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公司在招聘員工時動輒非985或211畢業生不要,這合理嗎?

一縷正義的光芒


非常合理,每個企業都在爭奪人才,人才代表著企業競爭力,以及後期的發展。


彪悍的人生也需要解釋


企業的根本目的是盈利。因此,企業所有的行動,肯定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企業之所以在招聘員工的時候,非985或211不要,原因主要有三個:

第一,這些學校出來的人,整體優秀率更高

並不是所有985或者211出來的學生,都是優秀的學生,但是不可否認,這些學校出來的人,整體優秀率更高。特別是在一些理科崗位,對學校的要求更高。比如,自動化研究,計算機等。這些學校出來的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要比第一層級院校的學生普遍要高。因為院校級別越高,教學的複雜程度就越高。比如,一個普通本科院校的學生,如果去了北大,可能都聽不懂老師在講什麼,最終連畢業都畢業不了。

我這裡說的整體優秀率,指的是學業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智商等方面的優秀程度。

所以,有能力的企業,肯定更願意到985/211的學校去招聘。這個道理很容易理解。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企業要招一群1米8的人,有些院校的平均身高是1米75,有些院校的平均身高是1米78,那如果這個企業要招到合適的人,它肯定會到平均身高是1米78的院校去招聘。

第二,這些學校的學生成才概率更大

其實,一個是否優秀,跟他的很多方面都有關係。但是,一個人所處的環境,往往會決定他以後發展的高度。

985/211院校的學生,由於所處的院校都是優勢院校,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外面更多的實踐機會。比如,國外一些世界500強企業,他們會跟985/211院校合作,給該學校的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這些學生,在這些世界500強企業實踐之後,就把這些經歷變成了他們的人生經驗,這對他們後期融入職場會有很大的幫助!

很多學校去做校園招聘的時候,都會問學生:平時在學校會做哪些社會實踐,其實,就是想看看學生後期融入企業的速度。如果這個學生有世界500強的經歷,那對他後期進入企業工作會有很大的幫助,也會幫助他們快速成長起來。

第三,這些院校的學生的一些素質更加優秀

這些院校的學生,有一些素質和能力是更加優秀的:

1、學習能力

這是毫無疑問的。能考上985/211院校的學生,在學習能力方面肯定是很強的。因此,他們能夠快速學習到很多知識,從而能夠運用到工作上。對企業來說,也會非常看重這方面的能力。因為作為一個應屆畢業生,剛進入職場,如果知識掌握不夠,學習能力不強,是很難快速成長起來的。

2、創新能力

現在很多985/211院校,都很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能力,首先體現在思維的創新上。這些院校的學生,更擅長去發現問題,從而不斷創新。

3、已有成果

985/211院校的學生,經常會參加一些技術活動,甚至有些學生,已經能夠在一些國際雜誌上發表論文,這些已有成果,也是企業看重的。


其實,對於企業來說,他們只會招聘適合自己企業的人才,非985/211院校不要,只是每個企業的價值觀所致。我覺得,就算是大專院校,也一樣會有很優秀的學生。後期大家走上社會之後,大專院校的學生也有很多成才的。因此,在這裡,我呼籲企業也應該給非985/211院校的學生一些機會。同時,我想說的是,一個人的成功,不要寄望於進入哪家企業,而是你自己要快速成長起來,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劉仕祥演講思維課


無可厚非,當然有道理。分別供、需兩方面來看:

一、從供方來看

1、985/211畢業生是稀缺資源。

畢業生每年看似很多,到時真正的985/211畢業生是非常少的,學校就100來所,而中國大中專學校2000多所,佔比一目瞭然,優質資源自然被搶。

比如,西安交通大學為例,每年本科生四千多人,真正就業的不足百分之二十,除去淘汰的百分之十,其餘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會保研考研,到時每年去招聘的企業有4000多家,真正能簽約走的也就是四五百人,為了搶到優質學生,還是要去爭取。

2、名校成才率更高。

名校國家投入的各種資源,有好的生源,好的老師,科研條件等,所以培養出來的學生素質普遍高很多,起點高,學習環境好,人不會差的。他們普遍具備很強的學習能力、獨立思考、善於思辨、有清晰的發展目標等。

比如,每年烏鎮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大佬們飯局受到網友的關注,被瘋傳的大佬飯桌前合影,二十幾人,九成都是重點大學或者名校畢業的,從這個人員分佈,也可以看出名校畢業生更容易冒泡成功。

