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有這樣一群人

於兇猛疫情之下逆行而上

有這樣一群人

4小時集結馳援武漢雷神山

有這樣一群人

倔強的用生命守護生命

從濱城大連到荊楚武漢

是使命的接力,是責任的擔當

他們堅定、勇敢、溫暖

他們堅韌、樂觀、奉獻

他們是醫者,更是戰士

大連500餘名“白衣戰士”

1個月的奮戰堅守

堅定地逆行奔跑守護我們的歲月靜好

他們是新時代最美的逆行者

他們是大連的驕傲,是青年的榜樣

今天,校團委特別邀請大連醫療二隊領隊、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雷神山醫療隊領隊、大醫二院副院長、著名泌尿外科專家劉志宇教授,與大工青年連線,共同開啟一堂定位雷神山醫院,主題為“貢獻大連力量,共築戰疫長城”的特別團課,就大工青年學生們關心關注的:

01 在雷神山醫院開展救治的整體情況

02 醫護馳援武漢的初衷

03 醫護人員的工作和防護情況

05 對大工青年的寄語

等相關話題進行了連線,帶我們一起走進大醫二院醫護天團的雷神山戰“疫”日記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劉志宇: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副院長,泌尿外科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腫瘤學組委員,大連市泌尿外科分會侯任主委。

遼寧省泌尿外科分會秘書長,中華醫促會泌尿生殖委員會常委及遼寧省副主任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微創治療委員會常委,遼寧省抗癌協會泌尿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遼寧省醫學會加速康復委員會(ERAS)主任委員,大連市醫師協會,大連市中西醫結合協會泌尿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

座右銘:職業幸福就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我很享受拯救或延長生命帶來的成就感。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在和平年代,最大的戰爭就是與傳染病的鬥爭,我們就是戰士,沒有其他的理由可講,召必戰,戰必勝。”

各位理工大學的優秀學子,優秀的同學們,大家好。十分感謝學校宋丹副書記和學校團委的邀請,請我代表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的174名奔赴武漢一線的醫護人員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們這段時間所做的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其實我和理工大學還是很有淵源的,一聽說是理工大學的,我油然而生的一種敬意和親切感。因為我的父母都是理工大學60年代力學系的畢業生,他們的導師是錢令希教授,當年我高考時的志願,一個是理工,一個就是醫學,都是我憧憬的學科。當然最後我還是選擇了醫科,一路走來到現在,我跟我的學生也講,跟我的同事朋友閒談時也說,我說我選擇這個行業一點都不後悔,對我來說是個很正確的選擇,因為我覺得這個行業最大的好處是給我們的從業人員帶來其他很多行業很難帶來的一種成就感,或者是這種職業的幸福。

這次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蔓延,確實出乎了很多專家、業內人士的意料,進一步說明醫學在一些疾病面前其實還是比較弱小的。儘管醫學的發展速度很快,但突如其來的病毒具有不確定性,同時科學也是在不斷地和疾病、和一些未知的現象作鬥爭的過程中不斷髮展的,也有一定的滯後性和侷限性。當然我們的科學、我們的醫學依然有著雄厚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那也是在和疾病不斷的鬥爭過程中累積起來的,所以說我們既有傳統的一些手段和辦法,包括傳染病的消毒和隔離、幾個路徑的隔絕,還有一些有效藥物的研發和傳統藥物的應用,以及民眾的積極配合,

目前為止,從我今天和大家分享我們的經歷的這個時刻來講,這個新型冠狀病毒是在可控範圍內,我們也離將病毒消滅的目標越來越近了。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出征儀式合影

我們接到這個任務的話也是突如其來。2月8號,正月15,那天中午是12:50左右,我接到遼寧省衛健委的電話,通知我們大連要組建500人的醫療隊。那麼我們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作為大學的附屬醫院,責無旁貸要成為這支醫療隊的主力

。那麼我們兩個醫院要各出200名左右的醫護人員,和大連市衛健委派出的市級醫院100多名醫護人員,共組成500人的醫務人員。我們的隊伍要出200人左右,本來那天原計劃是下午,我作為醫院分管醫療工作的副院長,要主持召開我們醫院的抗疫工作的佈置會,因為疫情來是突如其來,1月19號、20號,那麼國內就不斷的對疫情的響應級別在提高,大連也是一樣。

