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寄生虫》和《我不是药神》哪部水平高?

长弓隼


观察的角度不一样,看法就会有区别。

1.大局观:《寄生虫》,该片更多提现了当前社会中的贫富差距逐步增大,富人和穷人的矛盾也日益增长,穷人基本生活没有保障,连尊严也是被踩在脚下,需要国家来解决和控制这些矛盾,不然迟早一天会爆发因为贫富差距导致的阶级斗争;

2.实际推动:《我不是药神》,因为医药政策原因,部分实惠和有效的药无法进入中国市场,而正牌的救命药确认无比高昂,高昂到更多普通人根本吃不起,只能去偷买被定性为仿制药,或者等死。《我不是药神》把医药这个伤疤揭开给公众看,也会对政府部门去重新审视和重视这个矛盾,相信后面也会加快处理,让更多的患病普通人,能够吃得起放心药和实惠药。


淘淘影视精品


《我不是药神》和《寄生虫》比起来显然不是一个量级,一个没走出国门,另一个获得了韩国首个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和奥斯卡电影节四项大奖的肯定,虽然说现在电影节越来越商业化了,但是戛纳电影节的评判标准是公认反商业化的,可以说是目前含金量最高的电影节,而而寄生虫获得奥斯卡奖一下不只是一个最佳外语片奖,还把年度最佳影片收入囊中,这个奖项能颁给外国影片,电影质量绝对是过硬的。


《我不是药神》这个电影完成度还是很高的,剧情也很连贯,监制徐峥出了不少力,但这部电影之所以在中国反响那么大,甚至人人都讨论,是因为这是一个典型的真实中国故事,是咱们特有的社会现象,它反映了国内在某一段时间某一种人群吃不起药,因为贫穷在生死间挣扎的故事,这部电影仅仅是讲一个故事吗?不是的,这部电影就是一个人性的考验,我们一直宣扬要坚决打击盗版,因为盗版是偷窃,是错误的价值观,但是在生死面前,我们应该坚持这个原则吗?难道这个原则比生命还重要吗?这就是一个巨大的矛盾点。

在法律层面上,我们是一定要保护正版药的,不管他多贵,不管它的价格已经高到会让多少在生死之间挣扎的人失去机会,因为我们不这样的话。那些制药公司怎么生存?一件专利的保质期可能只有15年,通常研发就八年十年,再走一个申请专利的流程一年,真正能让制药公司活下去的,可能就三五年的时间,如果我们不保护他们的利益的话,没有公司愿意研究新药,谁来保护我们未来的的安全呢?

是因为这个讨论度,才会让《我不是药神》这么火爆,导演文牧野把这个故事已经讲清楚了,但是电影的艺术性,不是只让观众看懂就行,这只是基本条件而已,电影节评论电影的方向,是从舞美,镜头,拍摄手法,甚至从演员导演这些方面进行的一个综合性评判,《寄生虫》这部电影,从视觉效果来讲很写实,穷人家潮湿的地下室,和富人家亮丽堂皇的别墅,脏水涌进进地下室,厕所里喷出污秽物,我甚至怀疑是不是真的脏东西,可能是因为导演奉俊昊有社会学专业背景,有点像叙事纪录片的风格。



从故事背后的传达意义来讲,这是一个比《我不是药神》更富争议性的一个话题,就是贫富差距,当穷人和富人,这两种不可能交集的人在一起生活以后,穷人的习性就慢慢凸显出来了,穷人并没有意识到富人面前的笑,隐藏了多少蔑视和轻贱,富人一直说穷人身上有种奇怪的味道,穷人以为是身上的味道,但其实是下里巴人的味道,是贫穷的味道。
两部电影其实各有所长,都保持了完整的叙事和剧情,以及背后传达的意义,我觉得《寄生虫》拍得更好一些,至少情绪上,更能让我感同身受。


炭烧的菠萝


你认为《寄生虫》和《我不是药神》哪部水平高?下面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我认为《寄生虫》水平高