二、從需求方來看

1、競爭激烈、產業升級,更需牛人。

現在越來越強調個體價值和突破能力,尤其是互聯網行業,一名優秀的程序員是一般程序員績效的數十倍,更會願意向行業領袖人物傾斜資源。

比如,都流行三個人幹五個人的活給四個人的工資,就是這個道理,找牛人效率產出更高。

2、擴招下的人員水平下滑,滿足不了要求。

現在畢業生水平參差不齊,大學開始進入大眾教育階段,而不是過往的精英教育,所以不能滿足需要,自然拔高要求,優中選優了。

比如,過往上大學都是萬里挑一,現在只要是參加了高考,基本都可以讀大學大專。擴招後,一些學校降分錄取,否則招不滿,所以生源水平下降很厲害。

作為企業用人方,都想把錢花在刀刃上,用同樣的支出找最好的人。

企業為增強競爭力,也要培養自己子弟兵,這樣避免不了,開始重視校園招人的標準。

這一系列原因,推著企業提高用人要求,而不是隨波逐流。


歡迎關注@HR那些事兒 分享乾貨,陪伴你的職業發展。

HR那些事兒


如果一個求職者還在到處問“這合理嗎?那合理嗎?”說明職場心態還不夠成熟。職場就是市場,存在即合理,人家不違法不違規,也不公開“歧視”,這是人家的權利啊。反正招聘是雙向選擇,他不要你,你可以不要他啊。問題是你值多少錢,你心裡沒點數?

你肯定說,這家企業不給我們一樣的進門機會,如果賽跑,我也許比985和211的跑得快?人家企業憑什麼信你的這個“也許”呢?再說,你自己不看看,你現在的本科生,已經擴招到什麼程度了嗎?本科生今天就接近1000萬了,貶值了,兄弟,自己心裡沒點數嗎?

二十年前,考個本科,那真是千里挑一,都是人精才能考上。現在的一本二本三本,基本上都能上了吧。大水漫灌,本科生還值錢嗎?好企業就這麼多,吸納人才就這麼多,你烏央烏央地一千萬人,都想去好企業,人家憑什麼不“篩”一遍呀。你去買蘋果,還挑個頭大的、果皮紅潤的呢?

第一,作為成熟的職場人,首先覺得這些企業做的對。只要985和211畢業生,這是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招聘策略。與其“錯過”你這位普通畢業生,也不願意花幾十萬給幾千人普校生招聘機會,這要浪費多少招聘成本啊。還不如“優中選優”呢,節約物力財力人力。

第二,高考是幹什麼吃的?這是世界上最殘酷、但也最公平的考試,沒有之一。你洩露道題,就被抓。你遲到30分鐘就是耽誤一輩子,你怪誰?你進考場,都是武警站崗。你還想怎麼樣?這夠公平了吧?農村孩子也能考進清北,也能去美國留學,也能改變命運,你還想怎麼呢?人家辛辛苦苦考上985和211,人家流出多少汗水?你現在找工作了,要跟人家攀比?還聲稱這是公平嗎?當年你學習的時候,咋不說公平呢?

第三,換一個角度說,你不進這家企業,就影響你命運了嗎?他不要你,你可以創業,等你有錢了,你去買下這家企業,首先把招聘HR開除啊,這才是真正的解恨啊。你進好企業,目的不是與985和211一決雌雄吧?而是想進好企業,拿高薪啊。人家憑什麼給你機會啊。再說不進這家企業,就代表你沒有機會了嗎?人家小學畢業照樣當大老闆,成為首富呀。從這個道理來講,你創業更有機會當老闆啊,將來你就專門招聘985和211,你愛怎麼報復就怎麼報復?問題是,等你當了企業家,你也開始挑選985了。


職場火鍋


看企業規模吧。小單位整個985,211的畢業生眼高手低,還不如一個專科生用的順手活幹的利索。

我的職業生涯裡,學歷不是求職唯一的敲門磚。學歷高代表學習能力強,但工作能力不見得。

當然,肯定有學歷高能力又強的學霸。這個另說。

不能全部唯學歷論,電視劇《都挺好》老大蘇明哲清華本科,斯坦福碩士,最後還不如普通師範畢業的三妹明玉混的好。所以學歷和能力不是完全對等的。

但是有的單位學歷層次都很高,碩士起,985,211未嘗不可。但是有的單位完全不需要。

但是我的單位會根據員工學歷的情況在工資上略有傾向。比如專科是多少。本科是多少,碩士是多少,不一樣的。很多人寒窗苦讀多年,考取的學校也是能力的證明之一,工資分檔也代表了對知識的尊重。

我們都學英語,本科生基本上英語都需要過四級才能拿到學位。但是畢業後大部分人的工作和英語無關,基本上全部還給了老師。

所以社會需要各行各業的人才,但不能以偏概全完全以學歷作為用人的標準,有失偏頗。


默簡之


不合理,但是你沒辦法!

