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S高分纪录片《中国剩女》:不结婚,再幸福也不叫幸福


PBS高分纪录片《中国剩女》:不结婚,再幸福也不叫幸福

美国PBS电视台播出了一部纪录片叫《中国剩女》,豆瓣评分8.0分,讲述了三位中国大龄女孩关于婚姻的抗争与妥协。

这部纪录片虽然在我看来有些杂乱,但胜在“真实”。三位女孩中一位继续相着亲,一位为逃脱婚姻的枷锁而远走法国,还有一位最终向婚姻妥协。

你可以在这三个女孩中看到中国3800万“剩女”的影子。

看到这些女孩对婚姻的逃避、争取、平衡所做出的努力与挣扎。

PBS高分纪录片《中国剩女》:不结婚,再幸福也不叫幸福

因为不结婚,我就是一个不正常的人。

这是34岁的邱华梅对自己的自嘲之词,也是一直以来家人、亲戚、朋友给她最真实的感受。

PBS高分纪录片《中国剩女》:不结婚,再幸福也不叫幸福

父亲对她说:“你34岁没结婚,别人问起来,我都没法说。”

母亲对她说:“你不结婚,再幸福都不叫幸福。”

亲姐姐让她的外甥指着她叫道:光棍姨。

去婚介中心,她对红娘说:我需要找个有良好教育,尊重女性的另一半。

红娘回她:你外貌一般,年龄又太大,在市场中处于劣势。言下之意就是让邱华梅别有那么多要求,要有自知之明。

就连相亲市场的大爷大妈一听到邱华梅是个律师年龄还34岁了,就连连摇头:学法律的女孩太厉害,不敢要不敢要。

其实出身农村,在重男轻女的父母耳濡目染之下,高学历的邱华梅本质还是一个保守的传统女性。

她甚至认为父母、亲戚的催婚也可以谅解,因为是自己没结婚,才造成了父母姐姐等很多人的忧虑。

当这些人真的因为她产生了忧虑,那么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去化解这种忧虑。

PBS高分纪录片《中国剩女》:不结婚,再幸福也不叫幸福

这里可以看出邱华梅的矛盾之处,经过良好教育的她对另一半有着很高的要求,所以选择对婚姻不将就。但传统的观念让她对于自己的不结婚抱有深深的愧疚。

濒临崩溃的邱华梅对心理医生说:四面八方都是声音,都是嘴巴,自己就像身处大海一样,潮水四面八方的涌来,我快要淹死了。

于是邱华梅选择了“逃出去”,逃到一个没有声音的地方,34岁的她选择了去法国就读研究生。

可能到了某个阶段,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走出去”,坚持或是妥协,总要给自己一个答案。

PBS高分纪录片《中国剩女》:不结婚,再幸福也不叫幸福

母亲同不同意,决定了我择偶的百分之八九十。

这是来自28岁徐敏的婚姻难题,她从小习惯了顺从母亲,哪怕遇到了一个还不错的人,但高要求的母亲不同意,那么她就会选择言听计从。

例如在相亲活动中,徐敏遇到了一个留学生硕士,任职公务员,有房有车。徐敏觉得这个男孩还行,但母亲却以对方不是本地人而拒绝。

PBS高分纪录片《中国剩女》:不结婚,再幸福也不叫幸福

徐敏的难题是大多人曾经面临的难题,她的主要矛盾点来自于权威的父母。

显然在婚姻观念上,父母和我们这一辈人有着很大的差距。

如果父母太过强势,对子女有着颇多的话语权,那么子女任其压迫不反抗,可能反而会造成一个不好的结果。

徐敏最后在厨房选择了和母亲摊牌:从小到大你都想控制我,我觉得合适的你又不同意,你以后不要总老是瞎掺和这事,你就是不尊重我们。

说着说着,母亲发了火,徐敏开始泣不成声,一次鼓足勇气的沟通又是无疾而终。

其实我并不满意徐敏最后与母亲的沟通,甚至在我看来那就不是一次沟通,那不过是徐敏把自己放在了受害者的位置,对母亲进行了一番控诉。

PBS高分纪录片《中国剩女》:不结婚,再幸福也不叫幸福

像徐母说的:我给你买车买房,从小到大供你去最好的学校,到头来你说的我一无是处,你觉得合适吗?