两部都是很棒的电影,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存在,完全击中要害——国情。先说下《寄生虫》,这部电影影响力巨大,使得韩国的法律都改了,并且拨款改善地下生活环境。在近100年来,这种电影屈指可数。《药神》在我们国内是很成功的,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我认为在题材层面上讲,《药神》比《寄生虫》略胜一筹,是我们国家的典型事件案例,真人真事改编。

但是如果要说其中哪一部的水平比较高的话,我认为是《寄生虫》,不为别的,就以为它获得了奥斯卡

奥斯卡是电影业最高荣誉的奖,得到了很多专业人士的认可。虽然《药神》在国内获得了很好的成绩,票房很高,口碑也极佳,但在获奖方面还是不及《寄生虫》。

以上是我的个人见解,大家有什么不同的意见都可以在以下的评论区进行讨论,感谢阅读。


余生有洁


两部电影各有千秋,但从综合上看,我认为《寄生虫》水平更高。具体分析如下:

《我不是药神》直面了癌症患者无力承担高额药费开支,最终延误治疗的社会现实。


所以影片播出后,引发观众共鸣,并形成了热烈的讨论。这个话题甚至从观影人群扩散到了社会领域,形成了舆论热点。

后来,这部电影还推动了中国医药体制内改革。它在打动观众的同时,还把梦想照进了现实,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力量。

《寄生虫》呈现了韩国底层人民生存的艰辛,揭示了社会阶层的分裂。

它在奥斯卡大放异彩的同时,也在韩国引发了巨大反响。最终,首尔地方政府决定,对半地下室住户出台专门补贴政策,以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

不论是《我不是药神》,还是《寄生虫》,它们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展现了电影的影像力量。

就此而论,它们各有千秋,难分伯仲!

但是电影毕竟是影像的艺术,它不是主题先行的产物。罗杰.伊伯特在《伟大的电影》中写道:

一个把思想放在画面之上的导演注定只能达到二流水准,因为他抵制的正是电影这种艺术的本质。铅字才是思想的理想载体,电影则是为了影像而诞生的,最杰出的影像必定能引发无限自由的联想,而不是受制于某些狭隘的特定目的。

而从影像艺术上来说,我认为《我不是药神》较之《寄生虫》,在艺术表现上稍逊一筹。

从豆瓣评分看,《我不是药神》9.0分超过《寄生虫》8.7分。但我认为《我不是药神》占了主场之利,观众给出的是一个溢价打分。与之并列9.0分数的,是《指环王》、《黑客帝国》、《拯救大兵瑞恩》这些经典影片。所以这个分数是高估的。

与同为反映社会问题《寄生虫》比较,《我不是药神》存在以下艺术上差距:

1、故事精巧性不足。《我不是药神》故事流畅,一个窝囊的印度神油店长,机缘巧合,成了病友圈闻名的药神,但终因触犯法律锒铛入狱。故事跌宕起伏,确实也能打动观众。但基于真实事件改编《我不是药神》,故事精巧性不如《寄生虫》。《寄生虫》情节如同一个层层包裹的洋葱,导演一层层剥开,直到最后你才发现它的精髓。

儿子被好友介绍进朴社长家中做家教,而后妹妹、父亲、母亲,都通过欺骗的手段混进富人家。就在你惊异这眼花缭乱的手段时,影片突然解开另一个秘密。那个被他们挤掉的管家老公,其实在他们一家进驻前,早已在深藏的地下室里寄养多年。

其实《我不是药神》也非常优秀,不过把它放在《寄生虫》面前,还是稍有不足。难怪挑剔的奥斯卡评委把最佳原创剧本的桂冠给了奉俊昊。

2、主题内涵不够丰满。《我不是药神》主要聚焦了高额医疗导致的就医难及引发贫困问题。尽管影片也揭示了高额药物研发成本,与老百姓药费负担过重无法调和的两难。但思想的广度及深度均不如《寄生虫》。