一、公司有用人選擇權

公司用什麼樣的人,是有自主選擇權的,人家只要能開得出優厚的待遇,只招博士你也沒轍。你若考的學校達不到要求,只能怪自己當初不努力,導致自己的競爭力降低了!

二、學歷與能力哪個重要?

都重要,兩者根本不衝突。

題主的意思是要說,學校差的人,反而能力強呢?還是想說,好學校出來的人,能力不一定強?

對於用人單位來說,在對一個人不瞭解時,學歷就代表了能力!至少,好學校出來的人,學習能力強是不爭的事實,那麼差學校的人出來,你拿什麼證明你的能力?

你學校差的人,會努力,好學校出來的人,反而不會努力了?人家在中學時代就已經比你努力了!

學校差的人,能力強,好學校出來的人,能力就不強了?人家平臺高,資源多,師資力量強,人家只要肯努力,比你的起跑線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哪來的自信比能力?

三、這種標準,對公司有利!

從概率上來說,優秀學校出來的學生,成為優秀員工的概率更大。有些人要拿馬雲他們說事了,說馬雲什麼學歷啊,一樣很厲害啊。

全世界有幾個馬雲?馬雲那是什麼年代的人?

馬雲曾經說過,如果馬雲以及其他創始人,現在去阿里巴巴面試,連阿里巴巴的大門都進不去。說明什麼?還不明白嗎?

再說了,招985、211大學的畢業生,對公司發展如果沒有利,招不知名的學校,就有利了?

總結來說,不要不服氣自己的學校差而導致自己的競爭力喪失,你們的競爭力,不是在大學丟失的,而是在中學就已經丟失了,不要把鍋甩到畢業院校好不好上。

當然了,也不能因為大學不好,而就低看一眼,但是競爭力的不足,是既定事實,到了社會上,通過加倍努力,一樣可以超越他們。


公門爬山虎


高學歷、優質學歷對企業來說最大的意義在於提高招聘效率、降低用人風險。


先簡單說下為什麼要提高招聘效率、降低用人風險

企業招人本質就是要人員到崗位後快速發揮價值,招人就是未來快速到崗解決崗位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企業甚至崗位是空缺著就等這個人來,否則事情無法開展。

而招聘是無法完全解決信息對稱的問題的,也就是候選人合不合適、優不優質通過面試的技巧和手段是無法100%保證的。

所以企業一方面是在招聘面試上下功夫、一方面在候選人的源頭上做考慮。

這個源頭就是候選人的“產地”問題,也就是985/211等標籤。

“產地”是如何對於招聘的意義

從很多企業招聘的崗位職責來看,其實要履行好崗位職責、甚至要做好他,其實不一定非要碩士、非要985的,一個優質的二本可能就能非常出色的完成好。

但是問題就出在“優質”。

好的學校本身就有好的生源和好的教育資源,狀元都去清華北大了、每年教育撥款投資C9也是領跑全國各院校,所以最終輸出的好的學生的概率和絕對基數是大於一般學校的。

前面說到,目前的招聘面試手段無法100%判斷一個人優不優質,所以如果要去篩選出優質的普通二本院校學生,其難度和風險成本就遠遠大於從985中選一個還不錯的學生。在985/211院校裡面有的企業甚至不面試只要願意來就直接籤三方協議錄用,這種就是賭一個好學校輸出高學生的高概率。

所以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企業只招聘頂尖學校、招聘強項學校的學生了,比如恆大碧桂園等地產的弄潮兒就只看“老八所”的碩士、華為阿里騰訊國內院校基本只看C9,因為這些學校更大概率能招到符合企業要求標準的“優質”人才,也即這些學校產出“品質低”的人才風險比較低,而且企業有錢更視時間效率比招聘成本要珍貴。

延伸補充

如果我們本身學校起點不是很高,也並不是路就被封死了,學歷背景只是剛畢業和畢業前兩年進入大廠的鑰匙,而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學歷背景影響的權限會逐步降低,進而由能力、經驗、任職背景佔主要權重。

也就是幾年後你的學歷不怎麼樣,但是公司背景很好、能力很強、項目經驗很豐富,一切都和崗位匹配度很高,那麼學歷可以根本不看。

當然這也有一個悖論,大廠都要好學歷,而幾年後任職公司背景影響重大,沒有好學歷怎麼進得了大廠怎麼獲得幾年後需要的優秀公司背景?

是的,很難。所以,學歷起點比較低的話,要翻身,得要靠後續持續不斷的能力疊加升級才行!

