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古董收藏拍卖到处都是坑,你知道的,有哪些?大家为什么会掉入坑里?

今抖云西西


大的拍卖公司虽然不收前期费用,但根本不想从藏家手中征及藏品,既使你的藏品很好,他也认为不适合,其实征拍是广告晃子。小拍卖公司根本不想使藏家的藏品拍出去,却争到了前期费用。有个藏家花了十余万的费用一件也没卖出过。还有的以高标价为诱惑,让你把带藏品送到他所在城市,然后留下拍品,或捲包或纠纷不断,足以引起藏家的警惕来。





慎德堂主


古玩古董收藏的坑就多了,充斥市场的国宝帮,连老人家的棺材本都骗得一干二净。樊家井,神垕镇高手作品早已鱼目混珠高价卖出,进入很多收藏家的大雅之堂了。

广东电视台前著名节目主持人陈维聪就卷入了2.2亿古董诈骗案。

大拍卖行普通人是很难送拍的,一些骗子就说他们公司与大拍卖行有业务合作,可以通过中介送拍,然后骗取各项费用。

一些小拍卖行,虽然打着不成功不收费,其实各项隐性收费还是很多的,图录费,保险费,设定了保留价流拍的话也有的要收保留费,有些纯粹骗钱的比如鉴定费。他们也没多少客户资源,举牌的人很多就是托。

有些卖家与拍卖会勾连,做拍卖记录,买卖都是内部操作,哄抬市场价格。

大拍卖行、小拍卖行都不对拍品做真伪保证,他们只是说尽他们专业能力做鉴定,只能相信他们以往信誉,或自行判断,付那么多佣金感觉有点坑。

为什么大家会掉入坑里?一个字-“利”,利字当头,就会蒙蔽双眼,利令智昏,很多人想捡漏,很多人想一夜暴富,那就让很多骗子有可乘之机了。





肇洪哥日常的VLOG


由于古玩收藏行业的特殊性,情趣与财富巨大的诱惑力,

随之出现了许多从事这一行业的人误入歧途不能自拔的情形。

本文将市场之诸现象,归纳为八个方面。

01

唯金钱至上,梦想暴富,一举成功

相当多的人踏上古玩和收藏行业并不知道其真正的内涵是什么,

只是想撞大运,发横财。

以为遍地的古玩都可以卖高价。

一年搞一张齐白石的虾或徐悲鸿的马或一件明清官窑瓷器,

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只要碰上,就可变成大富翁。

这种投机心理不仅是初入此道人的心态,许多老玩家亦乐此不疲,

每天寻觅于古玩市场和店铺,

遇有带款的“官窑”、名人字画,如获至宝非买下不可,

期望一转手就挣一大笔。

一藏友,年逾古稀,玩的面很广,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曾先后购进“大明宣德年制青花盘”一件,张大千泼彩山水画一幅。

神秘地出示于我。

“这件青花大盘,香港老板出两万元我都没卖,非送嘉德弄个百八十万元不可,大千的这幅画也得值个几十万元。”

这真使我不仅嫉妒且佩服老人家的眼力和福气。

过了一段时间,我问老人家情况如何,

他沮丧地说了一句话:“咱没那发财的命,青花盘拿到嘉德一鉴定是高仿品,仿得很精。

张大千那幅画我是拿到荣宝斋找人看的,也是仿品,水平还可以,够六成。”

与这种想“捞一把”的玩家相反,

真正玩家和收藏家却常常发现宝贝,他们从容寻觅,细细审鉴,

不将赚多少钱作为先决条件,而是优先考虑其历史、文化载量的多少。

0 2

唯书本至上,照猫画虎,按图索骥

搞古玩收藏的人,一般不离开书本,特别是工具书,随时随地都要翻阅查考。

历代年号,名人堂号室名,印章题款等等,都需要资料的帮助。

据说明清两代光瓷器的斋名、人名和吉语款达千种之多,古代钱币更是名目繁多。

古代、近现代书画名家分门别类,都是一本厚厚的大典。

人们渴求知识,“书到用时方恨少”,

从读书中享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情趣,

从读书中学到了鉴别真赝的理论知识,抑或查到了自己所需资料,乐趣是无尽的。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

