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就业岗位“双进村”!“惠民工厂”让西海岸农民家门口就了业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3月8日,西海岸新区六汪镇孔家庄村的20名妇女来到刚刚落户在村里的乡村惠民工厂,开始了第一天的工作。在疫情防控情况下,西海岸新区在乡村振兴中独创乡村惠民工厂,推行企业进村、就业岗位进村的“双进村”模式,帮助越来越多农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进入孔家庄村乡村惠民工厂,首批招聘进厂的“姐妹们”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始组装电视机和空调的遥控器,成为技术熟练工后,她们每人每月的收入可以达到三四千元。

企业、就业岗位“双进村”!“惠民工厂”让西海岸农民家门口就了业

工人们在宝山镇胡家村“惠民工厂”生产线上组装遥控器。

就在几天前,新区宝山镇胡家村村民孙丽英也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她在自己村里的惠民工厂干起了组装遥控器的活儿,离家近、工资每月三千多元。“组装一个遥控器,不到一分钟,我每天能组装4000个左右。”孙丽英一边干活,一边告诉记者,她以前在外面打工,每天工作12个小时,月工资也就是三千元上下,如今在家门口上班,一天工作8个小时,工资能拿得差不多。“既不少挣钱,还能照顾家庭,附近的姐妹都向我打听,想到这里来工作。”孙丽英对如今的工作很满意。

她所在的胡家村原是省级贫困村,2016年实现了脱贫,新区工商联四级调研员费超被选派到胡家村任“第一书记”后,成功引进了一家电子器件公司,该公司主要为海尔、海信等大企业生产遥控器。

自2月21日复工以后,该惠民工厂在抓好防疫的同时,抓紧生产,目前复工率和产能均已达到90%以上。记者现场看到,工厂一共6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都有八九个人在忙碌着。字键、液晶屏、斑马条、线路板、螺丝、后壳,在流水线上,每个人一道工序,一结束就传到下一个环节。随着一阵急促的“咔咔”声,压壳机将一个个遥控器组装起来。

“现在,工人由最初的9人扩大到近100人,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37人。2019年工厂完成产值近4050万元,为村民和村集体增收260万元。”费超介绍说。

(记者 陆波 通讯员 臧富贵 张海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