所以說我們醫院1月19號20號開始就啟動了全面的防疫工作,包括門診、病房的這種調整,包括預檢分診流程的調整,以及人員的培訓,那麼當然還有我們整個住院部、門診部一些佈局的調整。那麼當時的考慮的話就是要把病毒有效的擋在樓宇之外,避免我們住在樓宇內的一些患者受到感染,包括醫護人員。所以這個工作量其實也是很大的。春節期間,大連市的很多醫護人員是沒有休息,都是全力以赴來對付這個病毒,而且正月15上班在即,很多門診的患者也需要做進一步的這種救治、診治。所以我們那天要做的工作,針對節後的一些工作要做一些詳盡的預案,所以說工作是安排好的。但接到這個任務確實是突如其來,告訴我們要組建這麼大的一個隊伍,而且是當天晚上就要出發,所以給我們準備的時間是應該講還是很侷促的,

那麼從十二點四十五分接到通知,到晚上要出發,可能我們就是幾個小時的準備時間,這些時間要包括首先是人員的動員,因為他要求徵集的根據疾病的特點,是呼吸科、重症醫學、急診包括呼吸內科,還有其他的內科醫生,還有我們的護士,所以說徵調這麼大數量的醫護人員,在很短的時間內應該講是有一定的難度。

同時的話我們還要做我們物資上的準備,因為畢竟這是打仗,這是和一種特殊的病毒做鬥爭,武漢的地區的資源是比較匱乏的,我們必須要把我們的防護裝備準備好。如果說準備好防護裝備的話,我們是屬於不帶武器上戰場,那麼一定損失慘重的。那麼當然還有和家人的這種溝通、工作的交接,所以說很短的時間內要做這麼多工作,壓力還是很大的。但是既然是戰時狀態,就要有戰時狀態的這種效率。在和平年代,可能最大的戰爭就是和傳染病做鬥爭,那麼在這個年代的話,我們就是戰士,所以說沒有什麼其他的理由可講。

要朝這個方向努力,按政府安排的晚上準時出發。同時,人員按照要求全部到位的這樣一個目標,我們就要做好準備。因為前期的話我看我們也有很多學子關心這個問題,就是大家既然知道未來存在的風險,甚至稍加不慎,就是和生死打交道,

那麼我們怎麼樣把這些醫護人員迅速動員起來?首先的話在前期因為病毒已經在全國肆虐,所以說我們醫護人員的話也是做好了這種隨時上前線的準備!當然這種前線我們沒有想到能這麼快的到武漢前線,我們當時想的更多的是在大連,我們可能要面臨很多這種預見分診發熱的一些病人,甚至要到大連市傳染病醫院去做這樣的一些抗疫的一些工作。

所以說前期很多醫護人員也是主動請戰報名,要到前線去,這裡邊既有我們的一些青年才俊,90後、95後這樣的一些年輕的護士,年輕的醫生,那麼也有接近白髮蒼蒼的老專家、老教授。這個病其實涉及到的專科更多的是內科醫生為主,呼吸內科重症,但是僅僅靠這些醫生是不夠的,像武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因為這麼多的傳染病,僅僅靠內科醫生是不能夠滿足這種愈演愈烈的疫情的這種要求的,所以說外科醫生也要做好這種準備。而且在大疫面前,醫生的專科應該講有些情況很重要,在輕症診療和預檢分診等方面也不是說特別重要,更多的我們還是得有這種職業的素養,所以平時我們是有這種人員的儲備,很多醫護人員也都是主動請戰,主動報名。

我們在主動請戰報名的這些醫生、護士當中,同時結合前線的需求,我們就迅速的把我們的醫生護士動員起來了。當然這裡邊還要考慮到年資,還要考慮到專業。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連夜出發前往機場

因為當時我們出行的時候還是很倉促,不知道我們到前線到底是什麼樣的戰爭,到哪個醫院去,我們是整建制的接收哪個醫院、哪個病區還是是化整為零都不清楚,但是我們還是要做最充分的準備,所以說我們人員準備的時候考慮到了年資,

有我們年富力強的中年骨幹,那麼也有我們一些青年的才俊,然後有正能量、有活力、有很好的業務水準的人員。我們也抽掉了10個護士長,因為在前線打仗的時候,因為一個作戰單位一個病房,如果沒有很好的護士長的這種協調,那麼醫生想把這個仗打贏,應該講還是有些許難度的,所以說這是一個要配合緊密協同作戰的一個team,就要把隊伍配置好。同時,我們醫院的後勤等相關部門也是密切配合,把我們需要的物資迅速的準備好,因為前期還是有一些儲備,儘管量不太夠,但是首先是滿足及時戰時之需。至於說和家人的這種溝通交流,應該講大多數醫護人員是沒有什麼障礙的,包括我本人,回家收拾東西跟家人講,沒有什麼商量,就是通知。