《寄生虫》电影中,我至少看到了三重含义。

一是基宇一家,包括管家都寄生在朴社长家。二是朴社长一家也过着寄生生活。他相信美国的帐篷一定是好的,伪造美国留学经历的基宇妹妹也很容易获得信任。这里暗示着韩国国家命运,寄生在大国身上。三是片中最后出现的印第安人,暗喻与讽刺了美国正寄生在印第安的土地上。

3、镜头语言不够出色。《我不是药神》大部分为固定镜头,对人物的内心往往通过特写给予呈现。这种类似记录片式的镜头表达,中规中矩,也很符合影片情节走向。但在我看来,却过于直白,一定程度上缺乏艺术张力。

再看《寄生虫》的镜头

影片开头,就为观众呈现了一个逼仄的地下室世界,充满了压迫、黑暗等暗喻

富有美感的电影画面,旁边洒满温暖的灯光的向上小道,预示着他们一家将步入一条光明的向上攀爬之路。背景中的黑暗,则表明这可能仍是一个悲剧的结局。

这其实只是一组长镜头截取的一张画面,导演采用俯拍的镜头,注视这些为生活奔波的芸芸众生。那些四处飘散的漂浮物,象极了生活的琐碎,但导演还是贴心地用路灯打上了一层暖色。

《我不是药神》和《寄生虫》一样,都是取材现实并直面社会矛盾的优秀作品。但从最终的影像呈现来看,还是《寄生虫》完成度更高,它赋予了普通生活梦幻般的艺术质感。

这种闪耀着的诗性与灵意,正是电影梦工厂的精妙所在!


方田耕不尽


首先说一下《寄生虫》这部电影,它的优点盖过了缺点,抛开故事逻辑的那些不合理性,这是一部难得的反映社会现实的好电影。

我们来看看它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韩国首尔的地下室,住着贫困潦倒的一家人,爸爸基泽、妈妈忠淑、哥哥基宇和妹妹基婷,地下室潮湿发霉,蟑螂成群…

这家人没有一个人有正式工作,只是偶尔打打散工赚些外快,不过,因为老同学的推荐,哥哥基宇得到了一个给富家女儿当家教的机会。

于是,有些美术功底和天赋的妹妹帮考了多年都没考上大学的哥哥伪造了名牌大学证书,哥哥基宇顺利的通过面试成为富人家里的家教。

一家人为哥哥的成功感到高兴,但是他们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想尽办法,用尽手段,先后将妹妹,爸爸,妈妈拉了进来服务于这个富人家庭。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一系列意外的突发事件,让这个贫困的家庭和这个富有的家庭,同时都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

很多人认为,影片反映的是贫富差距,阶级固化,但我认为,影片真正想表达的是:富人虚伪,穷人互害,这是人的本质,也是当今的社会现实。

表面上,富人对穷人一家都很尊重,但是内心里,他们是看不起穷人的,他们非常讨厌穷人的越线,同时也非常嫌弃穷人的味道。

影片里,朴社长不止一次的说出越线这个词,他认为基泽作为自己的司机,做好该做的工作就行了,不该说的话别说,否则就是越线了。

其实人与人之间都是有界限的,不管身份平不平等的人都有,只不过朴社长嘴里的越线,多少都带些富人对穷人的歧视。

什么是穷人的味道呢?用朴社长的话说,那就是地铁的味道,对于基泽一家来说,那就是长期住在地下室而附于身体的异味。

这种由生活习惯形成的味道,如影随形,不是洗个澡、换身衣服就能掩盖的,所以朴社长闻到了,朴太太闻到了,小儿子更是在一家四口身上都闻到了。

虽然朴社长夫妇选择了隐忍,但骨子里的那种厌恶和反感,还是让金基泽一家看在了眼中,并如同钢针一般,深深地刺进了他们的内心深处。

这就是富人的虚伪,他们表面上尊重社会低层,同情穷人,但内心却有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骨子里看不起穷人,这样的富人韩国有,中国也有。

说到这里再来看一下《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

网络上各种关于该剧所反映的现实问题的讨论也是十分火热,但是通过该剧所体现出的一个社会现象以及带给我们的警示确实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的。

该影片讲述了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从印度带回了天价药的仿制药“印度格列宁”,并私自贩卖,引起警方调查。从自私走向无私,为病人的生存权而抗争,最终被抓,赢得了尊严,多位角色的命运也因为“药”这一元素串联,演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草根众生相。

而该剧的导向正是由白血病这个群体带来的,正是由于社会上一大批白血病人没钱治病,才会助燃这位私自贩卖药品的商贩的成功。正是因为穷,无法支付国内昂贵的药费,才导致了那么多悲剧的发生。贫穷是一种病,这种病不是不可治愈的,但越是贫穷的人确连自己生病了都舍不得去看医生,越是想要保护自己的财产,却越是失去的多。

不得不说《我不是药神》以出色的题材,探讨了种种现实中的矛盾与困境:病人的生存困境,药贩子的道德困境,警察的法律困境,医药公司的商业困境。刻画困境的同时,更让人思考困境。但是影片所反映的许多社会问题也是需要我们引起注意和值得我们反思的。

总结这两部电影所要表达的水平都是各有所长,各自都有要表达的社会问题,都是不错的电影。




黑糊糊影视


你好,我是小康带你看电影,这个问题,我觉得两部电影平分秋色吧!如果非让我选一个,我选《我不是药神》!

首先,电影《我不是药神》!该片由徐峥,谭卓等领衔主演,讲述了神油店老板程勇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独家代理商的故事!对于中国的影视界来说,这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里程碑作品,这是一部可以和《活着》《霸王别姬》等中国影史经典相提并论的电影。或许,随着这部电影的火爆展开,我们期望看到无论是医药行业、各个大病种患者,还是社会公益团体都能有所行动。

这就是一部好电影的力量,这可能就是我们呼唤许久的中国版《熔炉》,这就是国产片最该有主旋律!

其次,《寄生虫》这部电影!

影片讲述住在廉价的半地下室出租房里的一家四口,原本全都是无业游民。在长子基宇隐瞒真实学历,去一户住着豪宅的富有家庭担任家教后,一家人的生活渐渐起了变化。鲁迅曾说: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影片最后一幕,父亲回到地下室,通过控制电灯的节奏,给儿子发送摩斯密码。人类所有的悲欢的传递,也是难以破解的密码。就这样忽明忽暗,微弱,熄灭,直到无法接收!

所以真心推荐大家去看看这部《寄生虫》,荒诞和真实之间,往往互为镜子而已

最后,总结以上两部电影,我还是觉得《我不是药神》给我的感触大,让我看了以后难以忘怀!所以我认为这两部电影里,《我不是药神》水平高!


小康带您看电影


电影:寄生虫

讲述贫穷家庭,在韩国首尔平民窟地下室的一家,他们一家连wifi都是需要蹭隔壁的网络,一家人维持生计的经济来源,靠的是折披萨盒赚取生活费。

父亲金基泽家庭并不是一开始就是麻木不堪爸爸也开过台湾小食店代客泊车只是经历太多失败变得绝望了也开始麻木了醉酒路人在窗边小便便能看出面无表情的木讷

母亲忠淑:妈妈是韩国链球冠军,为国家拿过奖牌的运动员。

是一家之主,联络着折披萨盒子的生意。

儿子金基宇:在同学介绍下成为了有钱人家的英语家教他没考上大学,为人懦弱醉汉在窗边小便,不敢上前阻止,应该不会泡到同学想交往被家教女生

女儿金基婷:有美术功底,p图能力强,没考上大学,有心机和想法,大大咧咧

韩国贫富悬殊背景下500万大学生都没有找到工,一个富人家庭就把他们一家四口的工作解决了

他们一家一直有计划行事中用算计换来的工作终究还是被打破了前管家的出现地下室被发现

他们家庭关系被前管家识破朴社长一家雨夜回家他们就像蟑螂,打开灯时全部都躲了起下雨天富人还在玩情调时他们地下室的家早就已经成为了池塘生活瞬间回到了原状一场大雨将他们寄生家庭打回了原型当他们回到那破旧不堪无法处理漏水的地下室的时候是多么无力和无奈只能认清现实,不得已只能到体育馆领衣服、休息这时候他们就已经知道了其实他们的生活变没有改变人生永远无法跟着计划进行。

