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0—70年代的时候,有人说人们吃得不是很好,却很少生病,这是为什么?

农民一帆风顺


如果说6o一7O年时期人们很少生病是没有任何根椐的,只是那时对什么叫生病和现在是完全不同的,那时因为人们生活非常贫困,只要身体能坚持干活,就不叫生病,也不会去看医生,只有非常严重了,坚持不了才认为有病了,能抗就抗,一般的感冒,胃病,风湿腿痛等等常见病根本没人去看医生,还有慢性病没到十分严重也没人去医院看病,都是用一些偏方自己吃吃缓解一下,比如现在的高血压,糖尿病那时根本也不会知道,严重了,并发症了才会去看,而那时农民一分钱免费医疗也没有,轻易不敢上医院,也没有没病去检查这说法。所以那时医院病人不多。而现在稍有点病就去看医生,很多没有症状的病一检查就有病了,开始常期吃药了,加上医保范围扩大,报销额度增加,有了看病的条件,医院人满为患。说那时病人少,现在病人多,这个情况没有可依据的数据,没法说明。但可以用人均寿命来解释这个问题,因为病人多寿命就短。没病不会死人嘛。六十年代人均寿命53岁,现在人均寿命72岁!所以结论是五六十年代病人多,现在病人少!不过也可以这么说,以前人条件不好,得病死的快,现在生活条件医疗条件比以前强了百倍。得病几十年还活着,病人的比例比以前大。


自由生活万岁


我也是过来人,对六七十年代十分了解,那时物质生活虽说不高,但文化生活还是很好的。那时村村演戏。我们家乡文化生活条件较好。周边三里左右有三个军工厂。这些军工厂每天演电影。有时一晚能跑二个厂。十分开心。十七岁以前是我一生最欢乐的时光。医疗卫生条件也很好。离我村三里就有一家高等医院。对我们这里老百姓就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所以本人对六七十年代有着深厚的喜爱和留恋。那是我一生最美好的欢乐时光。


夜琳梦曦1


出这个题目的人,肯定不是从那个岁月过来的,根本不知道那个时候人的健康状况,我今年60多岁,我还记得我小时候时,我们是一个大自然村,有300多口人,可是村子里面的老人,基本上,70岁左右都没有了,活到70岁左右,都是高龄,70岁以上的人,我好像没怎么见过?就是70岁村子里也是寥寥无几,你看看现在,60多岁的人还生龙活虎,70岁的人还精神十足,十岁的人还在做骑自行车运动,90多岁,还有打麻将的


用户729554638565


六七十年代,我正在上学,敢肯定的说,中学时代一个班级五十多人,没有一个戴近视镜的。那时候也不是人人都不害病,但敢肯定地说,癌症极少。胃病太多,有些人认为那时老年人活七十岁的人极少,事实如此,但责任不在当时,要知道,解放初期,中国人平均寿命三十五岁,六七十年代的老年人都是旧社会出生的,活到七十岁相当不易了。现在呢,六七十岁老人看着身体还好,还能干活,跳广场舞,这应归功于六七十年代少年时期吃的粮食没有转基因,也没布添加济,也没有农药残留。自幼养成的好身体。如果说现在长寿人多,也归功于年轻时养成的好身体。再看一下现在的年轻人,学生中近视眼占大部分,三十岁的中年人需多白发,还得染。上班族,打工族的年轻人,有些精神高度紧张,压力大,真不敢断言,今天的中青年,到老时会怎样的身体?


治民1118


我是四十年代出生的,六、七十年代的生活历历在目,那时哪有不生病的,是沒钱看病,因为那时连吃饭穿衣都成问题,人们生病了就靠拖,我所在的生产队一户人家主劳力生盲肠炎,实在拖不了就去了医院,这户人家当年就成了倒挂户(到年底结算时倒欠生产队),我弟弟蛔虫穿胆每年要发二、三次,痛得满地打滚,当时父母也没办法,实在沒钱去看医生。这样的事我看到得太多了,所以你说的六、七十年代人们很少生病不符合事实。


W加乘


这是真的。为什麽呢?

首先那时的粮食,蔬菜,水果没有化肥农药,上的农家肥,无毒无污染,几乎是纯天然食品!

其次那时空气好,只要晴天都是蓝蓝天上白云飘!青山绿水,一幅美好的田园风光!不像如今,科技交通发达了,工厂和各种车辆多了,废气,尾气污染也多了!

还有那时人们的压力小,虽然很困难,一家有五六个,七八个,甚至十个孩子的都顺理成章养大,而如今一两个孩子就让父母不堪重负,甚至苦不堪言!人压力大了自然抵抗力差,好得病!

另外那时交通不发达,人们出门多是靠步行。就比如我吧,在德惠师范读书时,四十多里路,都是周六走回家,周日走回学校!正是这样的锻炼,几乎人人都是铁脚板,走几十里路没问题!可如今,尤其是年轻人,出门就以车代步,一步都不愿意走!