本來正月十五很多家庭都是閤家團圓,吃團圓飯的這樣一個時刻,但是這個時候的話就顧不上這些了,可能很多家裡更多的是一種甚至是比較悲壯的一個送別的時刻,6:00在我們的國際會議廳有一個簡短的醫院員工院領導給我了一個壯行儀式,儘管簡短,但是大家也是充滿了激情,抱著必勝的信念

。同時也是報著要幫助我們在武漢那些已經經歷了太多困苦的同行,共同的把疾病、把病毒給它扼殺掉的這樣一種決心。晚上7點左右,交通公司給我們準備了10輛大巴車,浩浩蕩蕩從醫院到機場,市委市政府包括我們大學的很多領導也為我們踐行,社會各界力量,包括航空公司、南航、包括很多愛心人士為我們送行,我覺得既有這種送別親人的這樣的一些不捨,其實更多的還有熱盼著我們能夠每個人都平安回來的,滿滿的期待。所以說這個場面還是很感人的。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大醫二院醫護人員與親人告別

“我們是來吃苦的,既然是戰時狀態,就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我們就可能會做很多平時我們不曾接觸到的工作。”

我們到武漢後,當天晚上是10:00飛機起飛,到達武漢已經是凌晨1:00左右,很多託運的行李都沒有到。

武漢它是一座空城,很多人員或者封城或者是之前走掉了,所以說這個服務很多設施包括人員都是不完善的。所以我們折騰到酒店,到入住就已經凌晨五六點鐘左右了,並且這個酒店儘管是一個很不錯的酒店,但是因為沒有服務人員,所以說這個裡邊條件確實還是出我們的意料,而且南方比較溼冷,所以第1個晚上過的確實是這個比較難受。那麼當然我們是有一定的思想準備,我去了以後,第一天我們開了一個小型電話會議、網絡會議,我就跟大家講,我說我們來就是吃苦來了,我們不是按部就班的工作,既然是戰時狀態,就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我們就可能會做很多平時我們不曾接觸到的工作。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病區驗收

到了武漢,我們才知道即將接手的是一所正在建設中的戰地傳染病醫院(雷神山醫院),而不是成熟的、內部設施齊全的醫院。剛開始困難還是很多的,我們入住的時候對酒店不太適應,因為酒店的溫度是比較溼冷,這是一個從北方到南方的轉變,包括我們當時走的比較倉促,很多生活必需品都準備的不夠充足。

因為這是緊急建立的一所傳染病醫院,前期已經創造了中國速度,但依然要面臨邊施工邊驗收,而且

剛來幾天這邊也是雨雪交加,滿地的泥濘,很多沒有竣工的病區、太多沒有完善的驗收,空蕩蕩的一無所有的病區設備,開始的困難可想而知。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查看病區醫療護理工作記錄情況

“既然不能改變環境,那就改變自己的心態,到這裡來就是來吃苦的。”“少為不行找藉口,多為成功想辦法”披星戴月,每天從早到晚,經常是半夜才能回到酒店,餓了工地扒一口飯,累了席地坐一會,從無到有,一個一個房間驗收,一個病區一個病區完善辦公設備,一項一項醫療流程梳理,一個一個人員培訓院感防護流程,僅僅2天時間,我們分管的A10病區就開始收治患者,隨後幾天,其他三個病區也開始陸續收治患者。

從僅有的、還是部分工地的板房,到形成病區基本規模,所有醫護隊員都變身成超人,既是戰士,也是力工,既是天使,也是驗收工程師,用心血、汗水與智慧鑄就了一個個整齊劃一的病區。

首先面臨的是驗收工程,看是否符合醫院的要求。大家想,平時在醫院裡這些不歸我們管,而如今就得跟工人們一起準備。驗收成功後,就開始物資的準備,因為資源的匱乏,很多準備藥品都是從我們的倉庫裡一點點拿,剛開始的一兩天我們從早忙到晚,與時間賽跑,因為很多病人正等著我們。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巡視病區醫療工作

