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野塘草邊(塘較大)為何無魚?光水處反而有鯽魚上鉤?

劉存鳴


野塘草邊(塘較大)為何無魚?光水處反而有鯽魚上鉤?

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垃圾帶走:為娛而釣,幼魚放流!


都說“釣魚不釣草,等於瞎胡跑”!的確水草為魚類提供了保溫、遮陽、擋風的作用,並且水草叢浮游生物及小蝦類相對較多,為魚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另外水草也為魚提供了良好的棲息、避難場所,在水溶氧量不足時白天還能釋放出氧氣。所以說在作釣時草洞或草邊是不錯的釣點,相對來說魚比較好釣一點!但是題主說的問題,在現實作釣中又確實出現過!什麼原因呢?本文就與釣友們分析一下:什麼時候不適合釣草邊!


一、因季節變化水草開始死亡、腐爛的時候

釣友們都知道,我國大部分地區四季分明,這也就導致了很的水草有一個生長週期!隨季節變化,不同的水草會在不同的季節死亡、腐爛。當這些水草開始死亡、腐爛,不但會在水中產生刺激性氣味,同時會發酵生成一些沼氣,降低了水的溶氧量!所以說這種時候釣水草邊是不好釣的!


二、因水溫過高或過低引起魚類不適應的時候

雖然說水草有一定的保溫和遮陽的效果,但是在夏季因氣溫過高導致水溫上升過快時,由於水草外水位普遍較淺,也就導致水底溫度過高。這時魚類會感到不適,也就會遠離水草遊向水底溫度偏低的深水區!同樣在冬季因氣溫過低導致水溫過低,這時魚類也會遊向深水區。所以說水溫過高或過低時,釣水草邊是不好釣的!

三、水草處有掠食性魚類隱藏的時候

魚類因食性不同其掠食方法也是各不相同,每一片水域中都會有鯰魚、黑魚之類,以捕食其它魚類為食物的掠食性食肉魚類!這些掠食性魚類經常會躲藏於水草周圍,伺機捕食水型魚類。當水草周圍有它們出現時,其它魚類會預感到危險的到來,從而不會去輕易的靠近水草覓食。所以說有掠食性魚類隱藏時,釣水草邊是不好釣的!

四、水草處水位過淺的時候

上面提到過水草周圍水位大都不會太深!一般情況下由於水草的遮擋,水位稍微淺一些不影響魚類棲息、覓食。但是當水深太淺時,魚類在這種淺水中棲息、覓食會缺乏安全感,也就導致它們不會到淺水水草邊。所以說水位過淺的時候,釣水草邊也是不好釣的!

總結一下:雖然說水草邊好釣魚,但也不是每一種天氣下、每一種環境下的水草邊都好釣魚!只有根據實際的作釣情況,正確的選擇是否釣草邊才能有更好的魚獲!最後祝廣大釣友們:金秋十月,大鯽大鯉!


我是大王的釣魚日記,原創手寫不易!如果您看完覺得有點意思,煩請加個關注。更多更好的釣魚問題及視頻,期待與您探討分享!


大王的釣魚日記


雖說“釣魚要釣草”,但並非所有的的水草都適合下杆釣魚。可能在我們釣魚人眼中,水草能為魚兒們提供豐富的食物來源,以及利於它們藏身,所以魚兒們往往會在這種地方聚集。但是凡事都不是絕對的,因為水草也是分種類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哪些情況下挨著水草下杆,是很難有收穫的。

一、水草過於密集

當水草過於密集的時候,水體接觸空氣的面積較小,水體中的溶氧量相對較低,同時水草過於密集時,魚兒遊動覓食較為困難,這樣的地方自然也就不招魚兒。

二、水草堅硬或有刺

魚兒們的魚鱗就相當於我們人類的皮膚,對它們的身體起著一個保護的作用。而當水體中的水草過於堅硬或者有刺的時候,魚兒在這樣的環境中覓食,它們的魚鱗則很容易受到創傷,魚兒們自然會避開這些地方。

三、水草過於稀薄

我們平時挨著水草下杆垂釣時,水草的密度需要有著一定的規模,當水草過於稀薄或者是那種無根的水草,像浮漂等。它們只是漂浮在水體上方,底部並沒有與水底相連,因此很難累計食物跟幫助魚兒們藏身,自然也就不招魚兒。

四、水草處水深太淺

魚兒們都有著趨溫性,而現在已經是深秋時節,氣溫已經是比較低的了,如果有水草的地方,水深過淺的話,也是很難讓魚兒們停留在此的。

總結:我們在垂釣時,挨著水草邊垂釣固然沒有非議,但並非所有的水草都適合魚兒們聚集,因此我們在垂釣下杆前,最好能先觀察一下水體中水草的情況,最終尋找一個合適的下杆地點。


野釣競技


水草可以說是魚兒最好的棲息場合。水草不但可以提供魚兒的食物,藏身之處,還可以避風擋雨,在春天魚兒甩子時,水草還可以作為魚兒受精卵的依附之物等等,所以在釣界一直有“釣魚不釣草,等於瞎胡跑“之說。但水草之處就一定是魚兒喜歡的場所嗎?個人的觀點是:未必。

