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李清照的词史地位?

郁轮


李清照,南宋杰出女词人。

宋词有两派:一为婉约派,一位豪放派。婉约派统治着整个北宋诗坛,以晏殊、欧阳修,晏几道、柳永、秦观等人为代表,题材相对狭窄,但意境异常柔美。李清照继承发展了这种特色并达到了高峰。被后世文坛称为“婉约词宗”。

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又嫁了趣味相投的丈夫。她的一生与文学有缘。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个学者兼作家,母亲知书能文,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李清照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文学教养和熏陶。她很早就开始写作诗词。

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夫妇志趣相投,经常一起校勘古书,唱和诗词,鉴赏金石字画。

靖康二年,金兵入侵,李清照与赵明诚相继南渡避难,两年后赵明诚病故。从此李清照只身漂泊在杭州、绍兴、金华一带过着难民生活。晚年生活更为孤苦凄凉。

李清照是诗、词、文都有成就的作家,但主要成就是词。

李清照,是个全才作家,诗词文都有涉猎,并取得较高成就,但成就最高的是她的词。

李清照的文集和词集久已失传,诗文只有一些零篇断句保存下来。现在辑录的《潄玉词》中的四十多首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李清照前期的词主要写她少女、少妇时的生活情调,明快妍丽,但也时有抑郁。

这一类词的名篇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点绛唇》(“蹴罢秋千”)等。

其中《醉花阴》写女词人对负笈远游的丈夫的思念: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中用菊花比喻人的消瘦,意思是说人还不如菊花经得起秋寒;委婉而含蓄的表达了妻子对丈夫小别时的一片相思深情。

又如,《一剪梅》写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些词虽然题材狭窄,但在礼教控制的越来越远的宋代,作为女作家能大胆唱出自己的心声,客观上就有反理教的意义。因此,这些作品在当时就遭到封建味道似的诋毁。

词人后期的作品,大都描写自己的身世,寄托家国之思,风格沉哀入骨。

南渡之后,诗人经历了一连串不幸的遭遇,过着漂泊无依的孤苦生活。在“物是人非事事休,欲与泪先流”的境地下,国土的沦丧和身世的不幸,在李清照的思想上投下了沉重的暗影,也影响了她的词风。

后期的词作多感叹身世的凄苦之音,用白描手法而词义婉转,情真意切,深刻动人。

《声声慢》便是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作。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中刻画的冷清环境,触处生愁,成了一片愁的世界。尽管情绪消沉,但绝对不是无病呻吟,它真切地表达了浩劫之后的词人背井离乡、孤苦伶仃的凄惨心境;也渗透着动乱时代加与人们的共同苦难。

在艺术上,这首词有不少警句妙语,写得非常朴素自然,特别是创造性地用了十四个贴切生动的叠词,加强了感情的渲染,声调也很讲究,因此历来评论家都对它十分赞赏。

另一首名作《永遇乐》,词人回忆了当年在汴京欢度元宵佳节的盛况,述说了忧患余生的寂寞。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词中今昔不同的情景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流露出词人对古国深情眷念和对现实的关心。

此外《渔家傲》则表现了另一种开阔的气度。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曲三山去。”

写的豪迈奔放,气象万千,表现了词人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李清照是宋代婉约词中成就最高的作家。

李清照的词,语言清新流畅富有声调美,尤其善于用经过提炼的口语,塑造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在宋代婉约派词人中她是成就最高的作家,语言艺术上的成就可以和李煜媲美。

但因为她坚持婉约派的传统看法,认为“词别是一家”,只能用于消遣排闷、抒发个人感情,所以她很少用词来反映国家大事,而用诗来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她的词作的思想内容。

但女词人李清,绝对是一个有抱负有思想的作家。她的《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中借歌颂楚霸王,宁肯自杀也不愿忍辱苟活的气节,尖锐讽刺了南宋统治者此之妥协逃跑的悲切行为,表现了诗人在词中所缺少的慷慨豪壮的精神。


