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行空·自在武威"线上博物馆】《武威文物精品图集》连载二十七——隋、唐、五代

莫道武威是边城,文物前贤启后生。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给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武威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体现了“崇文尚德、包容创新”的武威城市精神,是建设文化旅游名市的丰富资源和不竭动力。武威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组织编纂的《武威文物精品图集》以文物类别为构架,以严谨科学的态度,翔实地展示了全市馆藏文物的精品资源,生动地介绍了武威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它是一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学术与鉴赏相结合的精品力作。该《图集》是由读者出版社所出版,我们相信,《图集》的出版发行,对保护历史遗存,延续文明根脉,承载文化灵魂,彰显城市魅力,提升凉州文化品牌,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更好地宣传展示武威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产品“武威市文体广电旅游”微信公众号将长期推出《武威文物精品图集》,欢迎历史文化旅游爱好者浏览、欣赏。

【


隋、唐、五代


鎏金天王铜像


【


唐代,武威市博物馆藏

高11厘米,肩宽2.5厘米。头戴盔,身着铠甲,双目圆瞪,怒视前方。左手高举过肩,似握举兵器,右手握拳于腹侧,脚踩小鬼。小鬼侧卧式,左手肘部撑地,右手抓住力士踩下的左脚腕,鼓目咧嘴,做挣扎状。


彩塑坐佛与胁侍菩萨


【

唐代,凉州区天梯山石窟,甘肃省博物馆藏

坐佛高130厘米。全趺坐,圆髻广颐,长眉细目,嘴唇紧闭,右手扶膝,左手施禅定印。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呈梯形折出。沉思的神情,雍容的体态,流畅的衣纹,表现出恬静的心境。彩绘虽已斑驳,但不掩盛唐时期佛像圣洁安详的神韵。同窟中的菩萨立像,身姿优雅,气度端正。左侧胁侍菩萨高183厘米,头挽垂环髻,发绺披肩,面庞圆丰,秀目微睁,深情超脱中又露严正;体着紧身束带天衣及贴腿长裙,披巾自肩部横垂两道于膝下,右臂曲举,左臂下垂。右侧胁侍菩萨高180厘米,发髻耸起,余发成三绺垂肩,曲眉丰颐,深情娴静,庄重而不失妩媚;左臂曲至胸前,右臂下垂,宽披帛自双肩垂落至腋下,羊肠裙层褶贴腿,柔和的线条完全同丰肌秀骨的身姿相应合,体现出影塑技艺已臻完善。


石雕阿难头像


【


唐代,凉州区羊下坝乡三沟村出土,武威市博物馆藏

高11厘米,面宽8.5厘米,厚7.48厘米。圆雕,后脑略扁。圆形脸庞,两耳下垂,鼻梁高挺。


石雕迦叶头像


【


唐代,凉州区羊下坝乡三沟村出土,武威市博物馆藏

高8.8厘米,面宽7.3厘米,厚7.3厘米。圆雕,面部清瘦,深目,浓眉,鼻梁高挺,两耳垂肩,额部有几道皱纹。


石刻天尊造像


【


唐·垂拱三年,武威市博物馆藏

底座长21.5厘米,宽10.7厘米,高10厘米,造像宽7.7厘米,厚7.5厘米,总高35厘米。浮雕,佛龛形。上部为半圆形首,有垂帐纹饰。下部为龛,龛内正中雕刻天尊像,一手执拂尘,一手扶几案,盘腿坐于圆形案上。两边分别站立仙童、玉女,头梳双环髻,身着圆领衫,一手下执衣裙,一手上举,立于圆形座上。龛侧线刻缠枝花纹。底座为长方形,正面刻有题字:“垂拱三年八月七日女道士张妙端为天皇及见存父母并一切众生敬造天尊象(像)并仙童王女一区功就愿一切众生离苦解脱”。


分享到:


相關文章: