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被支付寶“殺熟”,你有什麼想法?

齊魯小徐


嗯,回答本行業話題,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眾所周知,現在是一個大數據時代,如何理解呢?就是說用戶們在網絡上和線下的一切支付行為,都會被數據抓取,隨後商家會根據你的習慣來判斷你的一些基本信息,比如說你喜歡喝什麼東西,喜歡購買哪個品牌的衣服等。

支付寶真的在殺熟嗎?

其實這個事最開始是攜程和滴滴先爆出來,事情大致是這樣,分別用兩個手機打網約車以及訂機票,結果發現兩個手機的價格不一樣。要知道,機票是飛往都一個城市,打車也是從同一個起點到同一個目的地。

那麼問題來到了支付寶這裡,為什麼網友們反映說支付寶在殺熟呢?就比如說之前支付寶給用戶們發紅包,你對比一下領10元、20元或50元的人來說,你肯定是經常用支付寶的人,這就是殺熟,因為你經常用支付寶,那也不需要用錢來維護你這個客戶,多少表示表示,給個安慰獎!

但支付寶到了新用戶這裡,就比較顯得很大方了,畢竟任何一個平臺都需要拉新了嗎。所以這個時候支付寶的老用戶們感受到了不公平!

在我看來,支付寶這個不算殺熟,因為支付寶並沒有在我們用戶上賺取什麼東西,相反還給用戶們福利,大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春公子


今年3月支付寶活動線上支付瓜分九億,我身邊很多支付寶的忠實用戶都只分到了幾塊錢,反而是那些不常使用的,或者新用戶分到七八十,有些人可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所以分到了幾塊錢。瓜分九億這個活動主要看基數,也就是現在流行的大數據“殺熟”,反而會是新用戶分到的更多。

就像去年雙十一,我是淘寶的忠實用戶,超級會員,但是在雙十一的活動中我的賬號就被明顯“殺熟”了,領不到淘寶的購物津貼,給官網打電話說我的賬號沒有任何問題,問題依舊沒有解決。

“新用戶”是支付寶發展的主要對象,明顯對新人的優惠福利更豐厚,跟線下銷售模式相反。我只能感嘆一下商人的頭腦啊!


皮膚科趙麗紅


感謝您的閱讀!

有人說,支付寶一些瓜分紅包的活動,老用戶只有幾分錢,幾元錢算多的,但是我一個註冊不久的朋友,到店瓜分了66元。這個數字讓我納悶不已,畢竟我才瓜分1.5元。難道支付寶在“殺熟”嗎?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其實,對老用戶不維護,對新用戶維護,這是很多企業長乾的事情。我之前聊過運營商資費的問題,有些運營商在進行資費定價的時候,往往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比如,之前電信大王卡,必須新用戶才能夠使用,9元每月的套餐費用。

其實,殺熟的情況比比皆是,那麼支付寶會做這件事嗎?雖然在瓜分紅包方面,可能部分新用戶比較多一些,但是並不是說新用戶就一定會多。

支付寶還是比較公平公正的,就拿我的花唄額度,每年都有長。比如,現在的額度已經達到了3萬元,

支付寶經常性舉辦一些活動,比如瓜分紅包,送福等等,實際上是一種吸引用戶使用支付寶,順帶有新增用戶的作用。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提升店鋪使用支付寶,花唄收款,支付寶服務,這是主要目的。

支付寶如果殺熟,那這個企業發展一定會受限,明知道用戶對於企業的重要性,怎麼還會殺熟呢?


