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读书和我的不是一回事:除了阅书,还要阅人、阅事、阅社会

阅读的意义在于,它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上,搭建起精神生活的世界。——《我的阅读观》

你的读书和我的不是一回事:除了阅书,还要阅人、阅事、阅社会

疫情之下的一场“以读攻毒”公益共读活动,让数千人在阅读中得到了不一般的收获。

这场公益共读活动的主角是《我的阅读观》,作者是在教育界颇具盛名的朱永新教授,他也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曾出版系列“朱永新教育作品”。

而这次公益共读给我的最大收获,不是我从书中读到了什么,而是它改变了我对读书这件事的认识


01.所谓读书是指什么?


在某种程度上,读者对于阅读对象的理解直接决定了他的阅读视野。当读者把人类社会的一切都当做阅读对象时,他的阅读视野无疑是开阔的。当读者把阅读对象理解为狭义的精神产品时,他无非就是在读书、读报、读期刊杂志,比较容易陷入“读死书”和“死读书”的困境。——《我的阅读观》

现在我们评论一个人读书很厉害的时候,通常是指这个人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很好,能考上好的学校。

这种评论,背后隐藏的思维方式,其实是一种视野狭隘的表现。

这种思维方式,是以为在学校才需要读书,以为读书就是学习,教育出不少只会“读死书”和“死读书”的“书呆子”。

所幸经过多年的教育普及,已经有很多人的思想观念转变了过来,意识到学校教育不是学习的全部,比如共读群里的许多同学,不在校园、不在职场,却不忘主动学习、主动读书,这是知识社会在进步的具体表现。


其实所谓读书是指什么呢?

这里的读书,或许用“学习”来理解更为恰当

广义的读书,除了阅书,还要阅人、阅事、阅社会,用阅读的方法去阅书,还要阅人、阅事、阅社会,可以收获比我们淡然旁观而不加思索要来得更为深刻。

你的读书和我的不是一回事:除了阅书,还要阅人、阅事、阅社会

02.读书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思维碰撞。


读者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在阅读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的阅读观》

读书的过程,是一个穿梭时空的交流过程

阅读的过程中,要用我们过往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去与这本书碰撞、产生交点,这些交点都是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的火花,就像在写我见我思卡片时,也是在用我们过往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去与作者在书中的观点进行碰撞。这些火花都是加深阅读理解的思维里程碑。

读书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思维碰撞,就像用鸡蛋去碰一块石头,石头没事,鸡蛋会破;用钻石锤子去碰一块石头,锤子没事,石头会破;用手指去碰一块石头,手指能感知石头的纹理与温湿度,石头一次没感觉,千万次后可能光滑如玉

这种思维碰撞,可以给读者带来无尽的能量,开阔思路,触发想象,延伸思想的维度。

你的读书和我的不是一回事:除了阅书,还要阅人、阅事、阅社会

03.读书,需要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其实,我们可以把阅读分析得很复杂,真正行动起来却最简单不过,那就是——在阅读中学习阅读。——《我的阅读观》

我们总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行动似乎不容易,因为有拖延症、有不努力的借口、有不合适的坏习惯。

就像失败的原因总有很多,而成功的道路总是只有那几条,少不了的是正确的方法和努力坚持


读书有很多方法论,可能是因为阅读本身很重要,所以很多人去分析阅读的方法,但方法本身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还是真正的行动

之前读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面的阅读方法也是简洁易用的,我也将这套方法整理到了文章中。但在学会阅读的方法后,有没有真正将方法运用到实际中,有没有真正行动起来,这才决定了读书的真正意义。


因为,其实我们读到最后,其实就不需要具体的阅读方法了

当我们真正将书读进去时,我们可以在阅读中学习阅读,这也相当于在阅读实践中总结阅读的方法、经验。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对我们提出新的要求。

比如我们需要在阅读中要去思考:

在阅读中学习阅读是什么?

为什么要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如何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


愿你日日皆有书香拂面。


我是百搭沙拉,在书中寻找宝藏的阅读爱好者,专注女性情感与成长,用文字分享现实与理想间的温暖与力量。

你的读书和我的不是一回事:除了阅书,还要阅人、阅事、阅社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