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正心态,把握方向,合理配置:论普通投资者理财的正确姿势

为什么说对绝大部分人而言,都需要一个靠谱的投顾呢?

从投资理财习惯方面看,中国人说起投资理财,经常有种特别复杂的情感。很多人在有房有车之余还有些积蓄,希望通过投资实现财富增值。但面对如何理财的问题时,大家往往都很焦虑。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如果不存银行的话该怎么办?就像一个人站在足球场上,不琢磨如何踢好球,眼睛反而总是看着记分牌,又怎么能踢好球呢?结果当然重要,但没有好的过程,好的结果也很难实现,只有掌控了比赛的过程,才能提高结果的胜率。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形成一套靠谱的投资框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难点不在于明白投资是什么,而在于是否能够至始至终坚定的执行。大多数人往往要在别的地方交了许多学费和智商税以后才能有所体悟。尽管如此,以下六点还希望与投资者共同分享。

一、认识自我,相信专业的力量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李宗盛的《凡人歌》道尽了芸芸众生的真意。认识自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投资这件事上,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大多数人只是普通人,但很多人却往往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当面对林林总总的金融产品而焦灼、不知所措时,很多人知道自己水平有限;但很快他们就忘记了,认为可以靠运气好、学得快、消息灵通、比别人聪明而获得收益,反正是不接受自己只是个不懂投资的普通人。行为金融学将这种情况称为“过度自信”,中文里的成语或许该叫自作聪明。

曾经有一项著名的实验,让会开车的实验者评价自己的驾驶技术如何?结果90%的人都说自己高于平均水平,很少有人觉得自己低于平均水平。生活中,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在大部分事情上肯定能超过平均水平,在投资上也不例外,但这恰恰是我们需要要避免的第一个错误。

放弃幻想,接受自己是普通人这个事实。既然术业有专攻,在投资这件事情上就应该相信专业的机构、专业的投顾的建议,而不是自己在一次次失败的尝试中逐渐丧失信心和投资的乐趣。这方面成熟市场的投资人显然更为理性,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2019年基金持有人跟踪调查报告显示,一级基金购买渠道方面,除了雇主支持退休计划外,约50%的受访家庭通过投资专家购买基金。

摆正心态,把握方向,合理配置:论普通投资者理财的正确姿势

二、谋胜还是谋不败

先谋胜,还是谋不败?对普通人来说,投资不是为了进攻,而是为了防守。之所以有太多人对投资抱有过高的期待,是因为他们希望投资能改变命运。一夜暴富是个根本性的幻觉,指望用投资改变自己命运的人,99%是帮别人改变了命运。

投资不能帮你进攻,但能帮你防守。在人的生命周期当中,收入曲线大体上是先少(工作初期)后多(工作中后期)再少(退休期),这与支出的需求曲线不完全匹配。在收入高的时候有所积累,用于收入少时的消费,在经济学中被叫做跨期替代效应。防守的意思就是让积累免受通货膨胀的侵蚀,使它在需要动用的时候,仍然具有获得时至少一样的购买力。普通人最应该端正的对投资的态度,就是调整为防守心态,底线目标设定在战胜长期通胀水平。

这场防守战不是一时一地能打完的,将持续你成年以后的一生。

三、切勿谈股色变

不要谈股色变,一定要坐上股市(权益)这张大牌桌。我们始终相信,人类文明会不断进步,科技的发展、消费的升级,都会体现在经济成长的方方面面,最终还将体现在股票(权益)资产上。在股票市场上,如果你选择做时间的朋友,秉承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那么坐上桌子就不会是零和游戏,而是共同发展。放到桌子上人人有份的钱,是股市指数长期中的平均收益率,而波动是每年、每月、每星期、每天、每小时、每分钟、每秒钟的上上下下。如果涨你就追,跌你就抛,追涨杀跌,很快就会被大鱼吃掉。要拿到桌子上属于你的钱,首先要坐得住。时间是普通投资人惟一的优势。

耶鲁捐赠基金是世界闻名的机构投资者,常年在美国捐赠基金的收益排名中名列前茅。其基金管理人大卫·斯文森曾经讲过,现在金融市场竞争太过激烈,只有具备两个条件的投资者才有资格去追求超额收益:第一是研究特别深透,第二是投资周期特别长。

耶鲁大学是个永续机构,校产基金的投资周期与耶鲁的支出需求相匹配,其投资周期在市场上是最长的那一类。研究透、坐得住,他就能拿走市场放到桌子上的钱,还能把那些坐不住的玩家们的钱也拿走。前者叫作贝塔,就是市场给你的钱,后者叫作阿尔法,就是你赢对手的钱。

作为普通人,跟专业投资机构相比,无论是时间、精力、能力、信息流,甚至机器设备都不具有任何优势。所以研究这件事应当选择一个靠谱的投资顾问帮你来做。这场军备竞赛中,普通人应当做好一件事,就是坐得住。

正如校产基金的投资周期与耶鲁大学的生命周期匹配,你的投资周期要与你的生命周期匹配。巴菲特说得好:基准又不能当饭吃。切勿谈股色变,除非是极端规避风险的投资者,否则还是需要你适当在股票资产暴露敞口。

