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两个孩子,家长只管健全孩子,把患有智力障碍的孩子圈养在家,家长的作法好吗?

豆爸侃教育


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属于家务事,只要家长没有虐待、殴打等触犯法律的行为,外人本无权干涉。但这个问题比较特殊,父母只顾健全的孩子、把智障孩子圈在家里的行为,于情可理解,于理不妥当。

于情——人之常情,可以理解

家中的希望和未来都寄托在了健全孩子的身上,自己终究会老去,智障孩童连自己都照顾不了,父母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健全孩子身上是最合理、最妥善的方法。

  • 现实生活角度——无奈而现实的选择

父母的金钱、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智障孩童的情况已经如此,无论再花费多少精力和时间,都得不到任何的回报,在家里圈养也保证了智障孩童最低的生存标准,这可能是父母无奈而又不得不选择的方法;健全孩子的情况则截然不同,他的未来充满希望,好好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充满着无限可能,同时他也承担着更多的家庭责任,长大以后几乎百分百的要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还有照顾智障兄弟的责任。所以父母这种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人之常情。

换做是别的父母,在面对这样的选择题时,绝大多数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 父母情感角度——渴望回馈

亲子关系的建立需要家长和孩子双方进行不断的交流沟通和互动,这一点只有在健全孩子身上能得以实现。

家长的付出和努力,在无形中感染着孩子,孩子在心中树立起感恩父母的意识。语言的沟通,行为的互动,能让这份感情不断得以深化,而在智障孩童身上得不到有效的回馈,父母从情感上和心理上更偏向于健全孩子,这是完全能够被理解的。

于理——外界流言,负面榜样

都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为人父母本就不应该有亲疏远近之分。教育孩子虽然是父母的责任,别人无权干涉,但父母这样的做法,对自己、对孩子、对他人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 流言和非议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这对父母的选择,那么很自然就会产生流言和非议。而这些矛头,都会指向这对父母和健全孩子,流言和非议存在的时间一长,会逐渐改变村民们对这对父母的看法。在无形中会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很有可能影响到正常的生活。

留言和非议会波及健全孩子,健全孩子是无辜的,他的言行举止并没有错误。但受父母行为的影响,他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交朋友中,都可能说到其他同学的议论,从而对他的学习和生活乃至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

  • 树立负面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本来就是无私且公平的,而这对父母,完全把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在健全孩子身上的行为,可能会给健全孩子造成一种心理暗示:亲情的远近需要用回报来衡量。

父母的一片苦心是否能被健全孩子所接受和理解,存在着疑问。长期在这种心理暗示的诱导下,健全孩子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功利,等他长大自己成人能够独立生活的时候,面对没有任何回报养活兄弟的责任,他是否会勇敢地担起,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都是自己的亲生骨肉,父母给予他们的爱应该是无私而且公平的,这并不意味着对两个孩子的物质付出是一样的,而是让智障孩童和健全孩子,都感受到来自父母真诚的爱,让孩子学会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

这样父母才做到了问心无愧,对得起为人父母、对得起心灵拷问,对得起自己的骨肉。


大裴看教育


我正好有2个娃,老大是特殊儿童,老二还小但是属于普娃。我曾经也因为一遍遍教老大说话,结果怎么也学不会而崩溃,疾言厉色的吼他。甚至生出过一样的念头:不如把有限的精力和财力用在老二的培养。

老大现在快5岁了,这几个月突然进步了。并没有去专业的机构干预,只有我在家里照顾陪伴他。自从他愿意看书之后,我发现他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都进步不少。不能和别人比,只能和自己比。然后我又发现了希望,每天给他制定了一系列的培训任务。包括语言,逻辑和数学。

我现在每天照顾老大的时间远远超过老二。只要有一线希望,大概家长都不会放弃的。就怕怎么努力也看不到希望。那真不如好好培养老二,将来老大还有一个依靠。


大锦鲤小锦鲤妈妈


家里有两个孩子,家长只管正常孩子,却把智力障碍的孩子圈养在家,家长的做法好么?看到这个问答,让我想起:

去年的时候,一个朋友介绍他的朋友和智障的儿子过来扎针,这个孩子可以说,是障碍中已经比较正常的孩子了,也在一所中学上学,但从不和别人交往,比较自闭,老师也基本当他不存在的那种。


