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爱用什么方法学习、读书?

见习团子


该怎样学习、读书呢?这要看大家的身份。如果你是学生,要按照学校、家长的安排,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按部就班学习、读书,要坚持、有恒心,要计划、有落实,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果你是已就业的人,那就另当别论,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把学习、读书纳入日常工作中,针对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难点和问题去读书,在书中寻找答案、提升自己。如果你是一名自由职业者,你肯定有某一领域的特长,并利用这一特长养家,那就结合自己的特长去读书、学习,发扬自己的特长,让特长成为特色。总而言之,学习、读书是终身课题,让我们以书为伴,以书为友,活到老、学到老,丰富自己的内涵,拓宽人生的厚度。我爱读书,你们呢?


生活的俘虏


我是生涯规划师桃子,曾经是个上学不爱学习的“学渣”,但步入职场后开始爱上学习的终身学习者。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很多人分不清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和读书,只是一味的看到别人在学那我也要学。在职场中,我认为学习和读书最重要的一点是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

我以前用过很多种学习方法,比如说记康奈尔笔记,关于读书的方法也是各种各样,但发现学了之后还是什么都不懂,没过多久就忘的差不多了

直到后来我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尤其是适用于职场人,提升你的结果思维。

1.不盲目学习,带着问题去思考

前面我们说了学习最重要的一点是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带着你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出一个问题清单,比如工作方面遇到哪些困难?个人成长方面想要提升什么?

列完清单后,把他们结构化分类,带着问题去学习相关的内容和书籍。例如读一本书之前,先问自己一下:读完这本书后我希望解决的三个问题是什么?然后从书里去寻找答案。

2.学习金字塔,学会主动学习(如图1)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人的学习和阅读都是停留在听讲、阅读、视听上,单纯的输入性阅读,这样就会导致内容的留存率非常低。而我们以前学校的教学模式也大都是这种的填鸭式学习,所以我们觉得自己总是记不住学习的内容,其实和我们的记忆力无关,而是你用错了学习方法

再看这张图的最下面,主动学习的类型有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属于输入变为输出性学习,这类型的学习内容留存率非常高。

彼得·德鲁克说过一句话:“教导别人能帮助我们快速学习。”为什么呢?

如果只是去听讲并不是实际运用的话,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结果,那也不清楚到底真的学懂了没。那我们如果想把自己学的东西教给他人时,为了能教懂别人,自己就必须懂,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话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真正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所谓实践出真知,就是这个原理。

经常看到学霸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侃侃而谈,那是他在死记硬背吗?不是的,其实就是通过行动、实践、分享融会贯通。就像我们对熟悉的某样东西肯定记忆深刻,那是我们频繁的在用它。所以知识也是一样。

3.精要主义,运用二八原则

除此之外还有个问题,那就是要学习的内容,阅读的内容这么多,难道全都要实践一遍吗?

真正的做法是【二八原则】,也就是说某个书里20%的重点内容能熟练掌握就可以了,如果全书都是重点,那相当于没有重点。

以上三点是我在用过很多方法后觉得最适合我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市面上有很多种好的学习方法,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欢迎大家可以和我交流你的看法。



桃子橙长说


你们爱用什么方法学习、读书?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学习?

介绍两个学习方法:

一、GTD高效时间管理法则来管理并执行自己学习方法。

第一步———收集

收集起来所有大大小小的学习目标。

第二步———问自己五个问题

1.我可以自己完成这个学习目标吗?需要借助哪些外力?

如果不能靠自己完成,我需要查找哪些参考资料来支撑我的学习目标?

如果能靠自己完成,那么继续往下看第二个问题。

2.这个学习目标可以一步完成吗?

如果不能一步完成,那么需要给这个学习目标准备一个单独的分区:学习项目分区。

如果能一步完成,那么继续进入下一个问题。

3.这个学习目标可以立刻去做吗?

如果可以立刻去做,那就立刻去做。

如果不能,那么进入下一个问题。

4.这个学习目标非要我做吗?

你可能会反问,什么?学习还可以不用我自己做吗?