文子心语


诚邀,一缕英雄为您解答

看到楼主的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是一个精彩的提问,那我试着回答一下,一是出于对宋词的喜欢,二来是出于对词人的一点了解。

我在上一篇问答中,对李清照的成长有过简单的介绍,在楼主今天的这个问题中,我就不赘言再介绍李清照的生平了。关于楼主的问题“怎样看待李清照的词史地位?”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回答:

一、李清照有没有词学理论

接楼主的问题,直接从李清照的词谈起吧,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北宋著名学者李格非。李清照天资聪颖,从小深受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加之她勤奋好学,所以在青年时期就已经取得好较高的文学修养。正如宋代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记载的那样:“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兴趣广泛,她的生活不仅局限于深闺庭院、玉枕纱橱,她能溪亭泛舟、踏雪觅诗、品酒斗茶,她与丈夫赵明诚共同搜集鉴赏金石古物,与文坛名流也有也有诗书往来,如张耒、晁补之等人。

正是因为李清照广泛的兴趣和她的视野,让她具备深厚的艺术功底,取得了很高的文学成就,李清照不仅在词的创作中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她还撰写了一篇的《词论》,算是一篇词学理论的著作,她从理论上明确地指出词“别是一家”,是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在《词论》中有这样一段话:“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李清照明确指出了词的音乐性和词的创作理论,她还委婉地批评了苏轼等人以诗入词,词作不谐音律的缺点。李清照认为词是一种音乐性的文学,是可以用来歌唱的,与诗相比,词不仅讲究平仄之分,还强调音律。

在《词论》中,她强调词的婉约传统和艺术独立性。李清照认为,词须合乐,词应“典重”“故实”“铺叙”和“协律”。李清照认为词是音乐文学,一旦离开了歌唱的氛围,艺术价值就要大打折扣。

李清照把词人分为“知之者”和“不知之者”,她又对词的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词不仅仅要配乐歌唱,还要唱出雅正的情感来。

李清照这篇短小的《词论》,可以说是她在词学创作方面提出的理论,而李清照在创作词的过程中,严格遵守了《词论》中提出的理论,促进了词规范化的发展。

二、李清照的词学理论的地位

在宋代,李清照以“才女 ”、“才妇”称名于世。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因为李清照在青州生活期间曾自号“易安居士”,人们在评价李清照的时候,说的“易安词”,就是指李清照的词。而李清照的词作以其独特的风格自成一家,人们也将他的词风称为“易安体”。

宋代许多词人称赞并效仿了“易安体”。辛弃疾等人还曾在作词的过程中模仿过“易安体”的风格。“易安体”独特的清新婉丽的婉约风格得到了后世词学家的肯定,李清照的词作在词史中也具有很高的地位。

如宋末词人张炎在《词源》中评价李清照:“至如李易安《永遇乐》云:‘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此词亦自不恶。而以俚词歌于坐花醉月之际,似乎击缶韶外,良可叹也。”

南宋词人王灼在《碧鸡漫志》中对李清照的词作也是赞赏有加:“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王灼对李清照词作中词句的生新、奇俊很是欣赏,还有如如胡仔、黄昇、张端义等词评家对李清照词作中的“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宠柳娇花”、“寻寻觅觅”等句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正是因为李清照无论在创作实践中还是词学观念上,都坚持婉约词的风格,所以秉持传统词学观念的词人,把李清照的婉约词视为正宗。尤其在明代、清初李清照词获得了最高评价。

明代词的创作式微,词学观念也迥异于南宋的崇雅,趋向于浅俗与香弱,同时严守诗、词之别,提出“诗庄词媚”,崇婉约抑豪放,强调婉约词的“正宗”地位。

提出词“别是一家”的李清照,所写皆闺阁情怨,风格清新浅近,因而李清照与她的“易安词”在明代获得了高度赞赏,词史地位再次提高,被称为“自是花中第一流”。

如杨慎《词品》卷二评曰:“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杨慎还说道:“《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 ……山谷所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