从折披萨盒维持生活,变成吃披萨的人成为富人家庭的寄生虫,的确发生了改变。

影片一直存在的阶级关系

电影结局开放式结尾留给观影者自己想

影片中还有很多细节值得伏笔值得探索

比如一开始找寻wifi信号,一步一步往上爬,是否也暗示了寄生虫家庭走向

比如电影一开始基宇同学带来的转运石,最后放回自然当中,石头和其他石头并没有什么区别

电影阐述关于人性的故事,生活中充满了太多令人无奈又无力的事,当我们一次次向前,努力想要改变,改变人们心中的成见时,却又发现自己,根本撼动不了这座大山。

电影:我不是药神

影片讲述了一位卖印度神油的老板程勇从印度代购治疗慢粒白血病的药获得极大利润,开始贩药敛财之道后良心发现的故事。

曾经的关谷在里面也是演技炸裂。王传君饰演的病友吕受益,又怂又丧,却是个性鲜明。他把一个病人从忐忑到焕然一新,再到颓然无力的情绪,拿捏得特别好。每一次情绪的转变,都是剧情的一次深度推进。这个人物,瘦弱的外表下,蕴藏着惊人的爆发力,能够调动观众的情绪,大喜大悲,笑出声,哭成狗。

这部电影很现实。电影中使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讲述了这样一个悲剧式的故事,这里面包含了太多矛盾,法制度医药制度的不健全,药价太高普通病人根本无力支付高昂的药费,既得利益者对仿制药品的阻拦,这些问题,不是哪一个人或者哪一方能够解决的问题,其中牵扯到太多的利益,谁都不想别人动了自己的奶酪。

可以看得出来这部作品导演和演员都很用心。可以说,好的演员才能塑造出更好的人物形象。不只是徐峥,王传君在本片中也被大家给予了极大肯定,再加上周一围等演技派的加盟,这部电影自然也不会弱。作品好坏见仁见智,需要大家亲身去观看自己去品,过多的剧情就不多说,不剧透了。如果国产片都是这样相对高质的水准,相信这对观众对国产电影都是有百利无一害


还以微笑


《寄生虫》表面上,这部电影讲述了金钱导致的一切,背后隐藏的,却是韩国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贫富巨大差距、社会阶层不公和难于逾越的鸿沟。

电影里的基泰一家过着普通的生活,他和妻子没有工作,和两个孩子一起,住在简陋的地下室,一家人在房间内搜索免费wifi信号。透过和地面平行的窗户,抬头能看到的外面场景,也是肮脏混乱的。

这一家窘迫的生活,被意外到来的儿子的同学,一下子改变了。正是在同学的推荐下,儿子得以来到大公司老总朴社长家中,为其女儿补习英语,紧接着妹妹也以假身份,来到这个家庭,为小儿子教授绘画。

个人认为,这部电影属于好看,但又不肤浅的类型片。《寄生虫》里,有直接对社会话题的探讨,包括贫富差距、社会阶层,以及人生偶然刻意等众多命题,这些东西通过电影镜头来展现,特别具有真实的意味,画面感很强,引人入胜,不知不觉就随之看到更多的情节,也思考人性和社会问题之所在。

好电影,莫过于给人以思考。

《寄生虫》中,在引起人们思索的同时,也会有所获得和领悟。比如,年轻人看过,也许会想,要想改变阶级地位,唯一的办法就是奋斗,要自己有所获得,挣得金钱财富,是能力的体现,也是改变阶层的方法。

