,不準趴著,不準靠在後面桌子上,上課不是來學習不是來玩的。”

這次批評對孩子的觸動很大,此後,他上課坐姿明顯好轉,作業質量大大提高,關鍵是孩子上課踴躍發言,勁頭十足,成績步步提升,每次測驗、考試都保持在班級前三名。

據瞭解,很多教培機構的老師都掛在網上,老師簡介、講課特點等都可以查到,學生、家長對老師的評價也可以查到。從這些評價可以看出,課堂氣氛好、重視互動是大多數老師的授課特點,深受孩子和家長的好評。我曾經跟同班的家長交流,大家都深以為然:大多數學校老師不重視課堂效果,如果跟教培老師同堂競技,估計教培老師可以秒殺大多數學校老師。

吃青春飯,忙得連軸轉,卻被人鄙視:替教培老師說句公道話

(2)家長可以跟教培老師溝通交流,教學針對性強。

教培老師大多平易近人,家長課隨時瞭解孩子的動態。趁課前、課後或課間可以與老師當面交流,也可以課後通過微信、電話進行溝通。

如果是班課形式,當面交流比較方面。班課不超過25人,老師可以照顧到每個孩子,對孩子的情況瞭解透徹。

如果是“一對一”,溝通交流更加方便。老師課後會將上課情況反饋給家長,包括:上課內容、孩子掌握情況、作業等。有時,老師會根據上課情況主動跟家長微信或電話溝通。

家長與教培老師的溝通是平等的,多方面的,既有關於孩子學習內容、學習態度的交流,也有關於孩子情緒、壓力疏導等方面的內容。

就我個人的心理而言,這種平等是難能可貴的:跟學校老師的溝通,家長大多是需要“仰視”的、戰戰兢兢的態度,除了提要求和批評之外,沒有第三種交流內容。而對於教培老師,也許是“花錢買服務”心理作怪,我可以理直氣壯、心情坦然地跟他們交流,沒有一點心理負擔。

吃青春飯,忙得連軸轉,卻被人鄙視:替教培老師說句公道話

高強度勞動,忙得連軸轉,教培老師動了誰的奶酪?

現在有很多人詬病教培行業,認為純利益驅動,擾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甚至有人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進行道德批判。

持這種觀點的,以學校老師居多。在他們的潛意識裡,教培機構對學校造成了很大的衝擊,應該取消教培機構。這是典型的酸葡萄心理,看見人家拿著高工資,眼紅羨慕嫉妒,但又不願放棄體制內安逸的生活,不捨得象徵地位的編制。人家正當辦企業,你憑什麼取消?說句良心話,教培老師是光明正大地掙錢,而有些公辦學校的老師,儘管教育部門三令五申,他們還在有償補課,甚至鼓動自己班的學生上他的補習班,否則就不在班上講完相關內容。這絕不是編造,我在教培機構給孩子尋找老師的時候,就發現有兼職老師,大多來自一些公辦名校。我的姐姐是某公辦學校的老師,她說他們學校有幾個老師辦培訓班,是公開的秘密,一個暑假就賺出來一輛車。

教培老師的高薪,是他們用拼命式的工作換來的,是正當的職業所得。

吃青春飯,忙得連軸轉,卻被人鄙視:替教培老師說句公道話

教培機構的高強度工作類似於煉獄,越是水平高的老師越忙,班課、一對一,每個時間段都安排得滿滿的,老師們行色匆匆,忙得腳不沾地的樣子。曾經看到一篇很火的帖子:《“我想辭職了”,一位教培老師的崩潰》,非常真實地反映了教培老師“堪比996.ICU”的高強度壓力。

我家孩子初三時的一個物理“一對一”老師,週六、日每兩個小時一個時間段,從早上8:30一直到到晚上9:30,只有中午1小時的吃飯+休息時間。全天上課12小時。週二到週五晚上,從5:30-9:30,一共4個小時,安排2個學生。這樣的工作強度,就不僅是腦力勞動了,更是高強度的體力勞動,沒有一幅好身板,根本吃不消。是腦力勞動,更是體力勞動。很多人晚上11點多回到家,已經是精疲力盡,頭昏腦漲,嗓子嘶啞。我曾聽一個老師說:“每天一睜眼,就是忙不完的事。”

當然,這種忙,的確是有利益驅動的。付出是為了回報,這無可厚非,像學而思、高思、新東方之類的大培訓機構,在收入分配方面,實行上不封頂的績效管理,老師帶的課越多,學生越多,收入就越高。最大化利用老師,是每個機構的原始衝動,就像馬克思所說:

“資本來到這個世界,從頭到腳,每一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

上不封頂的承諾,刺激、支撐著老師們瘋狂帶課。每年,機構都會流傳出幾個百萬年薪典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邊人的故事總會激勵無數人前赴後繼。究其實,教培老師是正當所得,是憑自己的教學能力、努力付出獲得的一份回報。

吃青春飯,忙得連軸轉,卻被人鄙視:替教培老師說句公道話

教培的價值:個性化、精細化的教學管理和激勵機制

有需求就有市場,在教育空心化的今天,作為家長,我認為學校應該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正視並虛心學習教培機構良好的教學管理和有效的激勵機制,調動老師的積極性,切切實實地承擔起“教育育人”的職責。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是教得好、一心為學生的老師,怎麼可能會受到家長的忽視?

我認為,教培機構之所以大有市場,就在於其特有的教學優勢和有效的正向激勵機制:

其一:個性化。

每一個教培機構都有自己的招牌老師,這些老師講課可以說千姿百態,各有特色,在調動課堂氣氛,抓住孩子吸引力方面很有一套卓有成效的做法。

其二:精細化。

每個班都配備一個助理老師,每個一對一老師也都配備相應的助理或諮詢老師,負責通知、安排和輔助任課老師批改作業,任課老師可以專心於教學。小班教學,老師可以關注到每個孩子的情況,並有針對性地因材施教。

其三:有效激勵。

付出與回報相匹配,幹得越多,幹得越好,回報自然就越高,這是現代企業普遍採取的有效的激勵措施。但是在公立學校,這種措施卻遭到很多老師的強烈反對和排斥,寧願吃大鍋飯,也不願實施差別化、拉大檔次的工資分配機制,這暴露了他們濫竽充數、不思上進的思想。

吃青春飯,忙得連軸轉,卻被人鄙視:替教培老師說句公道話

尊師重教是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但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擁有知識和專長不再是極少一部分人的權利,只要是傳播知識、有利於個人水平的提高,人皆可為師。二千多年前的第一“教書匠”孔子,尚能正視自己的不足,“三人行必有我師”,何況我輩乎?那些視自己為正統、鄙視教培老師的人,你們哪裡來的優越感?我認為,只要有利於孩子成長,能夠循循善誘地引導孩子學習知識、提高自己,都是令人尊敬的良師,不管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