成年人与成年人的沟通,一定要把双方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

尤其是在终身大事上,激烈的控诉反而不如心平气和,沉稳的去和父母沟通交流。

让父母能够察觉到你已经长大,有了担当,也有能力为自己的生活和选择负责。

PBS高分纪录片《中国剩女》:不结婚,再幸福也不叫幸福

一年内完成了换工作、找男友、结婚、生子等成就。

这就是36岁大学老师蔡琪的妥协,她最终选择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小很多岁,没有感情基础的男人。

婚礼上的蔡母很高兴,她对有些面无表情的女儿说:你总要放弃一些东西的,还是要走常人走过的这些路。

PBS高分纪录片《中国剩女》:不结婚,再幸福也不叫幸福

在一次蔡琪主讲的关于女性主义的课堂上,有人对她提出了较为尖锐的问题:对于你这样的一个女性主义者,是如何看待婚姻的?

蔡琪反问:如果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那么你究竟是继续保持单身,还是选择向生活妥协?

很显然,20多岁的蔡琪选择保持单身,那时她锐气无比,一定要选择一个有房有车,很优秀的男人。

但36岁的蔡琪还是选择了妥协,她嫁给了一个没房,不怎么优秀的男人。还妥协的和这个男人生了一个孩子(年轻时蔡琪是不打算要小孩的)。

那么妥协后的蔡琪生活不美满吗?

按她说的话:我没结婚之前生活很有趣,很丰富。结婚后生活没那么有趣了,但是更幸福了,更美好了。

PBS高分纪录片《中国剩女》:不结婚,再幸福也不叫幸福

她终于感受到了出嫁那天母亲对她说的话:你总是要舍弃一些东西的。

舍弃了一些东西,自然就能得到一些东西。

PBS高分纪录片《中国剩女》:不结婚,再幸福也不叫幸福

纪录片本身只是一个引子,引出了中国3800万“剩女”苦于婚嫁的难题。

它没有给这3800万“剩女”一个正确的标准答案,有人选择了妥协,有人选择了逃出去,有人仍在迷茫。

如果你非要一个答案,那就是:找到那个位置,然后守在那个位置。

你选择不结婚没问题,你选择向婚姻妥协也没问题,有问题的是那些没有独立思想的人。

前一刻还觉得找到一个差不多的人就行了。然后又看到一些‘不要被别人绑架自己人生’‘妥协的婚姻有多惨’之类的文章,就觉得还是坚持的好,自己终会遇到那个最好的他。

那么如果真的遇不到呢?你想好了在30岁,35岁一个人生活的场景吗?

PBS高分纪录片《中国剩女》:不结婚,再幸福也不叫幸福

这个世界是真的有那些很独立的女性,她们一个人生活照样自得其乐。但问题是,你的本质是那些女性吗?

你要弄清楚的问题的是:你仅仅是觉得这种行为很酷,想要跟风这种抉择。还是说你就是这样的人。

要知道鼓吹‘逃离北上广’的作者大多就待在北上广。鼓吹‘一个人生活也可以很好’的作者,可能早就选择了结婚生子。

网上所有的文章故事都是给你的参考,你终究要有自己的观点。

PBS高分纪录片《中国剩女》:不结婚,再幸福也不叫幸福

另外:

搜寻资料时,发现总想有人搞些对立的事,比如为什么这部纪录片叫《中国剩女》,这是不是对女性有歧视啊之类的。

我想说,‘光棍’真的没比‘剩女’好听到哪去。如果你心里不平衡,可以去看看日本NHK电视台《光棍儿:中国结不了婚的男人们》,那个更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