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革職之後還會被重用嗎?革職比降調要好嗎?

古代官員做官自然免不得升職,去職等情況。免去職務有革職,去職,免職等說法,這些說法就是簡單的沒有官當嗎?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它們之間的區別還是挺大的。

去職

古代最重要的是孝道,官員遇到父母離世就必須主動審請回家丁憂,回家丁憂幾十個月才符合孝道。這個時候你就要提出去職。

比如北宋王安石變法中的二號人物呂惠卿,他和王安石一見如故,兩個人成為知交好友,這個時候,王安石就向宋神宗推薦呂惠卿,得到了重用。最火的時候,王安石被時人戲稱為孔子,則呂惠卿被戲稱為顏回,可見二人之關係。

在古代革職之後還會被重用嗎?革職比降調要好嗎?

在最關鍵的時候,熙寧三年九月,呂惠卿因為他父親離世而去職,王安石馬上安排一個人替補。

呂惠卿遭父喪去職,安石遂薦布代之。——《續資治通鑑·宋紀·宋紀六十八》

當然也有因為自己身體原因去職的。比如晉朝的孔坦因為和當時的大權臣王導發生矛盾,再加上自己的身體原因,就去職了。

由是忤導,出為廷尉,怏 怏不悅,以疾去職。——《晉書·列傳·第四十八章》

也有因為犯事而去職的。三國時期的來敏,他與蜀漢的費禕是親戚,他在諸葛亮主政的時候擔任軍祭酒、輔軍將軍,但因為犯事後去職。

丞相亮住漢中,請為軍祭酒、輔軍將軍,坐事去職。——《三國志·蜀書·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

去職後可不可以重新啟用呢?當然可以了,比如呂惠卿守孝結束之後被任命為知制誥,判國子監,孔坦也有重用,來敏在諸葛亮死後還能繼續升官,因為有費禕這一層關係影響著。

在古代革職之後還會被重用嗎?革職比降調要好嗎?

免職

隋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庾季才,他八歲就會背《尚書》,十二歲精通周易,是一個難得的天才。他在北周時就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後來隋代周,隋文帝楊堅坐上皇帝位置的日子就是他挑的。

隋文帝和高熲、蘇威商議遷都,這事就這三個人知道。第二天庾季才就上書遷都之事,這件事讓楊堅覺得很神奇,帶來的結果自然是庾季才又升官了。

袁充也好道術,或許是同行相忌吧,庾季才有一次說袁充這個人滿嘴胡說八道,隋文帝大怒,他就被免職了。

上大怒,由是免職,給半祿歸第。——《北史·列傳·卷七十七》

半祿是隋唐的規矩,五品以上的官員致仕之後可享受半祿。

在古代革職之後還會被重用嗎?革職比降調要好嗎?

有些官員兼職比較多,比如清代乾隆朝的大貪官和坤,他就有很多職位,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等等。對於這些官員來說免職與去職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免職可能是免去其中一個職位,但去職應該是什麼官職都不擔任了,就回家賦閒去了。

革職

革職自然也有去職和免職的意思在。這個詞語我沒有查證過它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但是我翻了一下明清二代的史書,及明清小說,發現“革職”一詞出現的頻率比較高,但是在宋之前這個詞語似乎很少出現。

革職往往與閒住二個字聯繫在一起,這是明清對官吏的一種處份,意思就是你官不要當了,你就好好呆在家中反思吧。

在古代革職之後還會被重用嗎?革職比降調要好嗎?

明代翟鵬耿介剛直,為官清廉,巡撫寧夏的時候,他下令邊關將領不可以佔用精壯的士兵給自己使用。因為精兵被邊關將領私自徵用之後,整個邊關全是老弱之兵在守衛,這樣的邊防根本毫無用處。這就是當時的潛規則。

翟鵬改變這種現象,帶來的後果自然是觸動邊關的將領的利益,被惡人先告狀,很快被免官。

帝怒,令革職閒住,因罷總督官不設。鵬受事僅百日而去——《明史·列傳·卷九十二》

他被革職之後,日子過的倒是很瀟灑的,他回到老家,遊覽故鄉的美景寫了很多詩篇。

革職之後能不能被重新啟用?

這個答案是肯定的,翟鵬被革職之後很快被重新啟用,而且還升為兵部右侍郎。

在古代革職之後還會被重用嗎?革職比降調要好嗎?

這樣看來革職的意思和去職相近,但口氣聽上去比去職重的多,和免職應該並不完全相同,因為免可能只免去一個職務,像翟鵬革職之後可以在家鄉旅遊,顯然已經是無官一身輕了。

晚清文學家李伯元創作的長篇小說《官場現形記》中記載著官場的一個潛規則:

看官須知:大凡革職的人,一保就可以開復原官,降調的人,非一級一級的保升上去不可。——《官場現形記·第六回》

如果李伯元說的這個潛規則是真的話,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清朝革職比降調要好的多了。

李伯元生於同治六年,死於光緒三十二年享年四十歲,他的祖父、父親、伯父都是科第出身,自己也考中秀才,以這樣的經歷,顯然他對官場的潛規則很有可能是親歷或非常熟悉,因為他擁有這樣的機會。

當然這種革職比降調還要好的潛規則在清朝是否真實存在,知常容也沒有具體考證過,希望諸位查看時帶著辯證的眼光看待,如果諸位能去考證那就最佳了。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