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磊:A股市場週五的調整是否又帶了再次進場的時機呢?


袁磊:A股市場週五的調整是否又帶了再次進場的時機呢?

本週A股市場走勢已經收官,周線上一根中陽線也基本收復了上一週的失地。同時本週的走勢過程也完全在意料之中,週五的震盪更是如期而至。當然,本週行情已經結束,最重要的是下週的行情會怎麼走?A股市場還會繼續強勢上漲的格局嗎?

就本週而言,盤面上的特徵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例如上一輪走強的科技股本週多以調整為主,部分資金也選擇換手到一些藍籌股身上,像地產股、銀行股、券商股、資源股等等。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一些特殊事件所推動的上漲,例如黃金等資源股就是如此。

但大多數權重的作用還僅僅只是體現在了護盤和重要點位的突破上,不然本週在中小盤個股普遍回調的背景下,再加上權重股的“不作為”恐怕現在收官的結果就不是中陽線而是中陰線了。

但對於權重股的觀察我們也要辯證的去判斷。如上所述,權重股表現一般出現在護盤和重要點位突破的時候,所以一般持續性是相對較差的,真的出現了持續上漲的話,基本也就意味著離行情結束不遠了。所以持續性相對較差既是特點,也是正常現象。


袁磊:A股市場週五的調整是否又帶了再次進場的時機呢?

那麼我們對於一些權重股的策略就是不輕易參與,只注重其作用,但不必要去把握。最多用個1~2成底倉長線持股,當做是壓箱底的配置,反正長期持股的收益也比銀行存款要高的多。但若要快速高幅盈利在權重股身上是很難實現的。

而權重股完成任務之後,市場的聚焦依然會回到中小板創業板等板塊和個股身上,特別是前期走強過的股票,因為主力資金也戀舊,再次炒作也會選擇“老情人”來做,很簡單的道理,就是做熟悉的股票,買確定性的機會。例如現在,科技股等調整到位後依舊會是資金佈局的主要對象,這一點在市場震盪回調時資金的買盤特徵上已經顯現出來了。

同時大家也可以想一想,拉臺一直大盤股要耗費多少動能?多少資金?多少時間?反之盤子不大的股票做起來是不是會更得心應手一些?就好像散戶投資者都喜歡低價股,而不願買高價股一樣。當然這個選擇並不是正確的。說白了就是一種潛意識和習慣。

但對於資金來說,不會把時間和經歷單純浪費在自己做起來很吃勁的事情上,資金既然是逐利的,就會選擇越快賺錢的手法,時間成本同樣重要。例如基金等機構資金,時刻還要面臨大幅贖回的風險,不快速盈利如何避險和賺錢?

再有,本週行情中體現的另一個特徵是,資金雖然出現了換手,但僅僅是部分資金。不能單純看資金的流入和流出數據,也就是不能單純看量。流入要看流入到了哪裡?流入了多少?流出更要看流出了多少,流出到了哪裡?是單純的流出,還是流出後又流進了別的地方?

而單就數量來說,本週確實有資金流出,例如北上資金。但是流出的量與之之前流入的量相比似乎就微不足道了,所以也並不需要太在意資金有所流出而已。因為可以理解部分資金有獲利了結的需要,但只要有機會,資金是不會限制的,勢必還會湧向有機會的板塊和股票上面。

所以自春節之後市場幾次挖坑其實都是在給機會,只是有的人不認為這是機會,反而借調整盲目止損割肉,借拉昇又盲目追漲抬轎子。總之錯誤的判斷和節奏的失控是本輪上漲卻並未賺到錢的根本誘因。

最後再說說外圍市場,本週外圍市場特別是美股也是暴漲暴跌,風起雲湧。但市場似乎出現這麼一個規律:美股如果下跌,A股低開下跌可買;美股如果大漲,A股高開可以賣。短期不妨觀察試試。


袁磊:A股市場週五的調整是否又帶了再次進場的時機呢?

但歸根到底,A股能不能上漲還得靠我們自己的實力說話。我的觀點是能。節後的行情不過是對節後第一個交易日大跌的修正,不過是對被本身就該上漲的節奏打亂的修正。既然能強勢修正,就具備持續上漲的潛力。

再加上穩定市場的政策和推動行業發展的政策不斷出臺,A股市場能體現出這樣的韌性並非偶然。而具備了韌性的A股市場又怎麼會甘心只在修正之後就落荒而逃呢?所以,從大的宏觀角度來講,A股市場進一步上漲是絕對值得期待的。

而從指數現在所出的位置來看,3058點本週上探就是最好的證明,證明A股是有能力擺脫這一區域,從而進一步打開向上空間的能力的。周線級別和月線級別的上漲也不過才剛剛開始。如果單從位置判斷的話,現在才是本身A股節後該開始起漲的位置。雖然被疫情拖後了時點,但既然存在的機會是不會就此消失的。

如此來看,對下週行情而言,向上期待不是沒有道理的,而市場本身依舊會帶給我們更大的機會,例如調整到位的科技股等,下一波還是重頭戲,不要說現在,就是全年貫穿始終這也是大方向,機構尚堅定看好,我們又何必杞人憂天呢?......

我是:袁磊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有用的“股市投資技巧”和“對市場的看法見解”,請關注我!(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