LeoGo科技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我們的手機中安裝了各種各樣的應用,覆蓋了我們大多數生活、出行、支付、娛樂等等領域。

以前,我們總是去到了陌生的地方被陌生的店給“殺生”。

為什麼到了互聯網時代,各種類型的應用開始“殺熟”了呢?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最先被曝出“大數據殺熟”的是在攜程針對新老用戶“同房不同價”“同程不同價”“同物不同價”的做法。


我們也拿集五福來舉例或者各類的紅包福利舉例,如果大家聚在一起相互比一比就會發現,往往是那些使用頻次較低或者不使用的朋友們運氣更好,更容易獲得平臺的青睞。

這是因為在互聯網時代,所有的用戶和手機就那麼多,每人每天手機使用時長就那麼些,不是用這個應用就是用那個應用;看新聞不是刷頭條就是網易、知乎等等等,那這些應用廠商就需要大展拳腳在這些客戶中爭芳鬥豔不是。

誰是他們更加關注的對象呢?

那肯定是那些不經常使用自家應用的客戶群體了,這可是活脫脫的新客戶啊。

就好比一條街上開了兩家青樓,老客戶自然不用擔心流失,但要賺更多的名聲和錢那新客戶自然是越多越好。

而用戶行為的大數據分析在互聯網時代更是成為了各家必不可少的利器,用戶所有操作、偏好習慣都在大數據下被分析的徹徹底底,可以說也許你對自己的瞭解還沒有你手機上的一個應用來的透徹。

而這些技術,是十分容易被用來“殺熟”的。


如果一個店面,明知道一個客人不會再來第二次,那麼很有可能它慣用的手段是坐地起價的宰客手段。但一個店面如果不缺老客缺新客,那麼店家就很有可能在老客戶身上做些手腳了,這就是我們看到的“殺熟”。

隨著互聯網各種模式的發展,目前不僅僅“殺熟”被運用在各個應用;“殺生”模式的興起也有了抬頭之勢,如拼多多等應用的新客砍價領紅包等手段,實際上儼然成為了一種變相的“殺生”。


但是互聯網的神奇在於,無論是“殺熟”還是“殺生”,只要堅定自己的立場,貨比三家,那麼自己拿到的永遠都是實惠,而不是吊死在一棵樹上被“殺熟”。

但是支付寶的【紅包】,既沒有強制綁定消費,也沒有額外的從用戶身上獲利,算不上“殺熟”,作為用戶來說只能說“愛之越深、傷之越痛”,支付寶也只是把《情場寶典》給運用到極致而已。


尋心湖


“大數據殺熟”,在我們的生活中絕非攜程一個個例。各類訂票、外賣、網約車軟件儼然已經成了重災區。

盤點一些互聯網的‘殺熟’案例

攜程

有網友爆料稱自己在攜程購買機票時,由於沒有選報銷憑證,於是退出重新填寫(退出前機票的顯示價格為17548元)。不料退回重選時,被提示無票,隨後重新搜索機票時,價格已漲至18987元。值得一提的是,同等機票在海航官網只需要16890元。前後僅僅幾分鐘,先是顯示無票,後又突然漲價,這令當事人感覺自己被“大數據殺熟”了。

對此,攜程官方致歉並回應稱,平臺絕不存在任何“大數據殺熟”行為,只是發現新版本中在機票預訂程序中存在BUG。目前已做了緊急修復。

滴滴打車

滴滴打車也被多人曝光稱定價因人而異,老用戶比新用戶的價格更高,使用蘋果手機的用戶所看到的價格也比安卓手機的用戶更高。

飛豬

2018年,有網友爆料稱被“飛豬”APP殺熟,利馬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機票,同一航班,別人賣2500,飛豬卻賣自己3211元。另外也有人爆料自己搜索到的機票價格是2300+,實際下單後卻變成了2900+。

亞馬遜

其實早在2000年,亞馬遜就玩過差別定價的套路。當時,有亞馬遜用戶反映,他刪除瀏覽器的cookies後發現,之前瀏覽過的DVD商品售價從26.24美元降到了22.74美元。為此,亞馬遜飽受爭議,亞馬遜CEO貝索斯不得不公開道歉。

有人說,這是針對不同消費能力群體的差別定價。從福利經濟學的視角,差別定價並非一定是壞事。同一時刻對同一產品的差別定價,尤其是將消費者矇在鼓裡隨意加價的情形,並不在其列。為了獲得灰色超額利潤,它損害了消費者權益,已經構成違背消費者知情權的價格欺詐,不為價格法所允許。