我們大連500人醫護隊分成了兩隊,一隊是醫大附屬一院牽頭,一隊是我們醫大附屬二院牽頭。我們帶來了170位醫護人員,還有市內各醫院組成的80人連隊,因為有四個病區,所以我們把這250名醫護人員分成四隊。正月十八就接收了第一批病人,將他們安置到了第一個病區,在短短兩三天內,四個病區全部收滿。一共收了171名病人,年紀最高的有98歲,而年紀最小的只有15歲,60歲以上的佔60%,有20%的重症患者,還有一些營養狀態比較差的病人。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雨雪交加查看病區外圍情況

“我覺得這就是職業的本能,這就是責任,這就是使命。”

首先,我覺得醫護人員的本能就是在大難來臨的時候要往上衝,我們從穿上白袍的那一刻,就決定要與疾病戰鬥一生。那天臨行的時候,我作為代表,在講話中提到,我做了20多年的外科醫生,這裡既有太多成功的喜悅,也有一些治病治不了命的因為醫學侷限性的無助和苦痛。有些患者與你是忘年交,他對子女、對老伴可能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但是對你卻是尊敬和充滿期待。但疾病到了一定階段,由於醫學的侷限性,無法救治,不僅家屬痛苦,很多醫護人員也很痛苦,畢竟這麼長一段時間,已經與患者產生了一定的感情。這麼多年從醫過程當中,最痛心的就是有些人因為教育背景或者知識結構等原因不相信科學,有些疾病明明有很大的希望治癒或者延長壽命,但因為偏信一些不科學的治療手段,如一些偏方、祖傳秘方等等,錯失了最好的治療機會。但無論如何,當疾病、困難來臨的時候,很多患者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就要往上衝。像在一些公共場合,比如機場、火車站等地方有些患者、出現急症,或者診療過程中遇到一些手術難度、風險極大的情況,真實的世界會有很多有擔當的醫護人員都會選擇挺身而出,這也是職業的本能。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大醫二院醫護人員在機場合影

學了這個專業,可能剛開始對屍體、出血有恐懼,但經過多年的歷練、老師的教導、實踐的考驗,你的本能就是幫助需要的患者,盡最大可能減輕他們的痛苦。所以像這樣的任務來到我們的面前時,包括03年的SARS、08年的抗震救災,很多的醫護人員會本能地挺身而出。我們這次動員過程是很順利的,當我們到了前線,大家沒有恐懼是不可能的,這也是人的本能,畢竟我們面臨的是有肆虐性的傳染性病毒。

既然我們披上了白袍,到了前線,我們的使命就喚起了本能,我們就是要竭盡全力克服困難,不破樓蘭終不還。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大醫二院醫護人員在雷神山醫院隔離區合影

我覺得這就是職業的本能,這就是責任,這就是使命,有什麼其他的理由可以講的話你就不是一名合格的醫生、護士,我們有很多到前線的醫護人員是和家人匆匆告別,有的可能家人根本就不知道,我們在來的第五天第六天,中央電視臺要採訪,採訪我們的醫生和護士。

我們的一位護士長就堅決不接受採訪,我覺得很奇怪,後來在勉強之下她就說了說,她跟我說能不能不要在遼寧臺、不要在中央臺播,可以在別的地方臺播。我問她為什麼,她說她的爸爸媽媽都不知道,萬一他們看到的話會身體、心理受不了。

有時候跟朋友、學生交流,我常說在歐美國家都是家庭背景很好,成績很高的人學醫,過去的中國是這個方向,疫情以後,學醫無論是分數線還是其他方面,一定會和國際進一步接軌的。各位優秀的學子其實學理工科也很好,但是有時候交流的時候我就講,學醫其實也是很好的選擇,因為學醫帶來的不僅僅是職業的榮光、社會的尊重,而且還有能延長他人生命帶來的滿滿的幸福感。

“我們一定要按照規矩辦,按照我們培訓的環節做,既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他人。”

我們的醫護人員要穿很重的防護裝備,穿脫防護服的過程很繁瑣,每個環節都要做到嚴謹細緻科學,否則就可能給自己帶來災難

。所以這個過程可以說有些許壓力,也需要消耗時間,我們前期要做很好的培訓,如果哪些環節有紕漏,那我們醫護人員就會有壓力。另外防護服,我相信大家通過一些媒體看到,它是很厚重的,就像打仗一樣身上穿了很重的盔甲,把臉、呼吸系統等等都放在一個封閉的環境當中,還要做一些具體的操作,所以工作過程還是很辛苦的。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進隔離區前和同事合影加油