如果你是带领团队一起学习,那么难免会遇到不得不学习的知识,可能需要很多学习资料,如音频教程,视频教程,文档类教程,书籍类教程等等参考。那么这些东西并不一定非要你自己完成,可以和小伙伴们分工合作,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把这些不需要你自己独立完成的放在等待执行分区中。

5.这个学习目标有deadline吗?

制定一个deadline,放入日历提醒中,然后自己规划时间,制定计划,完成学习计划。

如果没有deadline,那么就把它加入到执行分区中。

第三步———执行和回顾

我们需要边执行边回顾我们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

在执行过程中我们有可能发现制定的学习计划中有漏洞或遗漏,但是当时没有想到,又或者是无法按照计划时间完成制定的学习项目分区。

所以这个边执行边回顾的步骤就是动态调整自己的计划。

总结一下:

参考资料清单——整理需要的学习资料。

学习项目分区——知道需要哪些学习资料并可拆解的学习内容。

等待执行分区——可能需要他人协助完成的学习内容。

执行分区——可以立即做,没有deadline但必须完成的学习内容。

日历提醒——必须完成且有deadline的学习内容。

二、著名的费曼学习法

具体分为四步:

1.明确目标

你想学习什么知识,并找出学习资料。

2.以教促学

学习知识后,整理学习笔记,写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3.化整为零

将目标内容拆分为一个个基础知识点。可以做一个思维导图。

4.总结提炼

总结关键内容,提炼核心内容。

然后讲给一个外行人听,能让他听懂,如果有自己也讲不明白的地方,那再回头自己研究或是请教专业人士,直至弄明白为止。如此循环这四个步骤。



接下来回答第二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读书?

专业书必须精读,传记,历史,诗歌等可以泛读。

1.刚开始读书时候养成精读慢读的习惯,形成自己的读书方法。

2.一段时间内最好阅读一个主题,或是有交叉可以相互支撑,能够促进更加深入理解书的内容。

3.带着问题读书,读书后也要总结归纳。

4.要精读,也不要怕泛读。

每本书只要记住几个最核心,对自己有用的即可。不需要记住所有,这个也不太现实。

5.读书后,有机会就要实践。


飘摇的小草


你好,学习和读书方法不一样。

关于学习的方法:

一、我觉得“沉浸式”学习方法很不错,就是花一大段时间,只学习一块内容,比如物理中的电磁感应相关内容。这个方法的好处在于,相关的知识在短时间内可以相互碰撞,相互印证,帮助你梳理出重点、难点,逐渐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掌握的非常不牢固的知识,考试老是拿不到分的那部分内容,效果非常好。

二、非常流行的费曼技巧。简单来说,就是把你学过的内容讲给别人听,从而达到加深印象、重新梳理、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这种方法的命门在于,只有真正理解透了,才能把知识讲明白。其实讲给别人听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给身边的人讲解题目、知识,把学过的东西清晰地写出来,或者形成一篇文章发表出来,也可以通过网络与别人共同讨论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日常的学习过程,便于你检验是否学透了某一个知识点。

关于读书的方法:

一、手无笔墨不读书。如果在读书的过程中不记笔记的话,读书就是一种消遣的过程,没有什么意义。我的方法是,在读一本书的时候,把书中具有启发性的句子、优美的句子、结构新奇的句子等,记录在手机软件上(推荐印象笔记,可以与电脑版同步)。一般是一本书,一个文件,这样记录。平时读文章的时候,如果看到好的句子,直接复制粘贴到印象笔记里,一百条句子为一个文件。没事的时候翻出来读一读,看一看。当 写文章用到的时候,可以直接搜关键词找到句子的位置,效果非常好。

二、输出倒逼输入。书中的句子虽好,但没有结构和完整的思想,也不是真正属于你的东西,这时候,就要学着延伸书中的某个观点,深挖其中的内容,联系之前读过的书和文章,总结出自己的理论和观点,形成一篇结构、论据论点完整的文章。


放风筝的小黄人


费曼学习法。全世界公认的最牛的学习方法。

费曼是曼哈顿计划天才小组成员之一。知道这个小组搞么事吗?

