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場好演講改變命運


唯有先聲奪人、不落棄臼是一場成功演講的必備要素。無論從事什麼行業,優秀的演講能力絕對是職場上強有力的一項競爭力。

如何做一場精彩的演講,從而改變人生呢?


如何用一場好演講改變命運


用自我介紹先聲奪人。

站在舞臺上做正式的自我介紹,抑或和別人第一次見面時簡單的自我介紹,比較傻的方式是上來就說自己有多牛,比較二的方式是上來就說自己認識某某某,好像認識了那些人自己也成了牛人一樣。

擁有好的自我介紹標準是讓對方在不反感的情況下記住你。

用45秒講自己做過的趣事,不涉及財富、地位等產生攀比的話題。比如愛旅遊,曾經去沙漠徒步;愛廚藝,每天做不同早餐,搭配不同的鮮花,喝不同樣的茶。

我們可以找幾個朋友,每人在紙上寫下自己認為最有趣的10件事。大家一起討論,打分,把打分最高的3件事作為介紹自己時的故事,再加入細節就可以了

在不同場合的自我介紹不同。由於在中國人面前,很多人把我當老外,我會用那個打出租車被當成老外,我會用那個打出租車被當成老外,司機跟我說英語的故事來暖場,以“"我來目新疆,我爸是維吾爾族,我媽是維吾爾族,我們全家都是維吾爾族”做結尾。

最開始簡化主題,不要開始貪婪

還有人問我,演講如何幽默一些。幽默和風趣並不是演講最核心的問題,核心在於把—個道理通過一個或幾個故事印刻到受眾的心裡。

我們總是希望通過寶貴的公眾演講的機會展示自己,想一鳴驚人,於是忍不住在一場演講中說很多道理,巴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說出來。說理太多,受眾反而一個都聽不進去。任何東西多了就膩,很多重點就是沒有重點。

過去叫主旨句,現在叫金句,本質都一樣把一句話刻到人們心裡。不管是馬丁路德金的 I have(我有),還是喬布斯的演講 stay hungry(求知若渴),還是雷軍的站在風口豬也可以飛起來,這些觀點通過一篇演講被大家記到今天,已經是莫大的成功。

科學研究表明,人在短時間內記住7個重要的事物是極限,一般來說3個比較好記。很多領導的發言是我今天只講幾點,首先………其次………再次………然後………最後………補充一點……其實講到第三點以後就沒人想聽了。

即使不是大型的勵志演講或者比賽演講,只是工作彙報抑或學校裡做的 presentation(展示),核心也最圍繞3點來講。

假設項目組彙報,有十幾個分支呢?在有限的時間內把3件事情說清楚就可以,其他的可以通過書面資料呈現給大家,聽眾舒服,自己也講到位,大部分演講者犯的錯誤,是打開PPT自己照本宣科。國外有種諷刺的說法叫PPT卡拉OK——自己讀得累心,聽眾聽得糟心。

金句的好處在於讓人通過一句話記住你的演講要表達的思想。

什麼樣的句子能流傳呢?

大多是令人拍案叫絕的類比。

比如我寫父親的那筒演講稿《真正的成功是點亮更多人的人生》中,說到成功的人生像路燈一樣,點亮別人,這種意象產生的畫面感會讓人們記住。

再比如,談到“沒有愛了要不要離婚這個話題,馬薇薇的金句:“你沒有愛了,你需要陪伴,養條狗呀。"到社交話題時,思達的金句:“你和那些遠在天邊的人交朋友,你以為人家是你的一生摯友,其實你不過就是陪了個酒

故事!故事!故事!

確定了核心主題,不管是1個還是3個,每個主題要找相應的故事。

幾乎所有的演講者都會看史蒂夫喬布斯在2005年斯坦福大學的那場精彩演講。

偉大如喬布斯,他的開場不是“同學們,我要語重心長地和你們說幾點,你們要認真聽”,他直接告訴大家,沒什麼大不了的,就說3個故事。

自信,因為他深知真正吸引人的不是道理,是故事。

我的演講不喜歡講故事,很多老師一個故事能講10年,我就想,不能這樣,得講道理講方法。開始還行,後來覺得道理講起來很虛,聽眾聽得索然無味。

我心裡埋怨過聽眾:“我是為了你們好,給你們講有用的東西,不是講故事糊弄你們開心,過後什麼改變都不帶來。

每次想好講一個道理之前,找到一個能闡釋它的故事。

問題又來了,我講故事能力不強,學生沒反應。

什麼?缺乏細節。

好的故事源於細節。小說家和編劇寫的故事,讀文字已經如在眼前。

人們對具體的故事中的人,容易產生共情,吸引也由此而生。

即使講同一個道理,不同聽眾也需要不同的故事去打動。給下級講的故事和治上級講的不同。做彙報時

和做工作任務安排時講的故事不一樣

最好的故事是對任何人都可以講的,就是自己的故事。你的演講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講會更加打動人

這是無法複製的經歷。但凡經典的載入史冊的演講,幾乎都和自身相關,和內心相連。

沒故事的人,要麼湊臺著用別人的故事,要麼向內挖據,好的演講者是有故事的人,這不是巧合,是必然

“好故事就是值得講而且世人也願意聽的東西,要獨創,不要複製,鍛鍊自己講故事的能力和思維,推薦閱讀羅伯特麥基的《故事》、布萊克斯親德的《救貓咪:電影編劇寶典》、拉約什埃格里的《編劇的藝術》,從好編劇身上學習如何講好一個故事。

如何用一場好演講改變命運

克服緊張感

如果只講一篇文章,想不緊張很容易,背上幾十遍,背熟。再牛的人演講不熟, 也會產生緊張感。

對某一次報告或演講的緊張的克服,需要至少12次練習。三五次很難產生深刻的記憶,太多次數對初學者來說容易疲憊,很難做到。經過12次背誦和練習,對文章的篇章構成、脈絡設計、難點和痛點都比較熟悉了,也能在此基礎上加入一點個人發揮的成分。

不要對自己有太高的要求,10分鐘以內的演講,可以逐字背誦12遍,對於幾十分鐘甚至一兩個小時的長演講,只需要把文本大致過一遍,釐清思路。沒有驚奇,就不會有驚嚇。

長期的氣場養成後,就算到了現場忘詞也不會緊張。

歷事多,面對新情況就不容易緊張。

如果說過去的時代,會電腦、會開車、會外語是三項必備技能,在新媒體時代,掌握演講這門技術,在 職場和生活中運用得當,也會成為成功的利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