如王世贞在《弇州山人词评》中把李清照的词作视为正宗的婉约词,并把李清照与李煜、晏殊晏几道父子、柳永、张先、周邦彦、秦观等宋代婉约词人放到同等的位置,王世贞认为他们(包括李清照)的词作才是“词之正宗”。

徐士俊《古今词统》在王世贞之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易安词的词史地位,认为“正宗易安第一,旁宗幼安第一。二安之外,无首席矣。”

明末清初云间派词人陈子龙对南唐、北宋词也评价很高,他把李璟、李煜父子和周邦彦、李清照作为典范。云间派后期词论家宋征璧列举七位北宋词人为标榜,以“曰易安,其词妍婉”把李清照与欧阳修、苏轼、秦观、张先、贺铸、晏几道并列为一流之席。

李清照不仅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还开创了自己的词体风格“易安体”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婉约之宗”。从以上词话和笔记中对李清照的肯定可以看出,李清照对词学的发展是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她的“易安体”在中国词史上是有一席之地的。

三、李清照“易安体”的独特风格

以上回答了李清照提出的词学理论以及他在词史上的地位,那么我再简单说一下李清照词作的独特风格。

  • 1、语言和视角的独创性

李清照是一位造词的大师。 她十分擅长将普通的词汇赋予新的含义。她会在词中运用各种很平常的词语,如方言、口语等,使得词通俗易懂,可读性增强,给人意蕴深厚的独特感受,这一点凸显了李清照高超的用词功力。

在抒发个人情感时,李清照也会采用通俗的词语。但是那些表面上看似平常的词语,表情达意上却是细致深入耐人寻味。初看语言极为平常,无新鲜之处,细品却含蕴丰富,这正是李清照匠心独运的地方,也正是李清照词作在语言方面的独创性。如《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写出了爱美的女子在春天来临,急不可耐地卸去厚重的冬装,换上轻薄的春衫时那种轻松欣喜的心情。然而,女人心如天上云,说变就变,乍着夹衫的好心情瞬息即逝。

早春的微寒,鬓上的残梅,不禁令词人思绪万千,悲从中来。以至于在下片中,词人的情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跳转到思念故乡的一怀愁绪上来。与其说是词人的笔触曲折跌宕,还不如说是一位敏锐女子心思复杂微妙、情感起伏不定的真实写照。

再如《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这首词中的“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两句,十六字中一气用了三个“旧时”,把强烈的今昔之感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

这哀婉痛切的感叹就是以一件“旧时罗衣”引发的:“起解罗衣”时,那金翠的莲藕花饰依稀可见,勾起多少前尘往事,可是世变时移,物是人非,一切都不可追回不堪回首。

服装是女人的深爱,是女人性情、心绪的无言表达,即便一般顶冠束带的男子能够了解也难以感同身受。

李清照“易安词”的女性特质与词人的自我表达天然地融为了一体,她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有别于众人,很大程度上不能不归因于此。她在表现女性情感的真切、细腻、婉曲等方面有着与身俱来的优势。

  • 2、结合时代背景抒发情感

李清照的后半生一直过着寓居的生活,但是她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性的将词的本质特征与时代背景相结合。

李清照后期词的主题多为表达自己内心对于时代变迁和颠肺流离的痛苦。她这一时期的词作,既具有词的艺术特征,又符合时代背景,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如这首《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宋室南渡之后,李清照跟随其丈夫赵明诚来到南宋都城临安。不幸的是,没过多久 赵明诚身染重病去世,留下李清照孤苦一人。由于无依无靠,李清照只能投奔亲戚,后半生一直处在飘零的状态。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流寓临安 (今浙江杭州 )时某一年元宵节所作。上片写今,写当前的景物和心情;下片则今昔对比,以过去的繁华反衬今日的孤寂。整首词运用哀乐对比的手法,言浅意显,抒发了自己在时代变迁之下的个人身世之悲。

