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实施按教龄年限晋级,10年自然晋升一级,15晋高级。你同意吗?

俺油菜


这样做和平均分配有什么区别!!!从管理学上来说只会实现更低的效率,无法满足激励相容,无法满足自选择机制,估计到时候老师职位会让人趋之若鹜,能够成为老师的人可能都是有关系的人(就像某些企业一大片的人员可能都是某某领导的亲戚,因为门槛不高,或者说进入之后工作要求很低)更大加重不公平现象。有能力的本来应该更大得发挥自己的才能,如果只以年限为考核标准的话,请问有什么东西能够趋使教师尽职工作呢,如何做到人尽其才呢。恐怕到时候的后果就是大家都一样,随便教教,反正我教的怎样不会影响我评职称。实行这样的制度是万万不可的,以前那么多的前车之鉴,还说出这种话的人,估计是苦等很久还没评上职称的人吧,或者受到不公平对待的人吧。

政府要做的,或者说制度要做的,就是尽量实现评定职称中的公平透明,不要某某老师因为什么和领导关系不好,某某老师和领导关系好啊,就产生截然不同的待遇,这样会极大影响老师们的积极性,甚至可能会迫使人们找歪路子。我们要实现的目标就是有能力有品德的老师可以有更多的晋升空间,获得更高的效用更好的待遇。

如果实行只看教龄的制度,纳什均衡就是有能力的和没能力的老师做出的结果一样,会极大损害教师的积极性,极大降低社会的效率,整个教师系统可能就像是温水煮青蛙一样,可能会变成一池死水。不要跟我谈什么老师是高尚的,道德的不确定性太大的,谁也不知道你是不是高尚的人,或者说你看到周围都是些懒懒散散的人,还能够全心全意的教书吗?这样的人可能有,但一定很少很少。就像在某些不健全的制度下,所谓的清官凤毛麟角,而贪官多如牛毛一样。




博约古今


教师职称按教龄年限晋级应该是一个选项。就像公务员一样,达到一定年限后,自动向上晋升一个级别,获得相应的待遇。

目前的职称评定已经实行了多年,多数学校高级职称名额已经很少,而且现有的高级几乎被老教师占满,学校的中青年教师,多数已经满足了晋级条件,他们工作量大,工作热情高,具有职称晋级的强烈渴望。反观一些年纪大的高级教师,有些从一线退下来了,承担着非教学工作。这就导致干得多的,工资不多,所以,引起老师内心不平衡是很正常的。

学校的职称晋级规则,通常从德能勤绩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而其中的规定也难以让老师满意,所以,每次职称评定,都是矛盾重重,甚至职称评定方案都通不过,有的县区干脆尽量往后推迟。

客观上看,职称评定改革应该考虑推进了。

那么问题是,如果不按职称核定工资,那么就应该有一个更为合理的方式核定教师工资。

开始说了,按年限自然晋级应该是一个选项,比照公务员的晋级办法实施。但是,也会有不平衡,学校岗位较多,工作量与工作强度差距也很大,有的压力大,像有考试成绩的学科,有的压力小,像干事、实验员等。如果都同等对待,还是没有保障多劳多得,问题等于没有解决。

我认为教师工资至少应该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职称工资。按工龄年限自动晋级。二是岗位工资,适当拉大岗位工资差距,按岗位核定工资,工资随岗位走,体现能者多劳。三是绩效工资。按考核成绩适当加减。

应该认识到的是,任何一种职称评定制度,运行一段时间后,都会有新的问题出现,绝对合理是难以实现的。


管窥苍穹


提出这个观点的一般都是下列人员:不愿意当班主任的,不愿意多上课的,不愿意多监考的,不愿意带学生比赛的,不愿意带学生社团活动的,不愿意承担公开课的,没有发表过论文的,没有承担过课题主持人的,没有获得过一定级别公开课优质课一等奖的,不团结同事的,不尊重领导的,搞团团伙伴的,不阳光的,斤斤计较的,为人小气的,搬弄是非的,学生考试成绩差的,自己解题比赛中倒数的,作业批改随便的,个别指导缺失的……


