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人同受遺詔,疑點重重,是雍正在說謊還是確有此事?

關於雍正繼承皇位的說法很多,有一種說法是“八人同受遺詔”。這種說法最早的版本是雍正七年(1729年)九月成書的《大義覺迷錄》,在這以前,從沒有過相同的記載。

八人同受遺詔,疑點重重,是雍正在說謊還是確有此事?

我們先來看一下有關史料上是如何記載的,《清聖祖實錄》的記載與雍正本人在《大義覺迷錄》中的陳述相似,大致整理一下就是:丑時(凌晨1—3點),康熙病勢加重,詔命胤禛來暢春園;寅時(凌晨3—5點),詔胤祉、胤祐、胤禩、胤禟、胤、胤祹、胤祥和隆科多,宣佈胤禛繼位;巳時(上午9—11點),胤禛趕到暢春園,在隨後的時間裡,胤禛三次給康熙問安,康熙還能說話,只是“告以病勢日臻之故”,避而不談繼位之事;戌時(晚上7—9點),康熙駕崩。

八人同受遺詔,疑點重重,是雍正在說謊還是確有此事?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初九,康熙偶染風寒,在暢春園靜養。命皇四子和碩雍親王赴齋所,準備代行十五日南郊冬至祀典。

十三日醜刻,康熙病危,急召在齋所的雍正(時為雍親王)入見。命吳爾佔代行祀典。

寅刻,雍正尚未趕到,康熙又召皇三子誠親王允祉、皇七子諄郡王允祐、皇八子貝勒允禩、皇九子貝子允禟、皇十子敦郡王允䄉、皇十二子貝子允祹、皇十三子允祥及步軍統領、理藩院尚書隆科多到御榻前,諭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繼朕登基,即皇帝位。”時除恆親王允祺因冬至奉旨往孝東陵行禮不在京師外,皇十五子貝勒允禓、皇十六子莊親王允祿、皇十七子果親王允禮、皇二十子貝勒允禕等都在康熙寢宮外等候。

巳刻,雍正趕到,急入寢宮問安。康熙告訴雍正自己病情日增之故。雍正含淚勸慰老父。這天,雍正曾一連三次進見請安。

當晚戌刻,康熙駕崩。

從上述資料裡記載,有關康熙之死、雍正即位確實有很多疑點。

  1. “康熙臨終有允祉、允祐、允禩、允禟、允䄉、允祹、允祥、隆科多八人,在病榻前同受命雍正繼位的遺詔,另有允祿、允禮、允禓、允禕在寢宮外等候。”這確是雍正即位名正言順最有力的證據,然而在雍正七年的這八人中,允禩、允禟已經不明不白地死去;隆科多已經被禁錮而亡;允䄉正在禁錮中;允祉、允祹,一個被革親王、一個被革郡王;允祐明哲保身唯求苟活;允祥正是雍正的心腹,沒有一個人可以出來對證。
  2. 八人同受遺詔的另一個疑點,康熙病危之時,十萬火急召雍正進見,要告知雍正即將繼位,如果是這樣,別人不告訴雍正,那麼為什麼連雍正的心腹兄弟允祥都沒有對他說受詔的事,使他在康熙死後得知命他繼位的遺詔時,竟至“驚慟昏僕於地”?
  3. 還有隆科多並不受康熙欣賞,也不是唯一的皇親國戚,為什麼如此重要的事,反而是他在場
八人同受遺詔,疑點重重,是雍正在說謊還是確有此事?

我們不難發現《清聖祖實錄》是在雍正初年編寫的,也就是意味著是由雍正給康熙紀事,那麼將自己繼位之事寫的順理成章也就說的過去了。

除了史料的記載有很多的疑點外,雍正繼位之後做的很多事也應證了“八人同受遺詔”可疑性。

  1. 雍正一即位,即迫不及待地殺掉康熙晚年經常傳達康熙旨令的近侍趙昌,而使全國震驚(據當時在京的傳教士馬國賢言)?即下令收回康熙所有的硃批諭旨,聲言“若抄寫、存留、隱匿、焚棄,日後發現斷不寬恕,定從重治罪”
  2. 康熙生前居住的暢春園,是規模最大、最為富麗堂皇的皇家園林。雍正即位後棄而不居,另撥鉅款營建圓明園,作為自己經常居住的行宮。
  3. 避暑山莊是北京以外,清朝的第二個政治中心,自康熙開始,幾乎所有的清帝,每年平均約有一半時間在那裡處理朝政,接受各少數民族王公貴族的朝覲,在那裡行圍打獵、摔跤較射、賽馬火戲。雍正為皇子時也經常陪侍康熙前往避暑山莊。然他即位後直至去世的13年間,卻再也沒有去過一次避暑山莊。
  4. 京東馬蘭峪,是清入關后帝陵陵區所在,雍正的祖父順治,父親康熙均葬於此。雍正則一反常規,不入祖墳,將自己的陵寢建在了數百里以外的京西易縣,雍正遠遠地避開了他的父親康熙。這給他的子孫出了個難題——死後歸葬何處?最後乾隆立了隔代間葬兩陵的規矩,才有了後來“清東陵”、“清西陵”之分


八人同受遺詔,疑點重重,是雍正在說謊還是確有此事?

這些似乎都隱示雍正即位的不合法性,都隱示雍正的即位是一個陰謀。

[佐意說]

無論如何,雍正繼位終究是個謎,雖然史料上有記載,但是這也很難讓人信服。我們現在來看,不管怎麼樣,雍正是一個勤政的皇帝,他為“康乾盛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如果沒有雍正,康乾盛世也許不會存在。我們可以大膽得猜想:或許他認為清朝百廢待興,其他兄弟沒有能力接住這個擔子,所以不折手段的獲得皇位,為得是大清宏圖偉業。



關於清朝歷史其他精彩內容

佐意 歷史愛好者/85後/曾經的歷史課代表/講述最接地氣兒的歷史

若喜歡佐意的文章請點點關注;歡迎多多評論多多點贊,您的點贊是我最大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