在這樣的環境中還要跟患者進行近距離接觸,在這個地方很多患者的心理壓力是很大的,有的是比較輕症的患者,他覺得可以居家隔離,但是現實的環境又不允許他們居家隔離。還有很多老人他們的情況比較重,還有一些聾啞人,在這種不能有家人探視、陪同的環境裡,這種恐懼、焦慮、抑鬱的情況發生率是不低的,所以

需要醫護人員跟他們進行一些交流、互動,才有利於他疾病的康復,同時要有一些精準的操作,包括輸液、咽後壁查看等操作都是有一定風險和壓力的。所以我們醫護人員工作的環境、強度、壓力,還是與一般環境迥然不同的。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到隔離區查看患者

當然為了保證他們的休息,能讓他們有更好的狀態抵禦病毒,我們也讓他們工作時間不要太長,六到八個小時左右。

但是那也比較辛苦,因為防護服穿脫比較麻煩,另外資源也是比較有限的,所以說我們很多醫護人員都是在裡面墊了尿不溼,也是不吃不喝,因為一吃飯一喝水,整個防護服就汙染了,包括上衛生間都是要儘量避免,所以從飲食包括到他們生理現象的防範,都是和平時是迥然不同的,所以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工作顯而易見是有很大的壓力,也是有一定的強度的,包括有些醫務人員離開和病人接觸的隔離區,或者說汙染區,回到居住地回到房間,也是要有嚴格的消毒。回到賓館以後回到大廳要消毒,回到房間裡面也要分清潔區汙染區,哪些鞋、衣服要脫在外面,口罩怎麼脫,在房間裡先做什麼後做什麼,這些都是有嚴格程序的,比日常的生活多了很多繁瑣的步驟。如果他們哪些步驟沒有做到位,他們可能會有一定的壓力,所以說在這種環境下面,我們一定要按照規矩辦,按照我們培訓的環節做,既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他人,所以強度和壓力都是比較大的。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隔離區瞭解醫護人員工作情況

“我們收治的病人年紀最高的有98歲,治療直至痊癒出院的過程讓我們收穫了滿滿的幸福感。”

我們收治的病人年紀最高的有98歲。這名98歲的老人1922年生,是一個高壽的老人,但是因為這個疾病,家裡也面臨很大的不幸。她一家5口人都染上了新冠病毒,她的女婿也比較重,但幸運的是鬼門關走一回,救過來了。其他的兩個親戚,包括她的女兒,一起入住我們10病區。這個老人的病情比較重,來的時候有心衰、發燒,營養狀態很差,同時身上還有一處燙傷,整個狀態委靡、不能平臥、呼吸困難,整體狀態是比較衰竭的,入院的時候,她的女兒希望能照顧她生命的最後一程。他們對最終的轉好不抱任何的希望,想要在這裡能不太遭罪的走完最後一程也就好了,當然也抱一些希望,如果能出現奇蹟,讓她能過上四月份的生日,那就真的是感激涕零了。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到隔離區看望98歲高齡新冠患者

任何一個老年人,我們都要關注不僅是他得了什麼病,更要關注他身體的其他部件有什麼問題。畢竟歲數大了在走下坡路,我們有時候講高齡的患者就像一部老車,隨時都有散架的可能性,輕輕的一個外力就能讓他有散架的可能,所以說對這種高危人群,我們要對他有更多的關照。

這裡說點題外話,也是做科普,我跟我的學生和患者交流病情的時候,要講一些手術意外的事情,我是泌尿外科醫生,做腫瘤啊、腎癌啊、膀胱癌,我說從技術來講我可以保證你的安全,但是歲數大的人不能完全保證手術以外其他的安全,因為心臟、肺、腦的意外情況比年輕人、中年人的風險要大得多,尤其是高齡患者。儘管她平時很健康,但是她的肌體在老化,所以這些意外情況出現的幾率和年齡小一些的人比是比較大的,所以這樣一個情況在這樣的高齡患者的身上出現就更加明顯,本來就是高齡經不起折騰,加上新冠肺炎,再有心衰、營養不良、燙傷,還有血栓等相關的風險。但是面對家屬這種期盼的眼神,還有我們的團隊,我們來的這幾個醫生護士都是精兵強將,大家平時彼此都比較瞭解,我們從來都是知難而上,不放棄任何一個有可能救治、有生的希望的患者。

