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配電改革的“湘潭模式”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售電網訊: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是電力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促進配電網建設發展、提高配電網運行效率,推動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如何儘快推進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及時將國家改革的頂層設計通過具體實踐落地見效,在操作層面有許多難題必須破解,這已成為各試點項目的共識和很關注的課題。

湘潭德盛能源配售電公司(以下簡稱德盛公司)作為湘潭經開區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項目業主,先後完成了試點範圍的劃分、存量資產的處置、電力業務許可證(供電類)的申辦、業務技術系統的上線運行、電量電費結算、售電准入等工作,現已進入實質化運作近一年,得到了國家能源局、各級政府與主管部門、各股東方的認可,有全國近30家試點項目來交流與考察,形成了湖南增量配電業務改革的“湘潭模式”,在全省被借鑑與推廣,也被中國能源研究會、國網公司作為研究課題。

在國家能源局現場督導湘潭經開區試點項目時,評價該項目有“四個一”和“一個最”,即:全國第一批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湖南省第一個組建配售電公司並掛牌成立的試點園區、湖南省第一個獲得電力業務許可證(供電類)以及第一個提供供電服務的項目,也是第一批試點中發展最成熟、增長速度最快的。

試點項目基本情況

湘潭經開區增量配電試點項目位於湖南湘潭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是2016年11月由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批覆的第一批試點項目。項目採取以政府公開招標的方式確定項目投資主體,最終由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網湖南電力,股份佔比46%)、大唐華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佔比28%)、湖南聯誠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股份佔比4%)、湖南新奧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股份佔比4%)組成的投標聯合體中標,並與園區投資平臺湘潭九華經濟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預留股份18%)共同成為項目業主。2018年1月,項目公司“湘潭德盛能源配售電有限公司”完成工商註冊,註冊資本金2億元,是一家混合所有制公司。

德盛公司遵循公司化運作、市場化經營、現代化管理的“三化”工作思路,開拓出一條符合項目公司實際的操作模式,增量配電業務改革已經落地見效。

“湘潭模式”的主要做法

德盛公司始終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改革的重大意義,用改革的思維,積極主動作為,立足於打造“可參觀、可複製、可推廣”的試點標杆。主要做法如下:

秉承“先行先試”工作理念,創新破解增量配電改革普遍難題。德盛公司堅持新體制、新機制、新模式(“三新”)的指導思想,秉承“先行先試”的工作理念,積極探索與創新,成功解決了增量配電改革中遇到的問題,快速推動了改革的各項進程。

尋求“最大公約數”達成試點範圍劃分。國網湖南電力在試點配電網規劃編制階段積極參與,使試點區配電網規劃符合地區電網整體規劃,並明確了供電區域的“四界”。供電區域的劃定充分考慮到了試點區存量資產問題,儘可能將電力設施跟不上供電負荷的區域劃到試點區內,擴大項目業主單位的建設運營空間;將存量資產劃到試點區域外,既讓利給試點項目運營主體也維持了國網公司原有資產利益,減少了後期增量配售電公司成立後增量和存量資產的爭端。通過尋求並滿足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從而達成試點範圍劃分的完全一致。

“就近接入”上級電網。國網湖南電力明確規定:按照電網接入管理的有關規定以及電網運行安全的要求,對各類增量配電試點項目,提供規範、優質、高效的併網服務。根據配電網規劃情況為增量配網預留接入間隔,從10千伏到110千伏電壓等級的接入,無論是配售電公司還是增量區域內客戶,按照“就近接入”原則接入電網,使得增量配電網在接入方面不但沒有障礙,還因就近接入而減少投資,從而使項目公司順利完成第一戶用電客戶的報裝送電。

“多點計量”確保供電服務平穩過渡。從簽訂增量區域劃分協議並取得電力業務許可證(供電類)後開始正式運作,到建設好自己的110千伏變電站之前,這段時間作為配售電公司運營的過渡期,配電網如何獨立運維、與上級電網如何結算、存量與增量配電網資產如何有效分割,曾是增量配電改革過程中的“攔路虎”。德盛公司根據增量區域劃分的地理位置,引入“多點計量”方法,就是在供電的10千伏線路存量與增量的邊界處設置多個關口進行計量與結算,也同時以此作為產權分界點,確保過渡期工作的快速、順利開展。