李清照的这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可以说是结合时代背景抒发的强烈的个人感情。

  • 3、词学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李清照在《词论》中,提出词应“典重”“故实”“铺叙”和“协律”,所以她在创作词的过程中,严格遵守这样的创作理论,并一以贯之。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就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叠词的写法写法,七次连续使用叠词,不但强化了词的韵律感,又更好的烘托了词人的情感诉求。

她在运用历史上的典故时,会对其进行淡化,从而词句在表达时不会那么生硬,避免生搬硬套的感觉。如《多丽·咏白菊》一词,我们今天读这首词,即使不熟悉其中的典故,也不会带来阅读上的障碍,因为这首词字面意义是连贯的。

如果熟悉词中所运用的典故,就会惊叹于词人在创作时娴熟的技艺了,李清照在词作中用典的艺术风格既通俗易懂但又不失文雅。原词如下: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芳酝藉,不减酴醾。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李清照笔下的白菊是人格化的。上片连用典故“贵妃醉脸”、“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是为了突出白菊的娇艳、媚色与芳香,却又在典故前以“也不似 ”三字进行了否定。

紧接着则以屈原、陶令两位坚贞高洁的历史人物来肯定白菊的品格风韵。下片又用“汉皋解佩”、“纨扇题诗”、“泽畔东篱”等典故抒发白菊的哀愁和词人一片惜花怜花之苦心。

尽管此词多以典故堆砌而成,但词人对花的赞美与同情与其他词人的咏物词一样,都是一目了然的。这首词音韵谐美,完全符合她在《词论》中提出的“典重”“故实”“铺叙”和“协律”,由此也可见李清照在实践创作中词学理论的完美运用。

总结

李清照的词作有着真挚朴素的情感,情景交融、浑然天成的意境,她在词作中运用创造性的语言,多样化的写作手法,构词了李清照词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词作是对婉约派词风的继承和发展。

李清照词中突出的个性和成就,以及对艺术创作的完善,尤其是他在《词论》中提出的词作创作理论,让她自成一家的词作得到了“易安体”的评价,奠定了她在词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李清照的“易安体”,流风余韵,绵延千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词学爱好者,可以说她的词作有着永久的艺术生命力。


好了,我的回答完毕,欢迎交流指正。


一缕英雄


李清照在中国词史上是一面红旗,她引领了宋词的半壁江山。​在《词论》中明确提出了诗和词是不一样的,认为诗言志,词言情,主张“词别一家”的观点。她开创了“易安体”先河,是婉约词派的杰出代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一位熠熠发光的著名女词人,是宋代孕育出来的旷世才女。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她父亲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大散文家,母亲王氏史载她“善属文”。能文善书,是大家闺秀。她家往来无白丁,席间皆豪儒,吟诗作赋,谈经论典,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工诗善画,通晓音律,就像我们现在有的知识分子家庭小孩一样,唐诗宋词,口若悬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博闻强记,天资聪明,活泼可爱,有极高的文学禀赋,是人见人爱的小公主。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清纯开朗,娇嗔调皮,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少年生活奠定了她后来杰出词人的地位。

成年后的李清照人生并不顺利。

十八岁时候嫁给了21岁的赵明诚,赵明诚是太学生丞相赵挺之之子,结婚以后,两个人志趣相投,互相切磋诗词文章,探讨钟鼎碑石。当时夫妻俩家境比较宽裕,生活过的比较小资,可谓甜情蜜意。此前的词风轻灵洒脱,充满青春活力,从她这是的作品不能看出她,无忧无虑,轻松活泼,娇羞清纯的少女时代。

