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為什麼叫汕尾?

慈小姐


我們先來理解一下什麼是“汕”,汕指海濱泥沙積聚而成的沙脊。由於韓江泥沙在海濱地帶的不斷沖積,並在潮汐風浪的作用下,在今汕頭和汕尾一帶形成一條自然的沙堤,這種沙堤就叫做“汕”。

汕尾原名叫“汕美”,汕尾素以濱海魚港著稱,有美麗的濱海風光,故得“汕美”之名。由於汕尾地處廣東省南部未端,舊時曾俗稱“尾省”。“尾”與“美”諧音,人們便漸漸地把“汕美”稱為“汕尾”,汕尾由此而得名。

汕尾是潮汕文化、閩南文化、廣府文化、客家文化的交匯地,文化多元而兼容。秦始皇統一嶺南到1988年汕尾一直屬於惠州管轄。1988年從惠州析出成立地級汕尾市。汕尾說的話是福佬話(大概可以與汕頭話交流),但習俗上與潮汕地區有所區別,汕尾人經商精明,在廣州、特別是深圳特區很多汕尾人經商。


李藝泓


這個問題有意思,首先汕頭不是哪個地方的頭。汕頭原來是揭陽(現屬於澄海)海邊的一個漁村。元代時,在現在的光華埠一帶已形成較大漁村,當時稱為“廈嶺”。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時,現在的外馬路老媽宮一帶至崎碌已形成沙脊,稱作“沙汕”(一種說法是這種沙堤就叫做“汕”,還有一種說法是“汕”是古代漁具的一種,加之當地人都是漁民為主,所以取名為“沙汕”)。明代萬曆三年1575年時,沙脊積聚成片,稱作“沙汕坪”。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時在現在的外馬路人民銀行汕頭支行所在地建炮臺(現在的石炮臺公園)、煙墩,稱作“沙汕頭”,再以後,清政府在這裡設站收取鹽稅,去掉“沙字”簡稱為“汕頭”。

汕尾也不是哪個地方的尾。汕尾之得名,源於海沙灘的兩條自西向東的沙隴線(沙壩),當地稱為線,當地方言諧音“線”為“汕”,而當地人人聚居的港口墟集處於沙隴線尾部,故稱汕尾。

所以兩個城市的頭尾,只是一種巧合,就好像王祖藍,絕對不是我女神王祖賢的弟弟

聽訟者


汕尾的普通話諧音確實不太好聽!建議改成紅海市(紅色的土地、遼闊的海洋)[呲牙]


海鷹汕掠夢


汕尾原名“汕美”,因“汕”的意思是海灘的高處,而這裡又以美麗濱海風光著稱,故得名“汕美”,“美”與“尾”諧音,後來就把“汕美”叫做汕尾。汕尾港早在宋初就成為商埠,曾經是“舟楫雲集”之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有“小香港”之稱。汕尾市山明水秀,風光旖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先人創造的燦爛文明,形成了“神、海、沙、石、”多姿,“湖、島、灣、岬”獨特,“峰、泉、巖、洞”迥異,歷史古蹟和革命文物輝映的旅遊資源特色。灘緩潮平水清的紅海灣遮浪半島,香火旺盛的鳳山祖廟,峰巒迭翠山抱水繞的蓮花山,宋末君臣南逃足跡的“壯帝居”……每到一處,汕尾都有值得稱道的風景,值得回味的歷史…

兼具潮客性格的汕尾人 汕尾市,是一九八八年初經國務院批准,以原海,陸豐的行政區域建立起來的地級市。轄海豐、陸豐,陸河三縣和市城區,共設置3個辦事處、40個縝、10個鄉,13個農林場。總面積5271平方公里,總人口213萬。全市旅居海外的華僑和港、澳、臺同胞近百萬人。 在這裡,可能會有不少朋友,尤其是外省的朋友根本連汕尾的名字都未聽說過,或也僅限於聽說而己,並不真正對汕尾有多少了解。當然,更有的,只因另一個帶“汕”字的城市——汕頭的名頭太響亮了,所以才連帶的認為有頭就有尾,由此才連猜帶蒙而得到汕尾的一鱗半爪印象! 其實,只要提起汕尾的另一個名字——海陸豐,則恐怕普天之下,就算是海外,也沒有幾個人會不知曉的了!汕尾市,就是基本上是在原海豐縣、陸豐縣的基礎上設立的!說到汕尾,是絕對避不開“海陸豐”這幾個字的!“海陸豐”在全國、在海內外的知名度,要遠較“汕尾”為高,要響亮得多!(近年來,有不少人紛紛提議,要將汕尾市改為“海陸豐市”,甚至連本地的省人大代表也將此正式做為提案,提交到了省九屆人大進行審議!) 而人們一提起“海陸豐”,在這過去的幾十年以來,則又會情不自禁的想起一個偉大的人來——彭湃!一提起彭湃,則首先在腦海裡顯現的,也是“海陸豐”這三字!彭湃與海陸豐,早就溶為了一體,他是海陸豐的兒子,他又是海陸豐最形象的代表,他就是海陸豐的活招牌!他因在海陸豐的所開創的豐功偉業而名垂青史,而海陸豐也以出了他這麼一個英勇的兒子,而感到萬分的自豪! 還一個問題則是,人們一提起“汕尾”,往往會不由自主地就將其與“潮汕”聯繫起來!汕頭汕尾嘛,大家都是“汕”,大多數人又是同根同源,講的語言,風俗習慣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不由分說的被連在了一起! 其實,汕尾人與其它地區的潮汕人,是有很大不同的!在海陸豐,沿海一帶的潮汕文化與內陸一帶的客家文化既獨立發展,又互相倚重,既共生共榮又各有天地!或許是因為歷史上長期歸屬客家人佔大多數的惠州府管轄的緣故,(只有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才歸汕頭管轄)而且又身處在客家人的包圍圈之中,(汕尾一面臨海,其它身惠州,河源,梅州,揭陽中間,惠、河、梅都是客家地區,另與之接壤的揭陽部分,也大都是半客家地區,如揭西,普寧,只有惠來這麼一個小缺口與潮汕其它地區相連,而本地北部山區,也有陸河等大量的客家人聚集地!)因此,儘管海陸豐有時被併入了潮汕地區,但由於地緣的關係,不少禮儀習俗與潮汕