由于古玩收藏行业近年来巨额利润的扶摇直上,

在市场经济大气候大环境下,一些地下出版社、印刷所应运而生,

他们急功近利,粗制滥造。

那些高仿之作和许多赝品也居然堂而皇之地上了图录。

而那些使人心灵震颤、垂涎三尺的天文数字价位足以使那些纸上谈兵的书痴们利令智昏,陷泥潭而不能自拔。

痴迷于书本知识的玩家也是一个相当大的群体。

他们喜爱民族的传统文化,醉生梦死地搞收藏,

见着和书本上或图录上一样的“玩物”便倾囊收购,

期望有一天升值回报,结果却大失所望。

搞钱币的玩家都知道,声音、铜质、锈色、文字、形状大小等都是鉴定要领,缺一即要否定。

而图录上只能看其大小和形状,铜质和声音是看不到和听不到的。

看书只能是参考,决不能按书上的“马样”到市场上去购“好马”。

0 3

唯专家至上,偏听偏信,不学无术

伴随着古玩收藏行业的兴起,

一大批文物鉴定专家也先后“揭竿而起”,各种名目的“中心”“小组”也挂牌而出。

经营古玩的老前辈见多识广,自然成为中流砥柱、市场的宠儿。

一些非此门的专家学者也都跃跃欲试。

变成了无所不知的“专家”,在那里“传道、授业、解惑也”。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大有误人子弟之嫌!

一些以盈利为己任的“专家”昧着良心,假的说成真的,真的变成假的。

只要多给钱,什么招数都有。

可怜我们的许多古玩收藏者投师无门,只唯专家是从,所抱之物若说其真,则欣喜若狂;

若假,则四目茫然,若不真不假,不知所云,奈何!

其实仔细想想,那些专家并非神仙,

他们只是对文物的某一方面学有所长而已,我们不必苛刻他们,

即便在鉴定方面偶尔走了眼,出了点问题也不必大惊小怪。

0 4

唯捡漏至上,心存侥幸,自以为是

“捡漏”这个词大概是古玩收藏界创造并专用的名词。

笔者通过长期的市场观察和自己的实战经验,觉得“漏”总是有的。

因为古玩收藏本身并没有标准的或法定的价格,

卖家赚取的多少和买家花费的多少有其多种因素,均属正常的交易,叫“捡漏”或“卖漏”未尝不可。

有些人不去下功夫学习和研究鉴定真伪的本领,

更不愿白耗时间和精力学习历史文化知识,

他们总是觉得那些稀世珍宝的“大漏”、“天漏”就摆在地摊的商贩手上,

或农村山沟里的“乡下佬”们不知“宝”为何物,

若以低价购入为我所得,岂不美哉!

一玩家,玩了二十多年古钱币。

几年前的一天,他手舞足蹈地说走鸿运了,接连在某旧货市场捡了三十多枚大珍品的漏。

几年过去了,他已贫困潦倒,听别人说他折了,折在这批钱币的“大漏”上。

那么多的古玩市场、店铺,成堆成片琳琅满目的东西,难道真的没有“大漏”“天漏”可捡吗?

客观地说有,但其几率是微乎其微的,君若不信,非要捡“大漏”“天漏”。

我告诉你秘诀:

一是要做到自以为非,彻底忘记什么叫漏,随缘而定。

二是苦练鉴定的基本功,学有所成,酝酿成一股彻悟的灵性,

便能与那“大漏”“天漏”沟通,那“宝物”说不定就在你身边呢!