“四個統一”達成各方利益訴求共識。德勝公司攻堅克難、積極協調,達到“四個統一”。一是緊盯試點動態、及時有效溝通、力爭政府園區支持,與政府主管部門、園區、在政策理解與指導思想上保持統一。二是積極協調園區和各股東,與園區、投資方在改革目標與目的上保持統一。三是主動服務和對接園區企業,創造良好的供用電環境,與客戶、地方政府、投資方在利益與訴求上保持統一。四是掛牌組建項目公司後,各股東方、項目公司員工在快速推進改革的進程上行動與措施保持統一,為試點項目快速推進落地、項目公司實現實質化運營打下了良好基礎。

“自建+傳承”推進業務系統成功上線。增量配售電公司的業務系統沒有經驗可借鑑,國網湖南電力通過前後100多人55次專題討論,最終確定了各業務系統搭建方案。一是考慮到項目公司要相對獨立又能快速運作,選擇人、財、物系統自建、業務系統由國網公司的系統延伸,保持業務處理的一致性。二是業務系統的架構搭建按地市供電公司層級,既能夠體現增量配售電公司獨立法人的公司性質,又能夠與國網企業在業務系統中無縫對接的及時進行電量電費結算。三是體現主體責任,各種對外的票據、合同等體現供電主體法律關係的由項目公司出具。四是各業務系統的技術水平、管理要求、業務標準與國網企業保持統一,確保在供電主體變更時的平穩過渡,也對客戶用電的體驗不產生其他影響。

“管理型公司+業務委託運營”快速實現實質化運作。一是將公司在運作前期定位為管理型公司,公司員工主要從事業務管理,而末端業務則委託國網企業進行運營,這樣便於快速開展業務,也便於客戶的感知與體驗的一致性。二是根據自身實際與業務開展情況,先後制定相適應的業務制度20餘項,保障業務順利開展。在防範經營風險方面,與律師事務所、審計事務所簽訂長期服務協議,確保依法依規經營。三是委託專業的人力資源研究機構,對公司薪酬及績效制度進行設計,最終確立了項目公司的薪酬制度,以及年度經營績效計劃指標及考核評估辦法。四是與專業的人力資源研究機構一起,結合公司的企業發展理念,提煉了“以德興盛”為核心內容的企業文化,為公司下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精神基礎。

“三個維度”與“四供企業”盈利模式探索。德勝公司積極探索項目公司的發展方式,以能源為基礎,以新技術為支撐,深入思考項目公司盈利模式,做好長遠發展“三個維度”的工作與“四供企業”的合作。維度一是拓展效益渠道,即從常規配售電經營的單一模式,向能源項目投資與資本運作、綜合能源利用與服務、售電准入與市場交易等三個方面拓展。維度二是延伸業務鏈條,即從傳統的發、輸、配、售四個環節的業務,向兩頭延伸,發電側考慮光伏、風電、生物質發電等業務的投資,售電側考慮從與客戶的產權分界點處將綜合能源利用與服務拓展到客戶內部。維度三是跨行業合作,即打破業務界限,以能源為基礎,通過優勢互補,與供水、供汽、供熱、供冷等“四供”行業實行合作,進行能源深度開發與利用。項目公司參觀學習了佛山、寧夏、青島等綜合能源服務公司,編制了《增量配電網綜合能源規劃》,啟動了第一個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汽車產業園分佈式光伏項目,參與了北津學院空氣能熱水項目投標,積極探索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發展道路。

探索與建議

德盛公司已經正式實質化運營近一年,各項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政策已落地見效,公司化運作效率初步顯現,配售電業務操作規範有序,基本上完成了改革的前期任務,做到了讓客戶滿意、地方政府滿意、投資方滿意(“三滿意”)的效果。從整體運作情況來看,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在盈利模式上還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

一是國家相關政策文件的執行。近期國家發改委、湖南省發改委出臺了多個關於電價執行方面的文件,下達對象只對國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及相關政府部門,政策沒有明確是否覆蓋增量配電業務改革區域,導致增量配電企業執行電價新政策沒有文件依據,建議相關文件發文時同步考慮增量配售電公司。

二是改革試點總結與推廣。隨著改革試點的不斷推進,試點項目將逐步實現地級以上城市全覆蓋,能否在增量配電業務改革到一定階段,對所有改革試點進行系統性的總結與評價,從中找尋出符合中國特色的增量配電業務改革的運營模式,以統一併指導全國的改革試點項目。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