可能是基于这些原因,所以六七十年代的人们,吃的不好却很少生病!好在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这些了,能改变的正在努力,就比如说走步,健身,跳舞等,愿我们的国民身体越来越健康!


常青树


我是50年代出生的人,对六七十年代的生活,比较了解,那个时代,文化生活单一,在60年代那时候,村里组织了文艺宣传队,我也是其中的队员,每到农闲的时候,村里就组织年轻人排戏,主要是演花鼓戏,送货路上,刘海砍樵,等,冬季农闲的时候和春节前后,下乡演出,每次到小组演出,村民听说有戏看,真是高兴的不得了。

70年代,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一枝独秀,大江南北,全国都一样,集体做公分,搞大合唱,每到插秧的时候,几十个人排队,插得慢不敢走前面,插秧速度快的走前面,你追我赶,那个高兴劲,感觉不是很累,每次走前面的,就是我老邓。

67O年代生活艰苦一些,确实没有压力,那个时候的医疗条件差,全村只有一个赤脚医生,从懂事的那天起,一直到90年代,在本村医生吊水,一瓶水都没完,就感觉好了,那时候医疗条件差,就是有病,也不知道是什么病,一般寿年都在60到70岁之间,现在70岁:算高龄,90岁的老人很多,当想起六七十年代的往事,难以忘怀。


做自已想做


不是那时的人们病少,而是人们小病不吃药,抗几天就好了。就拿感冒来说吧,小时候头疼头晕浑身无力感觉身上冷。我妈用手摸摸我的额头烫手,说感冒了,就用家中必备的: 葱根,姜,白萝卜,香菜根,苏子秸(现在菜市场卖的苏子叶的秸秆晒干),一起加水煮,一个小时后倒出熬好的水再加些红糖,趁热喝下,赶紧钻进被窝,妈妈再盖上一层厚厚的被子。一会儿就出汗了,在被窝里憋的难受,说妈出汗了,妈用手伸进去摸一下觉着汗不够多说“不沾,再出会儿。”过了一会儿汗把被子湿了,我在被窝里喊: 沾拉!妈再用手摸一下觉着可以了,就把上边的厚被子揭开,递给我一个干毛巾把汗擦干,然后慢慢露出头,等恢复正常再穿衣起床。果然浑身轻松,啥事也没了。

再看看现在,小孙子流鼻涕了,儿媳赶紧开上车让我抱着孙子风急火燎地往儿童医院赶。挂号排队大半天才轮着看,我和医生开玩笑说:哪个孩子不流鼻涕就长大了?我们那时都上三年级了还流鼻涕。医生笑着说:现在就不让流鼻涕。

那时人们小病抗,大病等死。医疗条件不好,人们的寿命短。


文乐415


六七十年代的人没有颈椎病,我是四九年出生,上学期间,学业不是太繁重,老师也不像现在留很多的作业,放学回家后很快就写完了作业,中学时,下午三点放学,可以在学校自由活动,有爱好文艺的可以去音乐教室唱歌,爱好体育的可以打篮球,等等,也可以写作业,六八年下乡后,三年中农活儿基本上都会干,我的体会是年轻人累点苦点儿,反倒对自己的一生有好处,农村有多累?不去农村不知道,反正我本人很感谢下乡对我的锻炼,现在我虽然七十岁了,看身体素质还是不错的,现在的年轻人整天看手机,身体素质差,生活好了,环境差了,住在高楼里,不接地气,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看似享福,实则真不如住平房,烧柴火来的环保,冬天外面大雪纷飞,屋里炕上烧的热乎乎,还记得小时候,放学回家,冻得小手通红,脚也冻的麻了,进屋赶快上炕,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再盖上小褥子,炕上放着盖着盖子的泥盆儿,里面装的是高粱

米粥,妈妈一会儿拿来炕桌,煎的小黄花鱼,有时候想想还真是挺温馨的,现在的孩子记忆里有啥我不知道,恐怕都是手机里那些东西吧!


xy1902


我认为你的题目不实,说说我自己的看法,毕竟我是哪个年代过来!那个时代人们生活普遍都很穷,受过高等文化的人不多,一般小学都没有到,就毕业,穷意味着什么呢,几乎有的时候掉顿了或者吃不饱,即使是粗粮都很缺,你说一个人老是吃不饱会发生什么啊,那就是营养不良,一个营养不良的人能健康吗?答案是不能。就是这样还要拼命的干,所以到了五十左右岁的人去世了不少,活到六十多岁去世的就很不错了。那个时候只有人倒下了,才知道生病了。吃几片止疼片就是奢饰品了,站起来还要干。毕竟那个时候是革命时代。红歌满天飞。饿着肚子也要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