刚过来时,孩子基本不说话的,问他也是答非所问或不回答。经过两个多月的针灸,艾灸,和他聊天,送他礼物,等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孩子还是会自己主动说几句了。

但后来由于家里的经济和时间和我的精力问题,没有坚持下来。那时我只收材料成本费,但我花在他身上的时间,每天至少要花2个半小时,到后来,我因为给他天天艾灸,我是手拿大艾条给他艾灸的,却把我自己灸上火了,我天天感觉自己身体里有一团好大的火,睡了睡不着,那真是难受。

我每天还有店里和家里那么多事要忙,我也感觉没法儿再坚持下去了。不是因为我没有爱,是我感觉我的身体真的吃不消了。在大家闲聊之下,孩子的父母也道出了这么多年心中的痛苦。


经过这件事,我才深深地领悟到

一、不是不爱他,是真的身心疲惫

我们大多数只看到了表象,不能完全体会照顾一个智障的孩子是得要多操心,不,应该说是多虐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这样一个孩子,父母的心在一次次破碎,心和身体都早已经被磨得疲惫不堪了。看着别人的孩子那么聪明可爱,而自家的孩子却是这样子,他们的心该有多痛?

二、怎么样对待孩子受各方面的因素影响

最主要的是认识方面,简单来说吧!有的父母觉得把智障孩子圈起来是在保护他。因为不知道他出去会不会闯什么祸还是能不能保护自己等等。

另外还受三观、经济压力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的影响,受的影响不同,对待孩子的方式也就不同。


三、如何改变

对于为人父母的我们,要想做个好父母,都还得从学习开始。从小老师会教我们数理化,我们学会了解方程式,学会了用函数,却没有人教我们怎么带小孩。我们只能再学呗!现在网络那么方便,读书也方便多了。

另外呼应政府和社会上的有爱心的同志们,多多组建起能帮助这些障碍孩子家庭团队,用我们的爱心给这些智力障碍的孩子们一些温暖。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说到这,让我想起了一首歌里的歌曲。我一直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对于作者的问题,我想说的是,对于智障孩子的家庭,我们是不是可以抱以理解与奉献的态度去看待呢?朋友们,你们怎么看?


512爱生活


我觉得这样不好,我认识一个阿姨,她的儿子就有智力障碍,还比我大两岁。

我去她家几次,看见过她儿子,看起来和正常人一样,但是这个阿姨说他的智力相当于几岁儿童。根据她的描述,这个儿子平时会自己炒饭吃,还会在电脑上下载游戏打,这么说来,我觉得他应该是可以照顾自己的。

可能是年轻时要面子,这个阿姨从来没有上儿子上过特殊学校。儿子三十多了,他还透露过自己想结婚,但是找不到合适的对象给他。

我自己觉得,如果让他从小去特殊学校上学,他应该能自食其力的,这个社会好人还是多,发现是残疾人都会关照的。现在这个阿姨就很担心等他们驾鹤归天以后,儿子怎么办。


当妈在途


家里有两个孩子,家长只管正常孩子,却把有智力障碍的孩子圈养在家,家长的做法好么?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第一个印入脑海的,就是我过世十年的小姨和她的两个女儿。

大女儿叫英英,是个健全的姑娘,黑黑瘦瘦的身材,很憨厚的笑容。小女儿叫欢欢,从小智力就明显低下,后来到了5,6岁双腿走不到道,到医院一检查,就说是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先天性基因缺陷导致的疾病。也就是说,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家里要是照顾精细点儿,也许能活过二十岁。要是轻贱了,那就活到哪天算哪天了。医生是我爸爸从三甲医院找的熟人,也不打官腔,说了大实话。那天从医院出来,我小姨一路嚎啕大哭,街上的行人纷纷看着她,可她好像谁也看不见了似的,背着小女儿,一边哭,一边朝家奔去。

后来小姨又带着小女儿陆续去了成都华西医院,重庆儿童医院,北京儿童医院,但检查结果都一样,身体智力均重度残疾。每回回来一次哭一次,后来慢慢地,眼泪好像也有流干的一天,小姨再也不哭了,她平静地每天干着家务,接送大女儿上学放学,背小女儿到处做理疗,平静地日复一日的生活着,一直有一天,她吃着吃着午饭,忽然胸口一阵恶心,食物翻江倒海地涌出来,一直到吐出红色的血沫。