引用人民日報社論:看人下菜碟,已構成價格欺詐

有趣的科技圈


對於互聯網企業殺熟說實在的我有點麻木了,當前的中國互聯網就沒有不殺熟的公司,這可以說已經成了行業通病。而作為我們用戶對此卻很無奈,因為你並沒有太多的選擇來避開這種殺熟。

說說我經歷的支付寶殺熟:

我自己掌握有兩個支付寶帳號,一個是常用的主力帳號,13年的老號,一個是備用小號,年限雖不斷,但活躍度低偶爾用一下,仔細對比這兩個號就能明顯感受到支付寶的殺熟,下面隨便舉例一下。

餘額寶紅包:某天打開小號進餘額寶查看(裡面大概有200-300元吧),結果出現自動彈窗提示使用餘額寶支付有5元紅包拿。當過了一個階段,又出現一個提示,開通自動轉入也有小紅包拿。而主力號餘額寶裡有5000元,但我也不使用餘額寶支付,也沒開通自動轉入,但就是從來就沒紅包

每日必搶紅包:主力帳號砸金蛋從來就只有3毛錢紅包,但是到小號上就能給5毛或者1元紅包。

商家收錢碼:沒想到這個方面也有差異,小號上的收錢碼免費給,主號上的要收一定的費用。

所以,支付寶殺熟是真正的存在的!

支付寶殺熟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對於互聯網廠商的殺熟邏輯其實是挺簡單的,就是拉新!通過各種促銷手段來拉攏新用戶,來提升新用戶的活躍度。本來其實這種做法我倒也不是很反感,畢竟這也是人家的營銷推廣方式。

但如今這種殺熟太普遍了,並且已經不僅僅是為拉新了,有時候我都覺得涉及到歧視老用戶的程度了。

對新人和老用戶之間的差異太大了,你不能做到一視同仁那至少也得減少點差距吧!況且老用戶使用你們的產品多年,沒老用戶的口碑傳播,沒老用戶早期的支持,怕是也走不到今天這種程度。

至少至少支付寶也應該針對老用戶分個等級,比如多少年的老用戶也能給點優惠啥的,不要每次在搞活動時直接將所有老用戶摒棄在外,這種殺熟就太過了。

Lscssh科技官觀點:

傳統線下買賣殺熟其實還是經常被人所唾棄的,但如今被互聯網廠商卻熟練應用並且我們還不能拿他們怎麼辦,只能被動接受真是氣憤。

個人希望互聯網廠商在殺熟時能稍微收斂點,或者給用戶相對劃分下等級,搞活動不要為了純粹的拉新而拉新,適當向老用戶傾斜一下,感謝一下老用戶多年來的支持也未嘗不可。



Lscssh科技官


支付寶殺熟,是現在大數據時代的一種新現象,也是一種反人類的行為!

大數據殺熟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比如攜程上“同房不同價”,“同航班不同價”等,但事後攜程也否認殺熟這一說法。我們暫且不論攜程說的是否屬實。只陳述事實!

我們可能都知道,如果我們經常光顧一家線下實體店,店家碰到老客戶,往往會因為是老主顧給個折扣,然而為什麼線上銷售要殺熟?

大家都有經常光顧的菜店或者零食店,跟店家熟起來以後,店家往往會在斤兩上多給點,然而線上銷售確殺熟,這一行為讓很多人不理解。

我認為主要是因為線上銷售,店家可以根據大數據提供的消費畫像,提前預判你未來的消費行為:店家會根據你平時消費行為對我們的消費行為作出評定,比如是不是對商品質量要求苛刻,現階段是不是急需該商品等等。這一點實體店是做不到的。

另外一個原因,消費者很難對同一家電商的同一個商品的價格進行比價,無法評定店家是不是“同商品針對不同人不同價”。而在實體店,很容易知道商品的價格。

大數據殺熟,如何跟大數據鬥智鬥勇?