其它地區是大不相同,所以人們又俗稱海陸豐人為“半山客”。這一切,造成了汕尾人對潮汕並不是怎麼的認同,與潮汕其它地區的關係,也一直是若既若離! 一段時期以來,汕尾人對於自己是否屬於潮汕地區,也是很迷惑的。因為如從語言上,風俗和歷史上來講,他們大都可歸作潮汕人。但卻又因長時期遠離潮汕的大本營,所以語言,風俗上又有著很大的不同!所以,對潮汕又缺乏認同感,並不怎麼認同自己是屬“潮汕地區”的一分子。另外,再加上其它各地的潮汕人,對是否把汕尾包括進大潮汕地區,也存在著很大的爭議!例如,很多潮汕的網絡、網站,在論述潮汕的時候,就只認潮州,揭陽,汕頭為潮汕三市。不少潮汕人也並不認同汕尾為“家D囊”,而很多潮汕人,潮汕的學者在論述“潮汕地區”的時候,也往往並不把“汕尾”包括進潮汕地區裡邊去的!可以這麼說,歷來,汕尾與其它潮汕地區的聯繫,並沒有其它各潮汕地區間聯繫那麼密切的,相反它與惠州的聯繫卻反而更要強些! 汕尾絕大部分人是屬漢族的,佔總人口的99。9%以上。不過,卻也有一個世居此地,而人口極少的少數民族——畲族,他們聚居在海豐縣鵝埠鎮上北管理區紅羅村,人數只有一百多人! 汕尾的方言是很雜的,基本上海豐縣,陸豐縣,城區等,大部分地區通行的是變了形的“潮汕話”,也既“福佬話”。而陸河縣,海豐縣與陸豐縣的北部少部分地區,則有不小的部分講的是變了形的“客家話”。還有少量講白話的集中於汕尾港和馬宮港,使用人口多數為深水漁民。其它還有“佔米話”,“畲語”等!其中,“佔米話”是一種含有官話成份但深受客家話、閩南話影響的混合型方言,有陸豐市西南鎮青塘村、大安鎮坎石潭和海豐縣平東鎮龍吟塘3個方言島,使用人口約9000人。“畲語”是聚居住在海豐縣鵝埠鎮紅羅村的畲族居民所操的本民族語言,使用人口約180人。 汕尾人的語言,無論是潮汕話,還是客家話,彼此都早已深深地受到了對方的影響,而形式發生了大變!例如:相對於潮汕其它的地方,汕尾人講的“潮汕話”因受客家人的影響,相對於其它地區的潮汕人講的“潮汕話”,是偏軟的;而汕尾人講的“客家話”,則因受“潮汕話”的影響,相對於興梅的客家話,是偏“硬”的!這裡講的軟硬,是指語氣方面的! 事實上,汕尾人是都具有一種既有異於潮汕,又與客家不一樣性格的獨特人群!他們的性格,是兼具了潮汕與客家兩種性格的優缺點,並在此基礎上溶合而成的。他們既具有潮汕人團結,講義氣,強悍的性格,又具有客家人那

種達觀向上,自強不息,堅韌的品格!他們是這兩種不同民系深深溶合在一起後而形成的。這中間,早已很難分清,哪些是屬潮汕人的性格,哪種是屬客家人的性格了!他們的為人,處世,對事對人的態度方式,風俗習慣,風土人情等方面,無不深深地體現著獨特於汕尾以外的人的地方,全都帶上了深深的“汕尾”烙印! 只要是汕尾人,無論他講的是潮汕話,還是客家話,在這方面,都是高度一致的!他們中間,存在著許多共同的東西,就是飲食等風俗習慣,也是日益趨於一致的!在這裡,我想舉一個證據,那就是客家擂茶的風行! 飲擂茶與食擂茶粥是客家一種古老而獨特的習俗,它起源於中原流傳於廣東、湖南、江西、福建、臺灣等地的客家人中。擂茶,也叫鹹茶。全國農村吃擂茶的地方並不多,廣東的汕尾市和揭西縣以及桂、贛、湘西、臺的部分地區,才有此習俗。 製作擂茶與擂茶


佛山開心彼得


汕尾原本是海豐縣下轄一鎮,是國家級優良漁港,後來廣東省打算在海陸豐的基礎上(當時還沒有陸河,陸河還是陸豐的一部分)設一地級市,雖經過海陸豐兩地的不斷競爭,最終還是因為汕尾鎮毗鄰南海,鎮中心又有全國最大的海水瀉湖品清湖,十分適合建設濱海旅遊城市,而被最終確定為地市行政中心,而海豐縣也析出捷勝,汕尾,紅草,媽宮等鎮設為市城區(至今未有區名,該區全稱為“城區”),作為縣處級區,為汕尾市政府所在地,汕尾市也因此得名,與頭和尾之說沒有很大關係。


尹書臻


汕頭的《頭》與汕尾的《尾》不是對應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