我看過一個大牛的簡歷,大專,但是任職一家國內前五地產的業務總經理職位,學歷起點很低,但是各種項目經歷很驚豔,從小公司做到中層再到中型公司中基層開始做,然後又跳到這個前五的公司,逐步晉升當上業務總經理,實現路徑絕了。

以上觀點,請參考。 還請不吝點贊關注,給你更多職場方法論。 十四年職場摸爬滾打經驗,老司機、不油條、技術流、腦洞大、用過都說好。

職場教練李麟


說句讓人不太舒服的話:不要動不動就講“理”!人家又沒有違法,剩下的就看人家企業怎麼制定自己的用人標準與規則了!

我們任何人思考問題,一定要接地氣,更要以自身的綜合狀況作為出發點來思考對自己有價值的問題!否則就是庸人自擾了。

一、故意氣一下部分朋友:你為什麼不自責一下?責備自己當初沒有用功考上985、211呢?

現在覺著企業招聘標準高,那為什麼當初自己沒有全力以赴的考取985、211院校呢?難道我們要抹殺當年玩命考取了985、211院校學子們的付出?人家過去努力過,憑什麼就不能在未來有一點優勢呢?!

萬事皆有因果!咱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毫無進行切割吧!人家當年的努力就是一個“因”啊!憑什麼就不能在未來求職的時候有一個更好的籌碼作為“果”呢?

現在想起不合理、不公平了?

別找什麼理由!別說高中階段自己沒有意識到!因果並不是你都知道了的情況下發生的!

二、迴歸理性,趕緊找適合自己的工作就好!計較這個對自己毫無意義的問題不是白白浪費自己的精力、時間嘛!

老鬼開篇就說了,這個世界、社會,根本不能靠講道理活著!你以為真的有理能走遍天下呀?!老美看著那個國家不順眼直接就敢去滅了你,他講道理嗎?整個世界都不可能完全講道理,你還指望所有的現象、規則都能符合你認為的“道理”?再說了,你認為的有沒有理,也不見得是完全正確的呀!

部分企業在規定招聘標準時,既然設計了非985、211院校畢業生不予考慮的標準,那就已經是客觀存在的東西了。即使你、我搞明白了、即使評價出了是否合理,又有什麼用處呢?能改變的了嗎?

思考、糾結於此類問題,出了讓自己平添煩惱之外,能夠對自己有任何、一丁點兒的幫助嗎?恐怕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吧!

還是趕緊收一收自己的心吧!社會上還有很多優秀的企業可以去投遞簡歷、參加面試!你要根據你的綜合情況來尋找適合自己的用人單位。


三、你的“理”抵不過企業的用人實踐!

很多企業在人才招聘時限定了985、211院校學生才在考慮範疇,無論您認為這種規定是否合理,都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

原因非常簡單:大量的這類企業通過數年的招聘經歷與用人實踐證明了這種規定有利於企業高效、高質量的招聘到了他所需要的人才!——這就是現實而已。

既然人家用這種方式可以招聘到自己需要的人才,那人家就按照這種規則向前走,沒什麼不妥呀。

再者說,企業的這種招聘標準設定,並沒有違反什麼法律、法規,人家這樣規定自然很正常了。我們憑什麼非要去追求人家是否合理呢?再說了,沒人給你這個機會和企業講這個道理!沒人陪你玩兒!先耽誤時間!

人家的用人實踐證明這種招聘規則是有效的、合理的,在這種情況下,其他的任何道理都在實踐面前都是蒼白無力的。

四、冷血的一個建議: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根本沒資格談什麼學歷、能力之類的話題!

作為剛剛畢業的大學生,請不要和別人談學歷、能力之類的話題!更不要拿學歷、能力之類的探討,來說明企業用人過程中對於985、211院校重視程度是否合理。

換位思考一下: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的人,也是肉眼凡胎的!他們不是算命大仙兒!怎麼能夠完全準確的知道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到底能力如何?

都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誰的能力更強?怎麼評判?單單靠面試時那簡單的幾分鐘、十幾分鍾去判斷?

明確的說: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不要辯論能力、學歷為好!

無論你是否願意承認,都要接納一個現實:在常年累月的招聘、用人實踐過程中,很多企業得出的結論是:那些985、211院校畢業的學生的能力、素質相對而言是很高的!因此才會堅守那樣的用人標準!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非985、211院校的學生的能力、潛力一定不高,而是站在用人實踐與比例的角度而言,那些985、211院校畢業生已經能夠滿足企業的需求了!企業就沒有必要非得放寬招聘要求,花費更多的時間、經歷去考慮非211院校的學生了!

