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醜最毒的魚,肉質卻鮮美,是珍品食材,這貨是無疑魚類的扛把子

最醜最毒的魚,肉質卻鮮美,是珍品食材,這貨是無疑魚類的扛把子

石頭魚小檔案

石頭魚學名玫瑰毒鮋,因其背鰭像玫瑰一樣帶刺而得名。石頭魚身長只有30釐米左右,光滑無鱗。它的眼睛很特別,長在背部而且特別小,眼下方有一深凹。其嘴彎似新月,魚脊灰石色,隱約露出類石頭斑紋。

石頭魚身體厚圓而且有很多瘤狀突起,與蟾蜍的皮膚相似,圓鼓鼓的魚腹白裡泛紅。其體色隨環境不同而複雜多變,通常以土黃色和橘黃色為主。

石頭魚是自然界中毒性很強的一種魚,像變色龍一樣通過偽裝來矇蔽敵人,蟄伏在海底石堆中,不易被發覺。如果受到傷害,石頭魚脊背上的刺會輕鬆刺入侵犯者的皮膚並射出劇毒,侵犯者很快中毒並一直處於劇烈的疼痛中,直到死亡。它的“致命一刺”被描述為給予人類最疼的刺痛。

最醜最毒的魚,肉質卻鮮美,是珍品食材,這貨是無疑魚類的扛把子

石頭魚隱匿在海底礁石中

主要產地

石頭魚全部是天然的,無人工養殖,一年四季都有,它的分佈也很廣,在任何海域都有,但以熱帶及鹹淡水交界為多。

石頭魚主產於菲律賓、印度、日本和澳洲,而在國內則產於臺灣、江南一帶,上海、浙江、江蘇、廣東、廣西、海南、山東等省份也有。香港海域亦有石頭魚出產,當地稱“石崇”。

最醜最毒的魚,肉質卻鮮美,是珍品食材,這貨是無疑魚類的扛把子

價格高昂

石頭魚除了外表醜陋和含有劇毒外,也因其肉質極為鮮美而被列為席上珍品。晚清的李鴻章曾派專員遠赴馬良鎮採辦石頭魚,作為宴請各國駐華使節及外交官員的珍饈美味;在上世紀80年代一年可捕上萬斤,足見它的受歡迎程度。

不過因過度捕撈,2000年後已難覓石頭魚的蹤跡。目前國內石頭魚的價格每斤在400元左右,但依然有價無市。

另外魚鰾能做成上等魚膠也是石頭魚價格高昂的原因之一。石頭魚的魚膘曬乾後,加工成魚肚用來氽湯,入口爽滑為席上珍餚,可與上等的魚翅、燕窩媲美。

最醜最毒的魚,肉質卻鮮美,是珍品食材,這貨是無疑魚類的扛把子

處理方法

我們先來看一個關於石頭魚處理不當而中毒的報道:

山東一位廚師在宰殺石頭魚時,左手中指不慎被石頭魚刺傷。由於石頭魚的毒,該名廚師的整條左臂都腫了起來,一個指頭有兩根指頭粗,手腕也麻了,手臂感覺針刺般的疼痛,不久後還覺得頭暈、心慌,隨後立刻送入醫院治療。

由此可見,如果處理不當,石頭魚還會威脅到廚師的生命。因此我們在宰殺石頭魚時一定要格外小心。

石頭魚的處理方法:

1、抓住石頭魚的胸鰭(注意切勿抓背鰭)放在砧板上,用刀背敲擊魚頭數下;

2、確認石頭魚不再動彈後入沸水煮至表皮變色,撈起;

3、戴上防護手套切除背鰭,然後切皮改刀即可開始烹飪。

最醜最毒的魚,肉質卻鮮美,是珍品食材,這貨是無疑魚類的扛把子

烹飪方法

石頭魚雖然外表醜陋且有劇毒,但其肉色雪白,肉質鮮嫩,而且沒有細刺,營養價值很高,春夏兩季最肥,入冬後魚味更濃。石頭魚太小的肉少,食之無味,3-4斤左右最適合烹飪。石頭魚的烹調手法也有很多,可燉煮、清蒸、燜制,亦可做成刺身,皆是美味。

燉煮

最醜最毒的魚,肉質卻鮮美,是珍品食材,這貨是無疑魚類的扛把子

石頭魚燉成的湯濃郁醇厚,味道極佳。不過石頭魚煮湯需幾小時,除非提早預定,否則還是清蒸為宜。

蒸制

最醜最毒的魚,肉質卻鮮美,是珍品食材,這貨是無疑魚類的扛把子

石頭魚的皮和肉需分開蒸,其皮很厚,切去最表面的一層皮後,用果皮清蒸。蒸好後魚皮呈半透明啫哩狀,口感滑溜,但略帶甘苦味,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故一般都是去皮蒸制。石頭魚肉清蒸後,顏色如雪,鮮美嫩滑,富含膠質。除主骨外,石頭魚沒有其它骨刺,肉厚且多肉。

刺身

最醜最毒的魚,肉質卻鮮美,是珍品食材,這貨是無疑魚類的扛把子

石頭魚的魚肉刺身本身的味道並不濃烈,但與細蔥搭配,魚的鮮味就會被激發出來,極為鮮嫩。

除了以上做法外,石頭魚還可做成多種特色菜餚,如石頭魚兩味、荷香石頭魚飯、石頭魚餃、蟹粉蛋白石頭魚等。

菲律賓總統喜得外孫,小名為石頭魚,他的女兒市長就曾公開讚揚石頭魚:“在海底世界,想成為最大的威脅,你不必是體型最大的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