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5萬的幣圈黃牛“搬磚工”

黃牛黨來源於上世紀公家發放糧票,有人倒賣,那個時期並不叫黃牛,只稱呼倒票人。到了21世紀出現倒賣火車票,景區旅遊票,演唱會票等,現在統一稱為黃牛黨。

簡單點說,黃牛就是通過低價買高價賣的方式,賺取利潤的人。其實在幣圈也有‘黃牛’,也就是今天的主角搬磚工,和因為他人剛需而附加利潤賣出的黃牛不一樣,搬磚工是滿足各交易所的需求。

你可以在非小號或MyToken上看到,比特幣、以太坊等虛擬幣在不同交易所的價格是不一樣的。比如比特幣在P網賣50000,在B網賣50500,兩個交易所的價格略微有些差異。

月薪5萬的幣圈黃牛“搬磚工”

價格差異的原因,因為二級價格歧視

劉潤老師說:“二級價格歧視,就是多買就便宜,按量定價”。

比如一瓶啤酒在燒烤攤賣8塊,如果去商店買一箱可能只要5塊,如果你去酒廠買一車可能只要3塊,根據購買的量不一樣,購買到的價格會便宜很多。

為什麼很多交易所的比特幣價格不一樣呢?因為流量不一樣,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A商場人很多,有些B商場明顯人會少一點對吧,這就是人流量不一樣。

在交易所也是這樣,P網交易所的人可能比B網交易所的人要多一些,那麼P網有人比特幣賣51000,但另一個人覺得應該賣50500,還有個缺錢的只想賣50000,大家心理對比特幣的價格是不一樣的,當人越多的時候,比特幣的賣價幾乎接近於買價。

月薪5萬的幣圈黃牛“搬磚工”

B網因為人少,比特幣賣的速度就沒有P網那麼快,當P網比特幣降到幾乎和買價50000差不多的時候,B網的比特幣價格還停留在50500,於是B網和P網就產生了500的差價。

這種差價不是交易所自己造出的,是由人流量造出的差價,我把它叫自發性二級價格歧視。因為每個人對比特幣的需求不一樣,造成了交易所的價格不一樣,最終導致交易所之間出現了價差。

出現價差時,就會出現套利者

一部分聰明人發現了這種差價,於是想到能不能通過把自己在P網的比特幣轉移到B網去賣,這樣就能賺到500的利潤差。

當B網和P網的差價被填平後,甚至還有人想到能不能拿到A網,M網,D網去賣呢?這樣就能吃到更多的差價,因為這樣的行為,然後全網的比特幣利差幾乎被填平。

這就是一價定律,發現有利潤差後,不斷地填平利潤,使全球的交易所比特幣價格趨於一致。

這種在交易所填平利潤的行為叫搬磚,因為交易所之間的利差,於是出現了很多的搬磚工來賺取利差。幣圈大量的搬磚工就是這麼來的。

剛才我們說到,搬一個比特幣的利差就是500,一天我就搬3次利潤就是1500.一個月就是45000。而且不用像真正的搬磚工和黃牛要日曬雨淋地去工作,只需要在家裡有一臺電腦和網絡就能操作,這簡直就是人生贏家啊。

月薪5萬的幣圈黃牛“搬磚工”

如果我一天能搬10次,利差是100、200、1000或2000時,這種利潤大到無法想象。因為一價定律的存在,只要出現了合適的利差,那套利者就會出現,直到把利差填平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