生活就以这样的方式来对人进行着千疮百孔的磨历。小姨的检查报告上赫然写着:胃Ca。凡是家里有过这类病患的人一定不会陌生这两个字母,它是癌症的代名词。接下来就只能按步就搬了,先手术,再化疗。

我小姨父专程从广州回来伺候了两个月,大女儿每天放学就去医院看看妈妈,小女儿每天关在家里,饿了就摸个饼干吃。每天坐在窗边看看天空,看看小鸟,看看那部永远也不调换频道的电视。

后来我小姨出院了,小姨父广州还开着砖厂,磨不开人,简单交待了几句,就头也不回地走了。留下病怏怏的老婆,和不知活到什么时候的小女儿。

从那以后起,小女儿就再也没出过门了,我小姨背不动她了,每天她就像个孤独的小狗一样,安静地坐在妈妈身边,摸摸妈妈的耳朵,拉拉妈妈的衣角,好不好,坏不坏的,就是一整天。

06年时候,忽然有一天,我小姨忽然给我妈打电话,说要带孩子们去算命。我妈吓了一大跳:手术还不到一年,正是好好在家休养的时候,去算什么命,还非得选离家二十公里远的清泉寺?

可我小姨坚持要去,我妈扭不过她,只得带我一起赶去。那年我20岁,身强力壮的,刚好能搭把手。可那天我小姨就像打了鸡血似的,精神抖擞,力大如牛。背着小的,拉着大的,噌噌噌一口气爬上了一千多梯的石阶,给菩萨磕头上香,打卦抽签,但凡我要搭把手,她就气冲冲的把我推开:我能行!

后来我和我妈才知道,那叫回光返照。小姨不行了。下山的路上,小姨依旧坚持背着小女儿,佝偻着身子,踉踉跄跄的,汗水沾湿了她的额头,一缕白头发被风吹进了眼睛里,她怎么弄也弄不出来,终于停下了脚步,毫无征兆的,狠狠把背上的女儿丢了下来:要死就赶紧死,别拖累死一家人!你这个丧门星!小姨就跟疯了似的,不停地咒骂着孩子,嘴角挤出的白色沬子,仿佛是生活的累赘,又仿佛是无奈的叹息。

后来,她终于骂累了,也缓过劲儿了,继续背起小的,牵着大的,走在落日的余晖里。我赶上去的时候,她只轻轻地说了一句:丫头,以后大妹小妹你要常来看看呀!

这是小姨跟我说过的最后一句话,没过几天,她就孤单单的死在了医院的病房里。也就是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小姨父在外面早有情妇了,还有了私生子。小姨万念俱灰,死在了毫无恋想的绝望里。

小姨的故事我在头条讲过不只一次。如今她的大女儿早已结婚生子,小女儿竟也天生天养的还活着。我和我妈也三五不时的去看她。前两年我小姨父想甩锅,把她嫁给同样残疾的一户人家。我妈拼命阻止了,说那不是把一个悲剧变成两个悲剧吗?再说人家想娶她,也不过是想传宗接代,要是再生个残疾的,对方能善待她?

后来这事就不了了之了。现在小表妹每天都和往前常一样,在窗户边看日出,看日落,看星星,看月亮。我去看她,给她带吃的,她也高兴,只是提起妈妈,她就低下头,再也不说话了……


十年之前十年之后


肯定不好,应该多关心有残缺的宝宝,她更需要你的爱!这是我家智力低下的大宝,我们常常带她出去旅游,她很喜欢跳舞,只要她开开心心平平安安就好!



谢月5


说不好的,都没有实际经历过,家里有个这样的孩子你们就知道了,我哥就是这样,小时候爸爸带着他四处奔波看病,也没大的效果,出外肯定惹祸,只能养在家里,能咋办?


水云顾君269


正常孩子该管,智力障碍孩子家长更应该多付出,趁孩子年龄尚幼,要想方设法矫正,使孩子长大后能自立,不然以后父母年老后,孩子的生活和生存怎么办?