摆正心态,把握方向,合理配置:论普通投资者理财的正确姿势

四、拯救负利率:生息资产

负利率可能是全球金融和经济界未来最重要的方向。负利率已经是现实,而且从现在的趋势看几乎要成为主流。从几年前开始,负利率从不可想象到变成现实,到今天在欧洲、日本,占到全世界接近三分之一GDP总量的经济体里变成常态,再到美国总统特朗普强力要求美联储向欧洲负利率看齐。所以,利率在现实中可以是负的,它就摆在那里。

讲道理,利率不应该是负的,但是这么离奇的事情就发生了。尽管争议多多,例如扭曲金融资产定价、扭曲投资行为、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诸多负面影响不一而足,但欧洲央行前任行长德拉吉在其告别演讲中仍然笃信负利率的货币政策的合理性,而且继任者拉加德似乎对此也表示赞同。

今天,全世界离负利率最远的主要经济体就是中国。中国当前是利率最高的主要经济体,是全球负利率大潮下几乎唯一的中流砥柱。从大势上,瑞信董事总经理陶冬认为,应该趁现在部分资产还有合理收益的时候尽快锁定长期稳定收益,不要纠结现在的收益比过去已经低了很多,生态环境已经变了。我们认同他的逻辑,现在的投资收益确实不高,却有可能是未来很长时间内最高的。

能和负利率战斗的,是生息资产。大家过去普遍以为买房子可以收房租,其实这是基于房地产黄金上涨周期的一种误判,一旦房住不炒,这种逻辑的缺陷就暴露了。其实生息的方式有很多,波动生息(股指期权的结构化产品)、权益生息(股票指数+收益增强)、时间生息(债券债权)等等,寻找靠谱的生息方式是我们理财中始终都要追求的重要目标。

五、资产组合多元化

中国人资产组合的多元化严重不足。从多元化这个维度看,中国人的资产组合有几个严重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过度配置房产。根据西南财大的研究,我国超过四分之三的居民财富配置在房地产上。很多人掏光上下三代人六个钱包,出得起首付就叫买得起房,房贷的事慢慢再说。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寄希望于房价永远涨,但这希望肯定有一天会破灭。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明斯基时刻,即泡沫破灭的时刻,美国在2008年的次贷危机中已经经历了明斯基时刻,中国如果继续超配房地产,无疑也非常危险。统计显示,如果将租金回报率类比股市里的市盈率PE概念,即使不考虑折旧和地产税,当前房地产租金的PE相当于55-60倍,是严重偏高的。叠加未来老龄化的人口趋势,降低房地产的配置迫在眉睫。

第二个问题是跨区域的多元化不足。一个合理的组合当中必须要有境外资产,这并不意味着要去国外买房,而是指在投资顾问的引导下,引入全球领先的、低费率、长期业绩优秀的良心基金,为合理化组合资产安排一个去处。虽然中国经济占了全球经济总量的16%以上,但作为单一区域,其市场的涨跌仍然有局部性,配置全球的资产有助于风险的分散化和收益的多元化。风险的分散化是指当中国市场自身发生了风险时,其他市场可能波及较少,例如这次新冠疫情中,在中国的农历新年当中,港股和富时A50指数都跌了6%以上,但同时间美股的跌幅只有就不到2%。收益多元化是指购买国内的股票基金,你可能持有茅台、格力、腾讯这样的蓝筹股,但如果你还持有投资美股的基金,你可能就会持有苹果、谷歌、亚马逊、微软的股票。这些国外的公司同样是好公司,持有它们可以丰富收益的来源。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还在不断深化,随着越来越多的优质海外管理人进入到中国,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可供选择的策略和产品,来帮助中国投资者实现真正的全球化、多元化配置。

摆正心态,把握方向,合理配置:论普通投资者理财的正确姿势

六、防范于未然

从这次的新冠疫情当中,我们看到了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大多数人普遍缺少应对的意识,这跟经历得少有关。在投资理财中其实也同样如此,风险意识不可缺少。最近几年盲目投资P2P的教训已经给不少的投资者上了一课,大家开始意识到依靠专业持牌金融机构的重要性,但在其他一些方面,可能仍然缺少必要的考量。

第一是认真考虑交易对手风险。什么是对手风险,就是合约履约方的违约风险。举例来说,当发生重大灾难的时候,保险公司往往是最惨的,因为面临着巨额赔款的危险,应付不当可能会倒闭。所以每次美国将要刮飓风的时候,美国的保险公司都是战战兢兢、严阵以待。2017年的飓风哈维曾经让美国的保险公司赔付200亿美元,是美国历史上保险赔付金额最高的飓风之一,可能接近保险行业利润的1/4。因此,在配置保险产品的时候,要选择实力雄厚的保险公司,避免对手方的违约风险。

第二是储备一定量的黄金作为硬通货。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坍之后,黄金跌落了神坛,从货币变成了贵金属。尽管如此,贵金属的“贵”字还是体现了黄金不同于其他金属的特征。当发生风险事件时,黄金仍然是投资者第一时间选择买入避险的对象。乱世买黄金这一刻板印象让黄金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全球利率不断下行的阶段,黄金本身依然受到基本面的支持。


风险提示:本图文及视频所涉及的投资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具体投资依据!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