我們思想高度一致,就是能讓這個老人順利康復,畢竟這個老人在得新冠之前身體狀態還是可以的,因為新冠病情的打擊使他很多疾病都湧現出來了。所以我們迅速成立了會診的專家組、醫生組、護理團隊,全方位、精細地按照指南制定了新冠的治療方案,同時也針對腦血管等剛剛提到的相關問題,也都有對應的預案和方案。護理團隊的精細化護理,也是一個環節都不能少,包括這種翻身扣背,包括人文的關懷,對於疾病的恢復都是至關重要的。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98歲高齡新冠患者順利出院

正是因為精準的精細化的診療,充滿溫度的護理,以及在整個診療過程中我們很多環節的把握,所以這個老人住院十天會奇蹟般地順利出院,各種指標在複查的話都基本正常或明顯好轉。而且的話,每天都能下地。在家人的攙扶下,可以走兩圈。語言的表達溝通逐漸流暢。所以出院的時候中央電視臺、湖北電視臺、遼寧電視臺都進行了報道。她也是目前全國範圍內年齡最大的新冠患者,家屬老人本人雙手合十,確實表達了深深的感激之情,我們確實付出了很多心血,看到這個老人能夠平安的離開,家屬眼中充滿了感激的眼神和激動的淚水。在這個時刻,我們醫護人員的付出和生命的延長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我們有一個走廊的塗鴉文化,一些年輕的九零後九五後的小醫生小護士很有活力,不乏有才華和創意的。”

另外一件感人的事,剛才提到裡面有聾啞人,在這種很孤獨的環境下怎麼樣跟他有效的交流,

我們的醫護人員也是上網查一些聾啞的軀體語言,這樣就能跟他有很好的互動和交流,這是要下工夫學的,患者感受特別好恢復的也特別快。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醫護人員工作之餘創作的塗鴉作品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我們剛才也講到了,醫護人員也是有壓力的,怎麼能夠釋放他們的壓力,大家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到我們醫院公眾號查一查,我們有一個走廊的塗鴉文化,一些年輕的九零後九五後的小醫生小護士很有活力,不乏有才華的。有個護士叫劉玉,她下班後就在一個冰冷的清潔區的走廊畫一些她想釋放的情感的畫,這個畫首先是從我們跟病毒的鬥爭開始,她在這些畫中用一些惟妙惟肖的形象,包括大連海蠣子和武漢的熱乾麵的邂逅,聯手抗擊病毒的這樣的形象的展示,大家看到這樣的圖景的時候壓力就小了很多。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醫護人員與病毒較量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熱乾麵加油,大連“海蠣子”來了

後來她又逐漸畫了大連印象、城市美景,老虎灘、火車站、跨海大橋,包括我們大醫二院的一些場景等等,吸引了很多路過這裡的武漢人、天南海北的醫療隊、包括一些患者的家屬,心情得到了很好的釋放,同時在隔離區,也就是患者入住的地方,那裡有一個患者可以出去交流的地方,我們的醫護人員在工作之餘在那裡畫了一些反映我們大連人文的景象。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大連星海廣場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大連老虎灘海洋公園

有些人沒有來過大連,我們的醫護人員就跟他講,大連有什麼美食有什麼美景,這既是給大連做城市宣傳,也讓他們有事做、壓力可以釋放,同時也是很好的交流,所以這些對於醫護人員和患者的壓力的釋放以及患者的康復都有很大的好處。因為現在醫學認為疾病的恢復首先是需要正確的治療,另外也是有溫度的醫療,讓他在這裡覺得不孤獨,對免疫力的提升很有好處。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醫護人員工作之餘創作的雷神山醫院“文化牆”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大醫二院醫療隊員向患者介紹大連

有些患者出院的時候,都是有些依依不捨,有一個24歲的河南小姑娘是個研究生,不幸染病了。在這裡和我們的醫護人員結下了深厚的感情,醫護人員在走廊上查房,她就在窗戶前探腦看,在房間裡畫圖,表達她對大連的感情、對我們的情感。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患者在心願牆上寫下心願