以下三種情況下釣水草處效果就不如光水處。

第一,在淺水水草處。

在淺水水草處,由於水較淺,受陽光照射的強度就會大,水底的植物經過高溫就會發酵產生氣體,所以在淺水水草處往往有種刺鼻的氣味,這種場合魚兒當然是不會喜歡的。

第二,水草茂密之處

由於水草密度大,魚兒在水草中間穿行時,身體受阻,活動起來比較費力,魚兒當然也不會喜歡的。

第三,溶氧量低的問題

水草茂密的地方,在沒有陽光照射時,水草不能有效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再加上厚厚的水草,又阻擋大氣壓把氧氣壓進水中,所以,在氣壓低的時候,儘量不要選擇在水草處垂釣。這也是夜釣釣明水的原因。

回到問題是問題上,我感覺第三點的原因要大些。

可能你會認為我釣的是草邊呀!但是請不要忘記,水草在沒有陽光的照射下一樣會呼吸的。但它們這時是消耗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會和水中的魚兒爭搶氧氣的,而水草又不會像魚兒一樣四處活動,所以在水草附近的溶氧量就會變得稀薄,魚兒當然會離開這個地方。而這時光水處往往溶氧量會更高些,魚兒當然會選擇去這些地方。

另外,別人在光水的地方下鉤,打窩可能選擇在魚道上了,由或者別人的窩料在味型或者狀態上好於你等等。

寫到最後:

還是那句話,有水草的地方,只要水深合適,水草密度合適,多數情況下,下鉤垂釣效果是要比光水的地方要好些的。一時的垂釣效果不好,並不等於一直這樣,也不必過於糾結。

最後,作為釣魚人呼籲釣魚謹遵“留大放小”的原則,自己製造的垃圾,隨手帶走並分類放置。


石頭釣魚記


你好!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問題。

“釣魚不釣草,多半釣不到”選擇水草處下鉤,肯定沒錯,水草不但可以為魚兒提供豐富的食物,還可以為魚兒提供天然的避難場所。

鯽魚是群集性的,屬於雜食性魚種,喜歡在近岸水草處生活,這大家都知道的。

草邊釣不到,反而明水區能夠釣到鯽魚,關於這問題我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太陽出來了,水溫升高,魚兒從水草裡游到明水區曬太陽了,這片明水區離有水草的地方不遠。

現在處在秋末冬初,白天和晚上的溫差有十幾度之差,在白天陽光照射下,明水區淺水的地方水溫肯定比水草邊或者水草底下的水溫上升要快很多,魚兒會從水草底下游到這片水域曬太陽順便活動覓食,此時必上魚。

但是,釣到的鯽魚不會太大,因為大鯽魚穩重一般不會輕易出來的,就算有太陽,它還是隻在水草邊徘徊,離草不會太遠,水草是它的天然安全房,稍有點動靜,它就會第一時間躲進它的天然安全房。











鑽石幸運者


俗話說,釣魚不釣草,等於瞎白跑。水草和魚已經形成了長期的共生關係,魚為水草捕食害蟲,清理枯草,保持水草的正常競爭與生長。草為魚提供食物來源和安全的棲息場所。所以我們一般都會選擇有水草的地方下竿做釣,但是有的時候水草邊卻沒有魚,光水處反而有魚,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就從三個方面簡單說一下。

(1)魚情問題

就是在水草區的魚出現了異常,但是作為鯽魚本身可能沒有變化,主要是來自一些掠食性魚類的威脅。比如我們經常看到黑魚會帶著一大群小黑魚在草叢中巡遊,就是在伺機捕食鯽魚。又或者黑魚潛伏在草叢中一動不動,就等著小魚送到嘴邊,如果有黑魚進行攻擊的時候,鯽魚都會立馬逃跑。

(2)水情問題

水情問題可以說是大部分情況下出現都能遇到的,水草區主要就是水和草構成的。水出了問題只能是水溫,含氧量,有時候水溫太高或者太低都不適合魚類生存,含氧量就是有的水草會吸收水體裡的氧氣,造成水體含氧量降低,魚自然遊走了。草的問題就是草會汙染水質,比如之前說的革命草,它枯萎腐敗之後會產生大量的有害物質,汙染水源,對魚類造成傷害,自然避之不及。



(3)人為原因

隨著人類活動量的加大,越來越多的自然環境受到影響,當然一般都是不好的影響。比如某些人為了眼前的利益,刻意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永久的無法彌補的傷害,這裡就不明說了,想必大家應該都知道。還有就是我們釣魚人也要從自身做起,不亂丟垃圾,這些對水源有影響,對魚肯定也有影響。


寫在最後

水草處沒魚肯定是有原因的,這裡就只是列舉了三個大致方向,可能也有其它特殊的細節問題等待我們去發現。比如入水口處為什麼魚喜歡待著。


大別山小農人


也有可能是亮水區下面有深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