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香蕉生產大國,進入國際市場仍有困難,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香蕉不僅是重要的熱帶水果,而且還是位居水稻、小麥和玉米之後的第四大糧食作物。香蕉具有生長快、投產早、產量高、供應期長和生產成本低等特點。栽種後1~2年即可收穫,單位面積產量為20~30噸/公頃,高產園可達45~60噸/公頃。

我國是香蕉生產大國,進入國際市場仍有困難,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香蕉果實質地柔軟、清甜而芳香,營養價值高。據分析,每100克果肉含糖類20克、蛋白質1.2克、脂肪0.6克、粗纖維0.4克、五氧化二磷28毫克、鈣18、維生素C24毫克等,每100克果肉的熱量為377kJ。

香蕉果實除鮮食外,還可制香蕉幹、香蕉粉、香蕉醬、香蕉脆片和釀酒等。一些地區用某些類型的花蕾和莖心作蔬菜;部分野生蕉的花蕾具有收斂止血功效。香蕉的新鮮假莖、葉片和花蕾可作豬飼料。一些類型的莖葉富含纖維,可用作造紙、制繩或作麻質代用品。假莖燒灰提取一種鹼液(俗稱庚油),可作為食物的防腐劑和染料的固定劑。莖葉含鉀量高,切碎後可用作肥料。

我國是香蕉生產大國,進入國際市場仍有困難,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香蕉幹

香蕉原產於亞洲東南部。華南是世界主栽類型——矮型香蕉的原產地之一。據《三輔黃圖》記載,我國在公元前111年已開始種植香蕉。《南方草木狀》(305)、《齊民要術》(405-556)等中都有關於香蕉花、果、假莖的描述及紅蕉、牙蕉、方蕉、雞蕉、佛手蕉等品種名稱,也有栽培、加工和醫藥等方面用途的記載。在雲南南部、廣西南部、廣東中西部以及海南有成片野生蕉林分佈。

我國香蕉栽培在北緯23°以南地區,主產廣東(茂名、湛江、珠江三角洲)、廣西(欽州、玉林、南寧)、海南、福建(漳州)、臺灣(臺南、屏東)和雲南(開遠、元江、西雙版納)等地,四川金沙江河谷地帶也有栽培。粉蕉和大蕉更耐低溫,故分佈緯度達30°,海拔達1200米,如西藏南部和雲南南部海拔1200米以下地區、三峽地區、江西南部、福建北部都有蕉類分佈。我國北熱帶和南亞熱帶地區以栽培香蕉為主,在中亞熱帶則以栽培大蕉和粉蕉為主。

我國是香蕉生產大國,進入國際市場仍有困難,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2009-2018年全球香蕉產量走勢圖

香蕉是世界重要水果之一,2017年的產量超過1億噸。在一些發展中國家,香蕉是主要的食物來源。根據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資料顯示,2017年總產最多的國家是印度(2967萬噸),中國總產躍居第二(1117萬噸),排在第三位的是菲律賓(916萬噸),以後依次為巴西、厄瓜多爾、印度尼西亞、哥斯達黎加、墨西哥和泰國。

我國是香蕉生產大國,進入國際市場仍有困難,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2011-2018年我國香蕉產量走勢圖

在亞熱帶氣候條件下,我國出產的香蕉甜度高、香氣濃郁,只要加強果實品質管理,降低成本,改進採後處理和包裝、運銷環節,改善蕉果外觀,我國香蕉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

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國香蕉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四個,分別是地方品種資源的保護與利用缺失寒害與風害部分地區和生產單位生產管理水平較低、病蟲害多發、產量低、成本高、缺乏市場競爭力與採後處理和運銷水平低。如果解決這四個問題,我國生產的香蕉在國際市場將會佔有一席之地。

我國是香蕉生產大國,進入國際市場仍有困難,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傳統的香蕉分株繁殖方式

1、地方品種資源的保護與利用缺失 香蕉是草本植物,單株生存年限短,極易感染毀滅性病蟲害,導致傳統生產品種消失。對傳統地方品種尚需提純復壯、改進繁育方法、加強選種育種工作。

2、寒害與風害 我國香蕉主產區多位於世界香蕉生產的北沿地帶和沿海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珠江三角洲、福建沿海、廣西東南部等地區的週期性低溫、寒潮或霜凍,常導致大範圍寒害。海南島和雷州半島等沿海地區每年6~11月頻繁的熱帶風暴給香蕉生產帶來不同程度的破壞,是導致香蕉生產起落受損的重要因素。

我國是香蕉生產大國,進入國際市場仍有困難,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受颱風危害的香蕉樹被吹到在路上

3、部分地區和生產單位生產管理水平較低、病蟲害多發、產量低、成本高、缺乏市場競爭力 我國香蕉多為小規模分散種植,基礎設施明顯不足,除沿海和沿河地帶外,其他蕉園幾乎全靠自然降水滿足蕉株對水分的需求,故產量波動大。有些地區盲目噴灑農藥,農藥殘留將是我國香蕉進入國際市場的主要障礙之一。

4、採後處理和運銷水平低 在一些地區,香蕉果穗採收過程粗放,採後分級處理不嚴格,包裝落後,良莠混雜,降低了商品的整體檔次,未能大範圍推廣保鮮技術。

我國是香蕉生產大國,進入國際市場仍有困難,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結語:我國是盛產香蕉的主要國家之一,但是據相關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的香蕉生產總量僅佔世界產量的9.8%,與印度相比也只能佔其37%左右,在國際香蕉市場佔有很低的地位。要想打破現狀,就要改變自我,從自身尋找問題:加強管理,減少農藥使用,降低生產成本,實現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的香蕉產業鏈,增加香蕉附加值,提高其利用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