她出院的時候依依不捨,和醫護人員抱頭痛哭,我們看了以後既有成就感也很心酸,這說明了在治療過程中,我們給她的人生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雖然說患這個病是不幸,但在治療過程中又認識到了人性,認識了天南海北的朋友,這樣一些感人的場景還是很多的。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醫護人員與患者的深厚感情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醫護人員帶領患者做運動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醫護人員為患者準備的愛心水果和紙鶴

“我們能夠本能想到的就不是個人的風險和安危,本能的想到就是要把這個病人給救活。”

這裡面還有一些重症患者,需要我們做氣管插管,需要我們做心肺復甦,需要我們做穿刺,這樣的患者首先說他的病情比較重,病毒毒力比較強,我們在做有創操作的時候,距離比較近,他有的時候咳嗽,那這種對於醫護人員的威脅是比較大的,剛才有的同學問我們怕不怕,對病毒都有恐懼,但能夠來的初衷是什麼,其實剛才已經提到在這樣一個危險的情況下(面對患者的危急情況),其實

我們能夠本能想到的就不是個人的風險和安危,本能的想到就是要把這個病人給救活,要把這個危機的情況給他度過去,所以這真的就是醫者的本能。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醫護人員辛勤工作

我們平時做醫療工作的時候,其實很多時候想的做的也是知難而上。我們去年也有一個腎癌病人,他的栓子都快要到心臟了,如果患者不做,可能半年生存率連10%都不到,但是如果做的話可能死在手術檯上,那麼這種情況,你是做還是不做,做了患者可能獲得一線生機或者是說生命的延長,但是也有可能讓患者死在臺上,這對醫生來說,這是挫敗感很強的事,你選擇不做選擇逃避也沒有問題,因為本身來講,風險非常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有情懷有技術的醫生是會選擇挑戰。當然,前提的話是需要家屬充分的理解和信任,

我覺得現在中國當今醫療的問題,當然還有社會上面臨的問題都是一樣的,那麼就是怎樣能夠重建信任,無論是在醫療是在教育還是在很多方面,有信任作為前提,當然還要有技術,還有很多共同的理念,很多問題可能就會得到很順暢的解決。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慶祝第100位出院患者出院

“我們的隊訓就是“守望相助、義不容辭、斬冠除毒、平安返鄉”,口號就是“決勝雷神山,安踏回家路”。

這樣的情況是不少的,感人的事基本每天都會發生。我們有一位男護士,他的爸爸在他值夜班的時候去世,他值夜班之前就知道他父親不好,但是我們進到隔離區電話就不能帶了,所以他出艙之後就聽到了和父親陰陽兩隔的消息,但這種情況他不能回去,因為武漢封城。還有我們的醫護人員生病,可能是正常的生病,但是在特殊的時期,他可能很緊張,正常感冒發燒和新冠的發燒怎麼鑑別,我們也緊張,所以怎樣解除這種壓力,進行有序的排查檢查,這些都是我們需要面對的困難和問題。

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這種問題我們必須要積極面對打消疑慮,當然還不能放過每一個疑似的病例,這些都是我們在工作中需要面臨的困難。我們正式工作進艙之前都會有一個儀式,這個也是在我們醫院的公眾號也可以查得到,我們每一個隊員都要給自己鼓勁、給大家鼓勁,我們要拍視頻,有的隊員他就講武漢加油,大連加油,大醫二院加油等等,還有的講:“兒子爸爸很快就會回來的,回來陪你去聖亞海洋世界。”還有的母親講:“孩子,等媽媽回來陪你過生日”。很感人,我們聽了之後心裡也很酸。還有年輕的護士在鏡頭前說:“等我回去我們就結婚。”

就是這樣的一些看似平淡,但是聚集了很多情感的語言,讓我們覺得他們很不容易,他們來都沒有想太多,都是為了職業的情感,但他們冷靜下來可能會想家,想親人孩子和家鄉,我們有很多患者他們來看病也有很多牽掛很多思念。所以這個時候更多的是想著怎麼樣把這個仗打好,我們大連人怎樣平安回家。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醫護人員的美好祝願

有戰鬥力的隊伍也要有很好的文化體系的建設,

所以我們在完成工作分工的同時也建立了我們大連2隊的隊訓,包括我們的口號,這也代表了我們很多員工的希望,同時承載了很多家鄉人的期待。我們的隊訓就是“守望相助、義不容辭、斬冠除毒、平安返鄉”,我們的口號就是“決勝雷神山,安踏回家路”,我相信我們有科學的素養、科學的理念的這種指引,同時還要有有溫度的醫療去精細照料每一個患者,我相信我們在雷神山救治過的患者在很多醫療隊的盡心救治下,都會平安的出院。我們做好科學的防護,我們也一定會平安地回家。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醫療隊員合影