梧桐山观海


建议教师实行员额教师制度,只有一线担任教学的老师才可以入额,那些搞后勤行政的不得占用教师员额,把待遇和资源倾斜到一线,这样一线教师才干的更有劲更有尊荣感,有能力的老师更愿意投身到教学一线。而不是现在多数老师想尽办法逃避教学任务往后勤行政岗位上挤,结果搞后勤的和行政事务的也称为教师,还跟一线教学的老师一样的待遇,甚至在进职称评优评先还比一线老师得的多来的快。这是现在中国教育界的一个突出的矛盾。假如按我的想法实行,中国的教育绝对上一个台阶。


玩的就是心跳360


有这样一个普遍现象,有部分人,怎么样的政策都不会满意。还有大锅饭并不是一个最好的方法策略,说来说去,政策是好的,问题就出在对政策的执行上,也就是最后一公里,所以无论什么政策都是枉然,不会有政策明确要求领导一定让百姓。条件多让条件少,总之,激励优秀不可能一刀切,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古到今,钻空子都大有人在,这是无法避免的客观因素。还有,领导并不一定都比平头百姓差,相对来说,领导和百姓群体相比,领导阶层优秀确实占比更大。……[捂脸][捂脸][捂脸]。


吴一336


本人赞同这种提法。教师贡献的大小其实与教龄的长短有关!与是否上优质课、是否发表论文没多大关系!评得高职称的并不等于高贡献!


用户7003669209231


很赞成,首先对社会公开公平,其次你有能力易可在十年内提早完成教职称,比如你可在十年内直升教授,高级工。这样可以稳定社会和更多年轻人从教。更可以稳定教师队伍。你没水平那十年一阶教师职会让你更承压!


用户8764260932455


同意,因为现在几乎是没有名额,有门路的都上了,没门路的干得再好也没戏。避免因职称而导致的各种现象:走关系,找门路,容易犯法,教师内部矛盾丛生,领导与教师的矛盾,怨声载道……但还是要有一定的门槛,比如有几篇论文,连续多少年一线,几年班主任等等,条件不要太苛刻,只要是长期一线认真上课的,都能够具备条件,也为了避免有的老师不上课,动不动就歇,还有的混日子,啥都不干。别弄个什么市区级荣誉啊,市区级做课啊,哪有那么多的荣誉,一般的老师都是踏踏实实教学,把时间放在学生身上,提高成绩,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教师职责是教书育人,又不是演员,天天的花样百出的,做课,做班会,一有节日就开个小型晚会似的,填各种表,迎接各种检查,没法教学。同时可以在时间上稍微偏向于主科教师,因为确实辛苦。拿防疫这段时间说,每天都有语数英任务,一周也许才有一次音乐或美术,体育老师从来看不到。


二姐d生活


当然不同意,大锅饭思想如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即使有问题,需要调整的也应该是晋级考核制度。目前一些地区已经采取了积分制,觉得比较公平合理,教龄是一方面,可以获得基础分,其他比如担任一年班主任给予多少积分,发表论文视获奖情况给予相应积分,获得教学或教科研荣誉给予相应积分,承担国家省市区级公开课给予相应积分等等,最后依据积分高低确定晋职人选,既公开透明,又能杜绝领导一言堂,还能让年轻教师知道自己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更有工作积极性。


记忆的下游


关键点不是取消不取消,也不是年龄教龄晋升,而应该是不要有评选的名额限制!又不是评优秀选先进,是鉴定职业技能水平,就应该是达标制,达标就评,而不是说需要名额限制,这才是关键。而且不要给工资挂钩,工资应该是全绩效动态制,工作项目挂钩、具体实绩挂钩。这样才不养懒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