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不对城市人开放,本来是利好农民,可他们为何不领情?

宅基地确权,首次确定了农民土地权益。

当前,各地对农民使用的

宅基地正在确权。这次确权是按照“一户一宅”的标准进行确定。农民的宅基地,说白了还是集体财产,只不过根据政策和法规,交给农民无偿使用。确权后的宅基地,根据有关规定,可以出租、出借、交换等,但是,处置后农民就没有再次申请的机会。也就是说,除了一户一宅这个硬性规定之外,农民在处置自己的宅基地后,要想再次获得,只能通过市场的方式获得,当然,那样就不再是免费的,而是要根据交换价格确定。

农村宅基地不对城市人开放,本来是利好农民,可他们为何不领情?

这里面有个重要的内涵,那就是,通过确权,世代居住的宅基地,不仅有了身份,更拥有了潜在的价值。身份明确,是说明一块宅基地使用者是唯一的,拥有使用权和处置权;而潜在价值表现在,当使用人拥有了包括变卖、出租、出借以及抵押等权利以后,使得土地有了价值与增值。应该说,这是国家给几亿农民的实实在在的土地红利。

有关的政策还规定,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农民的宅基地可以在农村市场上向农民出售,禁止城市人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建房。等等。这一下子又让很多农民感到失望,他们认为,国家政策还不够解放,既然农民有权处置自己的宅基地,那如果仅仅在农村同一个村集体之间交换、流转,实际上土地价值不大,意义也不大,应该向城市人放开。那么究竟是农民们考虑的对头,还是国家严控城市人到农村买宅基地对头呢?其实,要解开这个迷局,不仅要看眼前,还要看长远,不仅要看少数人,更要兼顾大多数。


农村宅基地不对城市人开放,本来是利好农民,可他们为何不领情?

穷怕了的农民,也希望一夜暴富。

不管怎么说,农民都是中国的一个弱势群体。三大差别的影响,至今自我感觉农民都是低人一等。而长期以来国家为了振兴工业,而把有限的资源都投入到工业中,农业不仅投入不足,甚至农业的资源也被挪用到城市和工业中。农民们种植着低价的粮食,在温饱线上生存,为国家贡献粮食,却过着清贫的生活,有的甚至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下。

然而,农村的自然禀赋,以及农民对于资源的使用,都制约了农民的发展。如何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生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就不仅仅是农民自身的事情了,而是各级政府的责任。也正是基于这个大思路,所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举措。而其中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让农民对土地、特别是宅基地的使用与处置权限加大。其中对宅基地的使用与处置更是从法律层面,约定了各方的权利义务。宅基地虽然所有权是村集体的,但是,使用权以及使用权的让渡权,却有限制地交给了农民。以利于农民利用并盘活土地资产,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走上富裕生活。

农村宅基地不对城市人开放,本来是利好农民,可他们为何不领情?

这是农民首次能够自主处置自己的土地。然而,他们非常清楚,仅凭农民现有的财力和需求,是比较难以盘活土地市场,特别是宅基地市场的,没有交换就体现不了价值,所以,他们对于宅基地等土地处置限定于农民之间,特别是同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感觉到范围太窄,无法最大化土地收益,因此,与他们渴望一夜暴富的期待相比,差距极大,所以,他们反应既热烈又平淡,有的甚至不领情。

限制土地(宅基地)交易,核心是最大程度保护农民利益。

感觉上可能是矛盾的。因为当土地可以用来交换的时候,它便在原有特性基础上,增加了商品的属性而变成商品(特殊商品),那么,既为商品,它主要交换,而且交易面越大,价格就越高。所以,各地城市在出让国有土地进入市场的时候,多半采取公开拍卖。也因此诞生了很多地王。


农村宅基地不对城市人开放,本来是利好农民,可他们为何不领情?

那么,对于农民的土地,特别是宅基地要采取限制措施呢?而且还堂而皇之说成是保护农民的利益呢?这又从何谈起,岂不是和现实的做法相矛盾?这个问题,就要立足于长远的视角来观察了。的确,从短期利益来看,放开宅基地等交换,农民是获利最多的,尤其是放开对城市人的销售,那么有钱人都来乡村购买宅基地,那么价格肯定会上去,农民眼前获利肯定也最大。但是,从长期来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放开宅基地交易的直接结果,可能导致有些农民无家可归。因为按照国家政策与法律,农民的承包田只能流转、入股、抵押、合作经营,不能变卖。能够变卖的,只有宅基地。但是,宅基地的取得、让渡都是有条件的,即“一户一宅”、让渡后再无权重新无偿获得。那么,而如果宅基地允许向村集体之外的人出售,就意味着城市的房地产商也好,城市人也好,利用宅基地来开发农村商品房,分享中国商品房的最后一块蛋糕。而由于宅基地市场化处置,不再属于村集体,那么失去宅基地的农民,就只能选择在城市安家,或者买农民高价的商品房。只是,用卖宅基地的钱根本就买不了成套商品房,极端情况下,会造成这些农民无家可归。这么来看,精明的城市资本,又一次剥削了纯朴的农民。


农村宅基地不对城市人开放,本来是利好农民,可他们为何不领情?

农民的天然属性,注定其不能脱离土地,一旦脱离土地就成了无根的萍。所以,从长远看,限制宅基地流向城市人和城市资本,本质上是在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