而《药神》讲述的是什么?是最悲伤且残忍的现实,是所有人都要关注的问题。你的生死以及价钱,钱能买来什么?这部电影告诉你是生命。假药便宜并且被禁,但是在老妇人眼中她就是生命,是自己的房子和家。通过一个人英雄式的表演深刻抨击了中国的药品行业,冷酷而尖锐。

一个社会所有人的痛,一个部分人的痛,当然是前者会赢。并且《药神》开创了先例,用它的痛和泪,用人情之间的小温暖让所有人都流泪。


小韩趣播


《寄生虫》是韩国导演奉俊昊在2019年拍的电影,一上映就创造韩国观影人数和票房记录,该电影也在2020年第92届奥斯卡电影节创造亚洲历史,一举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原创编剧等4项奥斯卡大奖。

而《我不是药神》整部电影采用单线叙述的方式,没有什么精巧的情节编排,更无特效,感觉就是在听一个人讲故事,娓娓道来。我想它之所以得到这样高的关注,大概就是“贵在真实”吧。电影中大多数让我印象深深刻的情节都是那些然我感到心酸的。对于没钱看病或是一人生病拖垮整个家庭的事,我之前并没有特意关注过,这证明我是很幸运的我周围大部分人也都是幸运的,但看了这部电影,我想,并不能因为我没有看到那些不幸就主观认为它们不存在。

  电影中令人憎恶的瑞士医药公司代理和警察,他们没有看见病人的痛苦或者没有遭遇这样的不幸,就选择对这些人的苦难充耳不闻、闭口不谈。实际上,不看比例,这些不幸者在人群中也占有相当可观的数量。但这一大批人都是不被看见的,在这个只谈“明星”“炒房”“梦想”“成功”的世界里,他们躲了起来,被彻底遗忘。人秘注热议的对象,每个人都在拼命想活得更好,其实那些病人也一样,只不过他们是为活下来拼命。但残酷而又真实的是,这一切都需要用钱来换取,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无暇顾及不幸者的原因,因为没有安全感,不知在这种时候,多少钱才够,都害怕有一天被命运甩出原来的轨道,掉进无底的深渊。这造成了我们的时代病,人人独立自强,却自私冷漠。

  不得不说,我看到了人强烈的生存欲望。最近周围不止一个人跟我讨论过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其实生命最基本的意义不就是活着吗?当那些绝症病人们为活着而拼命时,另一些人却因自己的一次失败、一次错误的决定甚至主观认为自己不够努力而觉得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人类有许多优秀品质,我们当然应该继承发扬,但当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强行把这些优秀品质和功利心捆绑在一起时,一切都变了。努力勤奋在功利心的驱使下成了沉重的精神枷锁,很容易让人把所有的不成功都归结为自己还不够努力勤奋,进而对自己产生不满甚至厌恶。这又是我们的另一个时代病,把急功近利当成勤奋努力。

  是什么能促成一个人人格的转变?程勇一开始是一个落魄,外表脏兮兮的油腻的中年男人,从他和前妻交涉的片段还可以看出他有家暴史。只有当他给儿子洗澡,给他的父亲喂饭时才显出那么一点点人性,但我又厌恶他在其中表现出来的粗鲁。总之,一开始,这个男人给我的感觉像一片荒芜的沙漠,上面只有几根稀疏的小草,总之,没救了。

  没想到父亲的一场病让他迈出了转变的第一步。在这件事中,他的外显的行为还是指向钱的,但从他的定价以及慷慨地给那些群主打八折似乎能窥见这个人内心深处的善意,还有他不计前嫌,给了黄毛工钱和药,这时他身上的善已经比较明显了。他最终没有因为自己手里的特权而和思慧上床,我想是因为看到思慧生病的女儿产生了同情心吧。从这一举动,可以发现他不愿意利用手中的特权而扮演控制者的角色,而是把自己当成了思慧的朋友、同伴。现在再回想他坚持说要送思慧回家的那一幕,她一开始以为是客气,但好像忽然明白了什么,笑了,那应该是冷笑吧(当时我没看懂),她一定很伤心很失望,但为了女儿她什么都可以不在乎,那还有功夫关心别人是不是真心把她当朋友呢?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的人可以为所欲为,有的人却只能任人摆布。那些手中我有特权,掌握着别人命脉的人,一旦心生恶念,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

