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一些人没有经过考试就进入事业单位工作?

影视曼曼谈


对这个问题,还要从事业单位有关公开招聘的发展历程上看。

我们国家推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工作,是从2000年出台国家《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开始的,要求要求,今后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少数涉密岗位外,原则上都应采用公开招聘方式选拔。2002年出台的《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对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需要公开招聘再次予以明确。2005年颁布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招聘程序、考核办法、监督机制等作出具体规定,提出了这一制度的基本框架。此后,公开招聘逐步成为各级事业单位录用新进人员的主渠道。

真正标志性的严格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工作,是在2010年10月,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并向社会发布《关于个别地方事业单位违规招聘和违规进人的通报》,对典型违规案例及其查处结果公开曝光。2014年修订发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又全面规范了这项工作。

因此,在时间段上,2010年是严格公开招聘的标志性时间,2014年是全面规范并成为真正意义上全面刚性约束的开始。

从这个发展历程看,2010年以前,公开招聘的要求和规定是有的,但各地掌握的尺度并不一致,有的地方比较严格,有些地方相对宽松一些,很多地方有各自的做法,比如研究生以上学历和省级优秀毕业生可以面试进入事业单位,有的虽然采取了考试的方式,但没有经过规定程序,有些系统和单位自行组织一定形式的考试,但还有一些人虽然没有经过考试,但调入程序本身没有什么问题。至于单位自行调入的,不存在进入编制的问题,管理部门也不会承认,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

2010年后,由于政策的收紧和纪律的要求,各地自行设定条件和招聘方式的做法得到纠正,未经考试直接调入的相对很少了。2014年出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后,违规录用人员的问题基本杜绝。

2010年至2014年间,违规录用人员的数量虽然很少,但极少数地方仍然未经管理机关同意进入事业单位的问题。这个问题绝大部分是存在于有收费职能的单位或非全额拨款单位,这些单位由于有能力支付人员工资,不需要财政支出,因此一些问题不容易发现。但时间比较短暂,因为2008年前后开始,各地陆续进行事业单位实名制登记,一些潜藏的问题得以暴露,这些人很难得到管理部门的认可,也很难进入事业编制。有些单位本来的想法是先进人后入编,但新的政策实施后,这个想法无法实现,使得很多人至今仍然是编外人员。有些地方采取的是按照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兑现工资,但与实际身份没有关系。因此,为什么有些人不理解自己为何不是事业编制,事实上本人多少是知道内情的。有些人说自己的在事业单位工作,那只是名义上的,不是事业编制,由于身份不同,待遇有差别是正常的事情。

大家都在说事业单位逢进必考,但有人说转业干部不用。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不对的,转业干部和士官,他们虽然没有经过公开招聘考试,但事实上还是经历了一定的考试考核,只是在这个群体内部进行,即使没有考试,也会有业绩表现考核打分,这是特殊的优惠政策,我们没有理由攀比。

另外,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各地陆续出现的新的招聘形式,特别是对专业技术人才采取更加宽泛的政策,或面试,或面试,但这种方式招聘的人才在管理上还是与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差别,聘用后可能不列入事业编,待遇会更好一些。可以预计,今后还将在这方面加大力度,有学识的人才会越来越多地机会进入事业单位工作。


公考小助理


以前或许有不考试就进入事业单位的现象,现在规范了,事业单位逢进必考,基本不可能有不考试就能进入的情况。不过,对一些特殊群体,事业单位也有“绿色通道”。

一、特殊人才。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历,并且有重要成果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事业单位普遍是可以免试引进的。比如很多医院引进高层次医生,不仅能免试入编,还提供专项研究资金、住房补贴、安家费等少则几十万,多达数百万的福利资金,还可以为家属办理随迁就业问题,解决后顾之忧。本事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二、退役军人。按照退役军人安置办法,地方事业单位有义务接收退役军人,提供编制和岗位,妥善安置退役军人工作和生活。退役军人转业到事业单位,一般安排在工勤岗位,身份为工人。符合条件的可以转岗,享受相应的待遇。以上是公益类事业单位。如果是参公事业单位,主要用于安置军转干部,使用参公事业编制,享受公务员同等待遇。

三、定向选调生。部分985、211高校的硕士博士应届毕业生,符合党员或者担任过学生干部、有奖学金获得经历的,也可以免笔试,直接面试考核进入参公事业单位。

以上是目前仅有的三种可以免试进入事业单位的人群。其他人员,一律只能考试进入。事实上,以上三类人虽然看起来没有参加考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有一个面试环节,必须经过面试才能进入,这也是一种考试,因此并不能完全说是全免试。


80后小公


不通过考试想进入体制内工作,现在也唯有在事业单位就职了。虽然党政机关公务员也有“聘用制公务员”的试点,一则试点范围太小,牵涉的人员非常少,几乎等于没有;二则聘用制公务员依然是临时合同工,是编外人员,不是正式职工。而一些通过招聘进入事业单位的职工,是正儿八经的公职人员,可以入编,可以提拔使用,还可以通过正当途径,进入党政机关成为公务员。

不经过考试进入事业单位工作,目前最主要的是“人才引进”,2018年“抢人大战”,成为各个城市的亮点,这就是人才引进,引进的主要单位也就是事业单位,尤其是专业技术岗位。为了竞争人才资源,各城市相继出台了许多优待政策,比如直接给予资金奖励、补助,或者给予职务、岗位优待,还有交通补贴、租房补贴、购房优待等。天津为了抢人,甚至把人才引进的底线降到了中专。“人才引进”主要以学历考核为主,以研究生、博士生等高学历人才为主,不需要考试,或者只需要简单测评,相比公务员考试、事业人员招考,不仅难度降低非常多,而且招录比率大大提高,只要符合条件,基本都可以录用。