我们来看一首她的《点绛唇》

蹴罢秋干,起来慷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依门回首,却

把青梅嗅。此词意虽浅,却可见李清照少年才力,以及她未出嫁卓约轻倩,天真活泼的少女生活。

再来看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意思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鸣鹭。

一个无拘无束,活泼可爱少女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宋徽宗大观元年,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政治失意,郁郁而死,蔡京党徒于是下令拘捕赵挺之亲属,赵明诚当时在京师任鸿胪少卿才刚刚二年,自然逃不过这场劫难,祸从天降,靖康之难被迫南渡后,赵明诚病故李清照的心灵受到了重大打击,“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就是她当时心情低落的内心独白。

从此由前期的清纯少女和清丽少妇,变成一个饱经忧患、愁寂哀婉的中年妇。国破家散夫亡,是何等的悲惨。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威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

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建,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倡。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词的意思是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 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这时候的词风凄苦哀婉,深沉忧愤。南渡以后她的词风和前期相比迥然不同。

李清照的词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集中展现高智商高情商而又高洁哀婉的知识女性的画廊。这是李词艺术上一个最显著的特色,也是李词对中国文学的一个独特。





洎水蓝


如果没有李清照,可以说宋词都是不完整的。

李清照最伟大的地方并不只是她本身的才华,而是她从一个女性的角度用词真实地刻画出了女性的特征,将女性的柔软、委婉、情思直接表现在了我们面前。这一点与那些男性词人站在女性角度来写出的内容是大不相同的,试问哪位男性词人写得出那种“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感觉呢?

并且,与以社会、历史为背景的阳刚派有所不同,李清照是宋词中抒情、婉约派的代表,并且几乎是唯一的女性代表。要知道,在当时的“男权”背景下,女性的创造力是被严重剥夺了的,但李清照能在词的造诣上达到与苏轼、辛弃疾、柳永等男性词人比肩的地步,纵观漫长的文学史,能达到如此高度的女性能有几人?

李清照的词是与苏轼等人不同风格的词,也展现了她特有的美,让我们知道在男性词人以社会、历史、人生为宏观背景时,还有那么一个女性在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哀怒情怨,让我们感受到女性个人的真实感受,让我们看到在男性词人群星云集时,还有那么一位女性闪烁着她独特的光芒。李清照几乎以一己之力向社会证明了女性词人的重要性。

如果宋词少了李清照,那么宋词也就不再有女性词人的光彩,甚至都不再完整,那将是多大的遗憾啊?









陌上花Kai


百度百科上有一句对李清照的定义:千古第一才女。个人认为非常贴切。

01

才女,在古代来说并不容易出头,更别说名垂千古了。除去以风流艳史(鱼玄机、董小宛、柳如是之流)或者出色的政治才能(武则天、慈禧)在历史留名的女子,单纯凭才华让人记住的女子真没几个。西汉卓文君、东汉班婕妤、三国蔡文姬、晋代谢道韫,唐代徐才人,她们的特长作品是什么?如果不是专门研究这块的,怕是大部分都回答不出来。

来看看李清照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随便拎出来一句,上过初中的人应该都听过,因为初中课本里选入了她的词作为课文。能够经久不衰霸占教材选录榜的人,除了鲁迅、朱自清、李白、杜甫、苏东坡、,就剩一个女性——李清照。能选入教材的课文,必定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思想性与艺术性及传承价值都不容置疑。

李清照本身的才华已经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历史的验证。

02

如果因为单纯留了几篇脍炙人口的作品,那李清照这个“千古第一才女”的称号未免有些水份,至多可以称得上“才女”。她为什么能称得上“千古第一”呢?