二战扔到日本的原子弹,就是他们研发出来的。牛叉!

研究完原子弹,他于1951年转入加州理工学院教书去了。

费曼有一种特殊功能,他能用简单的语言把复杂的观点表述出来。这使得他成为一位硕果累累的教育家。

费曼也因此被称为“老师的老师”。

绕了这么大的一个圈子,现在,我们来看看重点。

对于爱学习的人来说,这篇文章,我最想的说却是「费曼技巧」,它号称终极学习诀窍,是所有爱学习者的必备套路。

「费曼技巧」包括四个核心步骤。

1、选择一个概念

选一个你想学习的概念。

2、讲授这个概念(费曼技巧的灵魂)

设想,你面对这个领域的菜鸟,甚至面对十岁的孩童,试图解释清楚这个概念,并让对方完全听懂。

这,一方面加深你的理解,另一方面,找到不明白的节点或卡点。

3、查漏补缺

当你无法解释的时候,重新回头找答案。

回到书上去,回去找同学、找老师、找已经懂的人,把这个概念重新研究一遍。

结果要求,你能够把这个概念重新流利地解释出来。

4、简化语言和尝试类比

继续升华。

假若是一个学术化或抽象化的词语,尝试用简洁词语来解释。要么,用别的东西来类比它。

最后一点,有人说可忽略掉。

我完全不赞同。因为,真正学会一个概念,必然要会用更简洁的语言,用类比的技巧来完美解释这个概念。

这就是闻名天下的「费曼技巧」。

现在,可以看出:

费曼技巧的核心是:用自己的语言来记录或讲述你要学习的概念。然后尽量转述去教别人。


听风者Yassent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3.温故而知新。

4.每天定好读书计划,雷打不动执行。

5.读书时可以选泛读,跳读,速读,选读,有时间可以精读并摘抄或写出读书笔记,自己的读后感等。

6.用思维导图整合所学的内容。

7.可以和其他读书爱好者开读书交流会,进行交流,效果也不错。


青青的七彩生活


阅读,不断的阅读,其实自己也不知道有没有用处,但是每次告诉周围人我读了多少书,给他们看我公众号发的书评和复盘时都觉得我很厉害,这就是最大的成就感吧。

坚持每天看书,抓住一切零碎的时间来看书,用阅读丰富自己的大脑,短时间可能看不到什么效果,但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贵在积累。

当然光看书还不够,第二步就是写践行清单,每一本书看完写践行清单,哪怕只有一条,那也是你的收获,看过的书,真正践行应用了才是你的。

自己学会应用了,获得了成长,第三步当然是要散播出去,去影响更多的人,这个时候就是输出阶段了,可以写书评,或者语音分享,分享给他人,知识再自己脑子里也是一步升华。


荆白雪


我个人读书时手机开一个下雨声,或者夜晚流水声,或者虫鸣,定时间50分钟。然后手里拿支铅笔,开始读,一个小时大约能有100页,重要的就画出来。一本书一天基本就看完了。要是感觉很有收获,开始在细读一遍,边读边做笔记,摘抄。最好挂上自己的见解。

一般都是第二遍,第三遍,做摘抄笔记,第一遍速读了解大致是什么意思。如果有条件可以和朋友复述出来意思那就是真进去了


大海老师数学课堂


首选读书,现在是信息时代,手机上就可以学到自己想要看的文章,所以用手机的时间较多。还有好的地方就是,有的词汇不太理解它的多层含义,手机立马查看就可以解释清楚。





云淡风轻Smile


谈谈自己的学习方法吧

相信很多人基本是想到什么学习什么,其实我们要快速的学习到一个领域的知识,聚焦很重要

举例,你要学会演讲方面的资讯

首先你可以把市面上所有的书全部买回来

然后选出一本你感兴趣的演讲书认真阅读,并且做出思维导图

下次看另外一本书的时候就不要一一的看了,看哪些在之前书中没有出现过的内容

总之来说我们要学会思维导图的方式看书,并且一段时间聚焦一个领域的学习

我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一本书必须一天时间阅读完,不会拖到第二天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