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外,長安城中——不同的際遇寫就相同的悲哀!


前言:千年以前的盛世大唐,兩位著名的詩人,一個漂泊在姑蘇城外寒山寺旁,一個置身於京都的瓊林玉宴。相隔半個世紀,用不同的人生際遇,寫就了封建王朝下讀書人的共同悲哀!


1.進士落第,漁火無眠


寒山寺外,長安城中——不同的際遇寫就相同的悲哀!

如諸多的書生一樣,你也曾意氣風發,年少有志,也曾想象著金榜題名。

然而,那一年,好像全天下都在與你作對。紅榜一張張貼出,姓名一個個出現,而你——張繼,好似輕煙,只能遠遠望著考中的同鄉,重重的嘆息一聲,落寞而去。

背後,是盛大的狂歡,屬於你的,只有孤單。

你想即刻回鄉,可家中那期盼的眼神遲疑了你的步伐。

天地雖寬,卻容不下你落魄的樣子……

定是看透了你的困頓,皎潔的明月也旋即沉入冰涼的江水。瞬間的黑暗,驚散了林中的寒鴉,只留下悽愴的悲鳴,在水面久久地徘徊。

你抬頭,寒霜滿天,將整個世界浸透。

岸上,嗚咽的紅楓;江心,飄搖的漁火。顧影重重,彼此靜默。

夜,漸沉;心,愈冷。寒山寺的鐘聲,清越、洪大,聲聲落在你的心上,越顯寂寥、茫然。

淒冷的風,悽清的景,悽愴的心!

你筆落成章,寫出千百年來落第士子的悲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一首《楓橋夜泊》讓人們記住了那個落第的你。

這一年,是公元753年,張繼銓選落第,帶著淒涼的心回鄉。


2.進士及第,欣喜若狂


寒山寺外,長安城中——不同的際遇寫就相同的悲哀!

然而,近半個世紀後,同樣的大唐盛世,一位叫孟郊的讀書人,終於在第三次科考中進士及第!狂喜之下,他一揮而就: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一首《登科後》,寫盡了他金榜題名時的得意與欣喜。

昔日處境的困頓與思想的侷促此時都不值一提了,因為我考上了進士啦!如今我金榜題名,心中真是暢快無比!從此以後,我便可以大展拳腳,肆意發揮自己的才幹了。

我縱身跨上駿馬,馬兒跑得如此輕快,一天之內,就帶我看遍了長安城內的繁華!

顯然,這裡面有誇張的成分,但這正是由於進士及第帶來的狂喜心情所導致的。

如果說張繼的《楓橋夜泊》訴盡了落第的悲愴,那麼孟郊的《登科後》則寫盡了金榜題名的狂喜。一悲一喜,皆因科舉。

那麼,科舉考試真的那麼重要嗎?

是的!至少在那時,對於平民百姓來說至關重要!


3.一考定乾坤


寒山寺外,長安城中——不同的際遇寫就相同的悲哀!

科舉考試製度萌發於南北朝,創建於隋,完善於唐,盛行於明、清,是我國最重要的人才選拔方式。

在當時的社會,平民百姓若想要進入仕途,有所作為,必須參加科舉考試,取中進士,通過了才能根據朝廷的選派出任不同的官職。

那麼,在唐朝考進士有多難呢?

唐朝科考是可以自己選科目的,其他非主流科目在這裡不提,當時最主要的科目是"明經"和"進士",而進士的名分是最尊貴的。

有多尊貴呢?《唐語林》裡面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大詩人元稹考上了明經科,就去拜訪另一個大詩人李賀,結果李賀閉門不見,還讓僕人帶出話來,"我考上的可是進士科。你一個明經科的,也有臉來拜訪我。"

進士的身份為什麼會這麼尊貴呢?因為進士很難考。當時有這樣一句話:"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是說,三十歲考上明經就是很大年紀了,而五十歲考上進士還算很年輕。即使唐玄宗年間增加了進士的錄取人數,折算下來,錄取率也不過百分之三!

雖然難考,但一旦考中,便意味著命運向你開啟了成功的大門,意味著官袍加身,躍入龍門!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用現在的話來說,就叫"紅了"。


4.科舉制度的悲哀


寒山寺外,長安城中——不同的際遇寫就相同的悲哀!

科舉取士最初的目的本是為朝廷選拔人才,為寒門子弟提供一個入仕的機會。然而,到了後期,卻越來越變成統治階級禁錮人民思想的一把利器!

(1)思想的枷鎖

封建社會走到後期,弊端日益突出,思想僵化,政治腐朽。統治階級為了鞏固他們的利益,更好的盤剝百姓,便加強了對人民思想的鉗制。最好的方法便是通過科舉考試宣揚所謂的正統思想,把封建思想的毒瘤深深地植入每個人的心中!

自然,為了通過科舉考試,每個讀書人不得不接受那些統治階級的洗腦,以獲取進入上層社會的通行證。

(2)人格的淪喪

倘若進入仕途真能實現自己為國為民的抱負,那麼科舉也不失為權宜之計。然而,事實卻是,封建制度下,所有的決策都是建立以在統治階級的利益為核心的基礎之上。有志之士即便進入官場,看清了這樣的事實後,也會憤然離去,或像陶淵明那樣隱居世外,或像歐陽修那樣寄情山水。意志不堅定的,則"近墨者黑",也變成追求富貴的利祿之徒。

寒窗苦讀,昔日齷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旦金榜題名,則意味著錢財滾滾,高人一等!

《范進中舉》中,范進因中舉而瘋癲,中舉前後世人對待他的截然相反的態度,無一不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科舉制度下的人間醜態圖。

《官場現形記》則更直接地向我們展示了晚清時期官場的腐敗與黑暗!相信那些賣官鬻爵,對百姓橫徵暴斂的官員,在讀書之初應該也是懷著一片赤誠之心的吧!奈何官場險惡,最終迷失了自我!

寒山寺外,長安城中——不同的際遇寫就相同的悲哀!

至此,對於讀書人來說,讀書不再是為了精神的愉悅與充實,而是追名逐利的工具!所以,張繼落第才會倍感失望,而孟郊高中則狂喜不已。一悲一喜,看似不同,實則都是那個時代給予讀書人的沉重的枷鎖,是封建制度下平民百姓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