之前就有網友說,根據大數據對用戶行為的分析,可以做出一些表示猶豫不定的行為,比如反覆加入購物車,反覆刪除。

我曾經就有過一次跟殺熟鬥智鬥勇的經歷:我曾經是摩拜共享單車的堅定支持者,從來不用其他單車。有一天我就發現不經常用摩拜的買月卡只要幾塊錢,而我要18塊。我意識到我被殺熟了,此後我退出並卸載摩拜APP,大概一週後再登錄就是幾塊錢了

無商不奸,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面對這種現象,我們平常心對待就好,能躲的就躲,不能躲的一笑而過好了,大可不必為此耿耿於懷,壞了好心情!


AI科技猿


我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有這種貪得無厭的想法,支付寶是拿了你一分錢嗎?大數據殺熟本身就在各個行業都存在,對於新用戶有更多更好的福利,老用戶相對差一點,其實最明顯的殺熟就是三大運營商,很多優惠套餐老用戶是不能訂購的,畢竟要吸引用戶,又不想花太多錢!滴滴、攜程、飛豬、京東、美團和淘票票都存在不同用戶的不同減免!這基本上已經成為一種潛規則!其實大家氣憤的是按照常識老用戶應該更便宜呀,我都支持了你這麼久,怎麼越支持越黑?


很多人表示支付寶新老用戶部分服務折扣不同,新年五福都是不用的人很快就集齊了,自己分的紅包不夠多,支付寶訂購酒店價格不同,我的天呀,白送的哎~你去看看微信紅包有多少?幾分錢!過年支付寶送錢微信送皮膚,我們享受著支付寶提供的便利,還要這麼貪得無厭?不愛用你可以不用唄!看淡一點,不要活的那麼累!


QX科技


到底是便利重要,還是個人的“隱私”重要,看你怎麼選了。


為什麼要“殺熟”?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任何事物存在的意義必然是有其道理,特別是能產生經濟消息的事物,而“殺熟”這件事情,則是能成為產生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好手段,

18年3月10日,微博就曾爆出過網友發文質疑攜程耍“人工智能”的小動作,存在“殺熟”的情況。文中稱,在攜程訂票未支付時,發現忘記勾選“報銷憑證”,退回修正再支付時被提醒“已無票”。重新搜索該票,價格貴了近1500元。而通過海航APP購買該票,價格比攜程第一次給出的價格低了2100元。

這僅僅是被爆出來的,而大多數普通用戶看到沒票了之後第一個心理是趕緊搶,其中又因為“殺熟”,獲得了多少不正當的利益呢?

大數據有什麼好處

攜程的手段只是過了點,其實像淘寶/今日頭條這種平臺,利用大數據產生經濟效益的方式就溫和了許多,他會通過結合你在互聯網上留下的各種“腳印”,來分析你這個人的喜好,推測你接下來會點什麼,喜歡什麼,會買什麼,然後把相關的內容推薦給你,把相關的商品推送給你,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這點是方便了許多的,同時像支付寶現在在通過芝麻信用,來建立互聯網上每一個人的信用賬戶,普通人其實有這麼一套東西,連貸款額度都會高不少。


商業和科技的發展,必然會有部分人的利益被犧牲,但是對於整個時代來說,是積極向上的。看你們要不要逆時代而馳了。


亦派胡言


大數據時代殺熟已經無可避免。


畢竟實名認證已經體現在方方面面。


有再聰明的腦袋,也逃不開大數據的如影隨形。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出臺相關法規條款,對於殺熟的軟件,公司一律重罰。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靠著個人消費者的微薄力量是無法與大企業大數據相抗衡的。


唯有對其嚴格的制約來限制。

否則,以後一個個待宰的羔羊的我們。


明知道會被殺熟也只能硬著頭皮去接受。


真的會很可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