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心安即歸處,逆境中開花

文學家,書法家,畫家,美食家,農業學家,治水專家……集齊諸般閃亮亮身份於一身,古今一人,只有蘇軾蘇東坡了。

繪畫方面他擅長畫竹,提倡繪畫重視神似,留下了“論畫以相似,見與兒童鄰”的名言,也明確地提出了“士人畫”的概念,為後面“文人畫”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比起南宗之首王維,更像是文人畫的“鼻祖”。

蘇軾:心安即歸處,逆境中開花


▲蘇軾 北宋 《墨竹圖卷》

林語堂說,一提到蘇東坡,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才華方面可敬指出太多,但會叫人感到親切,大抵不只是因為他的才華。

比起藝術道路,蘇軾的職場之路充滿坎坷。

被政敵打壓,被朋友構陷,從地處偏僻的黃州一路叫人貶到了天涯海角的海南,最慘的時候連個飯都吃不起……

咱現在一說到“東坡肉”,好吃又風雅,可是說到底就是他在黃州物資匱乏時苦中作樂的產物。現如今的做法裡放黃酒,炒糖色,色香味俱全,香噴噴的,那都是咱後人改良的。要讓他自己講,其實就是白水煮豬肉,頂多就是燉得爛糊點。可同樣一碗肉卻能叫他吃的率然灑脫,怡然自得!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這首《豬肉頌》流傳千年,每次我讀來都忍不住得跟著吞口水。可轉念一想,這要是滿行滿紙都是吐槽,倒苦水,什麼苦啊!煩啊!鬱悶的!估計定是不可能教人心生嚮往的。

而這也恰是他叫人佩服的地方,說好聽點是心態好樂觀,可要我說根本就是頑強!

他在黃州待了4年多,遠離錦衣玉食的生活,自己種田,自己蓋房、自己打井、自己栽樹種花,帶著當地人建造了水壩,也留下了像《赤壁懷古》,《後赤壁賦》和《寒食帖》這樣的千古名作。

在“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的南海,幾乎沒人相信他活著回來,可他不但回來了,還帶回來了大量的詩文。

蘇軾:心安即歸處,逆境中開花


▲蘇軾 北宋 《寒食帖》

生活中那麼多挫折,但是他似乎總能自得其樂。

他可以直面風雨,也會嘎嘣嘎嘣吃著春筍,清唱“人間有味是清歡”,

他看到地上冒出麥苗,會歡喜的像個孩子;看到自己親手種出的飽滿稻穗,會得意洋洋;

沒有珍饈美味,一碗“東坡肉”也讓他心滿意足;

遠離廟堂,他把整個江湖都變成了他的書房......

他一生顛沛漂泊,橫跨了大半個中國,可好像每一次挫折都被他活成了機緣,幻化成了他人生中的色彩。

晚年的蘇軾曾寫四句詩,據說是他的長壽之法:

無事以當貴,

早寢以當富。

安步以當車,

晚食以當肉。

一言以蔽之就是迴歸平淡,天真自然,簡直是將中國美學裡的平淡天真,融入了生活。

心安即歸處,逆境中開花。

哪裡能一直順利呢?難道每次都要焦慮惶恐麼?雖說做不到向蘇軾這般從容淡然,但至少也試著可以用更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未來吧!一起!一定!

來源/丹翠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