对这样的孩子千万不能圈养,让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养成既痴呆又懒又馋,什么事也不会做的孩子,这对他以后的成长和自立极为不利。更有甚者,有的父母由于孩子呆傻,感到丢人,就把他长期隔绝起来,甚至还对他们使用“傻子”、“白痴”之类的侮辱性称呼。这样做不仅会加大他们的智力障碍,而且还会促使他们更加自悲无助,有的走上歧路、犯罪或者死亡。因此,家长对于低常儿既不要过分怜悯,也不要歧视、厌弃,而是要给以更多关爱、帮助和引导。   

家长还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父母一旦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语言、动作及其他能力方面比同龄儿童发展得要差,就要及时送到有关的教育心理测量中心或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去检查。如果论断出孩子的智力的确是有问题,还要进一步确诊是属于重度、中度或者是轻度。这样就可以按照他们智力障碍的程度实施必要的治疗和适宜的针对训练。而且千万不要把孩子看作智障儿,而是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根据低常儿智力障碍的程度不同,可以把他们送到弱智学校或者普通小学办的弱智辅读班去学习。对于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从小就要培养他们独立生活和处世的能力,使他们将来能通过职业训练从事技术性较弱的工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对于中度不足的智力落后儿童,应培养他们生活自理和简单的社会交往能力,教他们服从命令,懂得礼貌,长大后能使用一般的工具做工,如种地、搬运、挖土、洗衣等。至于重度智力落后儿童,因他们生活自理力极为有限,因此要派专人护理,也可以送到专门教养所或儿童福利院,以防意外。  

父母要创造优越的学习环境,弱智儿童应得到社会特殊的关怀。应力求提供丰富的玩具、书刊、日常生活用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弱智儿童在良好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弱智儿童感性知识贫乏,因此教学活动要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多听多看、多动手、多参加活动,外出参观、游园和做游戏、举行各种比赛是不可少的,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头脑。   

对待弱智和智力中等落后的儿童,应当加强对他们生活护理,并耐心地训练他们逐步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

只要我们的父母付出了,才能及时矫正孩子,使孩子生活自立或基本自立。


独寒老师


提这种问题的,回答只有一个:关你们屁事!

又不要你们给钱又不是你们养。嘴皮子上下一碰说得轻巧。

人家怎么养都是人家的事,人活一辈子爱怎么过怎么过。还说得头头是道的,什么要培养独立能力啊,以后会很好啊,你们见过几个智障?和智障小孩生活过吗?

一个词:恶心!


豆包八卦眼


你好:

我觉得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我们村上有一个智力障碍的人,家里让他睡厨房,吃饭的时候也在另一边吃,我觉得这非常不对,因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尊重和互助的,而不是一个欺负另一个,至少在分家之前,大家都是一个集体,一个组织。

我妈妈常对我说:“一个家庭团结,那么外人就不会来欺负你,一个家庭不团结,那么周围的人都来挑拨离间,都来欺负你,家里经常吵架,打架”。

但是现实中很多的家庭只是“组队”相互之间也没有多少爱在里面,人与人之间很冷漠,瞧不起他人的人比比皆是,所以我觉得这种情况很正常。

很多家庭,男人有钱的时候,家庭很和谐,一旦男人落魄,老婆就在家里经常骂他,老婆的父母兄妹也开始挑拨离间,周围的亲戚也都疏远他们,有的甚至家庭破裂,所以现在的社会,人就是这样的可恨可悲。

有句话叫:存在即合理。既然很多人都这样做,说明这样做确实是最适合的一条路,至少适合一部分人。

其实对当事人来说,也是非常无奈,我想他们也不愿意孩子智力障碍,但是遇到了也没办法。家里经济不好,没钱请保姆照看或则送机构矫正,那个也需要大量钱,钱从哪里来?现在这个社会挣钱是很难的,用钱倒是很快。如果把钱用光了,还是没多大效果呢?一家人不吃饭?生病怎么办?另一个孩子读书不用钱?自己在家也不懂教育,因为自己既不优秀,也没学过教育,只能在家圈养。

最后,我总结一下,既然他做出了选择,那么对他来说就是好的,当然我觉得不好,但是尊重他的选择,不要去指责他,也许我们会做得比别人更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