通俗的說法是:企業沒那個必要去考慮非985、211院校的學生!並非企業不尊重這類學生,而是不需要!985、211院校的學生已經夠用了!

這並非不尊重其他院校的畢業生,而是人家的現實用人需求狀況決定了:人家不需要!

五、老鬼作為虛長大家二十歲的朋友說句狠話:你剛畢業!還是將精力用在找工作上去吧!咱還沒有精力、資格去關心大事!

剛剛畢業啊!不應該還沒真正進入社會就已經開始了對社會、企業的抱怨!

社會的發展與現狀,不是以某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也不是完全按照大家所設想的方向發展的!有很多的不公平、不合理、不正常的現象發生也是很正常的。

更別說作為大學畢業生,對於社會上很多問題、現象的看法、評價可能存在偏差了!

因此,不要還沒就業、沒有真正的步入社會,就開始抱怨社會、懷疑社會、對社會失望......這隻會讓自己的職業生涯在起步階段就已經先輸在了起跑線上!


就談這麼多吧。希望能夠用這一根根大棒敲醒更多的朋友。也希望所有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朋友們早日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歡迎【關注】老鬼,每天分享職場、銷售、口才、人脈類實戰內容。

越多分享,越多收穫!


老鬼歸來


談不上是否合理~

絕大多數企業的HR都不懂業務,更不懂什麼樣的人合適。

因此,提出這樣的剛性條件,招聘來的人即使用人部門不滿意,那麼責任也是用人部門的,因為人家HR已經找了“精英”了。

很多簡歷漂亮,什麼海外留學,博士、博士後的,其實眼高手低、攬功委過、溜鬚拍馬,對企業的傷害特別大。


靜心雅苑


我認為:這種招聘方式是比較合理的。

雖然完全以學歷來作為用人的標準,有失偏頗。但我對於那些好的單位、好的公司在招聘新員工時,採用非985或211畢業生不要的招聘方式是可以理解的,我認為這種招聘方式是比較合理的。為什麼呢?下面我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詳細地解釋一下:

①用人的公司、事(企)業單位有自主招聘的選擇權

這是用人的公司、事(企)業單位招聘的權利,他們招什麼樣的人,完全由他們說了算。就算人家只招博士生,你也沒辦法!

如果你就讀的大學沒有達到要求,只能怪自己在中學時代的學習成績不夠好,導致自己今天的競爭力不夠強。

②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剛恢復高考不久,那時候的大學生被稱為“天子驕子",他們都能光宗耀祖。但是後來隨著高校的擴招,能讀上大學都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到了2019年,全國的大學畢業生將近830萬,再加上歷屆未就業的大學生,這個數字更加龐大。很多大學生未畢業就失業了,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的數量大於就業崗位的數量,造成了大學生供過於求,給用人的公司、事(企)業單位更多的選擇餘地。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提高門檻只招985或211畢業生,是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的,也是無可厚非的事。

③985、211畢業的大學生與非985、非211畢業的大學生的比較

首先,能考上985或者211的學生至少有一點比較好的地方,那就是成績不錯,都是愛學習的人,各方面能力都相對不錯的。因些,用人單位更看重他們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強的人適應能力也強、成長較快、可塑性強!

當然了,並不是說,非985、非211畢業的大學生就很差,畢竟985或211的大學有限,大部分的畢業生還是一般院校畢業的,這只不過是一種社會的偏見。

其次,985和211的大學師資力量強,這就是為什麼家長更願意讓孩子讀重點大學的原因。一般來說,行業最前沿的信息往往都會被最先傳遞到985和211的大學,而這些大學又處於這個金字塔的塔尖。

④公司在招聘時,注重學歷可以節省成本

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很難從外表看出他是否有能力。但是如果測試的話,又會花費大量的時間金錢,為了節約成本,學歷就成了一個硬性指標。在沒有真正識別到你的能力之前,學歷成了你唯一的身份標籤。所以說公司在招聘時,只能通過學歷來挑選大學畢業進行面試,注重學歷達到節省成本的目的。

⑤構建企業文化的需要

能夠只要985或者211的大學畢業生,這樣的公司一般都是很知名的大公司,這些大公司的領導都構建自己獨特的本企業文化。因此,他們更重視員工第一學歷,通過招聘到985或者211名校的畢業生,給單位帶來一種人才濟濟的聲勢和宣傳,提高業界口碑和知名度。

綜上所述:

一些公司在招聘員工時動輒非985或211畢業生不要,這種招聘方式是比較合理的。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歡迎共同探討。我是老廖說職場,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