除“人才引进”外,不经过考试进入事业单位的,还有高考录取后提前与地方政府或者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的考生,比如“公费师范生”、“免费医科生”,以及委培人员等。这几类人员,是各地根据岗位急需的人才,提前采取的有效措施,在上大学的时候,就签订合同,给予费用补贴,保证其毕业后回当地就业,并保证6年内不脱离相关岗位。如果毕业后不能按合同规定到相应的岗位就业,除按合同规定赔偿外,也会限制在当地范围内再去考公务员或者事业人员。

除以上两类人员外,不经过考试进入事业单位就业的,还包括一些基层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比如在大学毕业季,教育部门、医疗卫生部门会配合人社部门,在师范院校、医学院校、人才市场,直接招聘师范生、医科生,承诺直接签订劳动合同,保证编制使用。就这,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工作生活环境差,许多即使签订了合同,到期不来就业的占了大多数。基层人才永远处于匮乏的状态,年年招,年年没人来。

事业人员招考的权利,现在已经下放到了市县一级,可以根据当地的人才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行招考需要的人才。这样一来,事业人员招考的难度大大降低,也给了地方政府非常大的自主权。只要有空缺的事业编制,就可以根据需要自行招聘、招考事业人员,缓解基层工作压力大、事多人少的状况,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


职言管语


怎么看待有些人未经过考试就进入事业单位工作?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省级政府根据工作特点和工作需要设立的地方性事务工作管理部门;地市级或县市区政府也可根据区域工作特点设立下属局直至乡镇的站、所,列地方事业编制,工作上受上级局领导或指导;其实质性工作完全受所在乡镇安排和领导;工作人员列事业编,工资、福利等全额费用由县级财政承担;其各种待遇略低于行政编制的国家公务员;

应该说,事业单位是特殊时期的政府工作需要的特殊产物;二千年以前,特别是85年以前机关人员很少,一个五、六万人口的大乡镇,也就是党办\\政办\\青年\\妇女\\人武部\\农业\\水利等十多个部门,二、三十名机关人员;以公安为例,仅有一名公安特派员,整天背着手枪,骑着自行车下村查访;由于部门不健全,人手少,常常是部门工作混干,一人担负多种工作,白天干不完,晚上接着干,不休假更是常事;

随着计划经济的结束,改革开放的深入扩大,以经济为中心,全面发展日新月异,这就需要设立专业对口的部门对其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到92年乡镇的站、所、室达二十多个,基夲与工作需要配套齐全,其工作人员也增至七、八十人,乃至百人;

那么这些工作人员是那里来的呢?那时军转地干部的安置和大学生分配的很少,远远滿足不了乡镇工作的需要,也就只有釆取多种措施:一是从基层挑选专业人才,如到林场挑选林业站人员,到村果园挑选果树站人员等等:二是到供销社,粮管所,邮电局等国家单位,挑选人员;三是挑选厂企优秀工人;四是县人事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录取的人员,等等;这些人员身份各异,有的列“以工代干",有的列“合同制",也有的是以″镇办工人"或″机关工人"身份进入机关工作,但是,与正式机关干部一样,同工作同学习,享受同等工资福利待遇;工作能力捧,贡献突出者提拔到领导岗位,同时转入国家公务员编制;

到二千年机关改革,未列编的机关工作人员经考核合格,全部转入地方事业编制;只有极少数人员因种种原因,仍是以机关工人身份,担负干部工作,工资略低,其他待遇相同;

二千年以后,机关改革不断全面、深入,机关工作管理日趋规范、完善;但是,有些临时性工作,突发性工作,特殊工作等等急需增加人员,就有了现在的″合同制"临时性机关人员,这些人员的工资很低,大约月薪二千元左右,但是,福利待遇相同,不列编,地方财政承担费用;

这些人员要想进入正式机关干部编制,必须参加公务员考试,否则,前途渺茫;另外的一点希望就是参加"三支两扶”,能有点照顾;

最大的亮点就是看今年的乡镇事业改革如何进行?如果运气好赶上机遇可转入行政编或技术岗\\公益岗事业编;否则,如留下继续干临时工或退出搞自主创业。

现在的军转地人员不用考试可直接安置到乡镇行政或事业单位工作;

特招人员,如博士、硕士、专业夲科生及专家等,不用考试,直接列入行政编或事业编。


涛声依旧253741021


事业单位退休为了多开工资退了不离单位既挣退休工资又开反聘工资。苦读书的孩子毕业找不到工作。不招工有后门的当协勤上着三险五险又不轻易打发,又不用花钱💰费力的考挺给力哈哈...


金山屯593


如果正面一点看,没有经过考试的就只能是高层次人才招聘了。现在各地都在开展抢人大战,比较瞩目的就是武汉的八五折购房以及西安应届毕业生凭毕业生即可落户。相比这些,高层次人才招聘也更多。比如事业单位在招聘时会有博士、硕士免笔试甚至免试。有一些专家、学者称号的话,不仅免试进事业单位,还能拿到住房及就业补贴。动辄数十万。

除此之外,就是聘任制公务员。年薪五六十万聘请担任重要职位,在任期内有一定的考核标准。考核不通过就不能继续留任。且从开始就没有编制。这也从一定高度上在弱化编制。

从根本上来说,学历仍是考编制很重要的一个依据。人才选拔标准越来越高。


公考万事屋


最起码得有面试吧,不笔试面试就有编制的,还没遇到过,我们这的人才引进也是需要进行面试的


顾小波同学1


一切皆有可能,只有你想不到!


大干州c


考了,都是带帽考的😛


苏修玲


能怎么看,大家心里都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