因为她撑起了宋词的半壁江山,她是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唐诗宋词这两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宋词作为几千年人类文明的艺术结晶之一,最有成就的派别除了豪放派,就是婉约派。豪放派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气势磅礴,豪放不羁。婉约派柳永、晏殊、秦观,他们的词都婉约清丽,大多伤春悲秋,感时伤事。李清照词,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她的特别不仅在于她是一个女性能在辞作上有如此成就,更在与她作为一个女子,却有不输于男子的气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的这首诗划入豪放派作品毫不为过,情辞慷慨,气节逼人。与她自己的身世联系起来更是有一种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与看透世事的积极与达观。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好一句“江山留与后人愁”,正因为她有忧国忧民的情怀,才有无尽的愁绪无法排遣,只好留与后人了。

一个女子,还是一个生在古代男权社会的女子,更是一个有家国情怀与绝世无双才华的女子,难道还配不上“千古第一”?

03

被历史铭记的除了她的才华,还有她堪称传奇的身世。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恩爱,生活幸福。所以她前期的词多闺阁之趣。出生于两宋之交的她,赶上了金兵入主中原,“靖康之难”她流寓南方,境遇孤苦。山河破碎风飘絮,丈夫也在逃难的过程中身亡,她只能靠变卖以前收藏的金石书画度日。

为了维持生计,她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才女的文笔虽好,看男人的眼光却不怎么样。张汝舟早就觊觎李清照的珍贵收藏,婚后他发现李清照的财物所剩无几,便露出了本来面目,对李清照恶语相向,拳打脚踢。李清照发现张乳舟有营私舞弊的罪行,遂告发张汝舟并要求离婚。经查实,张汝舟被所在州制除名,李清照也成功离婚。

即使放在现代,也有很多女人不一定有离婚的勇气。有接受自己运气不好的坦然,也有离开渣男改变命运的勇气,李清照的一生注定不平凡。

所以,李清照还不配“千古第一才女”的称号吗?


村口文小姐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她的一生跌宕起伏,其父李格非出苏轼门下,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李清照一生最幸福的生活就是和丈夫赵明成一起生活的日子,他们感情融洽,生活幸福。靖康之难后,丈夫赵明成病死,李清照的十余屋古籍古物皆被毁,长期过着流落江南的动荡生活。

如清代诗人赵翼所说“国家不幸诗家幸”,以靖康之难为界,李清照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她的词风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前期思想感情比较单纯澄净,后期国破家亡,饱尝人世心酸,因而词风开始变得越来越诚挚、悲凉以至悲切。

李清照在词史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苏轼曾经提出词“自是一家”,将词提高到了与诗同等的地位。而李清照则在《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使词与诗彻底分开,拥有了自己的领域。她强调诗词分畛,应当界限分明,认为词应是高雅、流畅、清灵,严守声律而富于情致的。她后来的创作多少突破了这些限制,但恪守词“别是一家”的理论始终未变。

李清照的词在艺术上也是自成一家,被后人誉为“易安体”、“婉约正宗”。首先,她善于将个性化的抒情和完美的意境结合起来。其次,她还善于将清新朴素与精美雅洁的风格完美结合。

正因为李清照的词有如此之大的影响,所以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被后人与李后主、柳永、秦观、周邦彦等一起推为“当行本色”的婉约正宗。直到如今,我们读起她的作品无不为她作品真挚的情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折服。

所以,被称为词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绝对是名副其实的。











书海之漫步的小鸟


李清照,她在散文和诗歌方靣的成就:《金石录后序》叙事和抒情真切动人;《打马赋》的乱辞、《送胡松年使金》等诗中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思想。李清照早年在《词论》中认为“词别是一家”,局限了她在题材和风格上的多方面探索。南渡后的流离生活和创作实践,使她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这种传统的观念。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反映了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如(如梦令)“长记溪亭日暮”、(醉花阴)《九日》等。这些作品除表达她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对爱情生话的憧憬,虽然题材是比较狭窄的。