  程勇第二次卖药时,他已经彻底蜕变了。吕受益的死震撼了他,他亲眼看到一个人的绝望和一个家庭的崩塌。道德感、责任感让他觉得这灾难似乎跟他有着无法摆脱的干系。实际上当他第一次开始卖药的时候,病人们就已经把他当成药神了。他们不泄露任何药品的信息,像保护神那样保护程勇,因为深知保护神就是保护自己。可当时的程勇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当神父、思慧、黄毛知道程勇把代理权卖给了别人时,三个人眼中都透出气愤与失望,即使程勇向他们保证以后他们的药还按原价卖。当时看到这里,我是不理解的,我觉得程勇没有错,现在细细回想,才读懂了他们的失望和愤怒,那是一种近乎被骗的感觉,他们心目中那神圣的形象被打破了,就好像忙活了一阵忽然发现,自己天天围着转的不过是一个胆小怕事,唯利是图的丑陋商人。

  再次来到印度,他看到大街上游行的药神,回国后,斩钉截铁地说“500”,此时的他已经彻底成了药神。他不仅不盈利,反而将药的销路扩大到全国各省,丝毫不再想是否会被抓的问题,他最终把儿子送出国,不正是想破釜沉舟大干一场吗?然而,即使是神也难免遭到上级的惩罚,就像为人间带来火种的普罗米修斯一样。坐在押解车上的程勇收到千万病人的深情目送,这一幕正照应了前面程勇在印度看药神游行的情景。此时的他也成了一尊游行的药神。

  五年后,他出狱,已是另一番天地,政府把药纳入医保,病人再也不用受苦,而他也还原成了一个普通人,重新开始卖印度神油。看来神的产生是因为人们无法解除的苦难啊,没有苦难还需要神吗?可人类的苦难似乎是无穷尽的,有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有人为的也有意外的,所以,神是不会消失的。

看《寄生虫》再国际上获得的掌声奖就知道中国电影还是和韩国电影有些差距



电影NO无聊


《寄生虫》讲述了一家四口住在简陋的地下室,过着拥挤的生活,手机停机WiFi断网,一家人靠唯一的收入给披萨店折纸盒维持生计,稍微好一点的生活都没有,生活一团乱。儿子基宇的到一个家教工作,逐步利用计划、假的信息把妹妹、妈妈、爸爸三人受聘于自己家教的富豪家,为了保住饭碗用尽手段,没法子穷怕了。故事中提到富豪两次提到“刺鼻的味道”成为本剧杀人的引线,其实这种味道就是贫穷的味道,是上层社会对贫穷的鄙视,穷人就是穷人,那怕有着好的工作,但是身上的味道一直都在,这就是贫富差距的味道。

《我不是药神》讲述了印度神油店老板程勇店里没生意,老父病危,手术费筹不齐,交不起房租。一日,店里来了一个白血病患者,求他从印度带回一批仿制的特效药,好让买不起天价正版药的患者保住一线生机。百般不愿却走投无路的程勇,意外因此一夕翻身,平价特效药救人无数,让他被病患封为“药神”,但随着利益而来的,是一场让他的生活以及贫穷病患性命都陷入危机的多方拉锯战 。它体现了现实中的问题:贫穷病人的生存、治疗、药物昂贵、犯法救人、警察的工作与人心等等都引人思考。

两剧的起因都是是因为穷,一个因为穷住着地下室,过着最廉价的生活,一个因为穷无法支付国内昂贵的药费。贫穷是一种病才导致了那么多悲剧的发生,但越是贫穷的人确连自己生病了都舍不得去看医生,越是想要保护自己的财产,却越是失去的多。两剧各有千秋都是一部好电影,体现贫富差距、穷活不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