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红色古镇”的抗疫之光


龙港,一个座落赣鄂边陲小镇,1929年彭德怀曾带领红五军在这里开创鄂东南革命根据地。如今当新冠病毒来势汹汹席卷这块红色土地时,湖北省黄石阳新县供电公司龙港供电所六名员工用责任和担当守护着“红色古镇”的抗疫之光。


“我们没有退路,必须守住阵地”

“我们没有退路,必须一起守住这个阵地!”1月31日,农历初七,龙港供电所往年的收心会变成了一场特别地“誓师会”。

1月30日,听说阳新即将全面实行交通管制时,所长柳卫刚、外勤班长沈劲松、值班员张建、朱亚、李泉及80后的吴巍不顾家人一再挽留,绕山绕水赶到所里接班,随着1月31日交通管制令的下达,六个人全部留在了供电所,决定扛起整个龙港镇的抗疫保电任务。

“路封了,炊事员过不来怎么办?”六个人首先得解决吃的问题。“我会做饭,如果不嫌弃的话让我来吧”正当所长柳卫刚一筹莫展的时候,朱亚自告奋承担起了疫情期间后厨工作。

有了坚实的后勤保障,六个人劲头十足,每日对全所消毒防护,对医院、政府等重点保电线路进行特巡,指导客户网上办理业务,24小时抢修服务,配合政府疫区值守......六个人组成的“抗疫天团”不折不扣完成各项任务,默默守护着龙港辖区26个村,20715户居民的光明和温暖。

“任何用电需求我们都会随叫随到”

“什么?旦丘的电杆被撞了”2月3日上午,值班室里传来急促的电话声。“好的,请你帮忙守好现场,不要让人靠近,我们马上到。”接到电话的李泉马上通知带班的沈劲松。

故障就是命令。所有人立刻集合,办好工作票,带上工具,做好自身防护赶往现场。只见,一根8米杆被拦腰撞断,上面一部分还吊在空中左摇右摆,甚是吓人。

沈劲松赶紧联系吊车过来帮忙。于是,大家立即行动,分工明确,停电、做安措,拆导线、拆杆、立杆.....所有的工作井然有序的进行着。

由于疫情影响,老百姓不能外出打工,滞留人口较多,看到这边停电做事立刻就围了上来,左一句“干嘛停电?”右一句“什么时候可以来电?”

非常时期,明明不能聚集,但是这里的人却越来越多。沈劲松只好一边跟大家解释,一边劝导大家赶紧离开,避免病毒传染。一直到下午三点多才将所有的工作完成,合闸送电。

看着新立的电杆,村支书赶过来说道“谢谢你们,现在大家都不能出门,还以为不会有人来管,没想到你们这么负责,今天就换好了,避免了更大的危险。”沈劲松笑着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有任何用电需求,我们都会随叫随到。”

疫情爆发以来,龙港供电所完成40余起抢修工单,涉及成百上千的用户。他们“逆行”在古镇的大街小巷,点亮着战“疫”希望之光。

“怕也要上,别忘了我们的龙港精神!”


龙港是一个两省三县的接壤之地,人员流动性非常大,随着疫情的发展,龙港镇确诊病例高居不下,成了全县疫情重灾区。2月13日起,县防疫指挥部将龙港实施“笼子”管理,要求企事业单位抽调人员,对口支援龙港充实驻村力量,阳新县供电公司也被安排其中。

“我在龙港,我一直都在这里,谁来增援,我全力配合。”所长柳卫刚获悉后立即向公司党委请缨。县供电公司共需要六个人支援三个村,其中两个村都有确诊病例。

“怕也要上,现在到了上战场的时候,别忘了我们的龙港精神。”柳卫刚说服了所里本地员工参与驻村值守外,自己每天早起安排完所里的工作后,就带头与公司另外几名增援力量一起到村组参与防疫工作。

柳卫刚经常上午跑两个点帮忙测温和登记表格,中午就在当地村组或者老百姓家里借点开水泡碗方便面就解决了,吃完后又立即赶往下一个村冒着风险入户排查,一遍遍地向群众介绍防控安全知识,一天要接触上千名村民,一直到傍晚换班之后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所里。

龙港方言是阳新县最有特色也是最难懂的,由于公司前来增援的人,与龙港村民的语言沟通不畅,柳卫刚有时还要当“翻译”,及时将当天防疫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向村组反映汇报。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柳卫刚带领公司驻村人员一起,连续无休,奋战在乡村疫情防控第一线,为人民群众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护网。


“疫情结束就回来陪你们”

”爸妈的高血压药快没了、菜也快吃完了。”

“你儿子每天晚上玩游戏不睡觉,早上不起床也不吃饭。”

一天中午,张建接到妻子打来电话,面对无助焦急的妻子,一阵沉默后,张建温柔地说“我来想办法”。

然后他将电话挂了又打、挂了又打···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始终处于忙碌的状态,最后看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后再次拨出一个号码,片刻后,电话接通,他嬉皮笑脸的说:“媳妇,你说的事我都办好了,你在家里辛苦了,等疫情结束了我就回来陪你们”。

原来张建师傅一直打电话是在找人帮忙买药、订菜,同时给儿子打电话告诫他刚做完眼睛手术要少玩游戏,教儿子要像个男子汉一样帮助妈妈分担点家务事,给父母打电话告诉他们在哪拿药希望他们多注意身体,不用担心自己。

这样的场景在龙港所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日复一日,龙港供电所六个人,不经意间已经“战斗”了34天。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大义当前,六名电力“战士”,传承着红色英雄的战斗精神,铮铮铁骨兑现着自己诺言。(吴巍 吴晓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