0 5

唯价廉至上,只图便宜,不知是坑

俗话说:“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此话很有道理。

可大多数人还都贪图便宜。

古玩收藏行业里的一些人尤为突出。

真正出入大拍卖行一掷千金拍高档真、稀、绝品的是一个极少数群体。

而游走于地摊和出入店铺或小拍卖行的大部分是工薪阶层,花钱容易挣钱难。

若闲置资金购买一些到代价位的好东西,

既赏心悦目又可增值,正所谓有识之士讲的“长线投资”将会获得更大利益。

然而这种情况只占少数。

市场调查显示:购买古玩和收藏古玩的人,绝大部分是利益的驱动。

大致有以下四种:

第一,一些古玩爱好者多年买便宜货、赝品堆积甚多,到头来不知所措。

有的摆起了地摊,有的求朋友代卖,多少任他,赔本也是无可奈何;

第二,卖家也是买家,商贩从A地购货贩于B地,价格便宜才能挣到钱;

第三,即买即卖,快速周转,见利就走;

第四,另有他图,各有所需。

报载某贪官落马之后,从其家中查出大量古玩字画,真不亚于和珅。

而后鉴定部门的结论是:95%都是赝品。

真正的玩家和收藏家不会因小便宜迷住眼睛。

花钱买物有所值的东西。

“便宜是当”这是先辈总结出的金玉良言,不可不知!

0 6

唯多杂至上,以量取胜、杂而不精

由单一向多元、低级向高级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知识是玩家和藏家的普遍规律。

但有相当多的人兴趣广泛,见什么爱什么,觉得玩单项乏味,杂项有意思。

况且,可以针对不同的买家,辐射的面大,获取利润的机会也多,

于是“钱币论斤称,瓷器整车拉,书画成捆买,玉件满地扔”。

粗劣杂陈,多多益善。

日久天长堆积的“古玩杂项”非但生不出多少利润来,可能本钱都回不来。

处理舍不得,放那又是一块病,难道给儿孙留下一堆破烂?

实践证明:成功的玩家很少有搞“四面出击”的。

他们只是选择一两个艺术品门类投资,

掌握鉴定知识和市场行情,失败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而且古玩精品的含金量和增值率显然要胜过多而杂的一般藏品。

所以我们必须把握:量中求质,求精不求多的原则。

0 7

唯奇异至上,弄巧成拙,误入歧途

今日作伪造假者远非昔日可比。

不但继承传统,而且使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并且出现专业分工的流水线。

有人说达到了“登峰造极”,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步,此话言之有据。

许多人认为不会有那么多假的东西。

更不相信那些精湛的工艺有人能造得出。一玩家被这种表面现象迷惑。

先后购进“永乐年制”款的高足杯、直径30厘米的特大战国铜镜等。

当时买这些东西的时候,觉得样子奇特,市场未见过,就狠心买了下来。

其实,造假者正是迎合了市场的需求,抓住了买家猎奇的心态,

用各种手段生产加工高低不同档次的古玩和收藏品。

这就叫投其所好,对号入座。

应该承认,几千年的文明沉淀,

古代艺术品一定有迄今尚未与我们谋面的稀世珍品,却有幸存绝无仅有的孤品。

但它们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甚至千载难逢。

0 8

唯情感至上,头脑犯热,追悔莫及

古玩收藏领域经常发生一些人被骗的事例。

有的甚至使人“触目惊心”。

笔者以为虽然案例不同,但都有其共性:忘记了自己身处市场交易的环境,而把情感作为获取利益的筹码,其愿望是好的,但其结果往往使人痛心。

有一拍卖公司的老总,其父亲开了一个古玩店。

专营瓷器,颇有起色。一个客户经常买他的东西。

两人感情也越来越深,一天,那客户向其父提出以自己市内一套四合院换取他的数百件瓷器。

其父信以为真,乐不可支。

既然是信得过的老朋友,自己正需要给孩子添置一套房子,岂不两全其美!