“青年學生要聽黨的話、聽的科學的話,宅在家裡、減少聚集,戴好口罩,這是對一線工作人員最好的支持。”

有的學生給我們提的問題是“在不能上學的時間可以做點什麼、或者能為醫護人員做點什麼”,我想我們只要不讓時間輕易流走,在緊俏的時間裡,我們讀讀書,沉澱下來思考一些我們既往沒有深入思考的問題,或者就現在的現象或者這次疫情發生過程當中,反射出人性的一些善、惡,以及疫情為什麼會發生到今天的這個田地,為什麼我們能夠舉全國之力能把它控制的很好,我覺得這些細節,儘管我們不是學醫的專業人士,但是這對於我們提升界鑑別問題的能力,提升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都是很有意義事情。

所以在家裡不能說賦閒,在我們沒有課上的時間裡面,我們有很多事情可做。如果能把這些事情做一些沉澱思考,或者聽聽英語,看一些你感興趣的書,尤其是很多史書,很多現在的一些問題都在史書裡得到體現,或者做一些現實的思考,我認為都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即使不上課,但是我們的心也沒有在流浪,我們依然在這個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們重返課堂會收穫滿滿。

我講到的醫護人員的支持,如同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張主任、鍾南山院士講的,我們要聽黨的話、聽的科學的話,宅在家裡或外出的時候減少聚集,戴好口罩,這是對一線工作人員最好的支持。

“要用有溫情的、有溫度的醫療來溫暖他,我想對疾病的恢復是很有好處的。”

等疫情完全煙消雲散之後,對醫護人員最大的支持就是理解。畢竟我們中國的醫務人員和歐美醫務人員相比,我們比他們承受更多的幸苦,我們中國分級診療體系不是很完善,國家現在正在不斷完善這個體系。因為沒有分級診療,很多百姓他們都到大醫院來看病,使得很多優質的資源是被浪費,大醫院的醫生就看疑難重症,一上午應該就看10個15個甚至20個患者,醫院診療就能讓患者有很好的感受,疑難重症在大醫院很好的消化好,但是我們醫生往往一上午看一百二百多個患者,這裡既有頭痛腦熱,也有疑難雜症,很短的時間讓他既能把病看好,也要充滿人文關懷,顯而易見是不現實的。

但確實中國人現在平均壽命越來越長,腫瘤五年生存率越來越高,這和科學的進步和我們醫護人員的付出有極大的關係。我相信,隨著分級診療制度不斷地完善,中國醫生和護士的職業狀況會越來越好,那麼在沒有完善之前也要多給他們一些理解,儘管他們現在已經在社會上得到了很多尊重。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醫護人員的美好祝願

有些問題的出現,我們要思考是行業本身的問題,還是其他方面的如醫改等相關問題,這些我覺得都是有情懷的知識分子需要思考的問題。從我們醫護人員角度講,我對我自己的要求、對我的同行、對我的學生要求也是這樣,這也是梅奧醫學的理念,就是患者來看病,首先是不能傷害他,比如他是來看肚子的病,住院之後有一些用藥不當造成過敏或者其他的一些醫源性的傷害問題等;第二就是要在現代科學可以達到的情況下治好他來看的病第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對他好,要用有溫情的、有溫度的醫療來溫暖他,我想對疾病的恢復是很有好處的。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大醫二院醫護人員“比心”

“深埋於寒雪下的種子,在春天的愛撫下,總會成長為一支豔麗的玫瑰。”

前一段時間聽一首日本歌曲,它的歌詞無論是對於我們現在的疫情、還是對於我們在人生長河中可能遇到的不順、困難,都會有很大的借鑑意義,歌詞的意思就是深埋於寒雪下的種子,在春天的愛撫下,總會成長為一支豔麗的玫瑰。這個種子就是信心堅持和希望。讓我們用信念堅持共同澆築我們對未來的希望!謝謝同學們!

大工這堂特別團課來自武漢雷神山

Duters可以在留言區互動

留下想對“逆行者”們說的話

讓我們一起

願他們早日平安歸來!

文字整理:熊天成 陳泓羽

校對:徐一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