后期词主要是描写她在离乱中的孤独生活和痛苦心情,如(武陵春)、(声声慢)等。有些词还在对故乡故国的深沉怀念中流露了一定的爱国思想,如(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永遇乐)等。这些词虽然主要是抒写她个人的不幸遭遇,而且情调比较低沉,但是在她和广大人民共同遭到国破家亡的惨祸中产生的,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他们的共同心情。她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表现对自由美好生活的渴望,并通过丰富的想象寄托了故乡故国之思,充满浪漫主义精神。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在理学家们大力提倡封建礼教、扼杀妇女才能的时代,她敢于利用当时流行的文艺形式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心情,还敢于批评当时久负盛名的作家。这种敢想敢说的精神使她在词的构思、用事、炼字琢句等方面,都表现了较多的独创牲。李清照的语言明白如话而情味深长。同时,她很重视音律,使词的语言富有声调美。李清照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使她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她的词又兼有豪放派之长,在两宋词坛上能够独树一帜,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文藻巧翁


对于李清照词的评价,建国以后有过几次反复。一九五八年出版的几种文学史,把李词说成是“哀怨颓废”、“悲观绝望”,划入“形式主义”、“反现实主义的逆流”,显然是由于受了“左”的思想的影响。这种不公正的评价,已经为人们所抛弃。大家公认,李清照是宋代一位优秀的词人,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女文学家。但是以后又出现了一种偏向,就是对李词的艺术成就,以及她在词史上的地位评价过高。如王仲闻先生《李清照集校注·后记》说,李清照“较之柳永、周邦彦,固然远在他们的上面,就比较南北宋其他大词人,也不见得有多少逊色”。又说:“李清照……使婉约派发展到了最高峰,从此也没有人能够继续下去。”又说:“清照词影响所及,竟下至本世纪初。”也有同志说:“李清照所开创的‘易安体’继往开来,集婉约派之大成。”(李玉铭《论李清照的婉约派词风》,《文艺论丛》十二辑)或曰:“她流传下来的词只有四十五首,却荟萃了词学的全部精华。”(黄墨谷《李清照评论》,载《重辑李清照集》)这些评价,我认为不尽妥当。下面谈几点粗浅看法,就正于各位前辈。


巧巧翘翘


一个文学家于文学史上地位的确立,最根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是看她的作品。文学不是思辨的,而是形象思维的“人学”,所以它最根本反映的还是人类的自身情感,心理的历程与变迁,以及与人密切相关的道德伦理,家教信仰等。

因此,评价文学作品是否人类精神产品中的精华,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首先是作品对精神或人类情感的反映深度;

其次是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个性;

再次是对技巧的开创或完善。

李清照于词史地位的确立,主要依凭于其作品。她的词作可以说是天才,情感理想的三位一体。在她的词作中,表现了人类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即女性情感世界,她发臻于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其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中婉美、多情的一面,而且以其不同时期的作品,构成了一部女性情感历程的巨著。

所以我认为李清照的地位是谁都替代不了的,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




周易研究与应用学者


北宋未年,词坛上一颗光华夺目的织女星。她惊人的才华,高居词坛,雄视侪辈,成为有史以来最单越的女词人。她的《漱玉词》已失传,现只留70多首如《如梦令》,《醉花阴》,《一剪梅》,《武陵春》,声声慢》,《夏日绝句》尤为感人。

她不但在创作具有独特风格,又是词坛上最早一个词评家。她熟悉音律,掌握高度艺术技巧,高视阔步,简直不把欧、晏、苏和黄放在眼下。她认为“词别是一家”耍求协音律,有情致,这是对的。但她认为他们在词作上缺革新精神。

她的创作,以曲折细腻见长,能通过高妙的艺术手法把非常纤细的事物或感情加以再现,不但以豪放见长的词人望尘莫及,即便婉约作手也相形见绌。她的最大特色,乃是开辟了词坛的〝微观世界”。她能从极细微处写出人物,传出感情,是前人未曾达到,也是后人不容易学步的。我们不仅仅欣赏她那些“绿肥红瘦∥“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实在远不足理解这位历央上享誉最高的女词人。

以上赘言你认为能讲清了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