随即当场拍板。

那客户带其父看了那宅院,果然中意。

随后打条签字快速成交。

那人先拉走了店里的瓷器,谁知那四合院是别人的。

老人从此大病不起,不久就含泪过世了。

据这位老总讲,那骗子当时字据和名字都是假的。

事情已经过去近十年了,骗子杳无踪迹。

我们带着美好的憧憬踏进收藏世界,

希望大家能走出那些迷人的误区,到达你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古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


拍卖是存在风险的

且藏品价格是不能脱离它所承担的价值的

上拍只能作为锦上添花的娱乐项目

切忌作为背水一战的筹码。

国内保利,嘉德,佳士得,苏富比等知名公司,目前不对外征集藏品,也送不进去,也未设任何办事处,个别拍卖业务员说我能帮你送进去,这是不存在的。

保利,嘉德属于国际拍卖品牌,但普通人参加不了,保利只接待的都是有实力的资深藏家,这一条,你就达不到,所以一般藏家生活层次太低,不宜参加,因为你交不起3%的流拍费。


海南花梨哥


在古董收藏拍卖过程中,一些小拍卖公司和展览公司,根本没有客户资源,以骗取收藏者的鉴定费 前期费用等为目的,给收藏者设下一个个坑。

一 ,假鉴定,收取鉴定费用

这些公司以必须对藏品进行鉴定后才能上拍的名义收取鉴定费,无论结果如何,都收取高昂鉴定费。鉴定结果说藏品不对,收取鉴定费让你走人,藏品无法上拍。鉴定结果通过,把藏品留下进行下一步收费。

二,藏品通过他们的所谓鉴定后他们就开始收取所谓的前期费用,什么图录费,展览费,包装费,保险费等,明目众多

三。举行假拍,通过境外设置假的拍卖现场,顾用社会人员在现场假举牌等方式,客户造成流拍的假象,然后再收取流拍费 在送拍者经过上述几个交费过程中后,一无所获,钱被骗走。

四。最后如果收藏者被骗的无法交纳流拍费时,拍卖公司就把拍品扣下,让送拍者钱也没了,藏品也没了。

五。还有一种坑 就是前期说什么费用都不收,当把藏品送给他们进行拍卖时,他们就关门大吉,把藏品卷走了之。

以上是我了解的几个坑,骗子们骗术花样多多,防不胜防,收藏者务必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

收藏者之所以会掉进坑里,主要原因就是收藏者被骗子们抓住急于变现的心里,同时盲目估值,对藏品期望值过高,过于贪婪自负,希望一夜暴富的心理。

总之,戒贪戒赌,是收藏者心里最重要的











泰山极顶


古玩,古董收藏说到拍卖的坑无非就是骗鉴定费。 骗取鉴定费!在广州,上海,有专门从前骗取鉴定费的公司,随便拿一个东西,不够值钱不值钱,不管真假,只要你拍张照片给他看,他们都会说值几十万,几百万,抓住人们想发财的心理,叫你们拿去他们那里拍卖,只要你拿去,那么骗你没商量,他们会安排自己公司的员工,冒充专家,给你说值多少多少钱,说的天花乱坠,然后说要先鉴定,鉴定要交几万的鉴定费!等你鉴定费一交,就让你回去等着,等鉴定完拍卖了给你钱!或者过段时间告诉你东西是假的,不能拍卖等等……






最后的紫色


现在套路高深莫测,不深入了解,就下手,回交很多学费的,必须自己专业,才能少走弯路。







海浪说古玉


全是骗子,我这块国库老金定也只能卖给金店里了!!









用户86587884691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是一个收藏者的藏品委托某公司拍卖,该公司做的海外拍卖,并且宝友也去了国外现场,一切都如约进行,最终藏品流拍。委托拍卖各种手续费八万不退,后来宝友根据细节回忆感觉被骗了。

曝光后,一切都是假的,拍卖会得举牌者全是群演,这种堪称楚门的世界玩法竟然真的存。

拍卖的坑比我们想象的要多,没有你想不到的,只要你敢想国外演戏都可以。

只能说是太急于出手或者对收藏流程并不熟悉,传世的东西不需要你去拍卖,走个古玩城价格合理必定出手,出土的东西对方要是和你讲拍卖那就别怀疑了,肯定是坑。


滇魂


古玩是一门深水行业,行业内没有大师,是一门活到老学到老的修仙学问,不能太痴迷,市场内也是鱼龙混杂,所以入手须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